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娘(1250-1276),南宋末文学家。字若琼,号一贞居士,松阳西屏镇人。她著有《兰雪集》,留存诗词100余首。她出身于仕宦之家,她的曾祖曾为进士,她的祖父也曾由贡元做过登士郎,她的父亲名懋,做过提举官。张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境也还算殷实。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为张玉娘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素养;而殷实的家境又使她可以过着悠闲自在、衣食无忧的生活。
张玉娘自幼聪慧,虽是女儿家,但她的父亲还是专门为她请来了先生教她识文断字。而玉娘不仅没有让父亲失望,甚至还超出了父亲的期许。小小年纪,就已经通诗文,懂曲赋。年龄渐长之后,更是可以写诗做词。那一天,当她看到李清照的那首《如梦令》,心有所思,于是就写了一首《如梦令 戏和李易安》:
门外车驰马骤,绣阁犹醺春酒。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知否?知否?何事黄花俱瘦。
门里门外,一闹一静。春酒微醺,引起佳人惆怅无数,于消魂处,却是佳人黄花俱瘦。
张玉娘的灵秀诗才,很快为外人所传诵,“所作文章诗词震惊一时”。很快,张玉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张玉娘不仅有着清雅的家世,还生得一副俏丽的模样,加之又写得一手好诗文,到张家提亲的人自然也是不在少数。而在提亲的人中,就有和张家有表亲关系的沈家。
沈家的儿子叫沈佺,他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第七代孙,沈佺的祖父是进士,说起来也算是书香世家。由于沈家与张家有亲戚关系,彼此之间也常有走动。也正因为此,对于双方子女的品性,也都比较了解。尤其是张父,可以说他是看着沈佺长大的。他知道沈佺不仅家学渊源,人品端正,而且斯文有礼,才思敏捷。在经过一番权衡和比较之后,张父决定将女儿许配给沈佺。那一年,张玉娘与沈佺都是十五岁,一个是表哥,一个是表妹。
张玉娘与沈佺订婚之后,虽很少见面,但他们却经常通过书信以表情怀。在给沈佺的信里,张玉娘写了这首《川上女》以表达自己对沈佺情意的“清澈”以及“无改”的决心:
川上女,行踽踽。翠鬓湿楚云,冰肌清溽暑。霞裙琼佩动春风,兰操频心常似缕。
却恨征途轻薄儿,笑隔山花问妾期。妾情清澈川中水,朝暮风波无改时。
就在两人盼望着长厢厮守之日早点到来的时候,张玉娘的父亲却有了悔婚之意。原来,沈家自从到了沈佺父亲这一代,家道就已日渐贫困,当初张父之所以肯把女儿许配给沈家,是看重沈佺的才学。后来慢慢了解之后,张父发现沈佺虽有才学,但他却无意功名。他担心女儿嫁过去之后爱贫受苦,于是,就想取消了这门婚事。
对于父亲的悔婚,张玉娘强忍悲伤。她一方面向父母抗争,一方面写信赠物给沈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两人情意的坚贞。于是,她写了这首《临江仙》:
才女贤郎天作合,青梅竹马鸳鸯。寄托爱意赠香囊。情丝描洁雪,心曲吐兰芳。
怎奈王母横拆散,哀诗诉尽衷肠。更忧国难气轩昂。贞操吟绝唱,壮志铸华章。
而对于张家的悔婚,沈佺又是痛苦,又是无奈。痛苦的是他放不下自己对玉娘的情,无奈的是自己无功无名。经过张玉娘的坚持与争取,张父终于做出让步,他告诉沈佺“欲为佳婿,必待乘龙”。 沈佺一看事情有了转机,也顾不得自己无心功名的心性,毅然答应张父待考取功名之后再来迎娶玉娘。
就这样,无心功名的沈佺为了自己与玉娘的爱情,更为了两人日后可以长厢厮守,他别亲离乡,踏上了赴京应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