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2200000020

第20章 三国三题

孔明之失

即使非常伟大的人物,也有其失误之处。尤其成为历史人物以后,便没有许多现实的顾虑,可以进行客观地科学分析,也许更接近于实事求是的评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还是很有真理性的。

收在《古文观止》里的前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最广为人知的文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及从这两句话延伸出来的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便构成诸葛亮垂范千世的至善品格,被万人景仰的忠诚典范。

所以,文学这东西,它要渲染起来的话,挺能打动人心的。我们管这种作用,叫做“煽情”;而煽情的结果,往往就有一叶障目的弊端。前后《出师表》的感情,当然是真挚的,表达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简直溢于言表。但是,若研究一下蜀国当时的内外状况,刚刚劳师远征,七擒孟获归来,诸葛亮就要挥戈北上,这两篇动员令,从给蜀国所造成的后果看,就颇有值得斟酌的地方了。

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但他一不顾国力强弱,二不顾民心向背,三不顾敌方虚实,四不顾周边环境,就要向曹魏挑战,实属冒进行为。好像所有好大喜功的领袖,都有因冒进而吃苦头的教训,而吃了苦头,还继续冒进,再吃更大的苦头者,也不乏其人。所以,二次上表,甚至连阿斗也劝他了:“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人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阿斗当皇帝后,可算是一无可取的庸才,独有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虽然他的出发点并不是正确的。可惜他这个皇帝是个傀儡,如果说话算数,休养生息,修边固防,也许还真能偏安一隅。可是诸葛亮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劳军扰民,内外交困,以致西蜀苟安的局面,也不能长久。

《蜀记》里记载:“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靖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5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这都是与诸葛亮同时代,或稍后一点的人士,对于他频繁北伐的议论,可见当时有识之士,对他的六出祁山,是大不以为然的。诸葛亮罔顾国力,频繁出击,实在是由于他太过于自信自负。但这种心理失衡者,岂止孔明一人,凡领袖群伦者,一旦成为人誉自诩的济世之才,便有一种功名欲、不朽欲、树碑欲;甚至像文坛这么一个其实没有什么戏唱的场合,也有人来不及地给自己盖个庙,以便活着被人上供,真是很可笑的。孔明认为曹操死后,魏国再无足堪较量的对手,过于轻敌,过于躁急,打开蜀国的封锁局面;当然,这也是他过于相信自己万能,过于追求不朽声名的结果。

这种可怕的欲望,也是此前此后许多人物都具有的留名万世的情结。哪怕倾家荡产,祸国殃民,也情不自禁要在历史的长卷中,给自己树一块碑石。诸葛亮的出兵汉中,绝对是他的性格悲剧所造成的。由于他位极人臣,权重一国,自然无人能够左右他,结果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大家看着他一步步地走向最终的失败,无法挽救。

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来北京,适张贤亮也在,合影留念。

所以,他的亲信马谡认为“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是听不进去的。谯周的苦谏,“何故强为”?他同样不以为然,甚至连毫无头脑的后主阿斗,不解地提出疑问,也都阻止不了他北进的意愿。

这样一意孤行,置蜀国于死地,恐怕是这个伟大人物的大错了。

他若是如张俨所说,不将国力消耗殆尽的话,蜀与魏之争也许是另外的结果。

马谡之死

西蜀最后败亡于晋时,户28万,官吏数为4万,而吴降晋时,户52万,但官吏只有3.2万。这样一个头重脚轻的国家,怎能不失败呢?由此看,诸葛亮留下的臃肿的官僚机构,实在是蜀国的累赘。但有如此数量的干部队伍,可诸葛亮直到临死,也没有物色到一个好的接班人,眼高如此,挑剔如此,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五丈原弥留之际,还在遗憾:“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也就只有姜维,勉强够格,真是够他痛苦的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精明的领导,便光看到下属的缺点和不足了。所以,“大树底下不长草”,是很有一点道理的。孔明最后弄到文臣武将,难以为继的局面,看来并非西蜀无人,而是他不让人才脱颖而出罢了。在文坛上,也是这样,若抱着一种流派,搂着一位宗师,即使衣钵相传,袈裟在身,而不求自己的出息,永远做跟屁虫,大抵是难有成就的。用人和被人用,其中有相辅相成的辩证法。

所以,国家成败,系于君臣,战争胜负,决定在将士,缺一不可。但,会用人,更是关键。

吴将朱桓在守濡须口时,数千守军对数万曹仁重兵,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朱桓勇而贼忍,不足取,但他这句话是极有见地的。

蜀诸葛亮与魏战,吴陆逊也与魏战,蜀败而吴胜,不能不说是与主帅的指挥得失紧密相关的。蜀相信的马谡丢了街亭,全军败绩,而吴相信的周鲂赚了曹休,大获全胜。所以,一个伟大的人物,不一定处处伟大,事事伟大。圣明如诸葛亮,用马谡去守街亭重镇,把老将赵云,猛将魏延,上将王平,青年将领姜维,都撇在一边不予重用,顶多给他们安排给马谡擦屁股的任务,如此中了邪似地偏爱这个“言过其实”的青年人,看来,料事如神的军师,也难免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栽了个大跟头。

司马懿“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连敌方都了解底细的一个人,孔明却毫无察觉,委以重任,这就是那些总相信自己英明,而别人也捧他英明的领导人物,常常犯的主观武断,自以为是的毛病。

其实,刘备曾任魏延为汉中太守,对于这一带地形,应该是最熟知者。此次北征,任前督部,街亭咽喉要地,不派魏延,而委重任于中参军的马谡,也难怪他要发牢骚。再看赵云用计保护全军撤退,不失一兵一骑,不遗辎重军资,虽老而不弱。至此,方知诸葛亮有如许智勇之将不用,独垂青一个马谡,而马谡也自不量力,甚至还自炫“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上下皆无自知之明,焉有不败之理。

贤者如孔明尚且如此,那么后来凡庸的领导,如武大郎开店,只能用比自己更矮的伙计,就更不在话下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本是不足为奇的。但街亭咽喉重地,一旦失守,则事关重大,非但陇西诸郡,不得不放弃,复归于魏,而且此后北伐通路也被扼杀封死,只能是一个困兽犹斗的艰难局面。本来不佳的形势,变得愈益恶劣。西蜀遂日暮途穷,一步步走下坡路了。

街亭失利,一是马谡玩忽职守,一是孔明用人不当。更主要的责任,在于主帅。他知道街亭的战略要冲的地位,他知道司马懿不会轻易放过,他知道马谡缺乏实战经验,然而宁肯派出几批人马左右来策应,也不让像赵云、魏延、王平这样的勇将担此重任。因此,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偏爱偏信,造成这次失误。

刘备论马谡,“言过其实”,是指他的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不可大用”,实际是针对诸葛亮极其倚重信任马谡有感而发,看来不幸而言中。刘备在用人政策上,持独特见解时不多,单对马谡,有此一针见血的看法,恐怕还是为孔明考虑。可以设想,倘非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抬爱,超过限度,刘备也不会在临死前,非要说出这番话的。

按说,明智如诸葛亮者,不会察觉不出马谡,是一位赵括式纸上谈兵的角色。但一,这种理论上一套一套地能言善道之人,所谓“耍嘴皮子”者,是很易邀宠讨好的。二,因为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付诸行动,所以,他永远不至于出错,这也就是动手干的,总是不如袖手看的道理。三,应该承认,诸葛亮一生,也是理论领先于实践,赤壁之战,他不过是一个参谋;荆州之战,他连前线都没去;打西川、攻刘璋,是庞统的谋划;彝陵之战,他在成都留守。因此,在习性上与这位青年战争理论家,可能有某些相通相惜之处。

这也是许多用人之人,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

诸葛亮治理西蜀,以法威刑重著称,睚眦之怨必报。所以历史上留下了“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的记载。马谡把街亭丢掉,只好杀头了。这不过用他的头替诸葛亮承担大部分责任,和为诸葛亮落一个执法如山的美名罢了。所以他内心也很不平静,“大哭不已”,便是一种感情的流露。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多少诸葛亮用马谡的事例啊!

魏延之乱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是他一生最失着处。

其实他之所以先南征而后北伐,也是想在荡平后院之患,把扰乱边庭的南方少数民族平定下来,能腾出手来进行战略反攻,出祁山,过秦岭,兵临渭水,直逼畿辅;也是想步曹操官渡之战、周瑜赤壁之战的后尘,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扭转形势,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名垂青史。

他这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使他进攻奏效的计谋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计谋的书,至今被政治家、军事家,乃至于所有动心眼的人,视作一部简明教科书。据说东瀛日本的商界大亨,也很看重这部小说,并将其计谋,运用到经济领域、市场竞争、经营策略中来。这部书中,有许多成功的计谋,也有许多失败的计谋。还有一些未待实现,便胎死腹中的计谋,最有名的就是魏延出子午谷奇袭关中的飞兵之计。

可惜,这个计谋不是孔明提的,也不是他得意门生马谡提的,是他所不喜欢的魏延提的,于是被诸葛亮枪毙了。否则,魏延率兵挺进长安,三国的历史不知该怎么改写呢?

看起来,一个伟人,“从善如流”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到却难。

当时,魏主曹睿临位不久,司马懿被闲置,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夏侯楙掌握兵权,是个绝好的趁虚而入的进攻机会。所以,魏延向主帅诸葛亮建议:“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及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余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得矣!”出其不意,击其不备,这本是军事家最经常采用的战术。但诸葛亮以稳妥为由拒绝了。

诸葛亮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但诸葛亮并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至少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指挥官渡之战,击溃袁绍60万人马,统一了北方;像周瑜那样指挥赤壁之战,消灭曹操30万大军,巩固了江东。而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建树,并不如政治上的成就来得高。

所以,他一生用兵谨慎,这也是事实,但他绝不是不敢行险。其实,空城计,比起子午谷出兵急袭长安,要险得多多。后来,司马懿对张郃说:“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所以,司马懿要是蜀方主帅的话,一定会采用魏延的主意。可见诸葛亮之不肯采纳飞兵之计,确实是一次严重失误了。

说到底,战争,能不冒一点风险嘛!

除了他军事上的保守主义外,就不得不从他的感情、性格上找找这次失误的原因了。文人相轻,一向如此,相互菲薄,家常便饭,都由于嫉妒心作怪。但政治家、军事家也未必都是完人,不能说略无半点嫉才之心。诸葛亮拒绝魏延,是有其个人感情上的因素的。

上帝造人的时候,设计这种情感,大概是作为一种推动力量,鼓励竞争要强之心吧?一旦超乎这个范围,必然构成对他人的妨害或侵犯。你看那奥赛罗,妒火中烧,把无罪的苔丝迪蒙娜,扼住喉咙然后将她刺死时的狠毒,就知道嫉妒,要是发作起来,那是一种可怕的感情。

在文人这个圈子来看,那就更有看头了。韶华已逝,便仇恨一切来日方长的人;风光不再,便嫉妒所有姹紫嫣红的美丽;寂寞冷落,自然怨嗟窗外传来的繁华热闹的声音;江郎才尽,便对文场的新鲜举止,视若仇敌,非咬牙切齿不可了。所以“食少事烦”、苦日无多的诸葛亮,对于这样一个潜在的对手,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刘备生前对魏延十分信任。“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但与诸葛亮谈到马谡,却认为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这个人,才质平庸,但对马谡的看法,事实验证他是对的。因此,对他赏识魏延,委以重任,决不是兴之所至,率意而为的事,自是有魏延值得信赖之处的。但后来诸葛亮治蜀,多用平实之才,守成有余,开拓不力,而恃才狂放、倚武踞傲者,被他搁置摈弃。所以蜀中干部,青黄不接,是事实,他急于物色人才也是事实。不过他的用人标准,拘谨偏执,较之曹操的“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简直无法比拟,因而不可能有出色的人物出现。

他所以对马谡“深加器异”,就因为马谡,好纸上谈兵,能顺承他的意旨,而对魏延一直持怀疑和仇视的态度,动不动就要把魏延推出斩首,说穿了,就是魏延不怎么买他的账。

《三国志》载:“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看来他们帅、将之间的矛盾,早就相当尖锐的了。所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计烧死司马懿父子时,这位主帅,甚至想把魏延也一并火葬的。

由此可见,有才能的诸葛亮,也未必不存有复杂的嫉妒心理。而一旦由嫉而恨,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了。

正是由于他的过分视部属为敌,他的狭隘,无容人之量,以及他的嫉妒,已难分好歹。所以,他一死,在他临死前的最后安排之下,促使魏延生变作乱。本来战斗力已很疲弱的蜀国军队,至此,则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

魏延之乱,始于诸葛,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魏延这样一个有军事头脑、有实战经验、有胆有谋的强将,对这个不以他的尊严为念,具有挑战意味的部属,诸葛亮的感情虽然表现得特别地隐晦曲折,不那么容易察觉,但内心世界却还是有踪迹可寻的。

以一支弱势的军队,要去和强大的对手打正面战争,却以不可冒险为名,放弃这样一次战机,除了感情的拒绝外,找不到别的什么理由。

同类推荐
  •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倾世倾情半生缘:张爱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张爱玲,现代著名女作家,旷世才女,被胡兰成称为“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倾世倾情半生缘》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再现了张爱玲不世的才华与孤傲的气质,特别是对她与胡兰成与赖雅的两段感情经历进行了细腻婉转的记叙,使人读来感慨万千。
  • 七城书

    七城书

    珠珠一岁多了,与我们在场主义几乎同岁。散文是从说话开始的,于是我想到成长中的珠珠;或者说,从珠珠逐渐清晰的话语,想到了在场主义。对智慧的人,一岁也许就是一个坎。过了一岁,不仅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话语,而且那话语逐渐清晰而明亮。我相信,从童真开始,逐渐走向清晰、丰富、成熟和睿智,是一种生命的规律。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本书是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后,首批民间自发组织编写的关于青年人追寻梦想的书籍。本书作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著名律师曹星老师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展示了新世纪年轻人追梦、圆梦的历程。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热门推荐
  • 卿韵

    卿韵

    人生苦短,紫阳的婚外恋以及他的命运故事。
  • 僵尸真祖的宠后

    僵尸真祖的宠后

    她,冥界的公主,拥有着与四国抗衡的本钱,苦心经营八年,只为给死去的僵尸亲人报仇。他,僵尸的真祖,五百年前,因为自己心爱的女人离开,放弃大好江山,沉睡数百年。一次争夺纯阴之气,让两个不相干人擦出火花。从此,天涯海角,誓死追随。
  • 夜色断肠

    夜色断肠

    既是游戏,更是人生.一个身份背景复杂尴尬的盗贼托庇于与他同样尴尬复杂的希尔瓦娜斯女王的法力重生,回到了艾泽拉斯大陆.可立场却因为这次重生全盘改变,他靠着巧合的机缘和机敏的才华,在艾泽拉斯大陆不断战斗,是为了仇恨,为了生存还是为了梦想和即将出现的爱情?谨以本文阔别付出4年心血的魔兽世界游戏,并用它来标志我的AFK.希望大家能在其中读到就算不够凄美但是绝对有味道的爱情.
  • 正魔逆苍穹

    正魔逆苍穹

    一手魔,一手火,左匕首,杀人于无形,右长剑,对人笑面相应。一颗魔珠,改变命运……
  •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中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中册精选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绝色冥妻

    绝色冥妻

    在农村,自古都有闹洞房的习俗!哥哥的婚礼上,伴娘惨被蹂躏,上吊自杀。却在半夜回来找我,说她要嫁给我!
  • 他来自2016

    他来自2016

    “看!秋风拂过,阳光如幕一般洒在一个少年身上,他星目剑眉壮志如龙气如虹,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坚毅的品格,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咯!他就是我,我叫正夫!”他似乎只是对着她一个人说的这番话,可是他T恤衫上的金发少年却对着所有人咧着嘴开怀大笑。同学们都抬头注视着他,被他的文采所吸引。
  • 成星烦恼

    成星烦恼

    我们都因你而改变,都因你而期待付出,可我们期望得到の不是你,而是让你快乐。可为什么你不乖乖听话?在我们视线之内?让我们无法放下那颗为你跳动の心脏……
  • S女出没,注意!(一一向前冲)

    S女出没,注意!(一一向前冲)

    中国版的电台金三顺故事。灰姑娘的奋斗故事,嘻嘻哈哈,调侃言情。爱情永远是一个梦想,来看看周一一的版本有何不同。\r周一一本是购物频道主持人,被好友撬掉男友后,挥泪告别荧屏,误打误撞来到一个快要倒闭的999电台,她遇到了同事马路,他们毕生的梦想就是打倒全城最红的1088电台,但是,这怎么可能?\r更要命的是,周一一遇到了一个无礼的男人,而他,居然就是1088最红的男DJ——好戏开始了…… \r
  • 虚体

    虚体

    我要苍鹰与我在天空同翔!我要世界上最好的跑车都不敢与我比速度!我要用我的毒来干掉所有的敌人!我要吸烟强化我的体质!子弹打穿我的身体我依然笑傲人间!所有物理攻击我都无惧!我是不死之身!超人?我要比他强!灵魂鬼怪?看我收了你!且看一身具化烟异能少年如何在都市行侠仗义,赚取金钱成为世界首富,所有人心中的英雄!一切尽在《虚体》!建了企鹅读书群245063222、245062693喜欢本书的来群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