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8700000015

第15章 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

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是“依报”、“正报”的略称,见《菩萨本业璎珞经》等。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主体所依止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十七释云:

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正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

不二之“二”,与一异之“异”(差别)含义相重迭,意为对立、矛盾、截然不同。不二,亦作“无二”,略有两层意义:

首先,从世俗谛看,据缘起法则“凡有对法不相舍离”的规律,矛盾、对立的双方并非只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其次,从真谛看,矛盾、对立的双方体性是“一”,在其深层或就其终极本质而言,本无矛盾对立,本无差别。《大乘义章》卷一解释说:

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理寂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

谓一切现象的体性、真如、实相、离一切差别相,无彼此之分,无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叫做不二或无异。

入不二法门,被大乘千经万论强调为契证真如、获得解脱的诀要。《信心铭》谓“真如法界,无自无他,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三论玄义》总结“诸大乘经以不二正观为宗”。“不二”的极旨,是超越“二”与“不二”的分别,离言绝相、现证真如,乃菩萨见道以上的境界。如《维摩经》载文殊菩萨赞叹以默然无言回答如何入不二法门问题的维摩诘居士“真入不二法门”。《大般若经·胜义瑜伽品》云:

若无二无不二者,即名得果,即名现观。

依正不二,为诸不二法门中特别重要的一门。天台宗九祖湛然撰《十不二门》论十种“不二”,其中色心不二、内外不二、自他不二门,实际上都可摄入依正不二门。所谓“依正不二”,用现代语言表述,即是生命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同一体性。这是佛家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立场。《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偈云:

众生及国土,一异不可得,

如是善观察,名知佛法义。

谓善于观察“依正二报”非一非异,非二非不二,是了知佛法义理的门径。

佛法“依正不二”论与婆罗门教、道家、道教、儒学等诸家的“天人合一”论,有着某种共通点,都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这是东方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佛法“依正不二”论,又有其不共于诸家“天人合一”论的深沉内涵。

面对此弊病丛生、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不少东西方文化精英,都为人类的未来深深忧虑,切感人类行将面临毁灭的劫难,这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恶果,是近代西方文明征服自然以发展物质财富的路线必将导致的结局。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观,被公认为蕴含有堪以针治时弊、挽回劫难的智慧。就此而言,阐扬东方传统思想中意蕴最为深厚的佛法“依正不二”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依正不二与环境生态

依正不二,系从佛法基本原理——缘起法则——观察世界而得出的结论。从缘起论看来,世界是一个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其中一切现象皆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牵一发而动全身,“随去一缘即一切不成”(《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世界成立的最基本关系,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终归为物质与精神,或身、心、境三缘的合集,亦即众生与其生存环境、主体与客体的结合。佛经中比喻五蕴或身、心、境三缘和合而成世界万象,有如三捆芦苇互相支撑而得竖立:随去其一,余二即倒;随去其二,余一即倒。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我等众生的生存,须从外在环境(“器界”或“器世间”)不断摄取空气、阳光、水、食物等,须有蓝天白云、绿树青山、花香鸟语等适意的色、声、香、味、触悦愉身心。佛典指出:“皆依食住”为一切众生的基本特性。我等众生,实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息息相关,须臾难离,如同鱼儿离不开水。

另一方面,世界若离了我等众生,便无价值可言;离了人类的劳动创造,世界也不会呈现出如此这般的情况。

若从六道轮回的无尽历程看,则世界万物,皆曾作过我等众生的身体。《梵网经》卷下佛言: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

即从当下看,我与自然,便处于物质、能量、信息等念念不断的交流代谢中:我在不断地吸进外界的空气等,使我自身的每一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我排出的废气、粪尿等,滋养着地上的草木禾稼……。欲图在我与自然之间划分出一个明显的界限,实属不易,而且是越触及内在层次、微观层次、本质层次,便越难分割。

大乘佛学诸宗,都从强调缘起关系中“心识”起主枢、决定性作用的角度着眼,论证世界与众生“体性是一”,根身器界,终归为众生心识所变造。大乘法相唯识学,从破除众生割裂主客联系、重物轻心的偏执出发,说“三界唯识、离识无境”:众生所见所执的外境,终为自己心识变现,乃自心底层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摄。每一众生各各有阿赖耶识,各依此识相分变现出自己受用器界“本质尘”(外境的实体), 即大家共见共享的“客观世界”。大乘性宗,则以众生心识之体性真如心、如来藏性等一“绝对心”为世界万物的体性,说身心世界、依正二报、众生诸佛,皆是此唯一“绝对心”的显现。湛然《十不二门》说:

依正既居一心,一心岂分能所?虽无能所,依正宛然。

谓依正二报虽以绝对一心为体性,本无主客之分,而又显现为宛然分明的主体与客体。湛然另一名著《金刚錍》有云:

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

说凡夫众生即便是地狱囚徒的依正二报,无不出于诸佛之大心;诸佛的庄严身相与清净佛土,具足于凡夫众生的一念。既然宇宙万象皆一真如、一绝对心的显现,而真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故宇宙一一微尘中,皆包含了全宇宙的一切。《华严经》谓“一一尘中有,十方三世法”,“一一尘中有,无量种种刹”。

从依正不二出发,佛教对生存环境十分爱护:戒律规定僧尼不得随意砍伐树木,菩萨戒规定佛弟子不得焚烧山林。《楞严经》列土木金石为众生之一类,名“无想揭南”。该经卷六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

天台宗九祖湛然等,主张“草木无情皆有佛性”,那么当然应该像爱护有情众生一样爱护草木土石了。中国佛寺素有育林护山、绿化环境的优良传统,至今尚可见寺院多是林木扶疏、景色可人。不少僧尼被政府部门评为护林育林模范。

针对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的迫切问题,一门以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与生存环境关系的科学——环境生态学,应运而生。这门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人类与自然密切关联,组成一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物质、能量、信息频繁的交流循环,保持着结构与功能上的动态平衡,其中任何单元动态平衡的破坏,都会牵动整个生态系统,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自然界的太阳、月亮、大气、水、植物等,与人类的生理、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如太阳活动的活跃,会导致大气层电离程度、地球磁场、光偏振及气候的改变,危及老弱病人群;月亮的圆缺与潮汐和人的心情尤其女性的情绪有关;宇宙射线和臭氧层空洞的增大,会刺激癌细胞生长、加重肺结核病情;臭氧层变薄,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会损害人的视力;森林、树木放出的氧气和大量负离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树木还能吸收尘埃、噪音、净化空气,等等。环境生态学为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论、佛法“依正不二”论提供了有力的论据。佛法的依正二报同一体性、在其最深层次本无差别之说,也被现代物理学等科学新成果所证实。量子力学之父、奥地利物理学家施洛丁格据其研究成果认为:

主体和客体是一体的。不能说用最近的物质科学的成果已将二者的界限打破,因为这种界限本来就不存在。

心理哲学家简·威尔伯的《意识谱》认为:宇宙万物“在最深的底层,是心的唯一’‘世界’‘。当代许多气功、瑜伽修炼者,都从功境中直觉到人身气场与天地、树木等环境气场的交流互动,感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提出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的“大气功观”。

近三百年来,科学技术在经济竞争的驱动下突飞猛进,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然而,疯狂榨取自然,难免破坏环境生态,遭受自然报复,恩格斯在研究早期资本积累时便曾论述过这一问题。时至今日,环境生态问题已十分严重,统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全球每年消失1100万公顷森林和2100万公顷耕地,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4500亿吨废水、污水泻入江河湖海,1500万人死于水和环境污染……。空气、水、农作物的污染和噪音的危害遍及全球,臭氧洞、“温室效应”、南北极冰雪融化及大气层化学污染所酝酿着的大爆炸,使人类面临失去“球籍”的生存危机。中国环境生态问题更为严重,自然界已向国人发出道道黄牌警告。不少人已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呼吁“救救唯一的地球”;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在设法解决,但事态还在继续恶化。

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使每个公民都具备高度的环保责任心,自觉保护环境。就此而言,弘扬传统的“天人合一”论(包括佛法“依正不二”论),使人们从世界观上认识到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是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基础工程。人口密度极高的日本,环保成绩十分出色,森林覆盖率高达国土面积的65%,这与日本国民深受佛法“依正不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浸润,是很有关系的。

众生平等与动物保护

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人与其他生物特别是动物的关系。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傲视智力低于自己的动物,肆意残杀、吞食、奴役。《圣经·创世纪》还为人类的这种动物性行为提供了神学依据,说上帝按自己的形状创造出人,“并且让人去治理海里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家畜和野兽、爬虫。” 随近代文明的推进,动物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地盘,或被人大量屠杀、或因环境污染而难以存活,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江河湖海中的动物在不断减少,不少城市中已很难听到鸟鸣虫啼。

据生态学的研究,动物与人,皆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这一系统中某些种属的消灭,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使整个系统全面衰退。生物学家海克尔等早就指出,人与动物同处于一个生物链中,处于进化进程中的相邻阶段,在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动物皆具感觉、情识、意志,皆贪生畏死,各有其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少动物甚至表现出高于人类的道德。很多动物极有益于人类,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友伴。残杀、虐待、奴役动物,用它们的尸体来填充自己的肚子,披戴其皮毛,对于具高智能、高科技的堂堂人类来说,无论如何总不是一件体面的事。如若有高于人类的文明生物也像人类对待动物一样对待人类,人类应作何感想?

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已为人类所认识,许多国家都把保护益鸟益虫、禁止捕猎珍稀的野生动物列入法令,国际舆论在谴责猎象捕鲸。然而,人们为获利而捕猎野生动物,甚至违法捕猎珍禽异兽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从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看,佛法在人类文化中,可谓爱护动物的典范。佛法高唱众生平等,教诫佛教徒“以慈眼等视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即包括属于畜生的动物在内。佛法说,在无穷无尽的六道轮回中,每个人都曾做过畜生,若不行善修德,今生虽暂为人,来生难免不做畜生。《楞严经》谓“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畜类,实为人类的堕落退化。佛菩萨也常化身为畜类,以利益、度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多次讲他宿世行菩萨道时曾为象、鹿、鱼等动物。畜类愚痴无智,生命价值自不如人,但与人一样知痛痒、有情识、乐生恶死。从体性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涅槃经》),凡有情识的众生本性平等,都有成佛的可能性,甚至可说是未来诸佛,畜类、动物也不例外。

佛教严禁佛教徒杀害、奴役、虐待动物,出家、在家各种戒律,都以不杀生(包括杀害动物)为根本重戒,说犯者死后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还要受被杀的反报和来世做人短命多病的余报。在家戒规定在家佛徒不得从事渔猎屠宰等杀生的职业,不得畜养狸猫,不得备网罟钓具等杀生之器。出家戒对不杀生及护生的规定更为细微:如规定僧尼须备漉水囊以过滤食用水,经宿之水不滤而饮、疑水中有虫而饮,皆属犯戒,有虎狼狮子乃至蚂蚁的住处不得住,等等。大乘《楞伽经》、《楞严经》等还禁止修大乘道者食肉,《梵网经》列不食肉为菩萨戒中的轻戒之一。不食肉的出发点,是慈悲戒杀,《佛说狮子素驮婆王断肉经》云: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展转偿命。

戒肉素食,为汉传佛教的一大传统。释迦佛前世修菩萨道时,在山中坐禅,鸟于其顶髻中做巢孵卵,他因怕卵堕伤雏而端坐不动,直到鸟雏生羽,树立了护生戒杀的榜样。大乘教导修菩萨道者对畜类亦应慈悲如父母妻子亲属,悯其愚痴痛苦,发愿度脱。《梵网经》菩萨戒规定:

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若不如是,犯轻垢罪。

大乘六度中的布施度,应布施的对象便包括了畜生。释迦佛宿世为萨埵太子时,因救饿虎而舍身的故事,成为菩萨舍己救众生的楷模。《优婆塞戒经》卷五说:“若施畜生得百倍报”,又说:

若能至心生大怜悯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

大乘还提倡放生、护生,《梵网经》菩萨戒规定: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大乘佛教界,尤其是汉传佛教界历来重视放生护生:很多寺院设有放生池,禁止在寺区渔猎屠宰,经常举行放生活动。佛教界还编印过不少劝人戒杀护生的宣传品,如弘一法师、丰子恺等合作的《护生歌画集》,以诗、书、画、歌曲结合的形式宣传戒杀护生,流传颇广。

佛教教义和行为规范的推广,在保护动物方面能起十分有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自他不二与社会生态

从环境生态学新近分出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的是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社会环境,包括经济、人口、教育、交通、能源、社会福利、公益事业、道德状况、社会风气、社会心理氛围等,实际上也是人们生存所依赖的至为重要的“依报”。社会环境虽然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作品,却异化为一种客观的外在力量,与文化创造者自身形成种种矛盾。社会生态的失衡,已成为危及现代人健康生存的严重问题。能源枯竭、人口过剩、生活节奏过快、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等阴云弥漫全球,吸毒、酗酒、自杀、性变态、离婚等社会病日趋严重。处于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今日中国,社会生态失衡问题尤为突出,贫富两极分化,贪赃枉法、坑蒙拐骗等不正之风腐蚀着社会肌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成灾,犯罪事件充斥新闻,人际关系商品化、冷漠化,价值失范,道德退化,国民心态躁动不安。

社会生态的平衡、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牵涉到政治、经济体制、法制、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主要属国家、政府的职事。但正确的主导思想实起关键性的作用。为此,须提高全体公民保护社会生态、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自觉和责任心。就此而言,弘扬佛法“依正不二”的思想,自有其启迪人智、教化民众的现实意义。

佛家处理人际关系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于缘起法则基础之上的“自他不二”论。以缘起法则观察人和社会,可见人的存在,就社会层面而言,是处于社会关系大机体中的因缘所生法:每个人的生存,都有赖于他人和社会;每个人的活动,必影响于他人和社会。每个人都与他人互相依存、密切关联、体性不二,谓之自他不二。他人皆是我生存之所依,为我依报的重要部分,我也是他人依报的一部分,可谓依正不二,也可叫做“正正不二”。用社会生态学的概念说,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中,为社会生态系统的构成单元,社会生态的失衡会危及每个人,每个人都负有维持全社会生态平衡的责任,每个人的不正行为都会影响社会生态,影响他人,导致社会生态失衡。这一道理不难从生活中领悟:我人从十月处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佛经中因而常以父母子女喻因缘和合,如《大法鼓经》卷上云:

如由父母而生其子,母则是因,父则是缘。

这种养我、育我的因缘,可从父母推及于种田供我吃饭的农民、做工供我穿衣住房用具的工人、科学技术人员、教我知识德行技术的老师、为我维护安宁的军人、警察……乃至于社会全体、人类全体。每个人的劳动工作,都在为他人、社会作贡献,若失职,便会损害他人利益,损害社会环境。

佛法还从父母子女的依存关系继续推,从空间上推及于宇宙所有众生,从时间上推及于无始无尽的过去未来,说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的漫长历程中,莫不皆曾为父母妻子眷属,因此应视一切众生如现在父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报恩品》云:

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瑜伽师地论》教诫菩萨行者应“于诸有情,深心发起一子爱俱平等之心”。

报恩尽份,为佛教诸乘法所说为人的天职。尽份者,身为社会一分子,应在家庭、社会中尽到职分,起码从事有益于自他、社会的正当职业,精勤工作以供养父母妻儿。父(母)子(女)、夫妻、亲戚、师生、朋友之间各尽到应尽的伦理责任。为国主者,应以正法治世,导民向善。这在多种佛经中有详悉开示。《长阿含经》卷二等载:佛推崇以“数相集会,讲议正事”等七事民主治政的跋祗国为合理政治的典型。

佛教将教导民众共同发心,建立合理的、理想的社会环境引为己任。大乘提出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口号,集中概括了佛法的这一宗旨。“庄严国土”,即建设理想的美好社会。佛教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建成满怀信心,《弥勒下生成佛经》中描述未来理想的人间社会具足种种依正庄严:国土富庶,无灾荒厄难,地生软草,出自然香稻,树生衣服,花果常满,城市为七宝所成,名花充满,好鸟翔集,人民皆自然行善,寿长八万岁,相貌端严,和平安乐,皆大欢喜……

佛法自他不二、报众生恩的思想,对于提高民众的社会环保意识,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显然十分有利。佛教所设多种行为规范,都有针治现代社会弊病的效用,如不邪淫戒可针治纵欲主义、性变态,不妄语戒可针治诈骗伪冒,不偷盗戒可针治扒窃、贪污、贿赂,不饮酒戒可针治吸毒贩毒、酗酒、吸烟,不杀生戒可针治战争、杀人,报恩、布施之说可号召人们尽职尽责为社会努力奉献。一个社会里信仰、认同佛教,自觉按佛法戒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人多了,这个社会的生态必然较为平衡,社会环境必然较为适意,这大概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心净土净与文明建设

佛法“依正不二”论给予现代人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它强调依报庄严、社会净化的关键,是人心的净化与庄严。《维摩经》“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一语,集中概括了佛法这一思想。用现代语言来讲,佛法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理想社会实现的关键和主导。

依正二报,从佛法看来都是众生所造身口意业必然感得的果报。生存环境(依报)属于业力所感五种果中的“增上果”(作用特别强的一种果)。经论中说,行不杀生等十善,能感得外物美好庄严、树木花草光泽莹润、果实饱满富有营养、风调雨顺、环境洁净优美、居处平正适意等增上果;反之,若行杀生等十恶业,则感得生存环境恶劣、饮食不佳、果实不熟、干旱少雨、所居之处秽恶不净、行住之处多险阻坎坷荆棘毒刺沙石瓦砾、土地干涸盐碱、多天灾人祸及毒虫猛兽等增上果。《业报差别经》说:

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一个国家、地区的人民精神境界低下、作恶者多,其自然、社会环境一定是污秽恶浊。

依报为众生业力所造,而业则从心而起,故依报终归为自心所造。《华严经·世界成就品》谓“随心造业不思议,一切刹海斯成立。”《心地观经》卷一谓“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为变化主。”佛家千经万论,都强调心是世界的创造者:国土的清净与污秽,悉由依止它生存的众生之心所决定。《心地观经·厌舍品》云:

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

同一个世界,在诸佛的清净心中,现为清净庄严的佛国净域,在众生污染的心眼中则现为五浊恶世。世界的面貌,随众生心而呈现,随众生心而转变,如《华严经·世界成就品》所说:

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若无量众生悉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力行众善,无私奉献,便可转消劫难,令人间净土早日实现。

既然国土清净在于人心清净、国土庄严在于人心庄严,则人心之净化与庄严,便应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首务和重心。通过净化、庄严人心而“庄严国土”、“净佛国土”,是佛家所定文明建设的基本路线,尽管佛家对物质文明建设并不忽视,但其所重无疑在于精神。

所谓“净佛国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菩萨道者自身进行精神修养,“自净其心”;二是主动地带动大众一起净化自心,力行众善,以建造理想世界。从《杂阿含经》等所载佛教诫在家弟子必须修十六法带动众生共同修行、修四摄法摄取人们同趋善道,到大乘《大宝积经》等规诫菩萨“随所住处为众说法”,佛教将带动众生自净其心、力修众善规定为佛教徒必须尽的义务,这是佛教诸乘诸宗一贯的宗旨。大乘尤其强调,带动众生以净佛国土是成佛的必由之径、必备条件。《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六说:

菩萨摩诃萨不净佛国土,不成就众生,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仅须清净庄严(美化)自己所住的国土世界,而且要清净庄严尽宇宙所有的国土世界,为此而奋斗不息。《华严经》谓“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此乃一切菩萨行者的宏愿。阿弥陀佛在菩萨地为建造理想世界而具足五劫思维方案,“一向专志庄严妙土”,终于建成西方极乐世界,成为佛教庄严国土的榜样。

过于畸重物质财富创造而忽略了精神田园的近现代西方文明,已造成了危及人类存在的诸多弊病。物质生活是大大提高了,但人的道德水平并未随之提高,反而有人越来越像人的趋势。人们的心灵并未因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满足,在满足了物欲及自我实现欲之后,仍感痛苦失望、迷惘不安,这被当代不少学者归结为西方各种社会病的根源。一切朝钱看、全民下商海所导致的精神退化、文化沙漠化、国民形象丑陋化,其报应之速更如空谷回音。面对当今现实,重宣佛陀遗教,大概会警醒人们反思文明功过,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佛法不仅有依正不二、心净土净等理论,而且有其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三学六度等净化人心、庄严国土的操作技术,最为宝贵的是其作为佛法心要的“诸法无我”的智慧。这种智慧专治各种社会问题、精神疾病的根荄——以假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这是佛法独擅的特效药方。以此药广施社会,再加上其他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各种文化营养的滋补,扶正祛邪、助阳驱阴,以精神文明领先,带动物质文明,则国土庄严有希望早日实现。

同类推荐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圣灵征途

    圣灵征途

    简介:现代人类已经不能在强化己身,而是在寻求着外部的力量,为什么?那是因为通往强者的道路已经断绝,但这种断绝却没有发生在王浩的身上,也许是上天的注定,王浩意外的穿越了各种各样的世界,三国,秦时代,封神榜,西游,等等未知的世界里,在这些世界里,王浩找到了通往强者之路的属于他的浩瀚征途。每日两章送上!!!
  • 大众健康教育处方

    大众健康教育处方

    全书分为十四个部分,共收入健康教育处方609个,介绍了健康理念,讲述了实用的健康知识。
  • 狐狸少爷:一吻定情

    狐狸少爷:一吻定情

    裴修杰,他是黑道的大少爷,一双狭长的桃花眼,勾人心魂,亦狡猾如狐狸。可都说狐狸花心,却不知若遇上真爱,便专情到不会轻易放手。他眯起狭长的眼:“亲爱的,世上哪来那么多的偶然,我们之间只需一次,之后的便都是注定。你已经印上了属于我的记号,注定这辈子是我的女人。”季凌希,他是富豪的独生子,也是个纯情小男生,为爱冲动,也学会为爱放弃。从虎口将她救下,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他看着她,眼中一如往常的温柔却让人揪心:“其实,你并不喜欢我,是吗?”欧皓南,裴修杰的好友。冷酷如冰的男子,却在心里藏着隐忍纠结的情感。父亲的一纸契约,让本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童向悠不得不从一个怀有美好梦想的千金小姐变成了黑道少爷的女人。可她童向悠早就赌咒在先:“裴修杰,别让我再看到你,否则一定撕烂你的狗嘴!”契约签订的那一刻,所有的精彩,才正要开始上演呢~亲!喜欢就多多支持呀~~
  • 愿每天都有清晨

    愿每天都有清晨

    这是我的故事,也许很平凡很普通,但是却那么的刻骨铭心,未来可能遥远,但不轻易放弃,我们也曾奋不顾身,也曾迷茫无助,但是坚持心中的那份执着和爱,就够了不是吗,追求爱情的孩子,都应该被祝福。我想把这段感情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 总裁追妻:姐妹偷种生子

    总裁追妻:姐妹偷种生子

    总裁兄弟两被强了!!!两个没谈过恋爱,却对男人失望透顶的女人,她们不想结婚,却想生儿子,怎么办???——偷种生子。于是,颜洛、颜御两兄弟,因为优秀的基因,华丽丽中标了……夏小满,六年前,你把我睡了,六年后你还要设计让别的女人来睡我,偷走我的心,现在又毫不犹豫地丢掉,很好,看来我不必对你仁慈了……
  • 非常博弈

    非常博弈

    一件复杂难解的案件,怎样成了心理案件。如果这个疑团是多解的,那必定比较深刻耐人寻思的。
  • 临清寇略

    临清寇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鉴魔佛录

    心鉴魔佛录

    一个被神器选中的落魄世人,为复活自己心爱的妻子而毅然踏入修炼...
  • 未满十八岁

    未满十八岁

    (文章很短只有几千字,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废话文章,可是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想)稍纵即逝的时光,淡笑的匆匆岁月
  • 彪悍娘娘初长成

    彪悍娘娘初长成

    正沉浸在考试结束的欢乐中,为什么自己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咦?怎么周围的人都穿着古装!一声“娘娘,你不认识我们了吗”?把我惊住,难道自己穿越了,好吧,认命了,看服侍这身体的主人身份挺高贵吧,可是居然是个失宠的妃子,失宠也就罢了,还让我平白无故挨板子,欺负我初来乍到吗?哼!宫心计我看多了,看我如何玩儿转后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