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6800000041

第41章 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3)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真正看到的日本电影竟然是在“文革”中的1971年。那年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将3部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影片《三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啊!海军》在全国各地内部放映,组织工农兵群众批判。这些突如其来的电影对于经历过日军屠杀的老一辈来说,可以激起他们对日军暴行的愤恨,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抗战的年轻人却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日本军人,其中那些宣扬武士道的“江田岛精神”成了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词语。

中国电影全面开始正常交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关系进入蜜月期。大量的日本影视作品先于日本产品进入中国人视野,并引发了强烈震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日本影视文化大潮。

首先涌向中国大陆的影视风潮是电影。中国观众大量欣赏日本电影,是在1978年之后。最先上映的是《追捕》、《狐狸的故事》和《望乡》。由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小说《山打根八号妓院》改编的电影《望乡》,描述了以主人公阿崎婆为代表的乡村少女,出于生计受骗被卖到南洋当妓女的悲惨遭遇,以及满怀希望回国后,遭到乡里亲朋冷遇的凄惨命运。看后令人流下同情的眼泪。另一部影片《追捕》更是家喻户晓。一夜之间,男女主人公扮演者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便成为中国观众的影星。《狐狸的故事》虽是一部音乐艺术片,但制作人员却以出色构思和精湛技巧使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主题歌“大地你早”和“追捕”,同样成为街巷传唱的流行歌曲。这三部影片,打开了中日两国电影交流新的窗口。以后陆续上映并为广大观众赞赏的影片,主要有《生死恋》、《白衣少女》、《金环蚀》、《华丽家族》、《啊,野麦岭》、《阿西们的街》、《人证》、《远山的呼唤》、《砂器》、《伊豆的舞女》等。日本影片的上映,不仅使中国观众了解了日本的历史与现状、风土与人情,而且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特殊意义。长期闭关的中国首先从这些日本电影中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人们的服饰除了灰白蓝以外还有那么多漂亮的色彩和款式。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日本普通老百姓竟然过着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电影直接启动了当时中国的服饰大变化,喇叭裤、高领衫、蛤蟆镜在青年人中非常流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日本人的看法。可以说,这一轮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从观念上开启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直观认识,直接呼唤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欲望。

日本影视对中国的第二轮风潮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电视剧。在中国播出的第一部日剧《姿三四郎》,1981年秋天和1982年春分别在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映,引起巨大反响。80年代中期,山口百惠主演的《血疑》、田中裕子主演的《阿信》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映,播放时几近万人空巷,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日剧热。其中,《阿信》创造了高达80%的收视率,主人公阿信更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女性奋斗”的代表人物。在80年代,中国播出的日本电视连续剧为37部,除《血疑》、《阿信》外,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有《排球女将》、《蔷薇海峡》、《来自北国》、《命运》、《血的锁链》、《血的迷路》等。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东京爱情故事》、《第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的播出,中国出现第二次日剧热。但与八十年代相比,九十年代的日本电视剧以年轻观众群为主要对象,开辟了日本偶像剧的时代。与此同时也诞生了如木村拓哉、柏原崇、松岛菜菜子、深田恭子、铃木保奈美等一大批备受“粉丝”追崇的明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剧的地位开始被韩国电视剧取代,不仅播出数量大大减少,影响也变得日渐势微。日本电影剧在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生产的电器一起进入中国。有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的现代化生活主要就是和日本电视机、日本电视剧以及家家都有的高质量、美观实用的日本电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完全改变了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丑恶形象。

日本动漫是第三种文化潮。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动画方面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在漫画、电子游戏方面也成绩斐然。日本动漫向海外扩张之时正是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际,因此,日本动漫也得以乘势进入中国,开始了其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历程。时间主要集中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日本动画片也进入少年儿童的视野,《变形金刚》、《机器猫》、《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忍者乱太郎》、《聪明的一休》、《名侦探科南》等,那些亲和、正直、聪明的形象着实在那一代的儿童中埋下了美丽善良的种子。尤其是宫崎骏的动画系列引发了中国人对日本动画片追捧的狂潮。1990年左右,《圣斗士星矢》开始在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并由此带动内地掀起一股巨大的《圣斗士星矢》热潮。现时众多二十岁左右的动漫迷,几乎都是从那时开始真正喜欢上日本动漫。这样的状况一直到1998年才被突破。当年,几乎全国的电视台都在热播同一部动画片《灌篮高手》。这部充满热血的作品引发了比《圣斗士星矢》更为巨大的反响。随后《龙珠》、《城市猎人》、《乱马》、《电影少女》等日本动漫相继出版,一下子击败了长久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中国连环画市场。从此,新一代的学生大多伴随着日本动漫画成长,而将国内的连环画概念抛弃得无影无踪。这一轮动漫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剧烈,他几乎造就了一代日本动漫迷,也彻底摧毁了中国本土的动画、漫画市场。这一代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孩子对日本的态度更加迷茫,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动漫中那些美丽可爱的形象与电影电视中丑陋凶狠的日本鬼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而在中日电影艺术家的合作方面,《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是一部标志性的电影。这部为了纪念中日关系正常化十周年,中日两国电影人合作拍摄的影片通过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后,中日两位旗手的交往和经历,以及两个家庭数十年间悲欢离合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歌颂了两国人民的真挚友谊,也表达了热爱和平、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美好心愿。中日两国电影艺术家的合作在八十年代还比较顺利,合作拍摄的影片有《菊豆》(1990)、《敦煌》、反映鉴真东渡的故事片《天平之甍》(1980)、《秋瑾》(1982)、《孙文传》(1986)等。1988年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日本电影回顾展,放映日本各个时期的优秀电影,让中国电影界大开眼界,进一步深化了中日艺术电影的交流。

在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抗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期都会有市场。所以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变化,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冷暖。1978年以后,在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日本鬼子的形象也有了明显的变化。1980年“第五代”的作品有许多都涉及抗日题材,包括“第五代”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982)、《黄土地》(陈凯歌)、《红高粱》(张艺谋)、《晚钟》(吴子牛)等,但这些作品并没有把日本鬼子作为重点表现对象,影片的重点是在重新塑造中国抗日英雄的多面性特征。2000年,姜文的《鬼子来了》可以说是一部代表性作品。该片讲述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愚昧,这部影片在国内引起巨大争议,没有获准上映,但却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在这些电影中,日本鬼子虽然凶残险恶,但形象更加真实了,电影里聘用了很多日本演员,大多数日本军人都说日语(加上中文字幕),过去那种张口闭口“巴格牙鲁”、“花姑娘”的中式日语看不见了。但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孽是中国人民永远不可饶恕的,所以这一时期电影中的日本军人形象只是把“文革”前的“中式鬼子”改成了“日式鬼子”。近些年由于中日关系的日趋紧张,出现了一大批魔幻抗日电视剧。电视剧中出现“手撕鬼子”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从这些影像文本中可以体验到中日两国的积怨之深,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尤其是日本官方对待战争的态度,使得中国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成了人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手段。

五中国影像在日本

比起日本影视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电影电视包括动漫、游戏等对日本的影响要弱得多。改革开放以后,日本人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大国感到好奇,也希望尽快地了解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把中国全面客观介绍到日本去的,在影视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相当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日本放送协会拍摄的纪录片。日本放送协会(NHK)以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著称于世,与英国的BBC齐名,尤其是有关中国主题的节目,在质和量上更是令欧美媒体望尘莫及。从驰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大黄河”、“故宫”,以及近来引起广泛反响的“激流中国”等大型系列,到介绍人文风光、记录世界风云,揭露社会时弊的单部纪实作品,都以其严谨、客观的制作风格、巧妙的构思以及先进的拍摄技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中国巨龙何处去》还是《激流中国》,片子都拍摄得非常写实,记录了中国各类社会问题的现状,反映中国国内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有关医疗改革问题的一集,在国际影展上三次获奖,备受瞩目。恐怕国内媒体未必有这样的观察视角,更让人感叹日本媒体对中国观察的深入程度,远胜于我们某些媒体只拘泥于报道中日关系、历史认识问题、靖国神社,或者只关注流行时尚、城市生活。NHK关于中国纪录片的内容,涉及贫富差距、言论自由、老龄社会、环境污染、公民维权、民族问题和地方党政、教育问题及国企的海外渗透等,关注范围之广、对当下问题切入之深,中国国内的电视都望尘莫及。“中国力量”这个新系列以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作为焦点,介绍在中国政府政治、外交方面的援助下,中国企业进军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构筑新的华人网络的现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资本收缩的情况下,中国投放巨额公共资金,扩大内需,投资银行飞速成长,凭借雄厚资金,收购外国企业等状况,剖析驰骋世界的中国的实力。2007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NHK在中国各地拍摄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中国铁路大纪行》,以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中国铁路之旅为线索,记录沿途风景、人物、风俗、生活样式,体感中国地域之宏大,中国文化之深厚,在日本取得不俗的收视率。NHK网站专为该栏目设置博客,收到了大量日本观众的感想,不少观众都认为,通过观看这个节目,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在艺术电影方面,创办于1985年的东京电影节在中日电影交流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老井》、《蓝风筝》、《暖》、《霸王别姬》、《变脸》、《可可西里》、《十三棵泡桐》、《观音山》、《警察日记》、《我们俩》、《泥鳅也是鱼》等都在东京电影节上获得了各种奖项,为日本人了解中国电影起了很大的作用。而霍建起之所以获奖和他的另一部电影有关。1999年,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在中国上映时,并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电影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但像不少国产电影一样,一出生就被卖给了电影频道,院线无人问津。而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后,就成了日本影院的“香饽饽”,被一日本片商只花8万美元购进的影片,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得800万美元的票房。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在岩波影院上映。反响热烈,除了东京的岩波影院外,从2001年五六月份开始,大阪、神户、京都都开始放映这部影片,到2001年10月为止,这部影片仍未下线,不少边远地区仍要求加映。此片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以至于霍建起的另一部影片《暖》在2003年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大奖。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偶尔会引起日本观众的注意,如《芙蓉镇》、《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等,都曾经在东京的日比谷、涩谷几家高级影院上映,赢得不少观众的青睐。因为除了电影院外,一些民间影迷组织、日中友好组织也常举办各类中国电影展映,以至许多日本人也知道了谢晋、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

六结语

从回顾中日两国影像文化交流的历史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所熟悉的电影三大属性:艺术性、商品性和政治性之外,中日电影可以说从头至尾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日本百年来总体上处于强势状态,所以日本影视作品的影响大于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但是从两国本土作品创作倾向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强烈的民族情绪。日本虽然和中国只是隔海相望,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仍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一百多年来,日本给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两次世界大战中,凶残险恶的日本鬼子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血雨腥风;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日本电器和日本影视而来的,是温文尔雅、饱含东方神韵和西方文明的美丽动人的花仙子、聪明的一休、智慧的阿童木,以及宫崎骏带给我们的令人心醉的动画形象。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日本?中国人似乎永远也不明白。于是在中日的影响文化交流中,随时会遇到无法化解的心结。其实,中日两国民间都希望通过电影电视化解分歧,加强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互信。但是中日两国影像文化的历史就是两国民族情感历史的真实反映,关系融洽时,大量的日本影视节目可以被中国人接受和追捧,甚至到了哈日的程度。一旦两国关系恶化,中国电影电视上日本鬼子的恶魔形象立刻铺天盖地。而日本民间对中国的反映也基本被政治人物裹挟。随着两国关系的时起时落,中日影像文化也向海浪中的大船上下起伏,颠簸翻滚。如今中国电影全面向好莱坞靠拢,力图在中国国内造就好莱坞式的电影市场之时,谁也不会想起在海对面还有一个同样是市场经济的电影大国日本。因为两国电影人都意识到不解开中日两国百年的心魔,两国的影像文化永远是被战争的阴影所遮蔽,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永远是扭曲的。要解开这个结,必须要分析日本文化的优劣。

同类推荐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热门推荐
  • 镜影者

    镜影者

    剑与魔法的世界已终结,这个魔法斗气以经枯竭,诸神以死、人类无法与异族抗衡,任人残杀,却无力回天……危机之中,人类中出现了新的神,他们创建了新的能力——异能,以发掘隐藏在人体内一种能力,使得人类再次曾为了大路的主宰。……“我一定会这个世界中找到师傅和父母!哪怕要我遭受千百的痛苦。”作为穿越者的空翼,来到了这个以异能为主的大陆,踏上了实现誓言的旅途。
  • 最火神

    最火神

    旁系篡权,嫡系少爷炎尘饱受欺压,忍辱负重三年,奈何任他如何挣扎,最终只换来最低级火种,引人嗤笑,更被逐出家门的下场。他本以为会平平一生,再见家人机会渺茫,却意外唤醒未陨的老祖,从此踏上另一条新的道路,追逐那传说中的最高级火种。找寻灵、兽、异、命、孽、圣、天七火之旅就此展开......
  • 王爷住手:萌妃是只喵

    王爷住手:萌妃是只喵

    【又名:呆喵萌妃的忠犬夫君养成计划&论低情商腹黑王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情是这样的,她只是不小心上错了花轿,还被戴上了困妖环……然而就陷入了情商低腹黑王爷的别扭宠妻不归路。其实,身为一只喵,她的猫生理想是吃饱了晒太阳,再被美人师父顺顺毛……而不是和低情商腹黑王爷身边的桃花债们斗智斗勇啊喂!某王爷挑眉:“为夫情商低,请王妃多担待,多调教,为夫期待被忠犬养成。”【1V1甜宠文,养成中会有磕磕碰碰,总体温馨萌系,坑品保证】
  •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本书完结。新书:喵妃倾城:殿下宠妻忙)她是孤独游走在都市的天才少女,一夕穿越,成了人人唾弃的草包花痴女,本是天之骄女,再次崛起,绽放一世芳华,只为兑现那梦中的承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粉嫩可爱的小包子会变成邪肆妖孽男?邪魅男子:偷了我的心,还想跑?妖娆小美女:你是哪一个,伦家认识你吗?
  • 蓝陵醉笙箫

    蓝陵醉笙箫

    第一次见面,他和她为何就感到很是熟悉,是什么牵扯着二人,走到一起?就算是天定的孽缘他们还是彼此的不放手,最终是否会做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自救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自救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自救就是在一个危险环境中,没有他人的帮助扶持下,靠自己的力量脱离险境。本书是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自救常识。收录了“预防食物中毒、应急食物的储存与使用、安置点食堂卫生要求、灾区水源分类及水源保护、居民家中饮用水安全”等等自救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常识吧!
  • 浴雷重生

    浴雷重生

    在一场车祸中,主角因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离开人世。但他也因此得到一个机遇而在另一个古武世界重生。为了重返原来的世界,开始了主角的修炼之旅。
  • 唯儒独尊

    唯儒独尊

    上一世,百无一用是书生,只见朱门酒肉,只恨生不逢时。这一世,读书人书心笔胆,胸怀《圣贤书》,成人望书心,手持才气笔,书山河日月。人族不亡,人望不灭。儒生【笔下生花】,儒秀【笔诛墨伐】,儒士【笔扫千军】,儒君【笔走龙蛇】。儒师一怒,【笔点江山】,天地为纸。儒圣一念,【代先圣书】,可诛苍天无道。此时,儒教治国,无君王,废百家,儒术独尊。此时,群魔乱舞,山河碎,礼乐崩,烽火连城。这里记载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专属读书人的热血与传奇!
  • 武道徒者

    武道徒者

    一个废材武者的逆袭上位,靠着偶遇的先天精灵给予增幅加成,加上自身绝世的修炼功法,逐步走向轩辕大陆的传说。加推荐!!入群:345037693
  • 快穿之反派成长之路

    快穿之反派成长之路

    顾西西天生在感情上有缺陷,崩塌的位面,她来到星际总部,穿梭在一个又一个位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