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被贬到潮州
唐朝政府的官员,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遭到贬官。按说贬官是对工作确有失误官员的处分,可是实际上,大多的被贬者并不是真的有了推卸不了的过失。他们往往由于一片忠心想要安邦定国,不顾安危忠言直谏,或是不会见风使舵,或者冒犯了天颜,或者得罪了权贵就被贬了。所以被贬者往往牢骚满腹。他们的一腔热血遭到了冷遇,他们的耿耿忠心被误解,他们义愤填鹰,他们郁郁不平,他们心中的激情就凝成了一首首感荡心灵的诗篇。
唐朝安置被贬官员的地方往往是当时的蛮荒之地,比如潮州、连州、柳州等等,就是今天的两广一带,唐代的贬谪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今天读来还让人啧啧赞叹。有趣的是一些没有贬谪官员的地方留传下来的好诗较少。比如山西就不是一个安置贬谪官员的地方,因为唐朝的天下是从太原打下的,太原的地方官是只升不降的,来太原做官就等着提升吧,平步青云的官员难写出好诗来,这样与太原相关的好诗就很少了。
韩愈就是被贬到两广任职的。唐宪宗非常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到宫中来供养,仪仗浩浩荡荡,花费也是很大的,可是宪宗在所不惜,可能他觉得花费越多、声势越大,越能显出自己信佛的真诚。据记载,迎佛骨时,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奉者。看到皇帝这样劳民伤财,韩愈就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不料宪宗看罢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等人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按照唐代政令,贬诏一下,即刻登程。仓促之间,韩愈来不及携带家室便独自启程了。行至京兆府蓝田县境内,侄孙韩湘追随而至。时值大雪阻拥蓝关,阴云笼盖秦岭,韩愈感慨万端,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人尚右,“左迁”就是降职的意思,这首诗就是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湘就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诗中先简单交代被贬的事实,淡淡写来,却耐人琢磨。从“朝奏”、“夕贬”来看,早晨送上奏章,晚上就被赶出长安。可见灾变到来之快,而时间相隔的短促,还透露出对皇帝得罪得不轻。怎么会得罪皇帝呢?自己不过是想替皇帝去掉一些不利于国家的事情,甚至不顾借自己的年老体衰。诗人这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他的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句。家在哪里,本来无须发问的,韩愈的老家在河南孟州,当然这时的家室应该在京城长安。诗人南行时仍在向北顾盼,因为被贬,有家也归不得了。再看前面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诗人极其悲哀地对韩湘说:“你就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来收葬我的尸骨吧。”诗人心中的感想正如《离骚》中的屈原,“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正是诗人悲凉抑郁心情的烘托。韩愈被眨往潮州,在今天广东。初唐诗人宋之间曾被贬往泷州,也在今天广东,他写的《度大庾岭》中“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两句,可与韩愈诗中的名句参照,翥是飞的意思,诗人们登高远望,看得是南飞鸟,却句北垂泪。南北回首,徘徊踌躇,万千愁绪都在这频频顾盼之中了。
据说是韩愈奏章中有“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八字,宪宗觉得是对他信佛的诅咒,因而勃然大怒,要杀韩愈。实际上,统治者越是信佛,国运越难昌盛,越是容易亡国,这确实是真理。梁武帝崇佛的下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综观历史,曾经昌盛一时的辽和西夏两个王朝,都是因为过于崇佛而亡国的。西夏人全民信佛,可以说非常赤诚,西夏人求佛都不像中原人。中原人自己有了病或者有了事就对佛许愿:“只要我的病能好、事能办,求妻有妻,要子有子,我一定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他们心中的佛,好像是个商人,是看中求佛者许诺的条件,才来施展神力,这实际上是和佛在做交易。当年的西夏人信佛就不是这样,他们向佛祷告时往往这样说:“万能的佛,我病了。您要是看我该到西天去了,就请您来接引我吧。您要是还留我在人间多久,我就悉心再供奉您多长时间。”这样的信徒可谓无比虔诚了,可是崇佛阻挡不住西夏的灭亡,阻挡不住蒙古铁蹄,许多西夏人就是在怀抱着佛经祷告时,被蒙古士兵杀掉的,血溅佛经。辽代人信佛更是诚心,全国佛寺林立,白塔入云,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有时辽政府还得接受寺庙的施舍。这样的一个佛国雄立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二百多年,只留下来百十首诗篇,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然这还有待考古发掘,但当时无疑是文化的荒漠,好的诗歌心口相应,自会代代相传,古墓中是挖不出来许多好诗的。
郁郁伤怀柳柳州
大诗人柳宗元也和韩愈有着类似的经历。永贞年间,唐顺宗在位的时候,有过一次革新运动,这就是唐代历史上的“永贞革新”,运动的目的是力图改善唐朝后期内外交困的局面,柳宗元也参与了这次改革,可是改革很快失败了,柳宗元也就被贬到了偏远的南方。他的贬谪地是永州(今属湖南),他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这一时期写成的,和他一起被贬的还有几位参加革新的文人。十年之后,朝廷中有人想起用他们,于是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被召还京,但当权派人物并不喜欢他们,这些人又一同被贬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泽州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非常想念他的朋友们,他经常远望朋友们所在的方向,但重山叠嶂,烟霭沉沉,音信难托。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百感交集,写下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诗中先写城楼。高楼与大荒相接,说明柳州的荒芜僻远。茫茫的海天,引起人浩渺无际的愁思。“,飐”是风吹浪动。“薜荔”,是一种攀爬在墙上的藤蔓植物。惊风骤来,陸长满荷花的水面,波摇浪动。密雨浸透了爬满薜荔的高墙。荷花出水,藤蔓满墙,本来是夏天的美景。但是“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却构成了风急雨骤,令人心悸神伤的画面。柳州城楼上远望,群山耸峙,树林茂密,阻隔了诗人的望眼,弯弯曲曲的江河,也仿佛是九转回肠。“百越”,是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文身”,指身上刺着花纹。诗人对朋友们说,大家都来到这风俗习惯与中原不同的南方,连音讯都难以相通。他的愤慨抑郁和无限悲愁,都在诗中反映了。
再仔细品味柳宗元诗中的意境,我觉得诗人眼中看到的景物实际是很美的。虽然说柳州荒凉偏僻,可是越是这样的地方,越有清新明丽的美景。如果换一种目光再看柳宗元诗中之景:柳州城上高楼巍峨,海天一色。盛夏之时,长满了荷花的水面,摇荡着迷人的波浪。一阵骤雨袭来,打湿了城墙上的藤蔓,叶子上滴着晶莹的水珠,山更青了,树更绿了,江水也见涨了。这样的景色难道不美?但是在柳宗元心里,景物中全凝结着愁绪,何美之有?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刘勰),这在柳宗元的诗中就是明证。情景相生,关键还是诗人的情绪太消沉了。
柳宗元在柳州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柳州人至今还怀念他。他在柳州的诗作,也有许多写得平和深情,并不都这么忧伤。但是总的说来,长期贬谪的精神折磨,还是大大地伤害了诗人的健康,他的身体状况也是越来越差,确实是未老先衰了。
试看诗人在柳州写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锘,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浩初上人应该是柳宗元在柳州时的朋友。诗人与僧人一起看山,写的诗作也用到了佛教的名词,诗中思乡的情绪太浓郁太炽烈了,诗人的心情也太悲痛了,竟然看到耸立的座座山峰,就感觉着像割着自己的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不是愁苦万分的柳宗元,恐怕谁也产生不了这样的想像,也写不出这样既分身百千,实又万身归一的诗句。这首诗读来是会让古往今来思乡的游子断肠的。后人曾有人怀疑“海畔尖山”真的有那么尖吗,我想现实中恐怕是很难有的,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独特的感受,是他悲愁抑郁心境的反映。
贬谪确实苦啊,对昔日志在大济苍生的诗人们来说,壮志难酬,离乡背井,流落蛮荒,确实是不好受的。唐代贬官是要测量贬官地离长安远近的,过失越大,贬得越远,有改过自新的表现,再测量调动到近一些的地方。柳宗元所在的柳州,离长安也实在是太远了。但是,要和韩愈的“潮州路八千”来比,似乎远近差不多,韩愈被贬时的年龄已经五十二岁了,长于柳宗元许多,不过韩愈到贬谪地后情绪就不像柳宗元这样坏。他长途跋涉走了七十多天才到了潮州,一路辛苦自不必说,一到潮州他马上给皇帝献上谢表,承认自己的错误,重申对皇帝的一片忠心,据说宪宗读罢便说“韩愈大是爱我”,不管后人如何评价韩愈的气节问题,他反正是迅速从忧愤感伤中解脱了出来,以相对平静的心境和积极有为的态度来对待逆境了,他为潮州人做了一些实事,后来朝廷就把他调动到更近长安的袁州,再后来就又回到京城了。潮州人民为了纪念韩愈,不仅塑立“韩庙”以供祀拜,而且连“韩山”、“韩江”也皆因韩愈而命名。
柳宗元就不一样了,大概由于太过悲伤,情郁于中,伤害了身体,几年后就死在了柳州,终年四十七岁,一代文星就这样陨落了。同是被贬,都是边地刺史,同在两广一带,韩愈、柳宗元的结局差别是很大的。柳宗元的早死,与他的心绪肯定有关,他还是不够达观,不善于排解忧愁。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方岳),什么逆境都可能遇到,“不走的路也要走三遭”,还是天南地北随遇而安吧。
旅行指南
桂林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大约在三亿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历经风化溶蚀,终于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暗河。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潮州
现在来两广旅游,一路的好景色是看不够的。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东邻福建,南接汕头,濒临南海。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331),潮州的名胜古迹不少,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现有名胜景点七百多处,其中广济桥(湘子桥)为我国四人古桥之一,还有古刹开元寺、韩文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施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
柳州
柳州位于广西中部,清澈的柳江穿越而过,像一条绿色的玉带,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泉水幽深碧绿,江流弯曲明净。市內有纪念柳宗元的柳侯公园,湖光山色秀丽。柳宗元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柳州寄丈人周韵州》)来描绘这座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