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一个人生活下去,每一天我们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社交技巧与处世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杰出的标准之一,而面对社会中的人,探寻社交处世中的心理学秘密是提高社交处世能力的好办法之一。本辑将带领你一起找出方圆社会中的他人与自己。
你能否获得朋友的信任?你能否拥有真实的友谊?你的办事能力如何?你的人缘怎么样?你能否诚心地去帮助别人?这些都是交际能力的真实体现。
1.社交态度自测
你站在十字路口,有四条路分别向东、南、西、北延伸,你会选择哪条路走?
A。向东的路B。往西的路C。朝北的路D。往南的路
测试解析
A。在人际交往中,你是个高手,能够完美地处理人事纠纷而不开罪任何人,总是和善待人,因此会有不错的人缘。不过在恋爱时,由于缺乏热情而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B。你与人交往非常热情,但有过度之嫌。非常重视朋友,却容易错将人人都当成好朋友。在人际关系上,因领悟力差,内心常感寂寞空虚。
C。你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在你看来,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因此你决不会轻易插手别人的事。你不会轻易请求别人帮助,也不善于体谅别人的需要,常将所有的感情都经过理性的分析。因此你的朋友多半是因互相需要而在一起。
D。你的个性软弱,喜欢依赖他人。需要通过贴心朋友的不断肯定来增强信心;你依赖性强,需要很多人的帮助才能够顺利地完成一件事情。但是你又常常躲避人群,认为多数人都不友善,不易交到朋友。因此,适当地打开自己的心扉很重要。
2.测测你的社交障碍
1.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会采取哪种管理方式?
A。纪律严谨,高产高效B。强调员工自我管理C。聘请职业经理人
2.去健身房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项日常活动,那么你去健身房一般会做什么运曲呢?
A。有氧舞蹈B。跑步机C。每一种运动都做一下
3.旅行前,你如何处理你的行李问题?
A。请家人帮忙B。想到什么准备什么C。写一张清单,根据清单来做准备
4.怎样过生日,你会更开心?
A。和朋友狂欢B。和情人浪漫C。和平常日子没两样,不喜欢过生日
5.如果让你当演员,你会有什么底线?
A。不拍穿泳装或只穿内衣的戏B。不拍接吻的戏C。不拍全裸的床戏
评分标准
题号
选项
1
2
3
4
5
A 5 5 3 0 0
B 3 3 0 3 3
C 3 0 5 5 5
20分以上为A型,13~19分为B型,6~12分为C型,5分以下为D型。
测试解析
A型:用刻板、不够圆融来形容你,或许再恰当不过。这样的你得不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你常常是孤军奋战,即使困难和挫折来临,也没有朋友在身边帮助你。无疑你在人际关系方面一无所有。这种滋味一定很苦吧?因此试着改变吧!
B型:你有些自卑,自信心在你身上似乎总是不见踪影,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起事情来前怕狼后怕虎,总有担心不完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把别人的无心话当真,自怨白艾。为了避免脆弱的心灵再受到伤害,你只好远离人群,在自己的角落里看花落花开。
C型:你在社交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热心过度,很容易被人误解为侵入他人的私有领地,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因此你似乎只和认识不久的朋友关系较好,一旦进一步了解之后,双方反而会渐行渐远。
D型:你给人的感觉是在社交过程中缺乏真心。你与人交往总是漫不经心不负责任,像食言而肥、约会迟到这类的事情你做起来总是层出不穷,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和你真心地交往。
3.你是交际能手吗?
1.你与朋友交往的有效时间是多久?
A。一生
B。有共同语言的时间会长一些
C。交了新朋友忘了旧朋友的事情好像时有发生
2.下列哪一项形容你和别人交往的过程更合适?
A。你是一个欢乐使者,只要是你走过的地方都会洋溢着欢笑
B。你是一个智慧使者,让人沉思,给人带去智慧
C。你总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和你在一起的人们总是感到随意自在
3.下列哪一项与你的实际情况相符?
A。你倾向于赞扬朋友的优点
B。你对朋友是以诚为原则,有错就指出来
C。你对朋友不吹捧奉承,也不苛刻指责
4.你交朋友主要是为了什么?
A。朋友可以使生活变得热闹愉快
B。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C。朋友多了路好走
5.对于朋友或同事的意见,你通常是怎样的?
A。勉强接受B。断然否决C。愉快地接受
6.在出差的时候,怎样打发你在旅途中的这段时光?
A。无论是在火车还是飞机上都很容易交到朋友
B。一个人消磨时间
C。会试着和别人说话,希望能一起度过快乐时光,不过不是都能成功
7.你通过怎样的方式结交朋友?
A。经由熟人的介绍B。通过某特定场合的接触C。经过考虑才能决定
8.面对别人对你的依赖感,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A,无所谓B。被人依赖的感觉很好C。避之唯恐不及
9.你和公司异性同事的关系怎样?
A。只有工作上的来往
B。不跟他们接触
C。大家平时就有说有笑,工作上更是合作无间
10.对那些给过你帮助的人,你是怎样的?
A。铭记在心,永世不忘B。认为是朋友间应该做的C。时间会带走一切
11.和一个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狂欢,朋友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在家等你,但下班后你感到很疲惫,这时你会怎样?
A。不去了,希望朋友谅解
B。仍去赴约,尽量显得情绪高涨,热情活泼
C。去赴约,但会适时提出早些离开
12.公司新年晚会的时候,策划人邀请你表演一个节目,你会如何呢?
A。借故委婉推脱B。兴致勃勃地欣然允诺C。断然拒绝
13.你希望你的朋友是怎样的人?
A。能使人快乐轻松B。诚实可靠,值得依赖C。关心我,欣赏我的人
14.来到新环境,大家互相介绍认识,你对他们的名字及特点通常是怎样的?
A。很快地记住B。想记住,但不太成功C。不在意这些东西
15.谁会成为你结交朋友的首要人选?
A。上司及有钱有权有势的人B。诚实且善良的人
C。社会地位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题号
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 1 1 1 3 1 5 3 3 1 5 3 3 1 5
B 3 5 5 3 5 5 1 1 5 3 1 1 1 3 1
C 5 3 3 5 1 3 3 5 1 5 3 5 5 5 3
测试解析
15~29分:你是个交际能手,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你能很艺术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难得的是你并不会给人八面玲珑、圆滑逢迎的感觉。你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因此笑脸和友善总伴随在你的周围。
30~57分:你和不少人都相处得不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你和你朋友之间似于总有隔阂,真正交心的知己并不多,你应该找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58~75分:你的交际能力较差,很不合群,人生经验也不够丰富。你常常摆出,副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其实这只是你的保护色,你也渴望被朋友环绕的感觉。因此,从现在开:始敞开心扉,努力做一个合群的人。
4.你的心灵围墙有多高?
如果有一个不是很熟的人突然对你开始百般讨好,你会怎样做?
A。以平常心与对方交往
B。“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不动声色地提防他
C。即刻拒绝,这样就不用担心他有什么企图了
D。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人缘总是很好,好高兴
测试解析
A。你不会预设性地给别人套上有所图的非朋友的帽子,也不会给自己戴高帽子。在你看来,对方只是想跟你做朋友,所以你可以很坦诚地表现自我,以一颗平常心来同对力·交往。这样就算对方真的有所图,也会自动打消念头,同时由于你的平常心,就不会受对方影响。这样的心态会为你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B。你的心灵围墙筑得颇高。在陌生人面前,你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自我防卫系统,静待对方的攻势。你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使你的人际关系四平八稳,另——方面如果有敌人要暗算你,也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此外,你相当成熟稳重,往往看破不说破,这使你不会无端地为自己树敌。
C。你的过度自我防卫意识会影响到你的正常人际关系。如果对方是诚心想和你做朋友,你的断然回绝无疑会增加一个敌人。你随时都处于戒备状态,尤其是对陌生人。也许你曾经受到过伤害,也许是你天生神经质造成了你过高的心理围墙,但是最好敞开一些心灵空间,否则你的人际关系会处于封闭状态,同时也会给你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其实有的时候,敌人是我们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假想敌。
D。你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着想,这样的你很容易被人抓住弱点。当别人有所企图地接近你时,只要稍微对你殷勤一点,赞扬你一番,你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自我期待中,完全打开心房,接下来对方再略使手段,你就会成为对方手中的傀儡。
测试点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交流,一方面我们要筑起心灵的围墙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不要忘了为心灵之城打开城门,城门应该只对那些别有所图、居心叵测的人关闭,而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过分的多疑、猜忌、不信任,会使人很难交到朋友,无法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而过度信任人,义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5.你的人气如何
1.阳光明媚的日子你会更想待在家里。
是→2 否→3
2.你从图书馆同时借了小说和漫画,你会先看漫画。
是→3 否→4
3.你到朋友家参加他的生HPaay,很晚才结束,这种情况你就会在他家过夜。
是→5 否→6
4.享受美味与身材比起来,你更在意能不能从美食中获得满足。
是→3 否→5
5.你善于从小事中获得幸福,即使只是多赖床几分钟。
是→7 否→6
6.你曾经在某人身上发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是→8 否→7
7.你喜欢小孩子,对他们你也很有耐心。
是→10 否→9
8.事不关己的表情是你的招牌表情。
是→7 否→9
9.此刻的你,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3个愿望。
是→41 否→12
10.在你看来年长的人比年轻的人更加可以信赖。
是→41 否→9
11.涂抹圆形的口红比四边形的口红会更有魅力。
是→12 否→13
12.父母唠叨的时候,你难免会觉得哕唆,可是心里依然会很感激。
是→13 否→14
13.别人曾经评价你是个超级糊涂蛋。
是→15 否→14
14.你更喜欢恐怖片,而不是言情片。
是→15 否→16
15.如果现在还有男的用手绢,你会觉得他娘娘腔。
是→16 否→17
16.你曾经买了许多书,到最后却没来得及阅读它们。
是→48 否→47
17.在你看来,自己过了20岁就已经老了。
是→20 否→49
18.有接电话一讲就好几个小时的经历。
是→19 否→17
19.希望能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是→20 否→21
20.你有敏锐的时尚触觉,并且也总是走在时尚的前沿。
是→21 否→22
21.偶尔会有想去看海的冲动。
是→B 否→22
22.你认床,一换床你就难以入睡。
是→23 否→A
23.喜欢一个人享受泡泡浴。
是→D 否→24
24.你认为:女人一定要拥有一个蓝颜知己。
是→C 否→25
25.如果让你在架子鼓和小提琴中选一样学习,你会选择架子鼓。
是→D 否→E
测试解析
人你与人相处很有一套,即使是初次见面,也能很快和对方混熟。因为你既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又总是以宽容的心忽略和原谅别人的缺点。
D。你的个性比较综合,容易理解每个人的不同态度。你与任何类型的人都能相处融洽,除非对方先将你列为了敌人。你交友很随性,只要你看对方顺眼,再加上有共同语言的话,那你们的感情就会好得不得了。好好运用你的“融合力”,你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鱼得水。
C。你的心是冰山下的火种。外表冷漠的你,其实不是真的冷漠,你只不过需要时间来和对方加深交往。你也并不喜欢那种五湖四海都有着泛泛之交的交友模式因此你的朋友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称得上是推心置腹的知己。
D。你简直就是朋友的“开心果”。你喜欢热闹,害怕寂寞,交友绝对是你的乐趣之一。你乐于结交所有类型的人,你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通过朋友认识朋友。这样的你在朋友圈中颇受欢迎。
E。你秉持着决不乱交朋友的原则,交友的时候,你会考虑对方的素质、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你个性淡漠,基本和所有的朋友都是君子之交。
6.你的“人情账户”
1.你常常帮助人,即使是贪婪的人你也愿意帮助。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这样
2.即使他人并非需要,你也会提供帮助,因为你认为帮助他人要随时随地。
A。是的B。不一定C。帮助别人一定要在他需要时
3.帮助人的时候,你会暗示对方你的付出是需要回报的。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你是不求回报的真心帮助
4.你给人帮助以后,都很想向人炫耀一番或者心里很有成就感吗?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这样
5.在你看来,给人帮助,当然是一次给得越多越好。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给予他人的帮助要适可而止
6.你会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帮助。比如,给有的人以理解,给有的人以
鼓励,给有的人以支持。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这样
7.如果你是领导,为了刺激下属的欲望,你不是一次性地满足他们,而是一点
一点地让他们保持干劲吗?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这样
8.你深知“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因此你除非不得已,不然一定不会做
让人颜面扫地的事情。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这样
9.你认为朋友是因为趣味相投才会成为朋友的,因此你很注意培养与朋友的
共同兴趣。
A。是的B。一般C。很少如此
10.如果别人有需要,你会提供多次帮助,直到对方不需要为止吗?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帮一次足够了
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1分1分1分1分1分3分3分3分3分3分
B 2分2分2分2分2分2分2分2分2分2分
C 3分3分3分3分3分1分1分1分1分1分
依据上表,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到最后总分后参看解析。
测试解析
24~30分:对建立“人情账户”的工夫很到位。你对建立人情账户很在行。你懂得怎样与人建立交情,并维系它。这样的你真是左右逢源,不仅办事容易,而且做人“风光”。
17~23分:对于建立“人情账户”的愿望不强。对于建立“人情账户”这回事,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哦!比如:怎样帮助别人的同时又顾全别人的面子,怎样将“人情效应”最大化,怎样将“人情效应”有效化。
10~16分:不善于建立“人情账户”。你更像个独行侠,完全不谙人情世故。但在当今这个社会,做起事情来比在过去当个来去如风的独行侠要难,没有人帮助,独行侠也没有可能来去自由。单打独斗闯天下是不可能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互相帮助。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建立人情的储蓄,实现有效资源的积累。
心理学知识1:认同
认同亦称自居作用。有两种含义:
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他人或群体的特征如行为、观点归属于自己的过程。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种防御机制,把自己模仿、比拟为某个成功的或厉害的人,以减少因挫折带来的焦虑或获得满足。
出现认同之前的人是个生物学的人,这个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大脑构造中蕴含着一种功能,就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功能,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只有人类、猩猩、黑猩猩的大脑具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在生命早期要通过人际网络的体验得到激发,首先激发出来的便是粘附性认同,这种认同形式几乎等于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它是接近于印刻行为的本能。
克莱因说婴儿出生不久就有自我(self),说对了一半,准确地说法是婴儿出生就具备了建构人类心理学自我的能力,但是并不等于生下来就有了个五官俱全的自我。这一点Stern已经论证过。
在粘附性认同后,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各种体验的刺激。婴儿分别依次出现了是内摄认同(原始性的自恋认同),然后是内摄-外投认同——也就是个体水平上的投射性认同,然后是超我认同,然后是俄狄浦斯后的部分认同,接着是青春期的身份认同,到了大约40岁左右,开始了一个解认的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中、老年人的认同结构一步步的分解消失,直到死前,如果他的认同结构完全解离,他的自我会消失,从而能够面对死亡。
活学活用: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个价值取向单元、稳定的社会,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完成其身份认同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有许多心理患者,其心理病理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认同障碍,这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卫生工作者面临的心理病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心理学知识2:偏见
在人类所有的弱点当中,没有什么比偏见对人的自尊和人的社会关系更有害,它是社会现实被扭曲的最主要例证。人的偏见能够贬低人格和毁灭人的生命。偏见是指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一种习得性的态度,它包括支持这种态度的消极情感(厌恶)和消极信念(刻板印象),以及逃避、控制、征服和消灭目标群体的行为意向。
在二战期间,纳粹政府通过法律来强化他们带有的偏见性信念,把犹太人看作是劣等人并企图消灭其文化。如果一个人在面对证明他是错误的证据时,还不愿对自己的信念加以改变的话,这个人就是有偏见的人,比如某人对黑人存有懒惰的看法,尽管看到周围的这些人工作很卖力,但还是不改变自己的看法,就表现出偏见。偏见的观念起着过滤器的作用,一旦人们对这个目标群体或个体存有偏见,就会以一定的方式看待和对待他们。
研究发现,人们很容易对不属于他们同一群体的人表现出偏见。人们通常借助社会分类过程将自己和别人分成群体,一旦某人被看作是该群体外成员,常常就会成为不公平对待的对象。严重的偏见可以导致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可见,社会分类可以解释许多偏见的根源。
偏见很容易产生却很难消除,社会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消除偏见的方法。要想消除偏见,一种方法是使敌对双方直接接触,并且让双方为了共同目标而发生相互作用。例如,为了让两组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的孩子变得相互友好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一项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合作性活动,当他们相互依赖时,敌意便消失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友谊也能够减少偏见。当个体与其所在群体之外的成员产生友谊时,也可以导致偏见的消除。友谊使人们能够了解群体外的成员,使其逐渐认同和重视群体外的成员,了解他们的社会规则和风俗习惯,最终达到消除偏见的目的。
心理学知识3:从众
所谓“从众”,是指个人受到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早在20世纪30年代,谢里夫(M·Sherif)在“游动错觉”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判断亮点移动距离时会受群体影响。至20世纪50年代,经著名心理学家阿希(S·Acoh)的多次知觉实验,明确证实“从众”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田蕊,女,现就读于河南省一所地方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她高考之前根本就没考虑什么志愿问题,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习上。没想到分数一出来,全家都着了慌,那么多学校让她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觉得报个沿海城市的大学挺风光,一会儿觉得还是报省内的学校更方便。至于学什么专业更是让她六神无主,有的专业名称她连听也没听说过。
第二天,她拿着志愿表去了学校。她见许多同学都选跟国际有关的专业,于是,她就报了现在地方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在日常生活中,谁都难免从众,因为不从众会使你成为“另类”,甚至成为众人嘲笑和排斥的对象。但是在填报志愿这种特殊的十字路口,从众则往往会把你引入歧途。田蕊同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根本就不了解,只是看到其他同学填报自己就跟着报,不了解专业内涵,不了解学校状况,完全依赖别人的指向而随风倒,其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个体在群体成员影响下之所以会产生“从众”心理,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主要鉴于几个原因:
第一,人对事物作出判断或选择时,既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又要凭借即时所获的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和知识。尤其当自己缺少知识经验和参考构架、判断模棱两可、缺乏信心时,更容易受他人影响,滋生“从众”心理,以多数人的判断作为自己的判断或模仿多数人的行为;
第二,人有归属的需要,主观上有追求与群体规范相一致的倾向。一般说来,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人在群体中的处境不会太尴尬;相反,喜欢标新立异者往往会遭到孤立和惩罚。因而大多数人即使在确认自己正确,多数人错误的情景下,也不愿成为越轨者,与群体意见相对抗,以至表面上仍会采取从众行为。
除此之外,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品质、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以及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等都是影响从众与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