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100000012

第12章 未完成的叙事

《古韵》结束于“我”即将回到北京,开启人生新篇章之际。完稿时(1952年),年过半百的“我”已经旅居英国多年。中间几十年的漫长岁月被轻轻跳过,巨大的虚空留白,在给读者带来无穷想象的同时,也留下了叙事未完的印象和感慨。研究者认可凌叔华的才华和潜力,也惋惜其创作数量之少。在一个甲子的写作时间里,凌叔华只有《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古韵》、《爱山庐梦影》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这个想写出《战争与和平》的作家,为什么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笔者自知这是一个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但仍然希望通过对作品和史料的分析,尝试着进行一些可能的解释。

一、压抑的自我表达

在北大读书期间,凌叔华给周作人写信,并寄去自己的习作,希望得到对方的指点。1924年1月13日,凌叔华的第一篇小说《女儿身世太凄凉》经周作人介绍发表于《晨报副刊》。小说描写两个女性的悲剧命运:婉兰顺应父母之命嫁给花花公子,婚后受婆婆和丈夫虐待,抑郁成疾;“表小姐”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受到富家少爷的报复,在流言飞语和父母的埋怨中抑郁而死。在小说的结尾,婉兰哀叹:“女子已经叫男子当作玩物看待几千年了……早知这家庭是永远黑暗的,我们从少学了本事,从少立志不嫁这样局促的男人,也不至于有今天了……,女儿身世原如是,人为万物之灵,女子不是人吗?为什么自甘比落花飞絮呢?”从情节安排到人物设置乃至对话内容,无不显示出张扬而尖锐的女性意识。其高标的批判锋芒和战斗姿态,与“五四”时期的流行叙事如出一辙。

小说发表后,《晨报副刊》收到一份投稿信,信中极尽捕风捉影、恶意中伤之能事。编辑部通过周作人把信转给凌叔华。在给周作人的答谢信中,凌叔华写道:“日前偶尔高兴,乃作此篇小说,一来说说中国女子的不平而已,想不到倒引起人胡猜乱想……最可恶者即言唐已出嫁又离婚一节……那投稿者系有心坏人名誉,女子已否出嫁,在校中实有不同待遇,且瞒人之罪亦不少,关于唐现日之名誉及幸福亦不为小也。幸《晨报》记者明察,寄此投稿征求意见,否则此三篇字纸,断送一无辜女子也。”小说中的“表小姐”想做新女性,却死于流言飞语。凌叔华初登文坛,即受到造谣生事者的中伤。在当时的环境下,新女性(尤其是出名的新女性)随时可能为流言所伤,电影明星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于1935年自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无法确认这桩读者投稿事件对凌叔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只知道时间由1924年进入1925年,其发表阵地由《晨报副刊》转向《现代评论》,凌叔华的创作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凌叔华开始自觉疏离“五四”时期女作家的主流叙事,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从浮露转为内敛,作家的自我表达也趋于隐蔽,逐渐形成了客观冷静的叙述风格。父权文化压抑女性的自我表达,使她们不敢像男性那样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因为如此,伍尔夫认为女性要进行真正个人化的写作,必须有一笔钱、一间自己的房子以及独立自由的精神空间。

凌叔华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每回写东西,母亲都以为她在给人写字或自己练字,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误解,它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人们对凌叔华的误读与盲视。周蕾在《贞洁的交易》中指出,评论家在盛赞凌叔华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古典文学素养时,“也解构了她小说在社会语境中的个性,从而也解构了她的女性视角”。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她的婚外恋情中。尽管凌叔华比朱利安年长八岁,但对方仍然把她当成“孩子”。面对凌叔华的不满,朱利安辩解:“你又何必认为那样就意味着我不把你看作是一个现代女性呢?”在有关这段跨国恋情的讲述中,凌叔华的声音少得可怜。朱利安对每个通信者说起凌叔华,完全没有顾及她的名誉和处境,他把这段恋情视为发生在中国的浪漫传奇。在寄往英国的信中,他描述了凌叔华的嫉妒、绝望、大吵大闹乃至自杀的愤怒。和朱利安毫无顾忌的态度相反,凌叔华在这段恋情中的声音一直是模糊的。朱利安去世后,凌叔华依然想方设法加以掩饰,自己更是绝口不提这段往事。

随着布卢姆斯伯里信件的公开,这段恋情已经成为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个案,被反复提及并讨论。其中,朱利安是恋情的主导者,也是讲述者,凌叔华是跟随者,也是被讲述者。他/她们之间的关系恰是西方/东方、男性/女性之间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复制。凌叔华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使她在这段关系中处于更不利的位置。她的谨慎和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1999年,虹影的小说《K》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作者有意模糊小说和传记的界限,在自序里直言此书讲述的是凌叔华和朱利安的婚外情故事,但又凭空加入了种种情色想象,甚至把凌叔华写成不长阴毛的“白虎星”,精通中国古代房中术的荡妇。历史总是充满了反讽与吊诡,凌叔华因顾忌流言飞语而一直讳莫如深的恋情,最终成就了一个后辈女作家活色生香的想象,并再次成为一个被讲述者。

笔者无意窥探女作家的隐私,而是关注凌叔华在角色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冲突和挣扎,鲁迅以“谨慎”、“适可而止”来描述凌叔华的创作,的确很有见地。就是这样的凌叔华,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开始了自传性写作。笔者相信,经常以角色自我压抑或掩饰真实自我的凌叔华,一开始就是要写自传性小说,而不是自传。尽管很多研究者把这本书当成史料,但魏淑凌在《家国梦影》中已考证出《古韵》的多处重要虚构。甚至因为把自己虚构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凌叔华在很长时间内受到妹妹凌淑浩(她才是真正的小女儿)的怨恨。

基于凌叔华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她在当时的自传写作始终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为了避免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带来伤害,很多个人的信息无法透露。她只能谨慎地寻找一些较为“安全”的方式,比如采用儿童视角;把记述的时间设定在相对安全的童年和学生时代;站在旁观者的位置描述其他人的故事;较少表达真实自我的内心世界,更多地讲述外部事件,等等。整部《古韵》包含了太多的省略和隐藏,作家的自我表达始终是压抑的。

二、湮没的写作理想

在对凌叔华的描述中,偶尔可见“自负”甚至“自吹自擂”这类词语。如果搁置这些词语的贬义色彩,我们不难发现凌叔华是颇有野心和追求的作家。初学写作之时,凌叔华便有志于当一个为女性代言的作家。1923年9月1日,时为燕京大学学生的凌叔华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我虽然愚鲁,但是新旧学问也能懂其大概,在燕京的中英日文皆不曾列众人以下,但凡有工夫还肯滥读各种书籍,这是女学生缺少的特性,也是我能自夸的一点长处。这几年来,我立定主意作一个将来的女作家,所以用功在中英日三国文上……中国女作家也太少了,所以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从来没有叫世界知道的,对人类贡献来说,未免太不负责任了。先生意下如何,亦愿意援手女同胞于这类的事业吗?”从这封信中,我们不仅能看出凌叔华的女性主义立场,也能窥见她对写作的信心与抱负。

1947年赴英之后,为了尽快得到认可,凌叔华在最初几年一直专注于绘画。毕竟绘画是她最有信心的领域,而且不需要使用另一种语言。认识韦斯特并找到寄给伍尔夫的文稿后,凌叔华的写作热情重新被点燃。在写给伦纳德·伍尔夫的信中,凌叔华透露了自己的写作计划。早在《古韵》出版之前,凌叔华就说:“我打算下次写出本更好的书来。这就是上次我告诉你我想去中国,或者去中国附近的某个地方,重新梳理我的记忆的原因。写一本书——一本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小说——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已经盘桓了多年……我觉得我拥有充分的体验和充足素材,能让这本书趣味盎然,但我需要时间和新鲜的心情来写作。我在英国待得太久了——整整五年了。”为了写这本书,她甚至想去朝鲜为中国伤兵做翻译:“我会说中国几乎所有的方言,这对他们可能会很有用,因为士兵们大多来自农村,不会讲普通话。”她还努力解决钱的问题:“也许我会在纽约或旧金山举办一次画展,弄些钱,为我去远东旅行做准备……然后,我会回英国,完成夙愿,写一本书”。然而,存钱的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

1956年,因为苏雪林的推荐,凌叔华到新加坡南洋大学讲授“新文学研究”和“新文学导读”。在这个“半中国的国家”过着“隐士的生活”,使她获得“一些新鲜思想,我可以把它们用到我的第二本书中”。1956年年底,她把一些小说的片段寄给伦纳德·伍尔夫,并在信中说明了自己的困扰:“如今每天的生活让人厌烦。我可能是江郎才尽了。”在新加坡任教的四年,凌叔华利用假期到日本和香港旅行,写了一些游记,于1960年编成题为“爱山庐梦影”的文集。1961年,凌叔华将小说的第一章寄给了伦纳德·伍尔夫,并在信中说:“这个故事是关于那场战争的,战争打破了几个有前途的年轻人的梦想,也打碎了一些幸福家庭的未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是悲剧性的,双方都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打仗,但又不得不打,装出为高尚的目标而战的样子。”伦纳德在回信中说,这一章太短,让人无法对她的构想有一个总体认识。最终,凌叔华还是没能写出理想中的那本像《战争与和平》的书,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举办画展上。1969年伦纳德·伍尔夫去世后,她再写一本书的梦想彻底破灭。虽然心有不甘,凌叔华远大的写作理想就此湮没。

当然,我们可以说凌叔华兼有作家和画家双重身份,在西方世界,她的画家身份更容易得到认可。她选择把主要精力放在绘画上,文学作品自然就少了。但凌叔华在成为作家之前,早已是一个画家,两个身份并不冲突,“以画为文”还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特色。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写书计划的难产呢?在给萧乾的信中,凌叔华提到经济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她必须到新加坡、多伦多的大学任教,以贴补家用,必须照料丈夫和孙女的生活。在说到自己的中国画三十年来未有长进时,凌叔华感慨:“在西方居住,把时间都打发在生活里,再过一二十年,也如此罢了,思之悔愧交集。但是逝水已长逝了,有什么办法呢?”当然,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对于凌叔华而言,这个问题不足以成为决定性的障碍。

除去以上种种因素,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凌叔华一直未能正视并处理好写作中的自我形象定位问题。对于凌叔华而言,短篇小说的确是最适合的文体,作者仿佛一个纪录片导演,把自己藏在镜头后面,客观冷静地记录某个或某些人的生活片段。如果稍作分析,我们会发现,凌叔华笔下的那些新女性、旧式太太、新旧夹缝中的闺阁女子、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仆和帮佣、儿童,以及《千代子》、《异国》、《中国儿女》中的日本人,都在她的生活和经验范围内,都是她曾经接触过、观察过或了解过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说,她基本上是一个体验型的作家。凌叔华在《我的创作经验》中表示,年少时独自躲在小房间里写的哭姊文,是她最好的创作,因为感情最真挚。

从已有的创作来看,凌叔华对虚构和想象并不擅长,这无疑增加了她处理长篇题材的难度。如果她还要时时隐藏自己,就必然会使她对生活的阐释暧昧不明、模棱两可。而且,无论是早年在《现代评论》和《新月》杂志发表小说,还是后来把自传体小说逐章寄给伍尔夫,她的创作一直得到持续的反馈和鼓励,这使她有信心坚持下去。在英国,对英语语言的不安全感、缺乏回应和支持的环境、家庭生活的压力、长时间搁笔后的生疏感、对西方文化的隔膜感,以及她自身在创作上的困扰和局限,各种原因的共同消耗,使得凌叔华没能够抓住最佳的也是最后的机会,写成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大书,给自己也给读者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爱之深,责之切。正因为非常欣赏凌叔华的才华,才会对她未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感到惋惜。通过凌叔华的个案,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女作家写作的困境。

同类推荐
  • 把阳光加入想象

    把阳光加入想象

    这里的文字就像水,那么静静地流淌着,把前尘往事都叫到跟前,与你促膝谈心。她给你备好了月亮,备好了星光,甚至备好了手帕,让你疲惫的时候得到依靠,让你困惑的时候得到指引,让你哭泣的时候得到慰藉。本书集纳国内一线杂志超人气作家的优秀作品,选材新颖,内涵丰厚;以鲜活的人物和事实作为典型例证,多层面阐述了看似寻常实则富有深邃内涵的人生哲理。也许一群蚂蚁,就诠释了生命和团结的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包含着自信和善良的力量;也许一抹云彩,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美好……《读者》《中国青年报》《意林》《青年文摘》……超人气作家联袂奉献,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感动和激流。十年典藏,精彩巨献!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帆挂长河

    帆挂长河

    本书为作者诗文选,曾被人评曰:“集半生之年,凝心血之花。”之作。细腻笔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平凡而不华丽的辞藻却写出了生活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恶魔在身边:校草大人爱不够

    恶魔在身边:校草大人爱不够

    第一次遇见,她的狗把他的狗“欺负”了,他怒视着她,“是不是我把你强了,也是可以用道歉解决?”第二次遇见,她害的他的跑车和卡车相撞,危急关头,是她冲到车里救出了他。他是贵族学院的校草,万众瞩目;她只是一个吃着救济粮的穷丫头,备受鄙夷;遇上他,是她的在劫难逃,更是她的星光灿烂……“千雨荨,敢不敢和我打赌?”“赌什么?”“就赌我会让你爱上我。”当狂魅霸道的校草大人VS傻白甜还爱管闲事的灰姑娘,是一段令人羡慕的佳话?还是一场黑暗料理?
  • 四界封神

    四界封神

    天,真的可以逆吗?非也,世间万物皆有天来掌控。诸君若是不信,众神何来?姜子牙封的只是后来的神。那天界的正神和散仙又是从何而来?敬请关注《四界封神》。世人命运天已定,不可枉做逆天人?一语道破遗忘事,重现四界在封神。这是快被遗忘的一段古老传说,众神的来历。讲述古代神话传说,人间诸神的来历。根据民间相传的神话人物、传说撰写。四界为天界、人界、冥界、兽界。感谢您的点击,新人不容易。您的收藏,我们作者的动力。
  • 次元梦

    次元梦

    你知道现在的你是在做梦还是醒着.....
  • 一半人生的回忆录

    一半人生的回忆录

    --“这里有我的回忆,有我的故事,也有我的经历”这是作者的话只是让每一位读者有所感悟--只是回忆,也是故事,更是幻想
  • 风如雪

    风如雪

    他,天和王朝景弟的同胞亲弟。她,天和王朝定疆大将军独女。
  • 重生末日之前

    重生末日之前

    末日,并不是真的末日,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只是新纪元的开始。世界在异变,众神在升起。这里是神圣时代,这里很现实,也很残酷,这里实力决定一切。这里可以称王称霸,也可以求长生不老,这里强者便是众神。李敬,带着不屈的灵魂回到了世界异变之前的一年,一步先步步先,步步为营的迎着这个前所未有之大变之局。天赋不行那就笨鸟先飞,有了一年的准备,李敬前世悲惨的境遇可否避免?
  • 异能神赐

    异能神赐

    主人公是一个拥有读心看透人心一切超能力的人,捡了个同样拥有异能的妹妹,在邪恶的都市里过着开心的生活......“我们一定会永远的在一起,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无所谓。”
  • 三十六计成妃路

    三十六计成妃路

    蓝家的唯一女传人,因不凡身世,结不凡之缘,穿越异世。一心想回到现代的她,因为一个赌约不得不设计收他的心,却又不得不陷入一个个阴谋与圈套中,用自己的聪明与坚强一步步走下去,却发现自己的心变了,事情也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变的不再简单了。他是龙辰国镇西王爷,家中世代单传,而且以一夫一妻为家规,确因天劫要受灭门之灾,幸得一神仙之助,为其改命,却因各种种原因二人彼此伤害,经历千辛万苦是否能到一起呢?
  • 另类穿越之龙吟凤舞【参赛作品】

    另类穿越之龙吟凤舞【参赛作品】

    一场莫名其妙的相遇,让一个陌生的俊美男子突然闯进了她的生活,的带走了她,甚至还要她当他的‘王子妃’,但他看着她的时候,嘴里却叫着另一个女人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对他总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为什么每次看到他都会心痛不已,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她匪夷所思,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她到底是谁了……她的身世之秘,龙吟和凤舞暗藏的玄机,等待着她去一一揭开……
  • 天地霸业

    天地霸业

    我自横刀向天笑一梦江山恩怨消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周立,一梦来到异世学成文武艺,自成帝王家纳尼?穿越么?可是说好的法宝呢?说好的异能呢?好吧这些我都忍了,可是说好的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