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邓小平说:“搞四个现代化不讲工作效率不行。现在的世界,人类进步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这样,落后一年,赶都难赶上,所以必须解决效率问题。”现在,我们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的问题,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很不适应。影响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而言,主要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官僚主义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效率不高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涉及党政不分,在很多事情上党代替了政府工作,党和政府很多机构重复。”当然,提高工作效率不仅是党政分开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没有他们的广泛参加与努力奋斗,那一切都将是南柯一梦。而要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权力下放是最主要的内容,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权力下放,下放给基层,下放给企业。邓小平说:“我们农村改革之所以见效,就是因为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现在我们把这个经验应用到各行各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
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的发挥。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告诉我们,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但这些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正是要完善、发展这些政治制度,而不是否定这些制度。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首先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基本国体和政体决定的。邓小平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又说:“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搞西方的那一套。”西方的那一套,“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
第二,在中国国情基础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一定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基础之上并且是适应了这种政治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建立并发展一种政治体制,或改革现有的政治体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环境的制约。因此,充分认识并把握我们国家的国情基础,在既定国情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成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毛泽东说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同样,认清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从大的方面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因而也是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为重要的依据。譬如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相对不发达,市场经济的体制还很不完善,这些情况就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须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很不充分。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的既定方针。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政治体制改革很复杂,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涉及到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同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西方的一些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也必然会渗透进来,与我们的主导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发生冲撞。这些情况都可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还有,传统政治中封建主义的残余对当代政治的影响,计划经济的体制在政治领域的反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正是鉴于上述情况,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有步骤,就是说:“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邓小平说:“首先要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弄清从哪里着手。要先从一两件事上着手,不能一下子大干,那样就乱了。”有秩序,就是既大胆又慎重,要及时总结经验,稳步前进。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所谓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说政治体制改革的的渐进性和稳定性。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牵涉面很广,在许多敏感的区域会引起连锁反映,因此特别需要渐进性和稳定性,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因此,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党政职能分开,转变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党政职能分开的目的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政职能分开的基本要求,就是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重叠,职责混淆等问题,分清党政职能性质和职权范围,减少党委的行政干预。邓小平指出:“党政要分开,这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党委如何领导?应该管大事,不能管小事,党委不要设经济管理部门,那些部门的工作应该由政府去管。”为了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现在职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必再去兼任行政领导职务。这样做,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管好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二是权力下放,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地方和基层的关系。权力下放的基本要求就是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实行必要的分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范围。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权力下放,改革开放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权力下放的问题。但是,在权力下放的同时,必须确保“中央要有权威,”“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权力下放不能削弱中央权威和政府职能,不能造成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
三是精简机构,这同权力下放有关。精简机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活力、知识和效率,这是不能容忍的。当然,精简机构这场革命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党的十五大以后,加大了精简机构的力度,国务院率先垂范。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二中全会的要求,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兵、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目前,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和省、市、自治区的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全国省级政府精简人员7.4万名。
四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脱颖而出。现行的组织人事制度不利于选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人才,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解放思想,扫除障碍,打破老框框,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和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和退休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都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不能无限期任职。
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一系列思想的指引下,十多年来,我国在党政职能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成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开展。
四、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为此,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这是他的政治发展观的重要内容。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此后,他反复强调:“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就是说,要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1.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是新时期邓小平根据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并根据当今时代的特征及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现状对全党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们党的必然选择。我们党领导人民在80年奋斗中积累了多方面的丰富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它作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十分重要的法宝。党的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党的建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党的建设,削弱党的领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党中央、邓小平、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党的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又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