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0800000019

第19章 西南民族学院的创建及50年办学经验

中国自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各族人民就有了希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战争,长期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进行艰难卓绝的斗争,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直至最后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前后,中国革命正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北、大西南进军,很快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1949年12月底,西南各省云南、贵州、四川、西康(原西康省)相继得到解放,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进驻重庆。

鉴于祖国大西南云、贵、川、康、藏地区广大,国防线漫长,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建设任务紧迫,急需大量的干部,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立即决定开办学校,大力培养各种干部、人才。

第一个决定,成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总校),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亲自挂帅兼任校长。同时,在云南、贵州、西康、川南、川北、川西各地成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分校,广招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培养各方面的建设人才。总校第一期招收学生6000余人,各分校大约各招收1000余名学生,共10000余学生,进行培训。

第二个决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精神,成立一所西南民族学院,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王维舟兼院长。为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培养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各方面的干部、人才。

这两所大学的成立,当时在西南乃至全国都是极有影响和号召力的。历史说明,原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培养干部、人才,特别是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他们的决策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我们今天庆祝西南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不能忘记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设在重庆,西南民族学院为什么设在成都?当时考虑,一方面重庆夏天气温太高,许多少数民族有影响的人士、青年不易适应;另一方面成都将来在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各个方面的发展,可能会较快成为中心地,因此将该院设在成都。

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维舟亲自着手抓西南民族学院的筹建工作。于1950年11月,即派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德璋同志(藏族的红军干部),率7位同志到成都选择校址,在新玉沙街购买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刘文辉的一所被胡宗南炸毁的公馆进行筹建学院工作。

在新玉沙街刘文辉的公馆,筹建学院工作人员和学生一起将炸毁的房屋的破砖烂瓦,用手提肩挑搬运出去,在废墟之地建起学生宿舍、食堂。

我是1951年3月奉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之命,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调来成都开办西南民族学院的。同我一起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来的还有孟铸群、杨琴、林柱、贺新民、刘心平、王东、颜思久、张伊伊8位同志。我们一起从重庆乘坐两部破烂汽车于3月18日到达成都。

记得同期到达的还有从贵州省到西南民族学院学习的龙玉和(娜佳)等30多位学生。

顺带说一下,当时,我在部队上,正准备进军西藏,领导突然找我谈话,说:组织上经过多方研究决定,派你去筹办西南民族学院,学校办起来后,如果你不愿意在那工作,再离开哪里返回部队。我想,既是组织上这样考虑,就去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再回部队。然而,当我完成创办西南民族学院任务后,组织上却再也不理我回部队的要求了。为此,我一直在西南民族学院工作到离休,几十年风风雨雨,几遭不公正对待,仍然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为人民作出贡献。我创办西南民族学院时,是军人,没有转业,以后也没有办转业手续,就这样在地方工作了几十年,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才对我说自己的转业时间从1956年算起。

我们到校时,校内已有200多名各民族男女学生,但是学校一个教师也没有,一个正式干部也没有,教育计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什么都没有,问题确实很多。学生已到校,学什么?教什么?谁来教?教材在那里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在我脑海里回旋,感到心中无数,困难大,担子重,压力大,不知道这学校怎么办?抗大、革大的经验虽然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川大、华西医大的情况与我们创办民族学院有很大区别也不便借鉴。我请示王维舟院长:有教育计划没有?他回答说:哪里有?就是等你来。我想,我有什么天大的本事?为了党的事业,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只有自己走出一条路,困难再大也要往前走。我没有被困难吓倒,坚定信心,理出头绪,闯出一条路子来。我仔细研究政策,和现有人员每天到学生中去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弄清楚各方面情况后,我第一次拟订出了学校八条工作计划方案,在摸索中逐渐把工作开展起来。

办学校,地方小了不行,为此我们到校后继续购买刘文辉公馆周围居民的破旧房子,扩宽校址,由原来30亩地扩展到70余亩地,并继续建学生宿舍、教室、大礼堂、办公楼等各项生活、学习设施。大家紧张地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没有假期。我们想的是,为了培养民族干部,一心一意要把学校建设好,不辜负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的希望。

学生陆续到校,到5月还不能举行开学典礼,怎么办?就决定在学生中进行时事政策、抗美援朝等形势任务教育,认为这样做不会有问题。我作学习动员报告,讲形势问题,请上级有关领导同志作报告,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收获很大。学生都表示坚决支持抗美援朝,自动捐献物资、银元、人民币等,堆了一大屋。为此学校举办了抗美援朝捐献展览。经过这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各族学生的思想、学习的愿望、目的、心理素质、文化程度、接受问题的能力等,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拟订西南民族学院第一期的第一个教育计划、制订各项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打下了基础,掌握了依据。

没有干部,没有教师怎么办?我找黄德璋同志谈,请他留下,我们一起干,他说:你不能依靠我,我筹备完了就要回西南民委干我那一角(办公室主任)。我又找当时帮助工作的张汉城同志谈,请他留下,我们一起干,他拒绝说:我要回王老那儿去(他是王老的秘书)。我也不失望,多次找黄、张两位同志谈,要他们顾全大局,最后还是把他俩个争取留下了。我这才有了两个好帮手。接着,又调来一些干部即安毅夫、苏小柱、何书祥、蒲文彩、何开贵、何强等。到5月底,王维舟院长从重庆来了,他带来一位副院长即夏康农,他是党外的高级民主人士、生物学家。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干部、教师问题基本解决了,我们立即着手准备开学典礼工作,开会讨论通过了我提出的教育计划和各项工作安排规划。

1951年6月1号,成都新玉沙街西南民族学院的校园内,红旗招展,彩旗飘扬,全院师生喜气洋洋,隆重举行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川西区党委、川西行署、西康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同志,有社会各团体、各界知名人士代表。学院全体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穿着新制的服装,整整齐齐地参加大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贺电,赠送的锦旗,挂满了整个会场,大会主席台前,升起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大会主持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向红旗致敬,唱国歌,雄壮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

大会上宣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发来的贺电:西南民族学院的创立对我们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南军政委员会祝贺学校的成功和学习任务的胜利达成。为发展各兄弟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而努力,为加强团结,巩固国防,建设新中国而努力!贺电宣读后,大会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接着王维舟院长讲话,他说: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是一件对西南地区甚至全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个日子它将永远被各族人民引以为豪,西南民族学院是为西南各少数民族服务,为西南各民族培养干部的学校,是属于各民族的。王维舟院长讲话明确了学校的方针、任务后,特别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要求各兄弟民族学生和干部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把学校办好。继而,上级有关领导同志和社会团体代表、各界著名人士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上宣读了西南民族学院全体师生向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致敬电,通过了向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进军西藏部队的慰问电,向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发的致敬电。

开学典礼大会结束,参加大会的各级领导和来宾与学院全体师生合影,照了一张长幅巨型照片作纪念(可能还保存着)。合影后,在学院大坝露天广场摆设的100张桌子举行聚餐,到会各级党政领导人和各社会团体代表,各界知名人士、所有来宾、同学院20多个民族的500名男女学生和职工共席,互相敬酒祝贺,热情洋溢、共同享受民族大团结的第一餐饭,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晚上,全体师生举行了庆祝晚会,各族男女学生欢歌笑语,表演了各民族各具特色风味的文艺节目。跳起雄健的舞步,唱起洪亮悠扬的歌声,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和长鼓声,欢声笑语,尽情欢乐。这在成都市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的确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建校纪念日。

大会第二天,《川西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为学院的题词:各兄弟民族团结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建设一个独立繁荣幸福的新中国。专版报道了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盛况。6月17日,《人民日报》、重庆《新华日报》及云南、贵州、西康、川南各省区报纸都对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盛况作了报道。可见,西南民族学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大事。

学校开学了,还是没有足够的教师,只有我们现有人员上马。由夏副院长和强留下的国家民委一司长韩戈洛同志负责,以共同纲领为依据讲民族问题理论、民族政策课。由张天伟和张汉城负责,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及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等课程。另请四川大学、华西医大教师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来上一些专业课程。

王维舟院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关心、重视,从学校的大政方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他都考虑到,亲自过问。学校缺少干部,缺乏教师,他也非常着急,多方设法物色人才,调往学院。他虽然住在重庆,有时不顾年高,坐汽车来成都学院了解情况,指示工作。他每次来,全体师生非常欢迎,对他非常亲热。

学校工作由党组全面负责,王维舟兼院长兼党组书记,我任副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做具体工作。我当时既管党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学行政工作,还负责繁重的基建任务。每周要兼8个小时的课程。每晚备课到深夜,没有星期天。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有一次晕倒在厕所内,人事不知,是学生到厕所才发现,将我扶到办公室,找来医生,打了两针强心针,休息片刻,又继续工作。当时年轻,顶得住。

第一学期,全院处级干部两人,科级干部3人,班主任5人。其他是科员、办事员、采购员、炊事员、理发员。开学典礼时,教职工总共有64人,学生500多人;学生学习到1952年4月毕业分配工作。

1952年,开始开办培养初级农牧业干部、人才和师资、司法检察班。我院第一批来的专业教师有曹焕常、潘克琼、江新西、徐志仪和罗时济教授、贾子铮体育教授;接着来的有河南省开封大学农业专家王陵南教授、肖季玉农业教授以及全国知名的社会学家吴泽霖教授、藏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教授、玉文华教授、陈宗祥讲师、人类学博士罗荣宗教授,等等。到1954年,学校规模扩大,各方面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加;学校的机构逐渐完善和扩大,院级干部、处级干部,也逐渐增加起来。

时过50年,西南民族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张白纸绘新图。在党的领导下,一靠政策,二靠调查研究,按学院的宗旨,开始在云、贵、川、康各省招收各民族男女学生、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和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的轨道上逐渐发展起来。学生学历由短期培训逐步发展到学习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不等;专业设置由初级发展到设置中级、高级,教研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改进、完善、提高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起,学院培养了大批乡村和区县级党政干部,办过妇幼卫生班、民族研究班、上层人士班、汉语文、藏语文、彝语文、翻译、司法检察、农业、畜牧兽医、中小学师资、农业会计、体育、铁道班、艺术班等班次。

1954年起,逐步将专业班班次扩建为科系机构。设政法专修科、农牧专修科、师范专修科、汉语文及预科、藏、彝语文专修科。1956年,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扩大系科设置,增设了物理化学、地理、兽医、历史等系科专业。到1978年,国家批定为10大专业,即政治、历史、畜牧、兽医、汉语文、藏语文、彝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现在学院正将原来的系扩建为院了,这是学校在新形势、新时期发展的新气象。

学校的招生概况。由1951年招收534人、25个民族的学生,到1952年招收1084人、40多个民族成分的学生。当时感到压力很大。1953年招收849人;1954年计划招生850人,结果到校1000多人;1955年开始,招收西藏学生400多人;1956年增加招生到2000千余人、30多个民族成分的学生。继而逐年增加招生到3000、4000、五六千学生不等。2001年,大概招生七八千到上万人。这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教职工概况。学校教职工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发展的。1951年,第一期总共教职工人数只有76人,与学生人数比不到七比一。当时学校的架子几乎是空的。1952年4月,第一期学生毕业留下60人,才开始把架子逐步搭起来,他(她)们成为学校的一批中坚骨干力量。后来不断接受大学毕业生。1953年,教职工有300来人、十几个民族成分。院级干部、处级干部和教师也逐年增加。到1955年有400来人;1957年增加到600多人;到1973年下降到400来人,因文革而停止招生。当时有些领导扬言要撤销学院,因此许多教职工离开了学校。到1978年,教职工人数又上升到550多人;1985年增加到1100多人;到2001年,学校教职工大概已近2000人了。这也是一个从不平衡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发展道路的历程。

西南民族学院50年来,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民族干部、人才,在民族教育事业上,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和实践上,在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在科学研究上,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共培养了40多个民族5万多男女学生毕业,输送到祖国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地。他(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于党的事业,有大批学生成为有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翻译家、作家,各行各业有名的高级人才;有大批学生从事党、政、军各级工作,由村乡干部到区县级、地专州级干部到省部级、军级干部,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骨干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是可喜可贺,可歌可敬的。

西南民族学院全体各族教职员工在党的领导下,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艰苦创业,几十年来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家的民族教育事业,培养民族干部,走过了艰辛的历程,是有成绩,有贡献的,他们没有辜负党和各民族人民的希望,使学校不断地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现在学校以新的姿态跨入新千年、新世纪,发展成为综合型培养各方面干部、人才,在国内国际上都有一定名望和影响的一所高等学府。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西南民族学院走过了50年不平凡的道路,特别是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受过不少的苦,当时全国不少民族学院被撤掉,而西南民族学院却能保存下来,这是万幸,也是必然。

西南民族学院风风雨雨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考虑有以下十条可供大家研究参考:

第一,学院从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精神。这是民族学院与其他大学不同的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政策原则。

学院从开办的那一天起就在全体师生员工中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把民族政策教育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凡来校的干部、教师、工人、学生进校后都必须学习民族政策问题,讲民族团结、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讲清楚要互相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讲清楚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文明史,各有优点,有长处;讲清楚不能有大民族主义,也不能有地方民族主义,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友爱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是对汉族干部、教师严格要求,一言一行要作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榜样,形成人人学民族政策,人人讲民族政策,人人遵守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好风气、好传统。

学院认真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经常讲、讲深、讲透,讲各民族紧密地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初,在解放初期,在学生中要首先讲清楚消除民族隔阂问题,来达到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开办之初,我们在实践中、理论上都有深刻体会。这些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中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在全院师生员工中树立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互敬互学、互助和睦的好风气、好学风,使学校教学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这是各级领导都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加强热爱祖国观念的教育。这是与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内容。祖国幅员辽阔,是广大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的中华民族;讲清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重任,要热爱祖国,共同建设祖国,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本领,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

学院从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就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党的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设专职民族问题理论政策教研室,配备强有力的教师,收集整理撰写出系统和完整的教材,在全院各种专业班及学生中普遍进行民族问题理论、政策教育,使广大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各民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究各民族文明史,认识要共同保卫祖国,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重任。使各族学生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上,民族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丰富的知识和丰硕的成果。

关于民族问题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我们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的、现实的资料,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从1951年起到1954年这一段时期,学院内有几名高级教授、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深入到各民族地区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到极其丰富的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先后撰写出关于十几个民族的40多万字的专著、论文和几十万字的民族问题参考资料专集,在各方面进行宣传、交流,并积极出版,这是有历史价值的重要成果。以后,学院历年来都有出版的理论成果,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学院从1951年开始筹建起来的民族文物馆,广泛地收集到西南各省、区各民族大量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到湖南、黑龙江等地的民族地区收集到丰富的民族历史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原始的珍贵文物、史料,有的是仅有的孤品。文物馆的同志将它们分类进行科学研究、整理、制作艺器,成套配合进行历史文物展览;展览分成四大类,内容丰富,在校内校外进行展览。在文革前,到校外成都、重庆等地区进行展览,先后有50多万人次参观;在校内,来参观展览的有省、市机关人员、大中小学学生、工厂工人,一个时期天天来参观的人数之多,总数大概不下10万人。我知道在文革前,来学院参观访问的有国内党、政、军各级领导人,有几十个国家的外宾,包括国家元首以及各界人士、专家学者、教授,他们来院都要参观学院的民族文物馆。这个民族文物馆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的好评,誉其为新型的博物馆。这个民族文物馆,在校内校外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理论、政策和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作用,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这充分证明了党的民族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原理、原则,在西南民族学院乃至西南各民族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这种基础,在文革时期有力地抵制了要撤销西南民族学院的一股风浪,使得西南民族学院能够保存下来,这是可喜可贺的。

第二,学院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学院从创办起就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每周用一定的时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此来武装师生员工的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要求师生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在实践中取得成效。要求师生员工在政治上、理论上不断提高,形成人人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风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学院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院教育学生在思想意识、观念、形态上坚信社会主义,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夯实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实思想基础。

第四,学院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既要从民族地区和国家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出发,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施教中求质、求精、求新、求深,政治与业务兼施,使学生朝着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能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有用人才。

第五,学院在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院反对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讲空话;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提倡唯物论,反对主观唯心论,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六,学院坚持革命光荣传统教育。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勤劳勇敢,百折不挠,树雄心,立壮志,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利益,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

第七,学院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个方面,一言一行,起模范带头作用。

学院的各级干部和教职工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好园丁。

第八,学院工作要关心全体师生员工的衣食住行和疾苦安危。

全力造就好的环境、好的生活秩序,使全体师生员工亲如兄弟姐妹,心情舒畅,健康向上成长;使学校成为温馨如家,安心工作、安心学习的好园地。

第九,学院尊重知识,爱护人才,重视科学,重视研究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提高教师科研人员的素质。

学院保证有足够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力量,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一环,是领导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多出人才,出好才,出高才,多出研究成果。

第十,学院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学院加强党团建设,在各族男女学生中不断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团员,使更多的民族学生成为各民族的共产主义战士。使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帜在各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在祖国大地永远高高飘扬。

(2001年3月8日)

同类推荐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这一百多篇优秀作品,并在吸纳当代专家学者评析的基础上,对每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介绍了现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丏尊精品选

    夏丐尊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他的每一篇作品在词章上都干净、利落,极少疵累之病和雕琢之痕。他的说理散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记叙散文描写生动、表情准确,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诗意浓郁,具有典范意义。《夏丐尊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夏丐尊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热门推荐
  • 风流道长

    风流道长

    出其不意的碰见一本上古真神流传下来的道书。在这里你也许会看到神奇的道术,也许会看到济世神医,也许还会看到感情的纠纷。颠覆以往的修道,感受不一样的修道之旅就在风流道长。
  • 太古神武

    太古神武

    一种微妙的关系,一种神武般的传奇。忽然,天地间许多察觉不到的故事,前方,到底有什么?
  • 你眼中的我

    你眼中的我

    “喂,小子,我在这儿!”“你好,我叫程子!你叫什么?”“如果我消失了你会不会发现?”“喂,林雅川,求你再看我一眼。”原来真的有一天,你的眼里再也没有我。
  • 最强传承

    最强传承

    他是天下第一修真大派,昆仑派的唯一传承弟子,也是一名研究环境科学的研究生,更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家庭教师。看最后的修真者如何踏上力量的巅峰。
  • 变身骑士王

    变身骑士王

    这本书,暂且就到这里了吧,实际上,虽然缺了点,还是烂尾,但的确是有了个结局。接下来的后续,已经算是新的故事了吧。《骑士王育成计划》,目前在起点首发,希望有人读者老爷能追过来呢。以上,我是过去的快晴,今后会叫虚渊乐了呢
  • 虚空来袭

    虚空来袭

    随虚空至,伴虚空行。格局终破,和平不再,战火重燃瓦洛兰。蚀魂夜雾卷土重来,魔法文明能否再续辉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阴阳先生

    阴阳先生

    我有一个特殊职业,给面子的叫阴阳先生,不给面子的叫道公。老爸死后留给我一间棺材铺。专卖高、中、低档棺材,并可下乡油漆。白事配有阴乐队、阳唢呐;专业师公、风水先生;量身定做寿衣、寿裤;且销售灵屋、花圈、香蜡、爆竹等。
  • 靓釹

    靓釹

    什么是都市,不一样的都市不一样的情节。我眼中的都市,社会人事都将更多期待...
  • 暗黑破坏神的乱入大叔

    暗黑破坏神的乱入大叔

    一个宅男灵魂穿越到了暗黑破坏神的世界,赶上了魔神复活的年代,看着父母死于恶魔之手,而自己却被世界所不容,不是职业者,连暗黑世界的装备药水都无法使用,该如何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弟弟拼出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