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1900000008

第8章 应酬中的心理技巧

为自己制造一点儿神秘感

神秘感的核心往往在于不可预期性。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好奇的时候,便会被这种不可预期性吸引,它可以让人产生新鲜、奇特、深奥等体验,从而让人觉得有挑战性。

神秘感不仅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十分重要,在应酬中也极为重要,它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促进作用。交际对手如果被你所表现出的神秘感而吸引,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和你深入交往的愿望。在进一步的交往中,如果你能表现得体,对方就会慢慢对你产生好感,这时你应酬的目的便已经实现了一大部分。相反,如果你要应酬的人觉得你毫无神秘感可言,那么他就很难与你进一步交往。既然人人都对充满神秘感的人有探索的欲望,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怎样培养神秘感以长久地保持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呢?

要懂得留点余地

中国画中有一种叫做“留白”的创作技巧,意指画家未将创作意图体现得圆满,而是留出一定的空白让看画者想象。在应酬场合也可以用到这种技巧,正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半虚半实、半遮半露的表达方式更加耐人寻味,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留白和遮掩,即在待人接物时的欲擒故纵或欲说还休。在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过去全部展现在众人面前,否则你就没有神秘感可言了。聪明人永远只说七成、留三成让别人去遐想、揣摩,而留有余地让对方捉摸不透正是交际高手一个制胜的法宝。

试着用眼神表达语言

通常人们在看另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看对方的眼睛,接下来才是身材、相貌和气质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双明眸可以传达无声的语言,假如运用得体,能收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聪明的交际者往往会让自己的眼睛“晴时多云偶阵雨”,当然,这也要视对方的具体表现而定。

掌握害羞的艺术

这一点是专对女性而言的,许多在交际场上的女性习惯了直来直去,也习惯了女强人的硬派作风,她们似乎不知羞怯为何物。殊不知害羞其实也是女人的一种特有的美感,其中蕴涵着无限的风情和神秘感。如徐志摩所写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便道尽了女性害羞之美。

多变能保持新鲜感

追求新鲜感是人们的天性,一成不变的你,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中国有句古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话不但适用于革新,也十分适用于应酬,记住,变化才是硬道理。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仅仅是每次穿着的服装不同,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个性,而是学会在变换一个角色的时候,也要换上不同的面孔。假如无论出现在哪种场合你都是同一种形象和态度,那么朋友则会渐渐地远离你。

事实上,保持交际中的魅力其实就是保持一种永久的新鲜感。在交际中,只是亲切和心地善良是不够的,还需要让人觉得你有趣、神秘,能在你身上一点点地挖掘到一些不显露在表面上的东西。

应用别人“以貌取人”的心理

其实服装所代表的意义不仅是一块“遮羞布”,更是一种身份或一个职业的象征,比如看到一个穿白大褂的人,你很自然地就会把他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系起来,而看到穿着庄严法官服的人,你则会联想到既有学识又公正严肃的法官。你要时刻注意让穿着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适合环境。

多数人都是“以貌取人”的,外在的形象就如一块“敲门砖”,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是否得体来给其最初的印象打分,如果你的衣着适合自己也适合环境,那对方就很可能认为你其他方面也是好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穿着对他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许多人很努力,也很有能力,却往往在应酬中摔跤。虽然他们可能擅长与人谈判或者交流,但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人们会误以为他们没有能力或者低估他们的能力,并且很少主动与他们交流。其实这类人大多是输在“包装”上。

不要以为注意穿着只是女人该做的事,在人际交往中,无论男女,都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在不同的场合要穿适合此场合的服装。

曾经是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在2007年启动了总统选举活动,她的形象对日后的选举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当时,著名的时尚品牌范思哲的设计师建议希拉里在选举期间如此着装:“可以多穿裙子,因为裙子会展示你作为女人的柔媚,裙子长度可以到膝盖,上身穿件短上衣或外套,这样着装会有助于总统选举。你应该把自己的女人之美当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想着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

人在一生中要面对许多种场合,每种场合都有不同的穿衣规则。不仅穿着要得体,还要与整体协调,这样才能展示出你的优雅和迷人的风度,否则不管你穿戴得多么亮丽,假如不考虑场合,都会遭人耻笑。

其实,不同的场合可以归为两大类,即正式场合和休闲场合。

正式场合一般包括招待会、正式会见、婚丧礼、宴会等,在这些场合适合穿着颜色对比不太强烈的正式服装。如果你的穿着适应这个场合,则会让人感觉你是个善于社交的人,反之,则会让你的形象在别人心中大打折扣。

比如在严肃的场合,如果你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走进五星级酒店时,参加盛宴的人会觉得你对主人不够礼貌,还会因此轻视你,而穿正装则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再比如在较悲伤的场合,如果有人穿着艳丽就会破坏肃穆的气氛。还有在教堂或寺庙中,穿过于暴露的衣服也会让人感觉不够庄重。

非正式场合包括访友、旅游等,在这些场合穿着可较为自由、随便,千万不要穿得过于严肃,如果在休闲的场合穿着过于严肃,同样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你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穿适当的衣服,不过你也要注意避开以下两个着装误区:

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你应该穿出自己的个性,一件好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很好,但不一定就适合你穿,所以你的服饰不一定是名牌,也不一定非常昂贵,但是一定要适合自己的身材和年龄。在着装方面,你应该既要保持自己的魅力,也要体现出自己的职业特点,要注意搭配服装的灵活性,比如用饰品和配件来搭配服饰可以营造气氛,以适合各种不同场合。

前卫不是品位

奇装异服不是体现你品位的好方法,一个人在穿着上的确应该有独特的品位,但不应该让品位成为“怪”味。穿着大方得体就好,没必要追求前卫,因为也许前卫并不适合你,更不适合你所在的社交场合。

手势给人的“心灵烙印”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双手与大脑之间的神经关联远远要比人体其他部位多,所以,手部的动作往往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情绪的发展状况。手势是通过手掌和手指传递信息,包括招手、摇手等一系列动作来表达情绪的特定语言系统。

手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标志性的手部动作。手部动作的准确与否、幅度大小、力量强弱、速度快慢、时间长短,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想要认识一个人的魅力,看透一个人的本性,仅从话语上是听不出来的,所以人们更加注重一些手上的小动作,认为通过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

由此可见,手势的力量不容忽视,你的一双手甚至能够左右很多人的情绪。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的手势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每一种不同的姿势都反映了使用者不同的寓意,比如政治家或各个商业公司的主管,通过这些人演讲时的手势,人们就能发现许多直指人心的内涵,而人们也习惯于通过观察这些手势断定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何、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所以你不妨巧妙地使用手势为你的交际“加分”。

贝克汉姆是人们熟知的球员,他在正式转入洛杉矶银河队时,给人留下了自信、沉着冷静的印象。贝克汉姆的改变源自于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的“培养”。

在克鲁斯的“指导”下,刚到洛杉矶的贝克汉姆在镜头前像换了一个人,表现得十分得体,所以,不少人推测:贝克汉姆一定受到过克鲁斯这位“大师”的肢体语言训练。

肢体语言专家罗伯特·菲利普斯发现贝克汉姆和克鲁斯的肢体动作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因此断定贝克汉姆一定受过其肢体训练。专家说:“假如把贝克汉姆的新闻发布会和几年前克鲁斯在颁奖晚会上的表现做比较,就会很容易看出这种惊人的相似。可以说贝克汉姆借用了克鲁斯的招牌手势——向观众伸出手臂,这种经典的肢体语言的目的就是引起大家的注意,并最终获得观众的支持。”

罗伯特还研究过贝克汉姆对美国球迷的讲话,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贝克汉姆从前一贯奉行的原则来看,他很少靠双手来表达想法。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双手已经成为他向观众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就算是往上衣口袋里放手帕这种小动作,也是他用来拉近和美国球迷距离的一个精心设计。作为一个英国明星,很少有人随身携带手帕,可是这种情况在美国却是最常见的,这足以说明贝克汉姆在肢体语言上下足了工夫。”

罗伯特还说:“现在的贝克汉姆还很年轻,他也许还要走很长一段路,至少在发表讲话时,他表现得有些紧张,这一点从他双手抓着讲桌边缘就可以看出来。而且讲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很少和听众的眼睛相对,更多的则是盯着衬衫,不过他已经表现得相当不错了。”

贝克汉姆的肢体语言让人感觉很舒服。相比之下,他更善于用手势而不是嘴来说话。

使用手势之前,你必须明白不同手势代表的不同意义。因为这些特定的手势能够体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懂得这些手势代表的意义,你才能巧妙地利用它来给你的应酬“加分”。

紧握双手

紧握双手大体上有3种姿势:

(1)将双手举到脸部,然后再握紧。

(2)双臂放在桌子上或膝盖上,手肘支撑,握紧双手。

(3)站立,双手在小腹前握紧。

这3种姿势反映的心理内容也各不相同。双手位于身体中间位置时,代表着不想与人进一步沟通。双手放在身体的下部,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三种姿势看上去比较适合交流,人们普遍认为在这种状态下,采取一些小动作便可轻易化解紧张状态。

谈判专家尼伦博格和卡莱罗做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在谈判中使用了紧握双手这个手势,那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有了挫败感,其心里各种消极的情绪开始蔓延。所以,一般来说,人们在感到自己的话缺乏说服力或者是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下风的时候常常就会做出紧握双手的动作。紧握的双手和交叉的双臂一样,都会给人一种拒绝的感觉。

托盘式的姿势

这种姿势就像是把自己的脸当成摆在底座上的精美工艺品,放在了对方的面前,希望对方能够细细品味。这种姿势表示的内在含义是表达倾慕之情,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对方的注意,含讨好和恭维之意。

尖塔形手势

所谓的尖塔形手势,就是将一只手的指尖轻轻触摸另一只手的指尖部位,形成一个尖塔形的手势。这种手势常常出现在上下级之间的谈话中,代表着自信的态度,说明使用者胸有成竹。上级指导下级工作或给下级提建议时通常会用这样的手势;从事会计、律师或管理工作者也常用此手势体现他们的身份和自信的心态。如果想说服对方或赢得他人的信任,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手势,因为这种手势会给人造成一种洋洋自得、狂妄自大的感觉。

虽然这种手势大部分是表示一种积极向上的肢体语言,但在一些场景中也很容易被人误解。比如,你跟地位同等的人交谈时,如果使用这个手势的同时头部还微微后仰,那么你可能显得有些自信过头,令人感觉傲慢自大。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要注意的,当你正在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如果突然有人摆出了尖塔形手势,那你就应该谨慎处理了。当然,对此还应该结合当时的环境和语气、表情等各种要素去分析,这些细节才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

把手放在背后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在大街上巡逻的警察、在操场上巡视的校长、检阅部队的高级军官以及一些身居高位的人通常会做出把双手放在背后的动作。无论从前面看还是后面看,这都会给人一种权威的感觉,彰显着使用者的自信、力量和显赫的权力。做这种姿势的人通常会将身体较为脆弱、易受攻击的部位如心脏、胃部、咽喉等暴露在外,显示自己无所畏惧的胆识和勇气。这些人大多会挺直身板,让自己看起来更高大一些,这都是为了突出自己的自信和权威。

有的时候,一个人背在身后的双手没有握在一起,而是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腕部,那表达的意思和双手握在一起表达的就大不相同了。做这种手势的人大多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希望通过这样的动作寻找自控权。弯曲的手臂代表了自己想要阻止和防御外界的进攻,握住手臂的手位置越高,就越能说明这个人心中的挫败感和愤怒情绪越强烈。有一些销售人员习惯用这样的姿势,他们其实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姿势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增强自制能力。

创造一些悬念来吸引对方

在一次约会中,一个小伙子满脸愁云地对一个姑娘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并决定对她表白了,可是不知她会不会同意。”姑娘其实一直偷偷地喜欢这个小伙子,听他这样说,不禁大吃一惊:“你真的喜欢她吗?”“是的,我喜欢她很长时间了,”小伙子继续说,“她是我遇到的女孩中最好的一个,我从心底里喜欢她。我这有她的照片,你想看一下吗?”说完递给姑娘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姑娘用颤抖的手接过盒子并打开,她立刻呆住了,原来盒子里只放着一面镜子。姑娘顿时沉浸在甜蜜之中。

小伙子在这件事上显然是用了一些心思的,他巧妙地用悬念制造了一些紧张气氛,让暗恋他的姑娘误以为他另有所爱,当他察觉到姑娘的痛苦时,又及时诱导她找到谜底。

爱情中可以用这种方法给人别样的感受,社交中同样如此,当对方对谜底感兴趣时,就表示你制造的悬念成功了。懂得社交的人都懂得用悬念来赢得一大部分人的注意,在说话的技巧中,他们最擅长的往往也是用悬念来吸引观众,然后获得交际的成功。

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曾受上海丹桂戏院的老板邀请去上海演出。不过,当时的梅兰芳虽然在京津地区很出名,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听惯了绍兴戏的上海人却对梅兰芳不是很熟悉。

梅兰芳第一次来上海演出,要如何让他的才能得以发挥,让人们认可他?怎样让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以得到好的票房收入?这些都成了丹桂戏院老板的难题。后来,老板想出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制造一些悬念来吸引观众。这位老板不惜重金把当地一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买了下来,一连3天用整个版面登出“梅兰芳”3个字,而且仅仅是这3个字。

市民们见到报纸后,都觉得莫名其妙:“这是什么特大新闻?”“‘梅兰芳’是要举办花卉展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种猜测,一时间,“梅兰芳”成了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后来有人打电话去报社,报社受老板所托,也没有给出答案,这更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在第四天的时候,报纸的头条依然是这3个字,不过下面有一行小字:京剧名旦,在丹桂大戏院演出《武典坡》《彩楼配》《玉堂春》。

3天时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当众人的困惑消失后,便想目睹这个名旦到底功力如何。于是在演出的第一天,票就全部卖完了。

后来因为梅兰芳的表演确实出众,上海观众也都为之倾倒。梅兰芳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就获得了满堂彩,而丹桂戏院也有了很好的票房收入。

很多小说或电影中都会用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这其实也是一种实用的社交方法,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制造悬念利用的就是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促使他们寻根究底,这样制造悬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制造悬念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它是打动对方的技巧之一。现代社交中更要巧妙地利用“制造悬念”去吸引对方,然后获得与之交往的机会。

在社交中有人经常说一些让人感兴趣的话题,而后又引而不发,成功地激起他人急于知道结果的欲望,这就是在用制造悬念的方法吸引他人,也可以称作“卖关子”或“吊胃口”。你在说一些事情的时候,完全可以制造一些悬念吸引众人。那么如何制造悬念呢?

(1)结果不能过早说明。当听众还没完全进入你的悬念中,就把结果说出来,这无疑会让所有听众失望。

(2)事情的情节发展不能太快,也不宜太慢,要刚刚好,时不时地卖些关子,当人们急切地问你“然后呢”,表示你已经把悬念制造得很好了。

(3)学会适时停止,在谈到关键的时候,不妨再卖个关子。

(4)要多方面叙述,在事情越来越精彩的时候,不妨插说一些其他内容。

(5)不要败在小细节上。当你在制造悬念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尽量不要在谈话中涉及,也不要充内行,否则很可能会显示出你的无知和浅薄;也不要插说自己朋友的缺点或隐私,更不要影射他人,那样做会让人不敢接近你;不要谈论引起双方争论的话题。

(6)把最精彩的留到最后叙述。

别把“世故”当做“成熟”

周国平在一部著作中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这段话道出了“成熟”与“世故”的区别。也许你总觉得为人处世难,希望自己能早一些成熟起来,但又分不清成熟和世故的界限,甚至有时还会把世故当成熟。其实,世故与成熟是不一样的。比如求某人办事,你必须有所表示,不然他会左推右推,而给他好处后,他才帮你办事,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世故心理。

人们在交际中评价别人的时候,往往喜欢用“世故”和“成熟”这两个词。比如人们常说“某某为人处世过于世故,打起交道来很难,真不是什么可以交往的人……”、“某某为人处世非常成熟,是个很得人心的人……”的确,在交际应酬中,“世故”和“成熟”有相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只有一线之隔,可是它让人产生的印象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买瓜者而言,西瓜只分熟的、生的、过熟的3种,人们都只挑熟得刚刚好的西瓜买。和西瓜相似,人们的心理年龄也分3个阶段,幼稚、成熟和世故。同样拿西瓜做比较,心理幼稚的人就好像生西瓜,心理成熟的人好比熟西瓜,而世故的人则是那种过熟的西瓜。人们固然不喜欢幼稚的人,就好像不喜欢生西瓜一样,可是人们更不会喜欢过熟的西瓜,因为它已经变得没办法入口,人们不喜欢世故的人也与此同理,因为世故的人已经“练达”到枯燥无味了。所以为人处世时不要刻意世故以表现自己的成熟。

成熟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常常表现为一种大度和从容,既不盲从,也不媚俗,对挫折和掌声都处之泰然。一个人性格和思想上的成熟归根结底在于他可以从容地处理好交际中的关系,有很强的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这样的人势必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许多人深知成熟受人欢迎的道理,所以努力想表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然而他们却错把世故当成了成熟,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为人处世的高手。事实并非如此,成熟是应酬中的一种好修养,但世故则被公认为是应酬中不好的品质。要知道世故并不是成熟的代名词,成熟的人并不是都世故。一个成熟的人会让人产生想接近他的想法,而世故的人却会让人敬而远之。

王国腾在某家企业做高级职员,在李盛做经理的时候,王国腾常去李盛家里坐坐,还会送上较好的礼物,并对李盛奉承一番。当李盛下台,张帝当上总经理时,王国腾又马上到张帝家里送礼,并数落李盛的不是,将张帝捧为英明的领导。王国腾本以为这种奉迎新上司和贬低老上司的做法会让张帝看好自己,结果,张帝非但对他不冷不热,而且在上任后没多久就把王国腾调走了。

社会学家经过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世故之人必定势利,他们有一个通病,在别人得势时,他会锦上添花;在别人失意时,他会落井下石。世故的人“有事求人,无事无人”,这种人是很让人厌烦的。如果你在应酬中给了别人这样的感觉,对方是很难和你继续交往下去的,即使交往,也只会是虚情假意,互相利用。

相反的,成熟的人并非不求人,不过他们会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不会在达到办事目的以后对对方置之不理。你也应采用这种处世方式,这样,你很快就能受到他人的欢迎。

注意你的“口头禅”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用“口头禅”,说话的时候常常在无意中高频度地使用这些词语,即使在应酬中也未多加注意,而这些“口头禅”最能体现说话人的个性特点和真实心理。

一些适合某种场合的口头禅可以让你的交际更加成功,可是过多或者不合时宜的口头禅却会让人们质疑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或内心想法,而且过多的口头禅也会让你的语言显得啰嗦。

卡罗琳·肯尼迪是前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女儿,她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在半个小时之内居然说了200多个“你们明白”。她的口头禅成了媒体议论的焦点,此次访谈被网站做了视频剪辑,成为人们点击的热点。

一家媒体报道,卡罗琳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的问题时又说了近130多个“你们明白”。即使在一段仅为49秒的采访视频中,她的口头禅也出现了11次之多。

人们因此普遍认为卡罗琳不是个出色的演说家,在回答问题时也不够专心,甚至怀疑卡罗琳是否有出任参议员的资格,觉得是“肯尼迪”的姓氏给了她一些特殊的优势。许多媒体记者、政治分析家和网民觉得卡罗琳好像习惯于用“你们明白”等口头禅模糊自己的回答。更有人说卡罗琳的表现就像“在加冕典礼上发生的意外,比如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彩车”。

可以说,访谈中的口头语对卡罗琳·肯尼迪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口头禅不仅让她的语言显得有些啰嗦,同时也显示出她的思维逻辑不是那么清晰,以至于在民意调查中人们都觉得她不具备出任参议员的资格。就能力而言卡罗琳未必比别人差,可她的口头禅却让她遭遇到意料之外的失败,由此可见口头禅的力量有多大。在政治中如此,交际中也是如此,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口头禅。

满嘴都是“我……”的人给人感觉太天真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用到“我”、“我的”等口头禅,有的人在人称语里也常常用到“我”字,这表示他们具有女性或儿童的性格,而且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很强。有人虽不常用“我”字,但常用“我们”等字眼,这也表示他们具有相同的性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成年人之所以形成满口说“我”的习惯,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婴幼儿时期。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和“我”是不可分割的。孩子不断地强调“我”是为了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些安全感。大部分孩子长大之后,接触的人多了,这种通过不断说“我”获得安全感的心理也就慢慢淡化了,可是有一些人成年之后还保留着孩子时候的那种心理,说话的时候也还保持着孩子时候的习惯。

假如你是个经常把“我……”挂在嘴边的人,别人往往会认为你比较天真、孩子气,虽然不会刻意提防你,却也不会认为你有多大能力。如果不想让人看出你的性格,则应该尽量少用类似的口头禅。

常常说“绝对……”让人觉得很主观

有人可能在说话时总是把“绝对”挂在嘴边,对自己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主观的。人们通常认为这类人自以为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想法往往过于天真,不合乎实际的情况。因此,人们普遍觉得这些人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说“绝对”的人,大多有一种自恋的倾向。可以回想一下,有的时候你所说的“绝对”被人驳倒之后,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你常会找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解释,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其实,在这个时候,别人不会相信你的话,甚至连你自己也不会相信自己的“绝对”。“绝对”这个词还会被你用来作为被证明错了时的挡箭牌或自我防卫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用“绝对”来进行保证,如“绝对不会再这样做了”、“绝对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等。

其实,满口的“绝对”是值得让人怀疑的,所以在社交时,这个词要慎用。

“所以说……”让人觉得自以为是

很多人喜欢把“所以说”挂在嘴边,乍听起来这些人善于总结问题,但深究起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这类人常以聪明人自居,自以为是。

经常将“所以说……”挂在嘴边的人,往往会强调自己之前说过的话的正确性并下结论。他们认为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很有先见之名。当别人把事情的结果说出来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我早知道是这样的,我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特别强调自己已经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了清楚的认识,从不说“对啊!你说的不错,我也是这样想的!”而总是说“所以说,事情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以前说过。”其态度表现得非常傲慢、强硬,而且喜欢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他们给人的感觉是鄙视他人,认为自己所说的话具有权威性,说话时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心情,因此常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如果你恰巧喜欢说这句口头禅,则容易引起他人的厌烦而不自知。虽然你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傲慢、令人厌烦的人,但结果往往不如你所愿,因为你的这句口头禅已经把你自以为是的心态表露无遗了。为了不给他人自以为是的感觉,你最好不要用相似的口头禅。

人人都讨厌“大独裁者”

在应酬中,讨厌者的定义之一就是:在你想对他讲自己的事情时,他却自顾自地说话,然而他所讲的话是你根本不想听或听不懂的事,而且虽然你已经明显表示出不耐烦,但他还是坚持要你听他讲完。这是明显的“独裁者”的表现。

在交际场合中,你不妨注意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的时候盛气凌人,是不是经常不给别人阐述不同意见的机会,是否常常固执己见。如果你在与人交际时有这样的表现,一定要改掉它,这样才不至于让你的应酬变得徒劳无功。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成为交谈中的“独裁者”,就多谈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多看一些杂志或报纸,以便和人谈话时有谈资,丰富的知识不仅能使你快速进入谈话状态,而且会向人传达出有趣的信息。

当然,如果你一时不能把这个技巧掌握得很好,那么不妨在下次应酬中适时闭上嘴做一个倾听者。

其实一次成功的谈话最重要的不是自己一味地唠叨,而是能聆听对方说话,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更能使他人愉快的了。

墨子为了告诫他的学生要善于倾听,尽量做到少说多听,就这样打了一个比喻:蚊虫、苍蝇、青蛙没日没夜地吵吵嚷嚷,但是根本就没有人理睬它们,相反人们很反感它们;公鸡只是在天快明的时候才放声啼叫,它的叫声很少,但是天下之人都愿意听。墨子这是在告诉他的学生,要少说话多倾听,即使要说话,也应该选择好的时机。

如果一味地强迫别人听你说,很快就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所以不管你多想向对方表达自己,都要把持好自己的嘴,不要让热情变得令人反感。

还有些人在与对方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去补充或修改对方的内容,这样做会导致对方思维混乱。要知道,没有人喜欢自己说话的时候被打断。

在应酬中和别人谈话时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说话要看准时候

你应该学会察言观色,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在不该说的时候不要说。比如在一些欢乐的场合不应该诉说自己的不幸;在一些悲伤的场合,不应该开一些过分的玩笑。

2说话时应该适度

在和别人交谈时要根据交谈对象的不同把握好说话的深浅和分寸。在公众场合,当你遇到别人让自己下不来台的情况时,往往想很快地抓住别人的痛处,狠狠地打击别人。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狭隘的,也许你当时会感觉自己取得了胜利,但你会给其他人留下尖酸刻薄的印象,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3说话的时候要讲究适量

在生活中,说话达到目的即可,而聪明人讲究说话适量,不会啰嗦半天却找不到重点,更不会讲太多让人感觉烦躁的话。

4不要过分自夸

在应酬中还要注意不自夸,因为喜欢自我夸耀的人是不会有好人缘的。赞美的话若出自别人的口,那才有价值,如果自己说过头了,别人反而会因此看不起你。而且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感兴趣,对与己无关的事不会太关心。所以在与别人交谈时,应尽量少谈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如何了得,除非别人对此感兴趣,否则还是谈点别的话题为佳。

提出忠告时,多“私下”少“当众”

人们常说“密室里的批评,大众前的表扬”,这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规律,因为谁也不想当众下不来台,人们往往认为假如你真的关心他,就应该在私下里提出改进性的建议,而不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把问题说开。

某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总经理在发表讲话的时候出现了纰漏:“我们公司今年的利润持续增长,到目前为止已经创利1000万……”话还没说完,财务经理就起身对台上正说得眉飞色舞的经理大声说:“您说错了,那是半年前统计的数字,现在都达到2000万了……”在场的骨干们都愣住了,总经理也面红耳赤地愣在原地不知怎么继续下去。

有的人觉得当众给某人提意见是为了别人好,因此正义凛然,但实际上这往往是开罪别人的原因。当众提出忠告的做法常让对方下不来台,因此,很容易失去别人的好感。

牛溓在开始时不过是位普通职员,在部门经理的关照下,他一步步往上爬。后来部门经理要被调到另一个部门做经理。临走的时候,大家给经理开欢送会,经理让大家对所在的部门提出些好的意见,以使这个部门在年终时有更大的改进。牛溓的想法是想让同事们知道,他有今天的成绩并不是靠谁的关照,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于是,牛溓带头给经理提了几条很“宝贵”的意见,不料经理的脸色立刻晴转多云,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这位经理都不理睬牛溓。

牛溓只想显示自己的正直,给提拔自己的人提出好的“忠告”,却不曾想过这反将自己的“恩人”推入不利之地,让对方大失面子。同样是帮助经理改进,假如牛溓是在私下里提出这些意见,不仅可以说得更详尽,还可以让经理感激他。

也许有时候人们出于某种炫耀心理或者客套,会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或忠告,此时就需要注意,不要真的把“忠告”当众提出来,否则是会得罪人的。

某公司组织了一次野炊活动。田幕是经理,不过为了锻炼下属的组织能力,这次活动交由一个下属去主持。

结果出乎田幕的意料,那次活动主持得非常成功,她甚至认为自己都做不到这么好。在最后的娱乐节目中,大家兴致正高时,下属突然要求田幕给这次野炊活动提点建议。当时,田幕觉得活动组织得很好,下属做得很不错,只是在小的细节上有点不足的地方,于是,田幕提出了几条改进的意见。当时这位下属的脸色就有些难看,但碍于田幕是上司,也不好说什么。主持者没了兴致,活动也只有草草收场了。

当别人礼貌地征求你的意见时,无论对方的地位如何,都应慎重开口。当你要向某人提出忠告时,不妨多私下聊聊,而不要在正式场合挑对方的毛病,避免对他人公开提意见。这样做不仅能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就算你提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不会有损自己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且有利于维护他人的尊严,不至于使他人被动和难堪。这样你所提出的意见才可能被采纳,你也才可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罗宾森教授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人们也许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可假如有人当众说他做得不对,他则会固执己见,更加维护自己的想法。这倒不是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多么有价值,他维护的其实是他的自尊心。”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维护自尊的本能。如果你想对某人提出忠告,也不要忘了维护对方的尊严,而当众提忠告。

如果在交往中,两个人不是很熟悉,当你发现对方的错误时,可以有意识地重复对方说错的地方,这样对方会很体面地接受你的指正,并对你产生好感。另外,在发现别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会说话的人不会采用说教的口气向对方指出,而是采用温和的态度纠正别人的错误。这种提出忠告的方式会为你赢得好的人缘。

一张扬,给人的好处全“泡汤”

在生活中常有人给了别人一些好处,就自觉是对别人的恩德,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怀着一种不可一世的优越感四处张扬。殊不知,这种态度正是双方关系瓦解的根源,而且经常会引发负面的结果。多数情况下,给人好处后四处张扬的人只会落得这样的结果——给了别人好处却没有为自己增加人情收入,因为这种不可一世的心态已经把这笔人情债抵消了,甚至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马宇最近手头有点紧,于是想向一个比较宽裕且关系不错的同事借点钱。刚好,他去办公室找同事的那天同事很高兴,就爽快地拿出1000元给了马宇,最后还大方地对他说:拿去花吧,这么点钱就不用还了。马宇听了这话很感动,决定加倍还对方的人情。他们又互说了些客套话后,马宇才走出办公室。可能是同事感觉平时很坚强的马宇向自己借钱便有些得意,于是赶紧跟出办公室,对着马宇的背影又喊了一句:“不用还了!”事后还四处张扬。

结果,第二天,当这位同事到公司后,就发现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放着一些装饰品,他问过其他人后才知道这是马宇送来的。同事这时才明白:自己让马宇感觉难堪了。

没过多久,马宇把钱还上后,两人之间再没了以前的感情了。

应酬中不乏这样的人,在帮了别人忙之后,就感觉自己有恩于人,恐怕天下人不知,开始四处散播自己对谁有多大的恩德。事实上,愿意帮助别人是件好事,这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好,但若不顾及受助人的尊严,把给别人的好处当成一份施舍,则会让对方感觉自己变成了乞丐。如果你在应酬中让对方产生了这种感觉,那么你与他人的交往就会变得困难起来。

人都是重视面子的,假如你在公众场合使他人感到难堪,即使给对方再大的恩情,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常子雄是个人际高手,他有些权力但从不以权压人,与别人打交道时,即使对方比他的地位低,他也会低调做事,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因此他在交际场合的威望很高。

有一次,一位有些名气的产业界人士由于和另一位商人结怨而整日心神不宁,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出来调解此事,但那位商人就是不肯给面子。后来这个人来求常子雄。常子雄接受了那个人的请求,决定做一名说客,于是就亲自登门拜访,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总算使双方达成和解了。

按照常理,常子雄办了别人不能办的事情,帮了别人不能帮的忙,就该大肆吹嘘一番,可是,他却没有那样做。常子雄对那个人说:“这事情听说过去有很多有名望的人都调解过,但是都没有成功,我却非常幸运地能帮上你这个忙。但如果说这件事单是我一个人调解成功的,那么其他人会感觉没面子,所以,你不如再让有名望的人去调解一下,让他们觉得是他们自己完成了这件事情的。”常子雄说完就离开了。

后来那个人多次和常子雄合作,还把其他一些有名望的人物介绍给常子雄,这给常子雄带来不少的利益。

在应酬中互相帮忙是避免不了的,但切不可像做生意那样赤裸裸地进行交易,也不要在对方得到一些好处时就宣扬自己很大方,这种忽视了情感交流的帮忙会让他人觉得帮助自己的人缺少人情味,这样应酬中的交情也很难长时间维持了。

假如你能做到给人好处时不张扬,那么即使是很小的好处,对方也会视之为很大的面子。但如果你给别人好处时张扬了,对方就会感觉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当然,给人好处不张扬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1)给人好处要自然。也就是说你给对方好处时,时间越长,对方就越能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

(2)给人好处时不要心不甘、情不愿,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假如你在给人好处时总是想着“是为对方才这么做”,那么对方不但不会感激你,对你的态度还会变得冷淡。

得意忘形,将走向失意

一个人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最容易得意忘形,而这种得意忘形最多的则是表现在社交中,因为有些人认为在交际场合显示自己的成功会给自己加分。其实恰恰相反,在应酬中得意忘形反而会滋生败象。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过:“当你的产品刚刚打开市场的时候,最多只能兴奋5分钟,因为如果只顾着得意忘形,在接下来的1分钟内就会有很多人赶上你,甚至超过你。”商业上如此,交际中也是如此,假如你在这一分钟在某人面前得意忘形了,那么下一分钟对方就可能把你定为拒绝来往户。

一个人行走于社会之中,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古人言:“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因快乐过度而忘乎所以、头脑发热、动止失矩,结果会不慎发生意外,惹祸上身,化喜为悲。

得意洋洋暴露的是一个人的轻浮和狭隘。或许你以为自己遇到好事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不要忘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得意忘形彰显的不是你的优势,而只是你最大的缺点和弱点,同时也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无论你现在是一直得意,还是从失意变成得意,都绝不可以在他人面前得意忘形,适时表现你的谦虚才是安全之道。一个人如果常常为芝麻绿豆的小事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自拍胸膛,把它当做一桩了不得的事情,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一朝得意忘形,可能会令人一辈子走上失败之路,因为得意忘形淹没了自知之明,使得人生变成了盲人骑瞎马。试问,这样的人生还会有希望吗?

人处于顺境时,最容易得意忘形。忘形,即忘乎所以,获得一时一事的胜利后,以为永远春光明媚,永远阳光灿烂。结果,一时胜利后的浮躁演绎成为“小人得志”的猖狂,最终导致失败的人生。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应忘乎所以。

尤其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互相交流,形成良好的谈话氛围,不宜太张狂,不能太炫耀。不管官有多大,不管钱有多少,切忌高高在上,用言辞炫耀,否则只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俗话说:“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得意而忘形者,伤害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自己。要保持谦卑的心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教,才能更进步并得到别人的赞赏与支持。

他人心思要看破,但不要点破

一天,一个男人正在对朋友吹牛,他说自己在家里绝对是一把手,自己说什么妻子都会听,他还比喻说:“我妻子在家老实得像猫一样,在家里我就是老虎。”

说到这儿,其中一个知情的朋友开始大笑起来,原来这个男人在家是怕老婆的。朋友开玩笑地对那个男人说:“你看后面是不是嫂子嘛!”这个男人顿时脸色发白,急忙转身一看,才发现是朋友拿他开玩笑。周围人见了都笑起来,此时,朋友又说:“想吹牛也要尊重事实呀,我看你在家的确是老虎,而嫂子则是武松……”这个男人的脸羞得像一块红布。

自那以后,这个男人再不和那位朋友来往了。

在应酬中,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了解别人在想什么,甚至希望自己是一个一流的心理学大师,觉得这样的火眼金睛可以让自己避免受骗。知道别人的想法固然可以让自己受益,但了解之余却不必非要点破对方的心思。

假如你是个能读懂他人心思并将之暴露于众人面前的人,那么你很可能会孤独一生,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近这样的人,更不用说与之成为朋友。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人们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似乎做任何事都受到监视,所以会感到害怕,在人们眼中,这样的人比对手还要可怕。而且当对方知道你能“读心”,嘴上又没“拉链”的话,他们会害怕自己的隐私或秘密被你知道,当他们有一些事情需要掩饰的时候,你则会成为他第一个要防范的人。

古代有个很典型的看破人心思后又点破的人物——杨修。

在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做主簿,他是很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同时也是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大才子。

当时,曹操杀过不少人,疑心很重的他怕被人暗杀,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所以在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天他在睡午觉,把被子蹬落到地上,有一个侍卫连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一下子就拔剑杀了这个侍卫,睡醒后还假装不知情。当别人告诉他实情时,他大哭一场,让人厚葬侍卫。大多数人都深信曹操是在梦中杀的人,只有杨修明白曹操的心思,并一语道破天机,曹操对此心生怨恨。傲慢的杨修自以为能够揣摩出君主的心意,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为君主的“眼中钉,肉中刺”。后来,杨修又因为猜中曹操的心事再次得罪了曹操,曹操就借机把他杀了。

了解他人的心思只是一种小聪明,万不可把它拿出去卖弄。不要觉得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就一定是心理高手。在应酬中,你的精明固然能让自己受益,但如果过于精明,并且总喜欢点破人心思,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英国的政治家斐尔爵士对儿子说:“假如可以的话,你要比其他人精明,但是不要和别人说你比他聪明。”可是在应酬中,总有些人试图用点破别人心思的方法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这样做只会让对方感到尴尬。

当你点破他人心思的时候,对方就会发现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能让你猜透意向,这时他的心里肯定是很不舒服的,不舒服的原因之一是认为你这样的人太聪明,光芒盖过了自己,这样不好;二是留在身边不安全,一些机密倘若被你猜对的话,自己失败的可能就大了;三是此举让对方觉得没面子,而据调查显示:丢掉面子的人不会与让他失面子的人达成协议,对方越是说中他的心思,失去面子的人则越不会合作,甚至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假如是在公开场合暴露对方的心思,事态则会更加严重。

总之,能了解他人的心思不是坏事,最好不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了解他的心思。这样对方会觉得你很善解人意,甚至会觉得你们之间有种潜在的默契。

抓住领导者爱面子的心理

领导者即使再英明、随和,也希望别人在他错误的时候维护好他的面子和尊严,因为有一定身份的人的面子是最不容亵渎的。当你因为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被领导者“打入冷宫”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也就明白维护他们的尊严是多么重要了。与其后悔,不如在当初就小心一些,抓住他们好面子的心理,给足他们面子。为此,你应该懂得一些维护领导者面子的技巧。

不要在公开场合抢领导者的风头

一般地位较高的人都喜欢他人恭维自己,而在公开场合抢他风头的人往往不被他喜欢。即使平易近人的权威者也讨厌别人在公开场合抢镜头、做越轨的事,但有些身份较高的人平时平易近人、随随便便,有的甚至和比自己身份低的人称兄道弟,这让许多人的“阶级意识”淡薄了,以至于在正式场合伤害到地位高者的尊严。

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纠正领导者的错误

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指责领导者犯的错误。有些人肚子里放不住几句话,自谓心直口快,发现别人的错误就不顾身份、场合地指出。事实上,这是自毁前程的最快的方法。

领导者犯错误在所难免,在他出洋相或犯错误时,切忌当众指责他的过失,因为这是对他权威的挑衅,即使再大度的人也不会容忍此事的发生。所以,你应做的就是给领导者一个台阶下,这样他日后将对你感激不尽,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给你莫大的帮助。

巧背黑锅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权力再大、职位再高、能力再突出的人也不能保证每一次的决策和行动都百分之百正确无误,有时候还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差劲,致使决策漏洞百出,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此时,难免会有事故调查,但领导者的面子是不容侵犯的,即使他知道自己是错的,碍于面子、权威、尊严,他也不能在公开场合承认,所以此时就需要一名“替罪羊”来背黑锅。

马先生就职于一家化工厂,他是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分配过来的,所以厂里人都很敬重他,加上他平时工作很努力、办事利索、效率很高,所以没过多长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职员升为化工厂的办公室主任。

有一次,化工厂经过认真论证、研究,制订了一套改革方案。但是因为上司在设计图纸时出了差错,导致整个改革方案全部“泡汤”,白白浪费了公司的人力和物力。在董事长追究责任的时候,马先生说:“这些图纸都是在副总的指挥下进行的,别人都只是按他的指示做事。”马先生说这些话的时候,和他一起去的一个研究员把他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了。

第二天,副总就把马先生叫到他的办公室,冷冷地对他说:“马主任,你可真会说话呀,出了什么错就知道往上司身上推……”这些话说得马先生目瞪口呆。没过多久,马先生就被莫名其妙地摘去了办公室主任的乌纱帽,又被调回以前的工作岗位了。

这位化工厂的马主任正是因为不懂为上司背黑锅而毁了前程。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某些事情明明是地位高的那个人不小心或一时疏忽或能力有限造成的失误,但是在追究问题时,却往往会指责别人。

如果你据理力争,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你从此被他冷落,另一种是你与他再无缘分。面对这种情况的发生,你不仅不能反驳,还应该主动维护好他的权威,尽管这样一来你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是终将有一天,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不要公开顶撞领导者

冲撞领导者其实就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所以无论此人平时多么和蔼可亲,你都不能放松警惕。假如你有一次让他颜面扫地,总有一天他会让你加倍不舒服。所以在你和地位较高的人相处时要记住:一定要尊重他。

某公司宣传科科长把一份材料给经理时,经理亲自修改了材料中的一段话。

科长对经理说:“这些话不可以改。”

“为什么?”经理问。

“这是引用的一个作家的话。”

经理显然有些不高兴地说:“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

科长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们可以不用这段话,但改动了不太好。”

经理有些生气地说:“好了,这件事我来负责,你可以出去了。”

科长只好灰溜溜地出去了。

公开顶撞只会招致地位高的人的反感,对你的职场生活是不利的。

巧妙地把功劳送给领导者

在社会交往中,大多数人都不肯把功劳出让,即使口头上的出让都很难做到。其实把功劳让给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并不会吃亏,当他因为受到礼让而惊喜时,势必对礼让的人产生好感,将来受更多益的人肯定是你。

不过,在你把功劳让给他时,记住不要四处宣扬。假如你不能守口如瓶,还是不要让的好。

为领导者脸上贴金

在一次几家大公司的联席会议后,大家一起去参加娱乐活动。人们都对“蹦极”这个项目很感兴趣,但是真正敢往下跳的人却一个都没有。一位公司的领导问有没有人敢出来试试。这时,一位年轻的小姐站了出来,她向自己的上司请求,希望能够试试。上司十分得意地批准了她的请求。在大家的一阵惊呼声中,这位小姐纵身跳下,她的上司的喝彩声是最高的。在这位小姐上来后,其他公司的经理都纷纷称赞她,并向她的经理祝贺:“强将手下无弱兵。”上司听后心花怒放,这位小姐在公开场合给他争足了面子。事过一个月,这位小姐就得到了升职机会。

消极地保全领导者的面子不如积极地给他争面子,会办事的人并不只是给领导留面子,更会在适当的时刻给他争面子,以此得到领导的欣赏。

同类推荐
  • 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把脉,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进行调适,把心理问题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坚实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心理专家的点拨和指导。找到权威的心理专家,获得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才能确保个人心理的健康状态,同时也为幸福美满的人生提供保障。
  • 执行的效力

    执行的效力

    本书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如何进行人本主义管理,推进管理变革的实践。
  •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作者以随笔的手法结合大量的案例阐释了十多个关于心理卫生、生活质量和幸福的心理学术语。书中内容包括:你认识自己有多深,你的路就能走多远——关键词:自我察觉;你了解并满足自己的需要了吗?——关键词:需要等。
  • 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

    作为女性,应该是善良的、自信的、温柔的、充满魅力的、坚强而快乐的,而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基础就是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灵是女性幸福的源泉。给自己心灵最好的呵护,才会获得精彩的人生。爱“心”就是爱自己。不要让心中的阴影遮挡生命灿烂的阳光。美丽的女性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通过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呵护,剔除心中的虚伪、自卑、嫉妒、猜疑和贪婪,用自信化解烦恼和压力,用温柔感动家人和朋友,活出率真的、卓越的自己。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龙虎山的故事

    龙虎山的故事

    这是一个世界面临未知的灾难,三个少年人拯救现代文明世界的故事。张宝儿是龙虎山张天师家的后人,天生具有特异功能。周小云是周王朝统治者的后人,知道九鼎的下落。三个少年意外地发现了九鼎中的一只,还有鼎中的秘密,这个秘密涉及到即将到来的世界劫难还有外星文明。但这个秘密并不全,需要九鼎都看到,才能知道谜底。五千年前残存的邪恶势力也在寻找这个秘密。他们试图抢夺鼎中藏匿的上古宝物,让自己崇拜的神灵复活,达到统治地球的目的。在整个寻找九鼎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神奇的探险,一方面正邪双方斗智斗法。
  • 暗夜之怒

    暗夜之怒

    我的血很冷,但是,可以沸腾。我是暗夜,人类,叫我吸血鬼。(更新时间,中午1点,下午7点。存稿充足,更新稳定,欢迎收藏!)
  • 长生尘缘路

    长生尘缘路

    穿越千年的王生,看看他是如何与他的当代小伙伴们演绎一场可歌可泣又恐怖加上一点生活小趣味的故事。
  • 撞到校草王俊凯

    撞到校草王俊凯

    早起撞到人;到班级发现竟然是同一个班级;晚上下楼接闺蜜,上楼时得知是邻居。看唐若淅怎样和王俊凯玩转校园……(PS:六岁只有星期六、日能更哦,别催,么么哒)
  •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利率衍生产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

    与其他衍生产品一样,利率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也包括套期保值、套利、投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但作者以为,这五种功能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前三种功能基于特定需求而产生,具有内在性,并直接体现了利率衍生产品的作用机理,而后两种功能则基于前三种功能而存在,具有外延性,更多体现的是利率衍生产品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切合本书研究主题的正是前三种功能,因此本章仅对这三种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加以分析。
  • 天才会长的双面佳人

    天才会长的双面佳人

    曾经的她们饱受欺凌,因为他让她们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他和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无线霸主

    无线霸主

    你有手机吗?没有!鬼才相信!有!那走进无线的世界!张成重生于1993年!不是每种机都可以叫做手机!波波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魔鬼罗拉,hello摩托!橘子,就是不同凡响!这些传奇,都将发生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 恶魔少爷在身边

    恶魔少爷在身边

    倒垃圾途中初吻被夺,第二天还被贵族恶少绑架,被迫签订合约成为他的小宠儿,迷糊丫头夏洛洛终于炸毛了!龙泽野,别以为你是帝国集团第一继承人就能随便掌控别人的人生,她夏洛洛才不会乖乖就范呢,她一定要逃出恶魔的手掌心!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恶魔少爷欺上身,敢跑?吻到脚软!敢逃?宠到上瘾!
  •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3分钟读懂一个心理学常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大家能把心理学的常识和原理轻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从情绪心理学、识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用人管人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快乐心理学,以及心理阑惑等方面,一一为你指点迷津,帮你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