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3600000004

第4章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有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其方法有:先问主症特征(部位、性质、程度、诱因、发作时间等);其次问兼症;再次问全身其他情况。

问现在症的内容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不适、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问小儿等。《十问歌》就是对“十问”的最好总结与概括。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一)问寒热的含义

问寒热是指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

寒(怕冷)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不缓解者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者

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解者

热(发热)[1]体温升高;[2]患者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但体温正常者

(二)寒热的产生机理

1.取决于病邪性质

(1)寒邪致病——多致恶寒(阴盛则寒)。实证

(2)热邪致病——多致发热(阳盛则热)。实证

2.取决于阴阳盛衰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实证

(2)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虚证

(三)问寒热的方法

问寒热应注意的事项:[1]首先询问病人有无寒热;[2]如有寒热症状,必须询问寒热是否同时出现;[3]寒热的新久、轻重、持续时间长短;[4]寒热出现有无时间及部位特点;[5]寒热与体温的关系;[6]寒热之间的消长关系;[7]是否有兼症等。

(四)问寒热的内容

问寒热包括问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和寒热往来等。

1.恶寒发热

(1)特点:恶寒、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特征性症状。

(2)机理:恶寒发热是表证外邪侵袭肌表、正气与外邪相互斗争,以及卫气宣发所致。

当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去温煦则恶寒;当外邪外束,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

(3)意义:主表证。

特点(恶寒发热)意义机理

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寒为阴邪,袭表伤阳,肌表失去温煦寒性凝滞,卫阳郁闭

发热轻恶寒轻(恶风)伤风表证

外感风邪表虚证风性开泄,腠理疏松,阳气郁遏不甚腠理疏松,卫阳不固

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外感风热表证风热为阳邪,阳盛则热风热袭表,腠理开泄,卫阳不固

注:[1]“寒热轻重”不仅与感邪性质有关,也与感邪轻重和邪正盛衰相关。

感邪轻——寒热较轻;感邪重——寒热俱重。

恶寒发热皆较重——邪正俱盛;恶寒发热皆较轻——邪轻正衰;恶寒重发热轻——邪盛正衰。

[2]“恶寒”为诊断表证必需——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证。

[3]某些里热证如肠痈、疮疡、瘟疫以及疮疡火毒内发时亦有寒热并见症。这是正邪剧烈交争的表现。特点是恶寒轻发热亦轻,恶寒重发热亦重,恶寒不除发热亦不退。

2.但寒不热

(1)特点: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

(2)机理:感受寒邪,阳气被遏;阳虚,机体失去温煦。

(3)意义:主里寒证。

特点(但寒不热)意义兼症机理

新感恶寒里实寒证兼四肢不温,腹部冷痛,呕吐泄泻,咳喘痰鸣、脉沉紧感受寒邪

阳气被遏

久病畏寒里虚寒证兼面色□白,舌淡胖嫩,脉弱阳气虚衰

失其温煦

3.但热不寒

(1)特点: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

(2)意义:主里热证。

(3)类型:但热不寒有壮热、潮热、微热三类。

[1]壮热。

特点:高热不退(≥39℃),不恶寒只恶热。

意义:主里实热证。

机理:多由风热内传、风寒入里化热或热邪直中所致。

兼症:面赤、大汗、大渴、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洪大)等。

[2]潮热。

特点: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类型:日晡潮热、午后潮热、夜间潮热、身热夜甚。

但热不寒特点意义兼症机理

日晡潮热

(阳明潮热)日晡(3~5pm)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阳明腑实证口渴喜冷饮,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胃肠燥热内结,阳明旺于日晡

午后潮热

(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湿热

(温)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泄,苔黄腻湿邪遏阻,热难透达,湿郁热蒸

夜间潮热

(阴虚潮热)午后或夜间潮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阴虚

(虚热)证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虚不能制约亢阳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热入营阴温病热入营分,灼伤营阴

[3]微热。

特点:发热不高(≤38℃),或仅自觉发热。

意义:主阴虚、气虚、血虚、肝气郁结、疰夏。

意义特点(微热)兼症机理

阴虚发热长期微热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不制阳

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疲乏、少气、自汗、面色□白、食少、短气懒言、舌淡脾虚失于升发;脾阳下陷,郁而发热

血虚发热时有微热面白、头晕、舌淡、脉细阴不制阳

肝郁

(气郁)发热时有微热

(随情志变化)胸闷、急躁易怒肝气郁结发热

疰夏夏季长期发热烦渴、多尿、无汗气阴两虚发热

4.寒热往来

(1)特点: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2)机理:正邪相争,互为进退。

(3)意义:主半表半里证(少阳病和疟疾)。

意义特点(寒热往来)兼症机理

少阳病寒热往来

无定时口苦、咽干、目眩外邪至半表半里之少阳,正邪相争,邪不盛正亦不强: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

疟疾寒热往来

有定时头痛、口渴、多汗疟邪潜伏半表半里之膜原,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

二、问汗

(一)汗的生理

(1)产生:阳气蒸发津液,出于体表。

(2)管理:卫气开合。

(3)作用: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

(二)汗出的异常机理

正气不足——汗失统摄

外邪侵扰——营卫失调

阳热亢盛——迫津外泄汗出

津血不足——汗之化源不足

阳气亏虚——蒸化无力无汗

(三)问汗的内容

问汗的内容包括问有汗无汗,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主要兼症等。

1.有汗无汗

(1)特点: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出汗多。

(2)意义:判断病邪性质和卫阳盛衰。

表证有汗表虚证(外感风邪);表热证(外感风热)无汗表实证(外感风寒)

里证有汗里热证(阳热亢盛,迫津外泄)

里虚证(气虚失摄,肌表不固;阴虚内热,蒸津外泄)无汗里证(寒邪;阳虚;津血亏耗)

2.特殊汗出

(1)概念:特殊汗出是指汗出时间和状况等有特殊表现的病理性汗出。

(2)类型:特殊汗出有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冷汗、热汗、黄汗等类型。

[1]自汗。

特点: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汗出更甚。

意义:多见于气虚证、阳虚证。

机理:阳气亏虚,卫外不固。

[2]盗汗。

特点: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

意义:多见于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

机理:睡——卫阳入里,卫外不固,虚热逼津外泄则汗出;醒——卫阳外出,固护肌表则汗止。

[3]绝汗。

特点: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汗不止。

意义:将导致亡阴、亡阳。若高热烦渴,汗出如油,热而黏手的为亡阴之汗;身凉肢厥,大汗淋漓,汗稀而冷的为亡阳之汗。

[4]战汗。

特点: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意义:热证时邪正相争,正气欲驱邪外出,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转归:顺——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者为邪去正复佳兆;逆——汗出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急疾者为邪胜正衰之危候。

[5]冷汗。

出汗有冷感。多因阳气虚或惊吓所致。

[6]热汗。

出汗有热感。多因里热蒸迫所致。

[7]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檗汁。多因风湿热邪交蒸所致。

注:[1]阳虚汗出是阳虚卫外不固所致;

[2]阳虚无汗为阳虚蒸化无力使然。

3.局部汗出

(1)头汗(但头汗出)。

特点: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多的症状。

意义:主热证或亡阳证。亦可见于进食辛辣、热汤、饮酒后。

意义上焦热盛证中焦湿热证亡阳证进食辛辣、

热汤、饮酒局部汗出头汗兼症面赤,烦渴,舌红,苔薄黄,脉数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头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机理火热循阳经,上蒸于头,逼津外泄湿热交蒸,逼津上越虚阳上越,津随阳泄阳气旺盛,热蒸于头

(2)半身汗出。

特点: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的症状。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上半身,或为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多为病变部位。

意义:多见于风痰、痰瘀、风湿之邪阻滞经络之中风、痿证及截瘫病。

(3)手足心汗。

特点:手足心汗过多。

意义:多见于阴经郁热(阴虚内热),阳明热盛及中焦湿热等。手足心微汗出,多为生理现象。

意义汗出兼症

阴经郁热(阴虚内热)阳明热盛中焦湿热手足心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脉洪数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

(4)心胸汗。

特点:心胸部易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

意义:主虚证。

意义汗出兼症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阳上亢)心胸汗心悸、失眠;腹胀、便溏等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

(5)阴汗。

特点: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

意义: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

三、问疼痛

(一)疼痛的机理

不通则痛(实致痛)外邪、气滞血瘀、痰浊、食滞、虫积,阻滞脏腑、经络,气机不畅,气血闭阻

不荣则痛(虚致痛)气血不足、阴精亏损,脏腑经络失养

(二)问疼痛的内容

问疼痛的内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等。

1.问疼痛的部位

2.问疼痛的性质

意义:辨病因和病机。

特点病因病机意义

胀痛痛而胀感气滞,或火热主气滞

刺痛疼痛如针刺瘀血主瘀血

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气滞;风湿痹证主气滞

固定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寒湿痹证主瘀血

冷痛痛有冷感而喜暖寒邪;阳虚主寒证

灼痛痛有灼热感,而喜冷恶热火邪;阴虚火旺主热证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瘀血、结石)闭阻气机;寒邪凝滞主实证

隐痛疼痛不甚,绵绵不休精血亏损;阳气不足主虚证

重痛疼痛有沉重感湿邪困阻气机主湿邪

掣痛抽掣牵扯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阻滞不通;经脉失养主虚实夹杂

空痛疼痛有空虚感气血精髓亏虚主虚证

注:(1)疼痛虚、实鉴别要点(规律):

起病性质程度时间喜恶

实证新病暴痛剧烈持续不解拒按

虚证久病痛缓较轻时痛时止喜按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痛而拒按——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虚证。

(2)“问疼痛部位”应与“问疼痛性质”密切结合:

问疼痛部位只判断病位所在;

问疼痛的性质则可察知病证的寒热虚实。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一)含义

问头身胸腹不适是指问头身胸腹除疼痛之外的其他不适或异常等。

(二)问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

问头身胸腹不适的内容有问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等。

1.头晕

(1)特点:患者自觉头脑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感觉自身或眼前景物旋转,不能站立的症状。

(2)病位:肝、脾、肾、气血。

(3)意义:

[1]若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多为肝火上炎;

[2]若头晕胀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多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3]若头晕面白、神疲体倦、舌淡、脉细,每因劳累而加重者,多为气血亏虚;

[4]若头晕且重,如物裹缠,胸闷呕恶,舌苔白腻,多为痰湿内阻;

[5]若外伤后头晕刺痛,多为瘀血阻滞。

2.胸闷

(1)特点:自觉胸部痞塞满闷的症状。

(2)病位:心肺。

(3)意义:

[1]胸闷气短者,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2]胸闷刺痛者,属心血瘀阻;

[3]胸闷痰多者,属痰湿阻肺;

[4]胸闷胁胀者,属肝气郁结。

3.心悸

(1)特点: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症状。

(2)病位:心神、心。

(3)内容:惊悸、怔忡。

(4)意义:多因心胆气虚、突受惊吓,胆郁痰扰、心神不安,心阳气虚、鼓动乏力,心阴血虚、心神失养,心脉痹阻、血行不畅,脾肾阳虚、水气凌心所致。

(5)心悸、惊悸、怔忡的关系与区别:

[1]惊悸、怔忡均属心悸,是病人心跳悸动不安、不能自主的症状。

[2]惊悸是心悸而惊、恐惧不安的症状,多时发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

[3]怔忡是指心跳剧烈,自觉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持续时间较长,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

4.胁胀

(1)特点:自觉胁的一侧或两侧有胀满不舒的症状。注意问胀满的程度与兼症。

(2)病位:肝胆。

(3)意义:

[1]胁胀易怒,脉弦,多因肝气郁结;

[2]胁胀口苦,舌苔黄腻,多因肝胆湿热;

[3]胁胀,肋间胀满,咳唾引痛,多因饮停胸胁。

5.脘痞

(1)特点:自觉胃脘部胀满不舒。

(2)病位:脾胃。

(3)意义:

[1]脘痞而嗳腐吞酸者,多为饮食伤胃;

[2]脘痞而食少、便溏者,多为脾胃虚弱;

[3]脘痞,饥不欲食、干呕者,多为胃阴亏虚;

[4]脘痞,纳呆呕恶、苔腻者,多为湿邪困脾;

[5]脘痞,胃脘有振水声者,多为饮停胃脘。

6.腹胀

(1)特点: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的症状。

(2)意义:

[1]腹胀拒按者,属实证。多因胃肠食积,或实热内结、阻塞气机所致。

[2]腹胀喜按者,属虚证。多因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所致。

注:腹胀、鼓胀的区别:

[1]“腹胀”多反映脾胃或胃肠病证。

[2]“鼓胀”的表现:腹胀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多因酒食不节,或情志所伤,或虫积血癥,致使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水互结,聚于腹内而成。

7.身重

(1)特点:自觉身体沉重酸困的症状。

(2)病位:脾肺。

(3)意义:水湿泛溢、气虚不运。

[1]身重,脘闷苔腻者,多为湿困脾阳;

[2]身重,浮肿者,多为水湿泛溢肌肤;

[3]身重,嗜卧、疲乏者,多为脾气虚;

[4]热病后期见身重乏力者,多为邪热耗伤气阴。

8.麻木

(1)特点: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

(2)意义:多因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或湿痰瘀血阻络,肌肤、筋脉失养所致。

9.阳痿

(1)特点:阳痿指病人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不能进行性交的症状。阳痿不是病人的不适感觉,而是性功能低下的表现。

(2)意义:

[1]阳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多因肾阳虚所致;

[2]阳痿,心悸失眠、纳呆腹胀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

[3]阳痿,精神抑郁易怒者,多因肝气郁结所致;

[4]阳痿,肢体困重、苔黄腻者,多因湿热下注所致;

[5]暴受惊恐后出现阳痿者,多因惊恐伤肾所致。

10.遗精

(1)特点:指病人不性交而精液遗泄的症状。清醒时精液流出谓之“滑精”;梦中性交而遗精者谓之“梦遗”。

(2)意义:

[1]梦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颧红潮热者,多为肾阴亏损;

[2]梦遗,过劳则盛、心悸失眠、纳呆腹胀者,多为心脾两虚;

[3]梦遗频作,甚则滑精、腰膝酸软、面白头晕耳鸣者,多为肾气亏虚、精关不固;

[4]遗精,小便混赤、苔黄腻者,多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五、问耳目

(一)问耳

耳为宗脉所聚。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发布于耳。故问耳不仅可以了解耳局部病变,还可以了解肾、胆、三焦及其他脏腑的病变情况。常见耳病症状有耳鸣、耳聋、重听、耳胀耳闭等。耳病问诊应注意其特点、新久、程度及兼症。

1.耳鸣

(1)特点: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妨碍听觉的症状。

(2)意义:突发多实,渐发多虚。实证多因肝胆火盛,虚证多因肝肾不足。

特点机理

实证突发耳鸣,声大如蛙鸣,或如潮声,按之鸣声不减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虚证渐发耳鸣,声音细小,如闻蝉鸣,按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精亏损,耳失所养

2.耳聋

(1)特点: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

(2)意义:与耳鸣基本相同。暴聋多实,渐聋多虚。

特点机理

实证耳暴聋肝胆火盛,上扰清窍;邪热蕴结上焦,蒙蔽清窍

虚证耳渐聋精气虚衰,不能上充清窍

3.重听

(1)特点:听力略有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

(2)意义:骤发多实,渐发多虚。

特点机理

实证骤发重听痰浊上蒙,风邪上袭耳窍

虚证渐致重听肾精亏损,耳窍失荣

4.耳胀、耳闭

(1)特点:耳胀:自觉耳内胀闷不适的症状。耳闭:耳内胀闭,且有堵塞感,听力减退的症状。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多成耳闭。

(2)意义:风邪侵袭,经气痞塞;痰湿蕴结;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二)问目

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故问目不仅可以了解目的局部病变,还可以了解肝及其他脏腑的病变情况。常见目病症状有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等。目病问诊应注意其特点、新久、程度及兼症。

1.目痒

(1)特点:眼睑、眦内、目珠有痒感,轻者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的症状。

(2)意义:

[1]目痒甚者,多属实证(肝经风火上扰);

[2]目微痒而势慢者,多属虚证(肝血虚)。

2.目痛

(1)特点:单眼或双目疼痛的症状。

(2)意义:

[1]目痛剧者,多属实证(肝火上炎;肝经风火上扰);

[2]目痛微者,多属虚证(阴虚火旺)。

3.目眩(眼花)

(1)特点: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有蚊蝇飞动之感的症状。

(2)意义:

[1]目眩兼面赤、头胀、头痛、头重者,多属实证(风火、痰浊上蒙);

[2]目眩兼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者,多属虚证(脾虚、肝肾亏虚)。

4.目昏、雀盲、歧视

(1)特点: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目昏;

白昼视力正常,黄昏则视物不清——雀盲;

视物重影——歧视。

(2)意义:均属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六、问睡眠

(一)睡眠的机理

1.睡眠与卫气循行及阴阳盛衰有关

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醒

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睡眠正常

2.睡眠与气血盈亏及心肾功能相关

气血充盛——心神得养心肾相交,心火不亢——神有所舍睡眠正常

(二)问睡眠的意义

了解阴阳气血盛衰,心肾等脏腑功能强弱。

(三)问睡眠的内容

问睡眠的内容包括问睡眠时间的长短、入睡难易、有无多梦等。

1.失眠

(1)特点:经常不能入睡,或易醒后不能再睡,或眠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兼多梦。

(2)总病机:阳盛、阴虚。

(3)意义:

意义机理

阳盛(为主)痰热扰心;饮食积滞痰热、食积上扰心神,心神不安

阴虚(为主)营血亏虚;阴虚火旺营阴不足,心神失养

心胆气虚心胆气虚,心神不安

2.嗜睡

(1)特点:不论昼夜,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入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

(2)总病机:阳虚、阴盛,多见于痰湿内盛。

(3)意义:

意义机理

阴盛(为主)痰湿困脾(阳)清阳不升,清窍失养

阳虚(为主)中气不足,脾失健运;

久病正虚;心肾阳虚阳气亏虚,失于振奋

(4)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1]嗜睡:呼之即醒,醒时神志清楚,多因痰湿内盛,阳虚、阴盛所致。若嗜睡伴轻度意识障碍,叫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则多因热邪、痰热、湿浊等邪闭心神所致。此种嗜睡是昏睡、昏迷的前期表现。

[2]昏睡:难以唤醒,或强行唤醒而仍神志不清,甚至呼之不醒,属昏迷范畴。如温病出现高热昏睡,是热入心包之象。

七、问饮食口味

(一)意义

了解体内津液盈亏及输布情况、脾胃运化功能及反映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

(二)问饮食口味的内容

问饮食口味的内容包括问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等。

1.口渴与饮水

意义:辨疾病的寒热虚实、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口渴与饮水意义机理

口不渴饮寒证、湿证津液未伤

口渴欲饮一般口渴欲饮燥证、热证津液损伤

口干微渴,兼发热、微恶风寒外感温热病初起津伤不甚

大渴喜冷饮里热炽盛之阳明经证津液大伤

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渐消瘦消渴病

口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或身热夜甚湿热证或温病营分证津伤有湿

渴不多饮,或虽饮水,水入即吐痰饮停于胃津不上承

口干但漱水不欲咽瘀血证津失输布

2.食欲与食量

(1)含义:食欲指进食的要求和对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指实际的进食量。

(2)意义:判断脾胃功能强弱以及疾病预后和转归。

特点意义

食欲减退进食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不欲食、食欲不振、纳少、纳呆、纳差)脾胃虚弱;湿邪困脾;肝胆湿热;饮食停滞

厌食厌恶食物,恶闻食味饮食停滞;脾胃湿热;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

(多食易饥)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消渴病(兼消瘦);胃强脾弱(兼大便稀溏)

饥不欲食虽感饥饿,但不欲食,勉强进食,量亦很少胃阴不足,虚火内扰

偏嗜食物或异物嗜食生米、泥土等虫病

食欲变化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或暴食(除中)胃气将绝,病危病中,食欲渐复,食量渐增胃气渐复,疾病向愈

3.口味

(1)含义:指口中的异常味觉或气味。

(2)意义:反映脾胃功能失常(脾开窍于口)或其他脏腑(五味合五脏)病变。

口味异常意义

口淡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阴邪不耗液)

口甜(甜入脾)脾胃湿热;脾气亏虚

口黏腻湿热、痰热、食积(常与味觉异常同见:甜在脾胃,苦在肝胆)

口酸(酸入肝)食积(嗳腐泛酸);肝胃郁热(泛吐酸水)

口苦(苦属火)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心火上炎

口涩(涩为燥)燥热伤津;阳热亢盛,气火上逆(多与舌燥同时出现)

口咸(咸入肾)肾虚水泛

八、问二便

问二便就是要问二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多少、次数、排便感觉、兼症等。

(一)问大便

成人正常大便为每日或隔日排便1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多呈黄色,干湿适中,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大便形成与胃(腐熟受纳)、脾(运化)、小肠(分清别浊)、大肠(燥化传导)有关;同时与肝(疏泄)、肺(肃降升清)、肾阳(温煦推动)密切相关。

问大便内容主要包括问便次、便质以及排便感觉等。

1.便次异常

(1)便秘。

特点:(又称大便难)大便秘结不通,次数减少,质地坚硬,排便时间延长,或欲便而艰涩不畅。

意义:多见于实热证,亦可见于实寒证和虚证。

兼症病机

实证实热证便秘兼腹痛拒按津液受伤,腑气不通

实寒证便秘兼腹痛,恶寒肢冷阴寒内结,气机不通

虚证便燥如羊粪津血亏少,气阴两虚,

燥化太过,肠道失润

(2)泄泻。

特点:(又称腹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稀如水样。

意义:暴泻多实,久泻多虚。

兼症病机

湿热泄泻突然发作,色黄味臭,肠鸣,肛门灼热大肠气机不利

寒湿泄泻泻下淡黄,肠鸣腹痛,舌淡白大肠气机不利

热结旁流泻下稀粪黄水,量少奇臭,腹痛拒按燥热迫水液旁下

阳虚泄泻便溏兼完谷不化,或五更泻脾肾阳虚,失去温煦

食滞泄泻吐泻并作,臭秽酸馊,每日多次饮食不洁

肝郁脾虚泄泻随情志变化而肠鸣腹痛腹泻肝气郁结,横逆犯脾,

脾失运化

2.便质异常

便质异常意义

完谷不化(含未消化食物)脾阳虚、肾阳虚(久病),饮食积滞(新病)

溏结不调(时干时稀)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先干后溏)

脓血便(夹脓血黏液)湿热痢疾,肠癌

便血(便血鲜红或便黑)脾胃虚弱,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滞血瘀

注:便血之远血、近血鉴别。

[1]远血(血色黯红或紫黑,或大便黑如柏油)——胃脘出血。

[2]近血(便色鲜红,或血附于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肛门疾病(痔疮、肛裂等)。

3.排便感异常

排便感异常意义

肛门灼热大肠湿热下注;或热结旁流

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排便不爽湿热蕴结;肝气犯脾;伤食泄泻

大便失禁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脾土衰败

肛门气坠脾虚中气下陷

(二)问小便

健康成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一昼夜总尿量1000~2000ml。色淡黄,排出通畅,有便即解。尿量和尿次的多少受温度(气温、体温)、饮水、出汗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小便形成及排泄与小肠(分清别浊)、大肠(燥化传导)、膀胱(气化)、肾阳(温煦推动)、脾(运化升清)、肺(宣降)、三焦(通调水道)密切相关。

问小便的内容主要包括问尿量、尿次及排尿感觉等。问小便可诊察体内津液盈亏和有关脏腑气化的功能。

1.尿量异常

尿量异常意义

量多清长量多——虚寒证(肾阳虚)

夜尿多——肾气虚;肾阳虚

多饮多尿伴消瘦——消渴证

量少伴口渴咽干——热病伤津;腹泻或汗吐下伤津(化源不足)

伴浮肿——水肿病(心阳衰竭或肺脾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

2.尿次异常

尿次异常意义

频数短赤而急迫——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

量多色清,夜间尤甚——下焦虚寒(肾阳不足,膀胱失约)

次数减少同量少

癃闭

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

小便不利,点滴不出为闭实证——湿热下注;瘀血、结石阻塞

虚证——肾阳不足(开少合多);肾阴亏虚(津液不足)

3.排尿感异常

排尿感异常意义

尿道涩痛淋证(湿热下注、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

余溺不尽久病体虚、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留注

小便失禁肾气不足,下元不固;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

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热病)神昏心失主宰

遗尿禀赋不足,肾气亏虚;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

九、问经带

(一)问月经

月经为发育成熟的女子有规律的周期性胞宫出血。正常月经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表现为:

经期:13~15岁初潮,3~5天(行经期),月经周期为28±天,49±岁绝经;

经量:适中(50~100ml);

经色:稍暗红或正红;

经质:不稀不稠,不夹杂血块。

问月经的内容包括周期、行经天数,月经量、色、质,有无闭经或经行腹痛,必要时要询问末次月经,初潮、绝经年龄。

1.经期异常

经期异常含义意义

月经先期经期常提前8~9天气虚;血热;肝郁;阴虚火旺

月经后期经期常推迟8~9天血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血瘀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或前或后来潮,经期不定肝郁气滞;脾肾虚损;瘀血阻滞

2.经量异常

经量异常含义意义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血热;气虚;血瘀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基本正常血虚;肾气虚;寒凝、瘀血、痰湿阻滞

崩漏非行经期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血热;脾肾气虚;瘀血

闭经女子年逾18岁未潮,或已行经又停经3月以上未受孕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寒凝、痰湿阻滞

3.经色、经质异常

色质异常意义

色淡红、质稀血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兼小腹疼痛寒凝、血瘀

4.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又称经行腹痛。

痛经的特征意义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气滞血瘀

小腹灼痛拒按,平素带下黄稠臭秽湿热蕴结

小腹冷痛,遇暖则减寒凝或阳虚

经行后期或经后小腹隐痛、空痛气血两虚

(二)问带下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臭的分泌物。问带下内容主要包括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

带下异常含义意义

白带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黄带带下色黄,质黏臭秽湿热下注

赤白带白带混有血液,赤白杂见肝经郁热,湿热下注

十、问小儿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其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趋康复。

问小儿的内容有:

1.问出生前后的情况

(1)出生前——了解先天情况。

(2)出生后——了解后天营养及生长发育。

2.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

了解免疫机能对疾病的易感性。

3.问新生儿疾病的内容

母亲妊娠期与产育期营养健康状况,有何疾病,曾服何药,分娩时是否难产、早产。

4.婴幼儿问诊的内容

喂养方法,坐、爬、立、走、出牙、学语的迟早情况等。

5.6个月至5周岁应注意询问的内容

预防接种,曾否患传染病或接触史。

6.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1)脏腑娇嫩,抵抗力弱,易患外感病。

(2)脾胃嫩弱,消化力差,常常会呕吐、泄泻。

(3)神志发育不完善,易受惊吓。

同类推荐
  •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实用妇科医学

    实用妇科医学

    科疾病长期困扰广大妇女。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妇科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在帮助我们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对妇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广大妇科医务人员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实用妇科医学》。全书共十章,系统地介绍了妇科炎症、妇科胂癌、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急症等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对妇科介入和妇科微创等新技术和新理论也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强的鲜明特点。本书可作为妇科临床工作者日常的参考书,可供各级妇科医师、临床研究生、进修生及其他相关专业医师参考。
  •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最新经典珍藏)》的作者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本书为医学科普读物。这是一本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读上一篇的有趣的医学科普书。“每月医事”、“医生博客”、“往事”等,其间,据报社编辑、记者反馈,许多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专栏文章也一直持续到现在。几年来,专栏文章积累起来已有百余篇。读者需要就是动力,也是原因,本选题内容便是作者从已发表的文章中(也有一部分从未发表过的)精选出来的具有科普意义的作品的集结。该书稿主体内容由50个左右小主题组成。每个小题目都是选取自医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非医学专业读者也都知道一些的医药科技发明、事件等作为切入点,成为一个选题。根据内容特点,书稿分为史海钩沉(事件)、科技的脚步、工具寻踪、另类医史等几部分。
  •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热门推荐
  • The Warsons

    The Wars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去东来

    西去东来

    神州大地,浩瀚无边,华夏文明,薪火传承。天皇故里,一个平凡的小子,走向了不平凡的道路。四大爷的传说,原来都是真的,家神爷的护佑,却是家族传承的关键。每个神话都是真实不虚。为了寻找人神之谜,为了家族传承,和天斗和地斗,最终是和人斗。
  • 遗失在童话里的眼泪

    遗失在童话里的眼泪

    “如果有来世,我愿化作你眼中的一滴泪。”“为什么?那我哭完你不就不存在了吗?”“既使你哭了,我不存在了,那你也不会忘了我,因为在我滑过你脸庞的时候,那滴泪已经渗入你的肌肤,永远刻在了你的心里。”************************从今天起,此小说开始写网络版的了已和腾迅网签定出版代理合同,如有编编看上此书,请直接找腾迅编辑。博客:http://***.***/u/1242888727
  • 幻世战歌

    幻世战歌

    修罗怒道诛心人寰诛神天堕地狱门生鬼丧饿道邪畜乱相怒莲咒心声闻罗汉觉缘辟支寒星落语剑鸣九歌轻舞迷城止水之间太上感应大梦先觉涟起漪生涟歌渡劫
  • 只属于我们的校园

    只属于我们的校园

    平凡的时间里,不平凡的人闯了进来。一段不平凡的事从此开始......徐馨,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你知不知道我为你做了多少,你凭什么说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喜欢你就我不行。但是他忘了,他忘了上课时看着她却说看别人。问他有没有喜欢的人却说不可能是她。当她心灰意冷的时候却说爱她。但她动心了,却打算让别人当她男朋友......要求她回到他身边?开玩笑,不稀罕了,就算你是全国首席有什么骄傲的?我的大哥哥还是好几个国家的首席兼首富呢!全国首富有什么骄傲地?我爸还是世界首富呢!家有军政人士了不起?笑话,二哥全国军政总司令!有法律人士?家有全球炙手可热的金钱可能都请不动的顶级律师老姐。你有什么资格和我斗?
  • 疯狂丫头:小子,我娶你吧!

    疯狂丫头:小子,我娶你吧!

    开学第一天,班里转进来了一位高冷校草南宫泽阳,听说他不食人间烟火,女生送情书、礼物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丢进垃圾桶里,只要是他在的地方那温度零下零零度,可是独孤冰萍却偏偏不信,于是独孤冰萍就进行了死缠烂打的模式。“喂!小子,我娶你吧!你愿意吗?”独孤冰萍拿着一朵快谢了的花说道。“不愿意”“好吧,不愿意就不愿意,我都追你这么长时间了,但是,以后我都不会再缠着你了。”独孤冰萍伤心的哭了。南宫泽阳却转身拿出戒指,单膝下跪“冰萍,嫁给我吧!”
  • 在园杂志

    在园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本书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 逆天三小姐:战王的夜妃

    逆天三小姐:战王的夜妃

    她,是21世纪绝代高手,一朝穿越成了懦弱无能的废物小姐。前有渣男狠毒,后有无良姐妹姨娘,尔等渣渣也配要本小姐的命,简直是笑话!只是为何她虐渣男杀贱人时,绝美霸气的帅锅紧缠上了她。“我们有那么熟吗?”“看过摸过亲过不算熟,难道要睡过?”“……”
  • 定风波之神笔乱

    定风波之神笔乱

    日月光辉,山河锦绣。在这片浩瀚的大地上,强族林立,百族争斗。其中以人族、妖族、魔族、海族、虫族、灵族、鬼族、器族最盛。历代不乏英才绝伦之辈,但族群混乱、利益纠纷导致冲突不断,兵戈四起,八族俊杰辈出,三皇五帝惊世,引领风骚,大小之战无数,最终以前后两次的种族大战为纪,划定了世间格局,强大的人族更是在这两次战役中脱颖而出立于世界之巅,成为百族之首,一名少年无意间踏上修仙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