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6700000001

第1章 《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

贾俊侠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之一,《史记·秦本纪》对其始末有详细的记载。其云:战前相当长时期,秦晋关系一直和睦,秦穆公不仅与晋通婚,数平晋乱,还帮助重耳回国。晋文公时,两国曾合兵伐翟,又合兵与楚战于城濮,温之会及翟泉之盟秦皆参加。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晋秦合兵围攻郑国,秦国私下与郑国结盟,并且派遣将领戍卫郑国,秦晋间开始发生裂痕。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听信杞子之言,企图偷袭郑国以开启东道,于是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师而东。行前,老臣百里奚、蹇叔极力劝阻,穆公不从,执意发兵。半途恰遇郑国商人弦高,秦军以为其行动被郑人所知,便灭滑而返。此时正值晋文公卒,襄公怨恨秦国乘晋国国丧之机伐其同姓国,便率晋人及姜戎败秦于崤。秦军崩溃,三大帅被俘。后经文嬴请求,襄公放三将归秦,穆公素服郊次向师而哭,自责自悔。《尚书·秦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晋世家》对此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比较而知,各史籍所记有一定出入。《尚书·秦誓》序记崤之战后,秦穆公因未听蹇叔之言,悔恨而作《秦誓》;《秦本纪》只记载了崤之战后穆公懊悔的情节,未提作誓之事,而把作誓记于公元前620年,秦国为报崤战之仇伐晋的王官之役之后;《春秋》三传对穆公是否作誓没有明确记载。穆公是否作誓?作誓于何时?这是出入之一。同时,《秦本纪》记穆公遣师袭郑前,曾询问过百里奚和蹇叔。《公羊传》、《谷梁传》亦如是记载。但《左传》、《史记·晋世家》、《吕氏春秋》却记穆公战前只征求过蹇叔的意见而没有提到百里奚。是否有百里奚?这是出入之二。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做法,对我们研究《尚书·秦誓》及《史记·秦本纪》都造成极其不便。本文本着“诸说并列,则求其是”的原则,对之进行考辨,以定其是非。

一、穆公作誓之考辨

穆公作誓一事,历代学者的说法也有所不同:清人王先谦和金履祥赞同《秦本纪》之说。王氏认为:“败于崤后作誓,是《伪古文尚书》所言,伪孔不如史公可据,仍当以为穆公亲自率兵败晋还归为宜。”金氏也说:“秦晋交兵之故本末具见《左氏传》,而不言作誓之事,书序误云崤败还归之作,惟《史记》记载誓词于取王官及郊封崤尸之后。以史既有明文是誓作于封崤之日,而非崤败而归之作已。”唐人孔颖达《尚书正义》、清人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郭嵩焘《史记札记》、杭世骏《史记考证》、今人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王世舜《尚书译注》和曾运乾《尚书正读》均赞同《尚书·秦誓》序所言。曾氏写到:“秦誓之作,盖在此时(崤战失败)。惟《史记·秦本纪》以为在秦伐晋封崤尸之后,与《书》序戾,不可从。此誓,穆公深悔听杞子之言,不从蹇叔之谏,遂致败衅。孔子深有取焉,故殿帝典王谟之后。”清人牟庭却另有看法,他认为:穆公在崤之战和王官之役之后都没有作誓,《尚书·秦誓》是穆公的用人之书,而不是悔恨之书。在《同文尚书》中他这样说:“当时穆公始得百里奚,欲用以相秦,而国人哗言不服,故作此誓与众共之。”依牟氏之说,《秦誓》应作于穆公五年(前655年),先于崤之战28年、王官之役31年,不仅年代相差甚远,而且誓词的内容与背景也不相符合,唯一家之言,一般学者不从其说。本文在此列出,只作为备异而已。至于王、金两人,虽然都很推崇司马迁,但他们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司马迁之说为什么是正确的,所以让人也无法信服。细究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曾氏等人的说法较为合理、可信。

首先,《尚书·秦誓》的史料是可信的,其序也是真实、可靠的。《秦本纪》记载:“三十六年(前624年),缪(穆)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左传》作郊),以报崤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崤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尽管司马迁只记载了誓词的一部分,其语词及意义与《尚书·秦誓》内容却基本一致。《尚书·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忧询兹黄发,则无所愆……”考之《史记》之前的文献,只有《尚书·秦誓》记载了秦穆公所作的誓词。显而易见,《秦本纪》中的誓词来之于《尚书·秦誓》无疑。《秦誓》选自《尚书·周书》,据史家考证,《周书》是周代史官的记载。记事严肃朴实,形成时代较晚,在《尚书》虞、夏、商、周四书中,其史料价值很受学者重视。《周书》包含《秦誓》,它的史料也十分可信,这一点古史辨派也深信不疑。如二十世纪初,顾颉刚给胡适的信中这样写到:“先生要我重提《尚书》公案,指出《今文尚书》的不可信,这事我颇想做。前天把二十八篇分成三组,录下:第一组(十三篇):《盘庚》《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这一组在思想上、在文字上都是可信为真。”我们暂且不讨论《尚书》的公案问题,最起码从信中可以得知《秦誓》是可信性很强的史料。

至于《书序》,经历代学者考证亦认为是可信的,应该遵从其说。《书序》相传是孔子所作,此说开始于汉代,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书中说:“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并在《夏本纪》和《殷本纪》多采用《书序》之文。《汉书·艺文志》据刘向、刘歆《七略》,亦曰:“《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篡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足见孔子删《书》、作《书序》之说在汉是大家公认的。直到宋初,对此说亦无异词。“朱晦庵出,忽然生疑。蔡沈作《集传》,遂屏《书序》而不载。晦庵说经,本多谎谬之言,于《诗》不信小序,于《尚书》亦不信有序。”朱熹重《书》不重《序》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此之后直至明末,读《尚书》的人,都不重视《书序》。到了清朝,经过一些学者的努力考证,《书序》的价值才得以肯定。用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话说,“不有清儒,则《书序》之疑,至今仍如冥冥长夜尔。”同时他还在《国学略说》中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书序》的重要性和可信性,他以为“《书》本叙事,似不必有序。然《尚书》有无头无尾之语,如《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未明言谁与谁大战。又称‘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亦不明言王之为谁。如无《书序》‘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一语,真似冥冥长夜,终古不晓矣(孔子未作《书序》之前‘王’字当有异论。其有《墨子》所引《甘誓》以王为禹)。《吕刑》穆王时作,本文但言王享国百年,《序》始明言穆王。如不读《序》从何知为穆王哉!是故《书》无序亦不可解。”既然《书序》不是作伪,那么它所载的“秦穆公伐郑,晋襄公率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也应该是无庸置疑的。据《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很重视《尚书》,曾经跟孔安国学过《古文尚书》,跟伏生学过《今文尚书》,撰《史记》时大量采用《尚书》篇章。有人统计,他对《今文尚书》二十九篇中的二十二篇,有的载其全部,有的载其部分,还有的载其大意。对穆公作誓之事,采取的就是后一种方法。为何在《秦本纪》中又不采用《书序》之说?据考证,在司马迁时代,《尚书》流派很多:“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经二十九卷(师古注曰:此二十九卷,伏生传授者)。有大小夏侯二家,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诂各二十九篇;欧阳说义二篇。”各家传释又不相同,加之真伪之争,司马迁在不能十分确定其是非的情况下,有可能只引用部分正文,而放弃了《书序》内容,所以导致作誓时间的出入。其次,从崤之战和王官之役的背景来看,穆公作誓于崤战后较为合理,《史记·秦本纪》的记述难以立足。《左传》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穆公作誓一事,但其对两次战役过程及背景描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兹引《左传》以佐之。

关于崤之战(前627年)

[僖公三十三年(即秦穆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将,……公许之。……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关于王官之役(前624年)

[鲁文公三年(穆公三十六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之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中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

从《秦本纪》和《左传》记载看,《左传》的说法似乎更合理一些。尤其是崤战之后,对秦人的屈辱和穆公悔恨自责的情节描写,与《秦誓》之中“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唯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比较吻合。在悔恨交织的情况下,誓师于军,引咎自责,总结失败教训,以激励将士报仇雪耻,于情于理都讲得通。王官之役与崤之战却有很大不同。穆公做了三年的充分准备,亲自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取王官、封崤中尸,以致晋人不敢出城,解去崤战失败之恨,凯旋而归。《左传》记述至此即止,可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却加上“哭之三日,乃誓于军”的情节。在王官之役胜利后才总结三年前战争失败的教训,并举行那样凝重、悲壮的誓师大会,在情理上似乎也无法讲得通。研究《史记》的许多专家也都对司马迁的记述有看法。金人王若虚在《史记辨惑》中说:“以《书》观之,穆公自崤败归即作秦誓以自悔,而迁以为取王官封崤尸之后,不亦异乎?”怀疑司马迁的说法有问题。清人梁玉绳认为:“《秦誓书序》谓败崤还归而作,先儒多从之,而史公系于封崤尸之后,《通鉴前编》依以为说。《考古质疑》谓《史》误,《四书释地又续》曰王伯厚亦莫能折衷,但云二书各不同。以《左传》考之,誓当作于僖三十三年夏,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之日,不作于文三年夏封崤尸将霸西戎之时,盖霸西戎则其志业遂矣,岂复作悔痛之词哉。”今人杨树达在《积微翁回忆录》中亦表达相同的观点:“《尚书·秦誓》,《史记》属之王官之役之后。今按《公羊传》、《荀子》并称穆公善变,即指《秦誓》言之,自当在崤之役失败后耳。若王官之役秦人胜利,何必直悔而变也?知亦当从《书序》,不当从《史记》。”诸如此类的例子说明,在崤战失败的背景下,穆公作秦誓是合乎情理的;而且按秦穆公的性格及为人,也是可信的。

最后,《秦本纪》中司马迁关于穆公作誓的时间,有可能另据它本。上面已提到,《秦本纪》中“秦誓”内容取之于《尚书·秦誓》,而司马迁却把作誓时间记于王官之役后,很明显是参考了其它本子。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迁著《史记》时,不仅依据的材料很多,而且是毕集天下遗闻古事于一身。虽然如此,但记载秦国之事的文献却不多,除了《左传》、《诗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和《吕氏春秋》的部分以外,就是《秦记》。《秦记》是秦文献的最早记录,秦文公十三年,才由史官开始记载。它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史记·六国年表序》中写到: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田寺,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从这段记述可以得出:

(一)《秦记》在汉代还有流传,司马迁根据它的记事,整理了六国年表;(二)记事范围,经过文公、穆公、献公,到秦二世时期;(三)不记“日月”,记事简略,且不充分。这就是司马迁所见到的《秦记》。由于《汉书·艺文志》中对此没有收录,有关的资料也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秦记》本来是怎样形式、怎样性质的资料,还不十分明确。日本学者藤田胜久在《〈史记·秦本纪〉的史料特性》一文中指出:《秦本纪》中有关秦国本身发生的事情一般采自《秦记》,有关秦与外国的关系主要参考《左传》,二者杂用,造成《秦本纪》与《左传》在一些史实上的矛盾。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秦记》没有准确日月的缘故。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史官,司马迁对《秦记》的缺点很清楚,但在其它史籍欠缺的情况下,撰写《秦本纪》,他也只能根据《秦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及一些杂史。对穆公作誓之事,司马迁依据《秦记》的可能性较大。总之,穆公作誓之事,应从《尚书·秦誓》序之说,作于崤之战失败之时,并非王官之役胜利后。

二、对谋臣百里奚之考辨

穆公是尚贤之君,在他统治时期,贤臣充斥于朝,百里奚和蹇叔就是他最重要的两位谋臣。《史记·秦本纪》记载:前628年,秦穆公准备偷袭郑国,询问二臣,二臣极力劝谏,穆公未从。兵败崤山之后,穆公万分悔恨。前624年,在王官之役胜利后举行誓师大会,“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依司马迁之说,崤战之前,百里奚仍然效力于秦穆公。对此,《左传》却有另一种说法:“(崤战前)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蹇叔哭之。”(僖公三十二年)依《左传》之言,穆公战前询问的是蹇叔,根本没有百里奚。考之史实,《左传》之说是对的,《史记》所说为非。从《秦本纪》记载所知,穆公五年,从宛得百里奚。史载:“穆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设计谋)以五羖羊皮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大悦,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蹇叔,岐人,是百里奚的朋友,游学于宋,料事如神。受百里奚荐举,被穆公拜为上大夫,两人同为穆公效力。蹇叔年龄史籍没有提到,但百里奚年已古稀可以确定。此事《孟子》篇中也有记载:“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告秦,年已七十矣。”牟庭为了证明《秦誓》是穆公五年,始用百里奚时所作的誓词,对百里奚做过专门考证。据他的《同文尚书》知,百里奚在秦用事十三年,年八十三而卒。按此说法,百里奚应死于穆公十七年,到穆公三十三年,去逝已经一十六年了,自然不会在崤战前劝阻秦穆公。这一点,还可以从记有此事的许多文献中得以证明。《左传》云:“穆公访诸蹇叔”(僖公三十三年);“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民,天奉我也。’”(僖公三十三年)。《吕氏春秋》亦云:“先轸遏秦师于崤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将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下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谋,以至于此患。”不难看出,《左传》和《吕氏春秋》的记载是正确的。晋文公在世期间,秦晋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原轸是晋国的主要谋臣,对秦国情况十分了解,尤其对穆公跟前的谋臣自然会更清楚,所以他对秦穆公不用蹇叔之谋,而造成失败的分析是肯切的。据王若虚的《史记辨惑》:“秦穆公伐郑之役,考之《左传》,其谏而止之,哭而送其子者,独蹇叔而已。故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其民。’穆公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何尝有百里奚预其间哉?而司马迁记此以为二老同辞,不知其何据也?左氏云:公召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使出师,又云蹇叔之子与师,蹇叔谓孟子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之入也。哭送其子曰:吾收尔骨焉。盖孟明辈自为将帅,而蹇叔之子则士卒之属也。此也不相涉,而迁以孟明为百里奚子,西乞术、白乙丙为蹇叔子,又何耶?”王氏不仅不赞同司马迁关于崤之战前穆公询问百里奚的说法,而且对孟明为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为蹇叔之子的说法也不同意。又据《史记集说》记载:“《左传》但言蹇叔哭其子耳,不言西乞术为蹇叔子,未知史何所本?”其实,只要我们分析一下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以及所参考的材料,就会明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司马迁所处时代正是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大开献书之路,所以民间所献之书和官方所藏之书品类较多,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有详细记载。司马迁作为史官,有机会遍览群书,加之他有又善采诸家之说,记载不免会前后不一。

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秦)将袭郑,蹇叔曰:‘不可。’”《晋世家》“先轸曰:‘秦伯不用蹇叔,返其众心,此可击。’”依此来看,司马迁对这件事情的史料记载是混乱不清的。其二,虽然当时立五经博士于学官,但由于学术上提倡“独尊儒术”,官学只重“今文”,而轻“古文”。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谷梁传》被列于官学,《左传》被排斥在外。对比“三传”对崤之战史实的记载,就会发现,除文字运用上稍有差别外,基本事实差异不大,唯独在穆公战前询问大臣问题上有分歧。《左传》只记有蹇叔一人,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提到了蹇叔和百里奚二人。由此进一步推断,《史记·秦本纪》所载崤战的史实有可能是杂采《公羊传》和《谷梁传》而成的。清人对此事也有论述,《史记考证》认为:“三十二年以下,采僖三十二年《左传》,参以《公》、《谷》二传。”《史记志疑》亦说:“史公叙袭郑之事,依《公》、《谷》,故与《左传》异。”我们知道,《公羊传》、《谷梁传》属于今文经学派,今文经又是西汉的官学,司马迁是当朝史官,官方所藏的今文经著作当然是他首选的资料,“遂不详考其末耳”即加以使用。综上所述,《史记·秦本纪》在穆公作誓和崤之战前询问百里奚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宋朝的苏辙曾说:“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有伯者之风矣。然听杞子之计,违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袭郑,覆师于崤,虽悔过自誓,列于《周书》,而不能东征诸夏以终成伯业。”从苏氏评价秦穆公所列举的事实看,在穆公作誓和崤战前询问百里奚的两件事上,他不赞同《史记·秦本纪》之说。其实,关于司马迁引用史实有误的情况,晋代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晋史·司马彪传》记载:“谯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指儒家正统‘六经’)。周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正之谬误。”但是,由于司马迁《史记》在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两千年来,许多学者对其所载史实不进行考释,便信然使用,有时以至于以误传误。从清代开始,研究先秦史的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史记》这方面的问题,并做出了很大贡献。今人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运用古籍和考古资料,对《史记》所记战国时期的史实谬误也做了一些纠正。这篇小文,也算是对《史记》的整理研究所尽的微薄之力。

同类推荐
  • 帝国权柄

    帝国权柄

    十世纪的欧陆风起云涌,海峡对岸的英格兰上盎格鲁撒克逊王者们终于成功的灭亡了维京人的约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大厦将倾;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们在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的威逼下只能在圣詹姆斯墓前瑟瑟发抖;保加利亚的西蒙四次兵临拜占庭最后却只能望着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含恨而终;阿巴斯的苏丹们在巴格达的王宫里肆意寻欢,没有察觉到王座阴影下波斯廷臣们的窃窃私语;卡罗兰带着一千年的记忆来到了这个时代,骑士,领主,主教,卡罗兰内心归于何处
  • 大秦争霸

    大秦争霸

    大道三千,作为一个刚刚从三流大学毕业的猪脚非常幸运地穿越了,他来到了异时空的秦国,作为一个年幼的小皇帝,国中内有权臣,外有叛将,且看他如何拳打刘彘、脚踩康麻子。
  • 血睚眦

    血睚眦

    天下九军,睚眦为尊。一把折扇,一张轮椅,一对佳人,惊天冤案。我们守护的不是你魏家的江山,而是整个大魏。睚眦蒙冤,嗜血而上。
  • 五胡明月

    五胡明月

    当匈奴人(黄种人,夏朝遗民)在公元前五世纪终于整合了蒙古利亚所有的游牧民族并击溃了已经占领了整个欧洲和西亚的雅利安人(印欧白人),接着吞并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六国的白种人,但随着时间的流失,新生的白种匈奴人占据了匈奴的上层,自称胡!单于遣使于华夏: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从此,匈奴与华夏的战争从未间断过:犬戎(属于匈奴)攻陷镐京,周平王无奈东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击败林胡,李牧大破匈奴,秦始皇收复河套,汉高组被围于白登,狼狈逃回,吕后只能委曲求全以待修生养息,汉武帝一扫前耻,不断击溃匈奴,但战争却一直延续到晋朝......西晋“八王之乱”后,华夏精锐殆尽,匈奴首先乘机发难,羯,氐,鲜卑,羌也随之作乱,“五胡乱华”拉开了序幕!而可怜的主角偏偏诞生在了西晋末,阴差阳错下只能不男不女的苟活着......谁来带领汉族走出灭亡?谁能再次阻止白种人的侵略?谁又愿意生在这样的时代……
  • 三国之人才召唤

    三国之人才召唤

    没名望没地盘没人马,处处还召人不待见,处境艰难。没关系,我有召唤系统,召唤前朝名将谋士,为我所用。你有吕布天下无敌,我就召个岳飞,一较高下。你有诸葛亮多智近妖,我就给你召个刘伯温,比比谁的智谋更胜一筹。人屠白起,飞将军李广,兵圣孙武……各代名将,尽入我麾下。妖媚无限的妲己,不笑的褒姒,捧心的西施,掌上神舞的赵飞燕……历朝美人,皆入我怀。且看无名主角如何统一,
热门推荐
  • 夫科千金片

    夫科千金片

    拼事业,还是拼男人,把胸挺起来再拼嫁房子,还是嫁王子,首先得有男子追。郝千金,还是豪千金,家有妇科千金片。生活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扮演各自的角色,行驶着逗比的人生。万年备胎,超级小白,隐形豪男,至纯校草,总有一款刺激你。
  • 走在复仇公主的道路上

    走在复仇公主的道路上

    冰冷的她,曾被自己的父亲背叛;性情温柔的她,曾被自己的妹妹所陷害;淘气顽皮的她,曾遭到过家族灭门,自己也是最后的血脉。在复仇的道路上,她们遇上了曾经的他们,这条路上,究竟会怎样?
  • 血雨三区:兵甲战场之最强联盟

    血雨三区:兵甲战场之最强联盟

    兵戈杀场厮鸣啸,欲泣幽歌独自哀。铁甲开到灰尽灭,兵临城下危拯夕。争权图利扰明月,弑血云霄掌乾坤。天降噩耗煞星时,聚沙成塔凝成锥。战场上无数军队为了发展,组建了各自的联盟。也激起了一些爱争强夺利的联盟到处挑起战争……不久天降大难,出现神秘生物流落,入侵三区。但在军队中也孕育了异能者,拯救一方生灵……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王俊凯的栀子花

    王俊凯的栀子花

    “王俊凯一辈子也没想到过他会遇到这种事,直到他遇见了林栀子”???像是桃月的太阳,像是炙热的心脏。太阳再耀眼,也会被云遮住。王俊凯再发光,也会为林栀子凉心脏。
  • 鬼泣楼

    鬼泣楼

    那是一栋死亡之楼。听说,一进去那里的人,会全身腐烂而死。而今天,是我和我的同伴们进去找寻真相的日子。我们会活着出来吗?我,不敢保证。那封在我手中泛黄的信,是解开真相的钥匙。
  • 老板就做老板的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9个关键

    老板就做老板的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9个关键

    为了争取客户,也许你忙到凌晨才睡下,可一大早又被公司的电话吵醒了。虽然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但你还是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公司。会议室里,中层干部们早就已经在等候你了。满室的烟云,显露出他们等你做决策时的焦虑情绪。工厂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生产线已经停了。事故的善后赔付、生产线怎样重启、耽搁的订单怎样才能如期完工……突如其来的种种麻烦刺激着你尚未完全苏醒的神经。而你心里明白,这些都只是近忧,你还将面对更令人困扰的远虑。
  • 星易能

    星易能

    新生代人气天王易星皓可谓是“因祸得福”就算咱善良,救了一只猫,可谁知道这居然是一只来自火星的猫。超能力这玩意不是想要就要的,咱们可要好好利用啊,保卫世界和平什么的都不算事儿,就让我们来围观易星皓小朋友是怎样被火星boss坑蒙拐骗的吧,O(∩_∩)O哈哈~
  • 南浔

    南浔

    这是一个以古镇为轴的青春小故事,这是一个还未懂爱就遇到爱的年代。以古镇南浔为中转港,你我转角相遇。以青春年华为赌局,你我是分道还是在一起。
  • 我的初中日记

    我的初中日记

    我在初中的生活,情感和那些难能可贵的友谊伴随着我走完了自己的初中生涯。。。。欢迎大家光顾~感兴趣的可阅读一下我的其他作品《小女子的穿越记》《少男少女对对碰》《逆时针旋转的爱恋》《七世的轮回》《邪魅》《千年帝王今生恋》《天边的爱》《梦缘》
  • 魔斥神罚2012

    魔斥神罚2012

    拥有异能会如何?自我恢复,死而复生;穿越时空会如何?王国战争,放着我来;若带着异能穿越会如何?回到远古,杀魔弑神。林穹晔,虽说补习四年才上得大学,却拥有天赋异能,速度与力量让无名小辈历经风雨。与恐龙恶魔交手,皆是手下败将;和齐天大圣来往,原与孙悟空竟有渊源;去蜀山御剑而行,一语道破李逍遥身世;与众美女嬉笑欢闹,究竟哪个才是命中注定?这奇幻怪异的经历,是真主的考验,还是上天的作弄?集玄幻,异能,穿越于一体,夜碎无痕全新力作,让你一次过足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