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8300000014

第14章 在艰难中前行

开办舞蹈学校

回到柏林,在莫斯科皇家舞蹈学校见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邓肯决意马上创办一所学校,再也不能拖延了!

她和姐姐伊丽莎白购买了一栋新落成的别墅,又订购了40张小床加上布帐。学校就有了。

这所学校的创办得有些莽撞,既没有资金筹划,又缺乏管理规章。邓肯的经纪人也被气得七窍生烟:“我一直在张罗你的环球旅行,这可是一次天赐良机。你在希腊逗留一年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又办什么狗屁学校。我告诉你,在伦敦、巴黎那些城市里,有许多人盗窃你的舞蹈杰作,大发其财。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呀,依莎多拉。”

这些话不对邓肯的胃口。现在,她的学校高于一切。她的教学让正统的舞蹈学校大摇其头。

下午三至五点,体操训练。这是形体美的基础。邓肯开门办学,把孩子们拉到郊野,在河边草地或森林里舒展四肢和筋骨。邓肯一边看着学生的姿势,一边授课:

就像风吹动树枝一样,你的眼睛看到你的内心深处……注意,那里起风了,在美的阳光下,艺术的和风徐徐吹拂,拂乱你的头发,拂动你的手、脚、腰肢,你随风而动,翩翩起舞。动作要到位,不能中途而止,也不要勉强,顺其自然。风吹到哪里,动作就做到哪里,你的意识、思维完全溶进风里去了。

五至七点的舞蹈练习,尤为有趣。

第一课是迈着步子向前慢走,合着简单的节奏。首先极缓,几分钟才准跨出一步。邓肯要求同学们必须慢下来,慢得让别人看不出你是在行走.而你的全部意念却都在行走当中。

接着,加快。在复杂的节奏中快速行进。

最后,跑与跳夹杂,该跑时跑,该跳时跳,邓肯以此检验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邓肯的学校照例偏向贫穷的学生。她说,天才被穷困埋没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但事情往:庄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每一次都得付出代价。邓肯的学校也面临着很大的难题,不仅仅是学费收入不高,而且学校几乎变成了收容所。

有一天,邓肯参加一个演出回来。快到寓所时,马车夫饶有兴趣地对她说:“前面住着一个疯子,她在报上登了一则招生广告,学什么舞蹈,优惠得好像慈善性质。缺衣少食的孩子一群群涌来了,好不热闹。”

邓肯下了车,付了款,笑着告诉车夫:“那个疯女人就是我。”

穷还不怕,最大的问题是病。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异常差。法国当时最好的外科医生霍法叹道:“你这儿不像是学校,而是一所儿童医院。这些孩子都患有遗传性感染。你首要的问题不是教他们跳舞,而是不得不耗尽心血让他们活下去。”

霍法医术超群,名满欧洲。他的诊费也高得惊人,他从王公贵族、金融巨头那里“攫取”了大量资金,自己创办了一所专门为贫苦儿童开设的医院。现在,他又主动将邓肯的学校纳入了他医院的范围。邓肯戏称他是个收拾烂摊子的高手,他的回春妙手让那些孩子们一个个健康成长起来。

借助霍法的功德,邓肯也由“疯女人”一跃变成了全知全能的“圣女”。她在柏林家喻户晓.大街小巷都传说,只要把病人抬进邓肯正在演出的剧场,立马痊愈。这样,每次演出,剧场的过道里都挤满了担架。

成为母亲

1905年那天晚上演出前,邓肯预感到,有一个奇遇在等着她。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她的表演更是非同以往的超妙优美,像云中白鹤,如出水芙蓉,天上人间,均是依莎多拉·邓肯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声断喝,把邓肯从沉梦中扰醒:“你太出色了!但你的布景是偷了我的。”这是一个英俊的男子。“您说什么呀?这是我自己的蓝色幕布,我第一次用它时才5岁。”

“不,就是我的布景、我的构思。不可能有这么一致,除非你是我一切梦幻的活的化身。”

“那,您是谁?”

“克雷格。我母亲也是一位像你一样真正的、优秀的女性,她叫埃伦·特里。”

“埃伦·特里?”邓肯的眼前掠过一道强光。这位英国女演员向来是邓肯心目中最完美最理想的女人,她是莎士比亚的旷世知己,将女主角一个个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欧洲具有崇高的声誉。克雷格本人是当时英国最富有创造性的舞台设计家,他的舞台设计甚至创立一个崭新的流派。

邓肯第一次亲自邀请一个陌生人到家里吃饭。她与克雷格滔滔不绝地谈起了她的艺术理想,爱情的风暴不可避免地登陆了。

克雷格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常常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喜悦。但是,他一开始工作,就会陷入一种冷肃的性格中,而且,这似乎才是他性格的本质一面。爱情所唤起的女性温柔已经成为克雷格这个工作狂的绊脚石。他越来越多地对着邓肯吼道:“你是一个讨厌鬼,只会干扰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我的工作!该死的讨厌鬼,你烦不烦?”

邓肯谋求事业与爱情共同发展的努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她的激情和克雷格的艺术灵感简直成了一对势不两立的天敌。

“你可以不干了吗?老在舞台上胡乱挥舞你的手臂,没有用的。你应该贤惠地留在家里,给我削削铅笔。”

“胡乱挥舞,你对舞蹈就是这样理解的吗?我留在家里是贤慧.但舞蹈呢?对舞蹈就是一次残忍的背弃。克雷格,你太自私了。”

“依莎多拉,女人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的,你要相信这一点。”

“你以为我会相信吗?我就是艺术家,而你不一定是,如果你抱着这么庸俗的观点。我属于舞蹈,舞蹈就是我的生命。你不能理解它就无法接受我!”

母亲因年岁渐大,怕成为子女的拖累而回美国去了。邓肯和伊丽莎白姐妹俩把她送到了码头。她们含泪告别。可敬的母亲,将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子女,子女有所成就时,她却执意要回去度过自己寂寞的晚年。母亲在甲板上看见小女儿邓肯伏在围栏上呕吐不已。她大声喊道:“依莎多拉,你怀孕了,注意身体。”

克雷格显然对邓肯的怀孕措手不及,他十分烦躁,坐立不安,嘴里叫嚷着:“我的工作,我的工作。”邓肯知道自己将不得不独自走过生产的历程,她悄悄地去了北欧。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邓肯跑到海滨上的一个小地方,租了一所房子。她在这里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迪尔德丽。

可爱的迪尔德丽多多少:少弥补了一些邓肯与克雷格之间的裂痕。邓肯一边带孩子,一边极力促成克雷格和著名舞蹈家埃莉诺拉·杜丝合作。她认为,最富创造性的舞台设计家与最有活力的舞蹈家的联手,一定能给舞蹈事业拓展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然,这不过是一种设想。在克雷格和埃莉诺拉·杜丝的相处中,更多的是争吵与不愉快。虽然邓肯的极力斡旋使局面一度有所改观,但固执的克雷格和孤傲的杜丝还是一拍两散。

邓肯心力交瘁,患了神经炎,病得不省人事。在医生的照顾下,邓肯的病情才得以减轻。

然而此时,邓肯在德国的学校步履维艰,资金匮乏。

1907年1月.邓肯同姐姐伊丽莎白一道去了圣彼得堡,希望奇迹能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发生。但遗憾的是,在这个林海雪原的国度建立一个倡导人体自由动作的学派,为时尚早。

1908年夏天.邓肯又去了伦敦。演出的效果倒是相当不错,但办学校,没门。

钱花光了。邓肯和经纪人签订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合同。她必须离开自己心爱的小宝贝迪尔德丽,小家伙快两岁了,金发碧眼,胖乎乎的。这种离别.真让人黯然销魂。

邓肯站在远洋巨轮的甲板上,想起数年前,一家人搭乘牲口船在从纽约到欧洲的洋面上漂泊,心中激荡如洪。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丫头,现在已经是驰名欧洲的艺术家了。这一切,不是命运的安排,也不是定数的指使,而是漫漫求索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成功缘于坚持

然而,1908年8月,邓肯不得不在纽约接受她的舞蹈遭到家乡人民冷落的现实。她卖力地表演,但尚未完场,本来少得可怜的观众都陆续退出了演出大厅。他们不认为舞蹈不好,但是觉得没必要为了看舞蹈而耽搁自己的事,比如做生意、打工、赌博等等。

对邓肯表示友好祝贺和热情鼓励的,还是一些诗人和画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雕塑家乔治·格雷·巴纳德。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兴冲冲地跑进邓肯的化妆室:“依莎多拉·邓肯,你是青年美国的象征。你的舞蹈就是美国在舞蹈。美国人不理解只是暂时的,你不要离开。我总有一天要让美国人明白,邓肯的舞蹈就是我们自己的舞蹈。”

邓肯被这番谈话打动了,她真的留在了美国。巴纳德马上付诸行动,他只为邓肯找到一个人——沃尔希·丹罗希,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他是侨居美国的德国作曲家、指挥家,是纽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首席指挥。他对邓肯说:“我看过了你的那场演出,效果没出来,问题出在乐队上。那支乐队又小又糟,根本不能与你的舞蹈相提并论。我安排你到大都会歌剧院连续演出,我亲自指挥,怎么样?”

“那太棒了!”

丹罗希为邓肯的演出,拉起了一支80人的大乐队。场面顿然改观。邓肯在台上跳舞的时候,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跟乐队、跟指挥息息相通,连成一体。乐队恢弘的气势,丹罗希雄壮的指挥,使邓肯的舞蹈犹如一叶张满的风帆,在音乐的海洋里破浪而行。

1908年11月15日的《太阳报》星期天增刊上,登载了一篇详细描述邓肯表演的长文:

她从腰部以下裹着一幅美妙的带有中国刺绣的纱罗。她那短短的乌黑的头发弯曲着,蓬蓬松松地编在脖子后面,自然地分开,披拂在两颊旁边,像圣母一般。她的鼻子微微翘起,眼睛是灰蓝色的。许多关于她的新闻报道谈到她的身材高大优美,犹如成功的艺术品,实际上她只有五英尺六英寸高,体重125磅。

在首都华盛顿演出,又碰到了一些麻烦事。原来,几位慕名而来的政府部长们,夸夸其辞,大谈不是,语调颇为激烈。舆论有反戈的趋势。某天日场,包厢那边突然人头攒动,气氛紧张而又热烈。邓肯忙问发生什么事了。丹罗希兴高采烈地说:“依莎多拉,尽情地跳吧,罗斯福(美国第34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来啦。这可是个机会,好好跳给他看。”

真的是罗斯福总统,那个圆脑袋在包厢里分外醒目。罗斯福在每一个节目演完后,总是带头鼓掌,他的话一言九鼎,正本清源:“这些部长们从依莎多拉的舞蹈中能找到哪些害处呢?在我看来,她像是一个在晨曦沐浴的花园里跳着舞、采摘着想象之花的天真无邪的孩子。”

这句话为邓肯的巡回演出开辟了道路。所到之处,等待着她的都是鲜花和掌声。知识点:正木清濂

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为了理想的选择

邓肯的银行存款又要用完了。她想,无论我的舞多么轰动,也赚不到一笔可以永久性维持这所尽是穷孩子的学校。40个孩子,20个在德国,20个在巴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邓肯开玩笑地对伊丽莎白说:“我一定要找一个百万富翁,让他把我从经济的困扰中解放出来。不然的话,学校难以为继。”

不料,没过几天,邓肯真的认识了一位百万富翁——巴里斯·辛格。

邓肯没有看错,巴里斯·辛格的确非常慷慨。他为邓肯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她学校里的孩子们悉数运到自己的海滨别墅,让邓肯在优美、安静的环境中教孩子们跳舞。他则在一旁饶有兴味地观赏。

一天晚上,一个学生患急性喉炎,脸憋得发紫,已经窒息,生命危在旦夕。巴里斯·辛格开车直奔医院,用重金请来了医学权威,进行紧急会诊。

邓肯和巴里斯·辛格在门外等着,两人的眼里都蓄满了焦灼的泪水。直至黎明,医生才出来,宣布孩子已经脱险。邓肯随即瘫倒在走廊的长凳上。巴里斯·辛格紧搂着她说:“你真勇敢,亲爱的。哪怕只为了这一个晚上,这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也要永远爱你。”他们,渐渐开始相爱了。

这个秋天,邓肯的身体里有一种隐隐的动。她犹疑地去找一位大夫朋友咨询。朋友劝告她:“依莎多拉,你是举世无比的艺术家,生孩子有可能使世界丧失你的艺术,你要想清楚。”

一个小时后,邓肯就想得很清楚了。她坚定地说:“不,我相信生活,相信爱情,相信神圣的自然法则。”

邓肯的体态已愈来愈不适宜演出了。为了休息好,巴里斯·辛格带着她来到了尼罗河。他们租了河上一条大帆船,逆流而上,向文明的源头——埃及驶去。

埃及,给予了依莎多拉·邓肯美妙的平静,也让她感情与感觉的触角深入到了最底层。她从贫瘠中看到了文明之光,从穷困中看到了富丽之花.从劳动中发现了生命之美。

随后,邓肯的儿子帕特里克诞生了。迪尔德丽走进妈妈的房间,高兴地说:“啊,多可爱的小男孩。妈妈,您别为他操心,我要天天抱着他,照看他。”当几年后那一次惨重的车祸,夺去了他们姐弟俩的生命时。迪尔德丽僵硬而雪白的小手依然紧紧抱着自己的弟弟帕特里克。这句话仿佛是一句不幸的预言。

有钱人的生活并不能让邓肯舒坦。巴里斯·辛格的神经质与神经衰弱给了邓肯一个启示——有钱人要找到快乐,就像把石头滚上山一样办不到。一天,巴里斯·辛格愁容满面地对邓肯说:“依莎多拉,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邓肯说:“如果一个人不会死,永远活着,那才没意思呢。活的意义就是死给予的,因为人要死,而且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了,所以你必须抓紧时间做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

巴里斯·辛格突然心血来潮:“我觉得现在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结婚。依莎多拉,我们结婚吧。”

“一个艺术家结婚是很愚蠢的。和一个艺术家结婚就更愚蠢了。”

“不,要是结了婚,你就用不着四处奔波了。”

“那我们干什么呢?”

“在伦敦我的家里,或者在乡下我的别墅里,舒舒服服过日子。”

“那日子怎么过呢?”

“散散步、坐游艇,干啥都可以。你试几个月,要不喜欢才怪。”

“这种生活.你试了几十年.到头来还不是叹息生活没有意思吗!资产阶级的颓废,就是根源于钱。腰包里有了钱,心中就没有了目标。”

邓肯转身去了美国,她对自己的故乡总怀有一线希望。每次演出前,她都要发表长时间的演讲,呼吁帮助建立一所真正的舞蹈学校。知识点:埃及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古埃及,和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占国”。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670余千米。

失去孩子的痛苦

1913年,隐隐中,邓肯感到了某种不安。

她急不可待地赶到自己的孩子跟前。孩子们都好,健康活泼。迪尔德丽已经会自编自舞了,她一边舞一边唱着:“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我飞得这么高这么高,飞到云彩里飞上九霄,白胡子爷爷吓了一跳。”帕特里克也能扭摆自己的小腰了。有意思的是,他每次都不让妈妈教他,他的理由一本正经:“帕特里克要跳他自个儿的舞蹈。”邓肯感到,她和她的孩子们之间,不仅仅是母与子的骨肉关系,同时还有一重超越世俗、超越亲情的更密切更本质的关系,那就是艺术上的水乳交融、血脉相承。

邓肯的心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晚上睡觉不能关灯。闭着眼睛就能看见床对面十字架上活动着一个人影,用凄怨的目光望着她,好像在诉说什么。医生建议她去乡下休养一下,她同意了。

突然一天,电话铃响了,是巴里斯·辛格。自从埃及分手后,有四个月未通音讯了。他要邓肯带着孩子进城去,“我想看看他们。”

保姆有些担心:“夫人,今天会下雨,最好别带孩子出去。”邓肯的心情被即将与巴里斯·辛格重逢的喜悦的潮水淹没了。一家人团聚,天伦之乐将烦恼和迷幻驱赶得无影无踪。他们在一家意大利餐馆进餐,兴奋地谈着艺术与人生。巴里斯·辛格神秘兮兮地说:“去埃及前,我在市中心买了一大块土地.你猜是做什么用的?”

“盖别墅吧?”

“不,我打算给你的学校盖一座剧场,名字都取好了——依莎多拉剧场。我想,那将是你发挥天才艺术的最佳场所。”

吃完饭,邓肯看时间还早,她想排练一会节目再走。保姆说:“我还是先带孩子回去,怕下雨。”

“那好,我也会很快回来的。”

迪尔德丽把她的小嘴贴着汽车玻璃,望着妈妈。邓肯俯身去吻她,嘴唇碰到了冰冷的玻璃上。

邓肯一进排练室,觉得身体有些疲倦。她躺在沙发上,设想着剧院的富丽辉煌。想着想着,一个人跌跌撞撞冲了进来,双膝一软,倒在了她面前。

巴里斯·辛格昏了过去,口里吐出几个词:“孩子们,都死啦!”

事情很简单,司机驶离正道,将车开进了路边的河中。司机、保姆、迪尔德丽和帕特里克一同冲过了生命线。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所感知的一切.瞬间化成一道白光,消失了。

四周的人无不涕泪横流,只有邓肯一个人没有哭。她扶着巴里斯·辛格的肩膀,平和地说:“巴里斯,你知道吗?那两个冷冰冰的小蜡像不是我们的孩子.那只是他们脱下来的外衣。他们的灵魂将在天堂的光辉中永生。他们本来就是天使啊!”

“巴里斯,不要哭。流泪是无法表达的,我就哭不出来。我想跳舞了,灯光、音乐,我想在和谐、瑰丽的光和美中向孩子们告别。我的迪尔德丽和帕特里克!”

她在灵柩旁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几乎遮盖了整个棺木。

“找个地方埋了吧。”大家建议说。

“不,送去火化。我不能让孩子的躯壳埋在地里给蛆虫吃掉。在烈火中,他们的灵魂才能升向天堂。、”在场的许多人都反对这一点,但他们拗不过邓肯。凶为,她是孩子的母亲,她是具有坚强意志的超人,她是反抗流俗的斗士.。

人去楼空。邓肯呆呆地坐在工作室,她在考虑如何了结此生,快点赶到天堂去照顾迪尔德丽和帕特里克。最好的方式,是投海。海,多么醉人的蓝呵!

这时,学校的一群小姑娘跑了过来,围住邓肯:“依莎多拉,为了我们,活下去吧。我们不都是您的孩子吗?”伊丽莎白决定带邓肯出去走走,闷在家里她非寻短路不可。

接着,邓肯又和弟弟雷蒙德的妻子一起到达了君士坦丁堡。在这座希腊式城邦的一间阴暗的小巷里,她们碰见了一个奇特的老妇人。她蹲在一口发出怪味的大锅旁边,告诉客人,她能预知未来。

邓肯颇为好奇,她问老妇人:“请您算算我的未来,好吗?”老妇人把头伸向锅里,冒出的青烟裹住了它。邓肯看不见老妇人的头部,却清晰地听到了她的声音:“我向你致敬,太阳神的女儿。你是派到人间来给人们以巨大快乐的。在这种快乐之中将创立一种宗教。经过到处游历之后,你将在全世界修建许多神庙。这些庙宇都是供奉美神和快乐之神的。呵,我真幸运能遇见你,你是太阳神的女儿。”

巴里斯·辛格的一封长电打动了依莎多拉·邓肯尘封已久的心,也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渴望。

我1908年与你初次相识,是想来帮助你的,然而,我们的爱情造成了悲剧。但是,让我们按照你的意愿建立你的学校吧,让我们在这个悲哀的世界上为别人创造美吧。

翌日,邓肯即启程来到了巴黎。巴里斯·辛格买下了一家大旅馆,将它交给邓肯。倘若在这里办成一所学校,至少可以容纳1000名儿童。邓肯在市中心举行了一次严格的选拔考试,初选出50名预备生,再加上原来舞蹈学校的学生,规模不算小了。

正巧,罗丹就住在学校对面的小山上。他来得很勤,一来就坐在练功房,给孩子们画速写。他有时兴致很高,跟着学生们一起跳舞,动作滑稽得令人捧腹。孩子们当然不懂得罗丹的意义,他们只是喜欢这个怪老头。哪一天他不来,学校就像少了一点什么,乏味多了。

1914年,邓肯心中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她要用1000名学生来表演第九交响乐,以庆祝贝多芬诞辰一百周年。为此,她每天增加了几小时排练时间。

然而,到了7月,一股浓厚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欧洲的上空,一种可怕的郁闷笼罩了巴黎城。

一天清早,凶讯传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邓肯把旅馆开辟成伤兵医院,学校被迫暂时解散。所有的床上,都躺着缺胳膊少腿的士兵、军官,有的已经奄奄一息。邓肯的耳边响起了萧伯纳的警世之言:“只要人类不断折磨和屠杀动物,吃它们的肉,我们就不可避免战争。”

这句话深刻地印在邓肯的脑海里。以后,她给学生都只吃蔬菜和水果。杀生者必自杀,可怕的自相残杀呵!知识点:萧伯纳

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评论家,是世界文坛上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匹克梅梁》《圣女贞德》《苹果车》等。

同类推荐
  • 会生活 会工作

    会生活 会工作

    本书是一本抚慰心灵的书。本书以“案例+心灵处方”的方式展开,收录的150个故事,结合了心理学的解读,展示出70种简单生活和轻松工作的姿态,浅显易懂,如随身而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平静自己的心灵,给你以安慰和力量。
  • 最根本的处世之道

    最根本的处世之道

    成长的花瓣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装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曾跌倒?可曾失意与彷徨?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会让你获得启发,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使你收获生活的真谛。
  • 最美的情感锦言

    最美的情感锦言

    本书是为适应广大青年社会交往的需要而编写的一部赠言集。把亲切的问候、真诚的勉励与祝福给自己的同学、战友、老师和父母;把离别的伤感、绵绵的思念告诉自己的朋友;在生日之际、佳节之时,把美好的贺词献给最亲近的人……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实用与参考依据。
  •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创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那么你就要始终保持自由的创意思维,不断地寻找创意。事实证明,有创意的人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创意的神秘面纱,做读者思考创意的好帮手。本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为读者介绍什么是真正的创意,然后介绍了捕捉灵感的5个秘诀,最后介绍了激发创意的8个法则。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乐趣,想要了解创意及其产生的过程,那么本书将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 最伟大的励志故事全集

    最伟大的励志故事全集

    我们和主人公一道,经历成功的喜悦,面对机遇的挑战。也许你会点点头,因为你赞赏主人公超凡的胆识,过人的毅力,神奇的智慧;也许你会拍拍腿,因为你叹息主人公的一时不慎,满盘皆输的下场。合上书,闭上眼,刚才的那些男女老少从脑海中一个一个闪过,其中的道理也汇集到了你的心中。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所以。从故事中获得人生的道理和智慧,实在是件再聪明不过的事了。本书所选的都是一些小巧简练的小故事,力图以小见大,滴水藏海。希望您在茶余饭后,休憩之时,轻松的阅读,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当中,也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
热门推荐
  • 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思考致富(智慧生存丛书)

    很多人都有一个弱点,就是以自己的成见来测度一切人、事、物。这本书的读者当中,仍有一些会坚信他们无法思考致富,因为他们的思考习惯已沉浸在贫穷、缺乏、失败和不如意之中。而无法自拔。本书就教读者转角思考遇到财富!
  • 网游之泯灭

    网游之泯灭

    泯灭是有联盟之续的称号,他的开始是源自于2025年的拳头倒闭,英雄联盟已经没有英雄了,该怎么办,让我来当下一个英雄。
  • 蕉窗雨话

    蕉窗雨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夸·管·放:50年教龄老校长毕生育才心得

    本书作者谈的教育经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点体现在以正面教育为主;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这点体现在以引导启发为主。“放”是指家长要及早敢于放手,使孩子尽早融入到社会中去接受历炼,使孩子尽早自立成才。
  • 我的23岁女护士

    我的23岁女护士

    他,是医圣唯一的弟子!他,是纨绔子弟眼中的噩梦!他,是万千美眉眼中的白马王子!于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火爆男护士就此诞生,一个男人踏入阴盛阳衰的卫校,会发生一些什么啼笑皆非的事情呢?
  • 绝迹心跳

    绝迹心跳

    遗世石板,是先人执念还是先人咒怨,孰与何人解?
  • 炫舞之一念留白
  • 鬼王独宠:腹黑狂妃

    鬼王独宠:腹黑狂妃

    却她是杀手,他是鬼王他们本井水不犯河水,在一次抢了他的钱包,里面的东西。她斗婊砸,收鬼王等,她都不在话下。
  • 我是大慈善家

    我是大慈善家

    大诗人?大作家?大导演?大明星?……请叫我大慈善家!!!如果你对生活选择了放弃,却发现一切都重新开始。那么,你愿意风华绝代吗?
  • 脉动2010

    脉动2010

    千年前的异世来客,如今的通灵少年。为了追逐青梅竹马的谏山黄泉,他放弃了内心渴望的平静的生活。名为不败的少年哟,迎着夕阳挥洒青春吧!目前有妹子一名,可惜不是软的……现今出场人物主要来至《草莓100%》、《食灵》、《幽游白书》……友情提示:更新较慢PS:有建议的话,请发书评(我很高兴的)再PS:骂人者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