登陆注册
6364200000007

第7章 容量法则——学一点与众不同的挤时间的技巧

时间要挤才会充裕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由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宣称自己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这说明只要善于挤时间,便能充实时间的容量。因此,爱迪生的工作、学习时间的长度,就相应地比别人长些。

时间有很特之处,它“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了。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了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粘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突然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正是和时间的这种特性,不断充实时间的容量,就像盖楼房一样,本来只有几十平方米在的地基,盖起楼房却可以占据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的空间。

充实时间容量的好办法就是挤。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时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谢觉哉老人也曾精辟地说:“挤……工作要挤才紧张,时间要挤才充裕。”谢老还说:“挤是正常的,不挤才是不正常的,应该欢迎挤,要知道,挤是使人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一生多少有点作为,对人民有点贡献,大凡都是靠挤出来的。一个人如果常年不觉得挤,反而觉到有的是时间,松松垮垮,他将一事无成,虚度年华,浪费了生命。”谢老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那是一九六三年夏天的事。谢老突然得病,半身瘫痪,右手不能动弹,他就试着用左手写字,由于他顽强坚持,竟然左手也能写字了,谢老对人说:“左手能写字是被右手挤出来的,可见,挤对人没有坏处。”

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善于挤时间的能手。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圈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有时手指与得麻木了,两眼开始流泪,太阳穴在激烈跳动,他喝一杯咖啡,又继续写。有时,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曾经一夜写完《鲁日里的秘密》,三个通宵写好《老小姐》,三天写出《幻灭》的五十页开头。有一次,他写作了十几个小时,实在支持不住了,就跑到朋友家,一头栽倒在沙发上,请朋友一小时后叫醒他。后来,因误了时间,气得他大发脾气。巴尔扎克说,写作是“一种累人的战斗”,就好像向堡垒冲击的士兵,精神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些传记家介绍说:“每三天他的墨水瓶必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鲁迅先生更是挤时间的能手,下面是他有生最后一年的时间表:一月到十月,卧床八个月,写出杂文和其他文章五十四篇,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友人信件二百七十多封,还给许多青年看稿,寄书画期刊。病逝前三天,又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序言;生命垂危之际,还写日记。正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挤出来写稿,他一生写的文章,可以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鲁迅逝世前六年一直住在上海,住所离虹口公园只有几分钟路程,他竟然没有去公园玩过。瓦特发明蒸气机时,是连住处都没有的穷学徒,他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最初要靠“克扣”自己的睡眠时间进行。数学家陈景润,更是靠挤时间进行数学研究和计算,以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至于牛顿、居里、爱因斯坦、爱迪生等都是一些连坐车、散步、等人、理发时间都用于思考问题的挤时间的专家。

提起“挤”时间学习,有的人总是摇头叹气地说,一天工作八小时,有时还有其他活动,每天排得满满的,怎么挤?那么请听美国“支配时间专家”、经理们的科学导师彼得·德鲁克的一段话:“我强迫我自己去请求我的秘书每过九个月做一次时间统计,统计一下三个星期来我的时间利用情况……然而,虽然我这样已坚持了五、六年,每次总要嚷嚷:‘不可能!我知道我浪费了很多时间,不过不可能有那么多……’我倒想看看,谁做了这样的统计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德鲁克的经验说明,时间大有潜力可挖,时间的容量还有待进一步充实,我们怎么能说挤不出时间了呢?

技巧一:小者大之源,少者多之端

——把握住零碎的时间

每到杨柳新绿、紫燕飞舞的春天,人们不禁想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美妙诗句。在非洲的加纳,人们又可以到处看到蚂蚁衔土而成的高达数丈、造型极美的世界的宫殿——蚁山。从春燕衔泥到蚂蚁衔土堆山给人们以什么启示呢?那就是小者大之源,少者多之端。人才成功的时间运筹也是这个道理。荣获一九三〇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印度学者雪曼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一点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用得好,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即使有着聪明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

但是有的人不太珍惜时间,认为点滴的时间就那么一点点,而且“零零碎碎”的,能学到什么东西?一点一滴可谓微也,但滴水可以汇成大河、大江、大海。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汇涓涓细流以成大海,积点滴时间以成大业。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点滴”的时间看起来很不显眼,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却大有用场。史书上记载了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陶宗仪是元末明初人了在江苏松江做乡村教师时,亲自耕田种地,休息时,常把自己的治学心得、诗作、所见所闻,随手写在摘下来的叶了上,放进一个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装满了十多瓮。后来,他将这些瓮挖出来,将叶子上的文字摘录、整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共有三十卷的《辍耕录》。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却成诗千首。他写诗如泻珠吐玉,呼之即出,如此成就,是与他“每旦日出,偶有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日率如此”分不开的。宋代诗人梅圣俞不论吃饭、睡觉、外出,每有所得就很快写下来放到随身的一个袋子里,所以“梅圣俞的诗袋”被当作佳话在文坛流传。还有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和她丈夫在饭后,常常在一起喝茶。夫妇约定:喝茶时,她或他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背出这个典故出自某书某页,谁就可以品茶一杯,答不出的,只能闻闻茶香。计算一下,一天三顿饭,每顿饭只问书中一件事,一天就可温习三件事,一个月就可以温习九十件事,一年、十年,光饭后茶余的点滴时间,所温习掌握的知识就非常可观了。

知识做梦做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刻苦学习,日积月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在一个同学的笔记本上写道:“百文之台,其始则一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焉,四石以至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有的人觉得,读书、写作、科研,就得有大块时间,零散时间在他们看来是毫不足道的,谁要这样想和这样企求,谁就永远做不成大事。历史学家吴含晗经这么说过:“那些年总想找个比较长的完整时间写东西……光写文章,这个不现实的主张想法,害苦了自己,老是在等,总等不来,可以利用的时间也就轻易地滑溜过去了。如今,不这样想了,一有时间就写,化零为整,许多零碎时间妥善地利用起来,不就是一个大整数?这笔账过去不会算,自己想想,真是蠢得可以!”平时,我们常想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一部想像丰富的科幻小说、一篇说服力强的政论文的作者从哪里搜集这么多的资料呢?其实这决非朝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辛勤劳动的结晶。没有平日的艰苦努力,企图在一个早晨突然成为世界上智力超凡的人物,那只能是空想。

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可以晒化,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集中的方法之一是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整块的东西,做到点滴积累,系统提高。获取高深的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实现。我们应该以陶宗仪、李贺等为榜样,在学习中注意点滴积累,系统提高,不断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技巧二:工作忙不是借口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十五、六岁就投身军队,常常是靠用嘴说着处理军务。孙权有一次对他和蒋钦说:“你们现在掌管军事,应当多读点书。”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恐怕没有时间再读书了。”孙权说:“你们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少年时候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有《易》没有读。管事以来,又读了三史、诸家兵书,自己感到很有用。”孙权还用汉光武帝“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曹操“老而好学”的例子教育他们,要他们“宜急读孙子、辩证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始就学,笃志不倦”,进步很快,原先轻视他的大都督鲁肃有一次经过吕蒙兵营,吕蒙一下子为鲁肃筹划了五条对付蜀国军队的策略,鲁肃慨叹地说:“非复吴下阿蒙。”后来,吕蒙智取荆州,活捉关羽,鲁肃死后,他接任大都督,总领江东各路兵马。孙权说他“学问开益,筹略奇至,仅次于公瑾(周瑜)”。

中国古代学者刘向说:“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现在有些人,一提起读书,也和吕蒙起初一样,总是说“工作忙,没有时间”。确实,现代人因为工作忙,时间确实不够用,但是,是不是忙到挤不出时间读书写作呢?不是。列宁从一九一七年三月到十月,他写的著作组成了四个单卷,共一千七百馀页。在苏维埃政权成立的第一年,列宁工作不能说不忙,但除了从事繁重的工作外,列宁同时读了大量书籍,还写了一千四百页左右的书笺——

这几乎等于《列宁全集》中的三个单卷。《汉书·刑法志》载:秦始皇“躬操文墨,书断狱,夜理书。”秦始皇身为开国皇帝,一天忙到何种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他还是要“夜理书”。曹操、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都是掌过大权的忙人,他们坚持读书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爱迪生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他在百忙中要求自己每天要读三本书,而且很善于在短时间内精通一个方面的内容,把前人和当代人达到的水平掌握到手。每当一个试验要进行时,不管理论方面有多大困难,他先把凡是可以借到的有关著作集中起来,一本一本地啃,然后做实验。有一次,在研究打字机一个部件时,爱迪生让所有的制造商约好在某一天把需要的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并各振代表前来予以说明。这时,他把图书馆有关这个机件的书都借来,在客人们到来的前一天晚上,集中精力阅读一遍。第二天爱迪生就对客人们头头是道地讲起来,这里应该怎么改,那里又应该如何设计。事过之后,爱迪生的助手,把爱迪生那个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竟用了十一天的业余时间。

自学,被人们称之为“月光底下的工作”,因为这大多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对于一个在职工作的人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安排家务,如果等到什么时候闲了再去学习,那恐怕一辈子什么东西也学不到,只有抓住饭前一刻钟,睡前半小时,学几个外文单字,看上十几页书,研究——点问题,那么,积以时日,肯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我国古代,西汉的路温舒边放羊边读书,终于成为当时一位精通法律的学者;东晋的葛洪白天打柴,晚上抄书,后来成为我国有名的化学家和医生;再如朱买臣担柴赶路读书,王冕放牛听书,沈麟士织帘诵书等等,都堪称楷模。

对那些以忙为藉口而不愿读书的人,最好刺激他一下。史载,清朝有个叫张曜的官吏,因幼年失学,文化不高,后来担任了河南布政使(主管一省财政和人事的官员)。御史刘楠弹劾其目不识丁;不得已,张曜由文改武。张曜受了刘楠的刺激,于是,他要求读过书的夫人教他,夫人说,非拜老师不可,他真的穿了朝服,在孔子牌位前三跪九叩首拜夫人为师,之后,夫人一摆老师架子,他就得躬身肃立听训。为了自勉,还特意把“目不识丁”四个字,刻在佩戴的玉上以白警。终于学会了写诗作文。秦腔中的“镇台读书”演的就是这个故事。

作为现有志之士,确实应当从古人张曜“折节读书”的故事中得到一点教育?

技巧三: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

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发表了学术著作七十来部,还写下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的论文和专著,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等。据说他小时候摔断了胳膊,成人时患过肺结核,溜冰时,摔伤了后脑壳,还人为地挨过几次整。在紧张的科学研究中,他每天都能保证十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并经常参加娱乐活动;体育锻炼,从事社会工作。

他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他从一九一六年元旦开始(当时二十六岁),就对自己实行了一种“时间统计法”……“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每分钟,每小时,自己做了些什么,时间是否用得恰当,他都有详细的记载。而且像吝啬的小商贩核算金钱一样核算自己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一九七二年逝世为止,五十六年如一日,从来没有间断过。在柳比歇夫看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

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

“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可真是挤时间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算一笔细账: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尚馀十六小时,其中扣掉睡觉八小时,吃饭一小时半,还有六个半小时是可以挤出来的,一天两个半小时,一个月就是七十五小时。以每小时读五千字计算,一个月就可以读三十七万五千字,一年就可以读四百五十万字。如果把开会、等人、出门、等车,每天早起晚睡若干分钟,以及星期天、节假日都算进去,一年再多读一、二百万字,也是不成问题的。人的一生,按活七十岁计算,除去学龄前的七年,有两万两千九百九十五天,倘若你一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两小时,就是四万五千九百九十个小时,合五千七百四十八个学习日,这要学多少东西啊!

也可能有人说,人到中年百事忙啊!生活的网眼怎么织啊?“他们外有业务重担,内有家务重担,上要供养父母,下要抚育儿女……。”确实,人到中年身边琐事可以说是无休止的,处理不完的。但是,只要用科学的运筹法通盘安排工作、学习、生活,就会赢得学习时间。当然,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为了实现他“不要让艺术拿住你,你要拿住艺术”的抱负,坚持勤学苦练十几年。他在床头贴上“睁眼就起”的纸条,从不睡懒觉;在洗脸处贴上“赶快遛弯”的字条,洗完脸马上去活动喊嗓;遛弯处又贴上“多念少唱”,因为京剧是“千斤白话四两唱”;在吃早上点处贴着“快去吊嗓”的字条……他在房子四壁都装上镜了,每天对着镜了作身段、练眼神,十遍百遍,汗流浃背地练,直到满意为止,因为他功到艺精,自成一派,被人称为“艺术的忠臣”……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在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方面,创造了很多方法。诸如“线性规划法”、“时间输作法”、“时间套种法”、“巧用时间下脚料”等等。例如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则对时间进行“套裁”:在写作一篇作品时,同时构思另几篇作品,作好准备。

这样,当一篇作品刚写完,第二篇又可紧接着开始。

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叹息没时间学习,没时间研究,每天都有许多宝贵时间被不知不觉地浪费掉了。不信,你如果像柳比歇夫那样,“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不要叫一小时、一分钟白白漏掉,那你将能学到多少知识啊!

技巧四:从时间中寻找时间

据日本记者对美国人的调查表明,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七十二岁,那么他的时间分配大约是这样的:睡觉占去二十年,吃饭六年,生病三年,工作十四年,读书仅三年;而体育、看戏、看电影等活动则要占去八年,饶舌四年,打电话一年,等人三年,旅行五年,打扮五年。尽管这些日本记者的统计不见得准确,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同,但这些数字却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睡觉、吃饭、生病,属于生理上的需要,没有它,人的生命就很难延续,而谈天、玩乐、旅行、打扮、恋爱等,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甜蜜事情,它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丰富生活的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都一方面不能把比黄金还要宝贵的光阴淹没在这些事情上,另一方面都想方设法把一般人认为不屑利用或难以利用的时间利用起来,并创造了许多从时间中去找时间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并列运筹法:即在某项松散活动进行期间同时开展另一项活动。例如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在看一部片子之前,先把影片说明书拿来,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然后自己设想,假使这个本子叫我来编,我该怎样介绍人物,怎样介绍时代背景,怎样展开情节,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心里打下了一个腹稿;而在电影开展之后,一边进行艺术欣赏,一边进行学习。青年编辑王同忆,利用点滴时间勤奋学习多门外语,甚至碰到说话罗嗦的人就在心里思考着如何将此人的空话译成外语,辛勤耕耘自有收获,他熟练地掌握了十多门外语。

交叉输作法:即利用农业上交叉输作以提高产量的方法,把一天的活动内容交错进行安排,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大脑细胞长时间接受一种信息刺激、长时间持续同一个活动内容,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如果穿插进行其他内容的活动,人体原有的兴奋产生抑制,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为此,注意及时变换学习内容是必要的。例如,马克思写作时从来不是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写作累—了,就演算一会儿数学题,或停下来散散步。有时,背诵一段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读一会儿巴尔扎克的名著。或者和孩子们玩上一会儿。

接着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写作。

定期“盘点”法:从“盘点”中找时间,为了使时间使用更趋合理,使用时间也需定期“盘点”。盘点,始于计划。外国时间利用专家指出,订计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漫不经心的,好像业余摄影爱好者捕捉了几个大有希望的镜头就匆忙冲洗,可结果往往使他沮丧。一种是严肃认真的,如同专业摄影师不但事前认真选择镜头,而且冲洗后还要仔细研究,经过剪接、曝光等一系列试验,从中选出几张最好的,再作加工,终于成为获奖照片。有了计划之后,就要“盘点”可以投入的时间,确定行事次序,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每隔一段时间,对计划进行重新评价和对投入的时间进行“盘点”。时间是常数,只要运用得当,便能从时间中产生巨大的精神财富。

遇事三问法:这种方法的要旨京剧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办尽可能多的事情,从时间中节约时间。具体方法是对遇到的事情提出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取消它?首先找出有些什么事根本不必做,有些什么事做了也全然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如果有些事不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那么,这件事便该立刻停止。二是能不能与别的合并?就是把能够合并起来的事尽量合并起来办。三是能不能代替它?用费时少的办法代替费时多的办法而同样能达到目的,当然是最佳方案了。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有次去英国考察,到一家工厂参观绘画颜料“柏林蓝”的配制过程。他见工人们先用药水煮动物的血和皮,调制成“柏林蓝”的原料。然后把原料溶液放在铁锅里再煮,并用铁棍长时间搅拌边搅边把铁锅捣得咔咔响。李比希感到很奇怪,一个工头向他解释道:“搅拌锅里的溶液时,一定要用铁棍搅,而且发出的声音越大,‘柏林蓝’的质量越好。”李比希笑道:“不需要这样搅,只要在‘柏林蓝’原料理加点含铁的化合物就行了。用铁棍使劲磨蹭,无非是把锅上的铁屑蹭下来,使它与原料化合成‘

柏林蓝’。这样虽然也行,但太浪费时间啦!”曲此看来,遇事三问,从而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改变不科学的工作程序,实在是从时间中节约时间,从时间中找时间的妙法。

“时间是一种最稀有的资源。”时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对于工人、农民,它就是财富;对于医生护土,它就是生命;对于军人,它就是胜利;对于自学者,它就是知识。青年朋友们,学会到时间中去找时间吧!

技巧五:不屈服于琐事

著名物理学家年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做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然居优越地位,使他们在我们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可以说是无休止的。只有“不屈服于这些事物”,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善于挤时间的人。居里夫人誉满全球时穿的仍是那件差不多老掉牙的“黑色薄纱面料,衬有斜纹缎底子”的长裙。爱因斯坦在柏林居住的寓所是两间小屋,屋内陈设的家具极其简单,穿着也很简单,有时穿着运动衫和凉鞋在柏林大学讲课,甚至当日内瓦大学关定给他颁发荣誉博士学位时,他也只穿一身普通衣服,头戴草帽,登台领取“博士证书”。

“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这是著名科学家卡文迪许的名言。卡文迪许出身贵族,封号“爵土”,他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平时,他吃的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

“那就准备两只吧!”当人们问他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时,他自信而无愧地作出了上述响亮的回答。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的朋友山托利,为了研究新陈代谢与人体重量的关系,每天需要称许多次体重,早上起来称,吃饭前后称,工作完了称,睡觉以前也要称……所以他就自己设计了一张特殊的椅子,充当秤盘,又能坐,又能躺,椅子前面的桌子上放着各种生活必需品。这样,他就可以在秤盘中生活和工作了。经过不知多少寒暑,他记下了自己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体重,积累了大量数据,为建立代谢生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我们不但“不能屈服于这些事物”,而且要善于安排这些事物。结婚成家是每一个人都要遇到的,教育子女是父母的义务,生活琐事也必须处理,这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但它不是不可克服的。这些事处理得好,也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之余换换脑子,反而有利于工作。鲁迅就是常在饭后到街上散步,顺便办些琐事。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人,都不曾因家庭而受到多大影响,黑格尔是最有成就的哲学家之一。可是谁又想过,他还亲自管理家务呢?黑格尔结婚后,不得已为柴米油盐分心,从没使他烦恼过。他按照当地风俗,设立一本家账,所有的开销都汜在账上,甚至包括为他夫人买衣服,自己买书籍,看戏和听音乐以及偶尔进进餐馆等项开支,每月结账时,账面的结存和手头剩下的现金往往相符。家庭和家务并没有妨碍黑格尔的哲学研究,他曾这样自豪地谈过自己:“婚后头半年,就定出了一本三十印张的、内容最深奥的书,实在非同小可。”

科学家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反比公式:对生活的舒适、外表的虚荣追求越多,对科学的贡献就越少,人的价值就越小。

技巧六:间隙中透露出的不息意识

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曾经说过:“恩格斯的多方面的才能也是令人惊异的……。他精通自然科学、化学、植物学、物理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战术。”恩格斯还能用十多种外国语谈话和写作。

恩格斯一生工作那么繁忙,理论工作那么艰苦,哪有那么多时间涉猎各门科学?他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工作时的点滴间隙时间,抓紧学习,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正确处理“间隙”与淡息的关系。就是凭这种“不息”的精神,使自己成了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师。例如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乘船从热那亚赴英国,利用空闲机会每天写日记,记录太阳的位置,风向和海潮的变化,学习和掌握航海知识,特别是在革命失败的日子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流亡伦敦,两人都没有职业和收入,生活没有着落。为了帮助马克思,从1850年开始,恩格斯在父亲与人合伙办的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办事员,直到1870年退出公司,整整干了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恩格斯就是利用这种“间隙”,以不息的工作,在马克思写《资本论》是,在经济理论的各个领域给马克思当“参谋”,提建议,写说明材料,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恩格斯又用评断的方式把马克思的观点介绍给读者,在该书出版的半年里,恩格斯就写了十来篇评价文章,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例如,总结一八四八一一八四九年德国革命的名著《德国革命和反革命》这组文章,一共有十九篇文章是恩格斯晚上赶写出来的;此外,还积极钻研军事理论,学习外语,研究了自然科学、历史等等。

谢觉哉说,“人的经验、知识是从一点一滴积累,人的觉悟是一步一步提高的。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一步一步的提高,是不可能突然之间就成为一个能干的人。”

夏衍说:“怎么好,一是钻,二是恒。一门一门地钻研,当然最好,例如每天抽出一个小时,专学历史,一年之内,总可以把中国历史读完,然后再学别的。再一种就是‘广种薄收’的方法,把每天在看报、看书、工作、生活中接触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不知道的事物,记下来,晚上查看工具书,一天认一个生字,学懂一个生词,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个。一年一年积累起来,就能学到不少知识。”

间隙——不息的关键是不息,不息的意思一是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学习要有系统性。恩格斯认为“自学往往是空话,如果不是系统地钻研,那就得不到任何重大成就。”恩格斯在经商业余时间研究军事理论时,就按照自己拟定的参考书目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通过长期认真地学习,恩格斯终于成为卓越的军事家。他不仅揭示了产生战争和武装力量的历史条件,而且通晓了各个兵种的战术、战略、军队的组织、指挥机构的建立、供应系统、武器技术等等专门知识。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恩格斯发表了近六十篇《战争短评》,在伦敦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在1870年7月26日短评中,恩格斯不仅预见到法军的失败,而且准确地预见到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恩格斯靠二十年的间隙不息的业余钻研,使自己成为“伟大的军事专家”。

前苏联著名作家格拉宁说过:“可以说,一个人珍惜每一秒钟,并使每一秒钟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又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那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难就难在“每一秒钟”和“自然而然”。挤时间的办法很多,而且挤时间的办法要因人而异,问题不但是要利用工作的间隙挤时间,而且要养成习惯,一直坚持下去。缺乏毅力,爱计较小事,念念不忘个人得失,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求全,陷于一些无意义的纠纷,办事拖拉,等等,这些都会使时间流失,是挤时间学习的大敌。

挤时间学习吧!无论你是风华正茂,还是两鬓斑白;在前进的征途上是一帆风顺,还是偶遭挫折;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还是刚刚起步;请无论如何别放过生命的每一秒钟,别忘了在生命的征途中,珍惜点滴时间,使自己成为利用“间隙”自强不息的能手。

一九一八年九月,列宁在重伤后稍有好转的三个星期的休养中,完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九二二年夏天列宁生了重病,治愈后又两次复发,当他意识到病情正在发展时,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说:“务必使疾病措手不及。”即使在绝对禁止工作的日子里,他还阅读了很多书籍,在卧床不起、无法亲手写作的情况下,还口授了《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论文和许多工作指示,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病不是好事,但却可以获得大量平时难得的学习时间。魏格纳是在卧床时,对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南美大陆的东海岸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形状这般相似?莫非两者曾是连在一起的?思索、研究的结果,他创立了“大陆漂移:”理论,成为地质学现代活动理论的先驱。还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与疾病搏斗的胜利的结晶。他说:

“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爱因斯坦从他六十八岁的以后几年,一直到一九五五年七十六岁逝世这段时间里,他不断为病魔所缠,先是患肠道病、肝脏病,最后又加上主动脉壁变弱。他在苦痛中生活,常常为剧烈的疼痛所折磨,但他却仍然快乐、安详,全然不以自己的疾病和不久人世为意,仍继续工作着。一个星期天的夜里,几页手稿放在他的床边,内中就包括着引向统一场论的那些方程——这是他,研究了四十馀年之久却二直未见最终结果的东西。他指望他能够在第二天足以摆脱病痛,好把他的这些研究工作继续下去。不料,在星期一的清晨,他的主动脉破裂,他竟阖目长逝了。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这话很有道理,古今中外的不少科学伟人、文学巨匠、发明大师,就是因为患了顽病或残疾之后,转换了原来目标,而奋发成名的。如在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皇甫谧,中年时患了半身不遂的病后,攻读医书,研究针灸疗法,不但用针灸治好了自己的病,还写出了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在国外,音乐家贝多芬中年失聪,还写了大量交响乐,而成为一代名师。

当然,在病痛中挤时间,在残疾时下苦功,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坚强的信念和崇高的生活目标。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晚年,不顾疾病折磨,全力以赴完成巨著《人间喜剧》,直到濒临死亡之际,仍向医生探问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半年总还可以吧?就是六个月,啊?”……“六星期如何?”……“至少六天总可以吧?我还可以写个提纲。还可以把已经出版的五十卷校订一下。”但医生却劝他马上写遗嘱,因为估计巴尔扎克至多能活一两天了。巴尔扎克年轻时发过誓:“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

当外国记者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能这样忍受自己的遭遇”时,他回答说:“我悟出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看见了生活的可能性”,“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奋斗,可以使人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愿身体有病或身患残恙的人们,树信心,莫悲观,像列宁、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向疾病挑战,让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同类推荐
  • 男人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男人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人生是洒满珍宝的荒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一路上有朋友,也有对手,更多时候,陪伴我们左右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当等不到黎明的时候,我们只能为自己充电;当冷雨来袭的时候,我们只能为自己取暖;对自己狠一点,我们才会变成马力强大的发动机,自我充电,自我发热。只有内心有了光和热,即使在最阴霾的日子,也会获得温暖和力量。对自己狠一点,如同点燃一支 火把,点燃沸腾的热血;对自己狠一点,如同你在春天里播下一颗成功的种子,总能等到金灿灿的收获季节。你准备好“狠”字当头了吗?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时,那就改变我们自己。
  • 工作不满意你该如何离职

    工作不满意你该如何离职

    如果把职业比作一场游戏,那希望每位劳动者在本书的帮助下,既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又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从而尽情享受职场游戏的快乐!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是职场规则的底线,也是劳动者处理职业问题,规避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保障;用人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劳动者具体工作中的职业规则,也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环境。
  •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精华读本)》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实用有效,没有空洞地讲大道理,一切都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的讲述,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从而阐述了实用有效的人情世故哲学。人情世故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一门实学。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 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中国古时候的先贤极为推崇“忍”,视“忍”字为最妙,奉忍为“众妙之门”;工业强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台地区,也非常重视“忍”,将“忍”作为工业伦理学来研究。
  • 智慧明灯

    智慧明灯

    本套读物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深度和范围,这正是配套设计此套校园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校园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灾难星球

    灾难星球

    虿乸星,位于宇宙的一角,文明程度位于第四次科技中期,大概比地球强一点的样子,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是众多强者的集聚地。
  • 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航海史是人类历史史册上的一宏伟篇章,从木船的制造到帆船的出现,以及之后大型油轮,舰艇、航空母舰等民商用船和军用船舶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的增加以及航线的不断拉长,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轨迹和航海家们的足迹来遨游广阔的海洋,了解发生在浩渺大海中的那些点滴过往!
  • 天悦之城

    天悦之城

    飞絮掩面,再难见,拂手离风情不变。落花漫殿,月可鉴,回首璃心意满天。九年的世态炎凉,终沦为大梦一场。没有玩世的本领,却有不恭的脾气,活在镜子中,也许是天使最好的归宿。那么,这具皮囊,还是还给四年前的那个热血少年吧。魔都夜行,灯光与斜影明暗交错,拼出了天使真实的模样。亦是批驳存在,或也有悖世界。彼岸零星匆匆,天使隐没于黑暗,追寻她的背影,上一秒的自己。天使爱,很无奈,没用勇气,从头再来。月色隐约,红尘已了。天使走过有缘的;生活带走剩下的;镜面隔开牵挂的;时间遗忘残留的。硝销,箫萧。朝思暮想终成梦,难求镜面有相逢。红尘为亭缘作酒,几座春秋笑谈中?天使的梦,有始无终。
  • 思维脑游

    思维脑游

    战乱后的一款游戏,一个小队的逗比故事,这里有呆瓜、腹黑、装傻充愣!女王、女汉、毒舌鞭打!总之一句话概括,一群逗比惊险刺激~暗潮汹涌~闲聊逗趣~热血沸腾的冒险之旅!
  • 快穿:黑化女配逆袭

    快穿:黑化女配逆袭

    “顾芷汐,妖女,祸国祸殃,赐火刑。”曾经对她许下海誓山盟,现在却搂着自己的妹妹,前世呢喃细语的情话,到现在却变成催命符,一字一句的刻在她心里。在他的一声令下,熊熊大火烧掉了所有,家人,朋友,爱情,以及所有的回忆.....她死了,留下的只是不甘和仇恨....以梦惊醒,却发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女配人物,黑化不甘,系统绑定使她重燃希望,穿梭于各种时空,拆散男女主,等着,她回归的一天,所带来的灾难吧!不过,突然冒出的陌生男生是谁?她冰冷的心再次融化,仇恨到底是抛下还是继续,看她如何选择.....
  • 灭世天痕

    灭世天痕

    出生在一个不起眼小山村中的少年魏若明,原以为会平静的度过一生。青梅竹马的病重、另一个自己的追杀、古神的契约、豪门的相邀......是奇遇还是阴谋?命运之路,他又会作何抉择?从来没有天生的王者,但当你紧握命运之剑时,整个世界都将因你而颤栗!
  • 檇李谱

    檇李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冥间的姐姐

    我的冥间的姐姐

    世界上真有灵异的事?许多人不信,但林木林不得不信!因为他的体验太离奇了!后来他才知道,他在冥间竟还有一位至亲的亲人!!!
  • 最强怪才

    最强怪才

    有着最强怪才之称的叶天,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偷看了整个武林的武功秘笈,因此被所有武林门派追杀,在逃亡时因一时不慎跌落悬崖,醒来时却发现以重生异世,且看怪才叶天如何凭借着所有武功秘笈,创下逆天神功,逍遥异世……
  • 一剑沧澜

    一剑沧澜

    世间多纷扰,哪能尽如意?管它诸天仙佛,妖魔鬼怪。看其不爽,一剑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