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译文
如果地理条件受限,形势发展受阻,攻取较近的地方就有利;攻取遥远的地方就有害。火焰是向上窜的,泽水是向低洼处流淌的,万事发展变化全是如此。“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之交,反使变生肘腋。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按语译文”
局势混乱的时候,各种势力陷于联合与分裂,频繁变换之中,都争夺自己的利益与发展。对此则远处不要去进攻,可以友好相交,如果与邻近国家相交好,反而会使变乱发生在邻近的地方。战国时范睢的谋策,就是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作为结交或攻击的准则,其道理是很明白的。“计语出处”
此计语出自《战国策。秦策》:“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土,则王之寸土,得尺土,亦王之尺土也。”“计语详解”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便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取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八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范例解析:明治政府的两手外交”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落后、主权不完整的国家。因此,明治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采用了“远交近攻”的两手外交策略。它一边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完整,同时努力向邻国扩张,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早在1817年,明治政府就派出使团出使欧美,其任务之一就是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但由于当时日本国力仍然贫弱,列强对修约一事未予理睬。这使日本政府认识到,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争取到民族独立。于是,明治政府制定并推行“殖民产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很快就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日本还实行了所谓“欧化新帝国”的外交方针,极力讨好欧美列强。
19世纪90年代初,远东国际关系发生了新变化。由于沙俄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引起了英、俄矛盾的激化,日本乘机加紧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工作。1889年成立的日本内阁就确定了修改条约和向邻国扩张同时并举的外交政策。这次日本终于在1894年首先同英国签定了《日英新约》,根据此约,日本收回了法权和部分税权,大体上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这标志着日本基本上实现了民族独立。
明治政府立国之初,就开始向周边邻国发动侵略。1872年,日本将琉球划为其一个藩,1879年又把它划归为日本的冲绳县。
可以看出,19世纪70~90年代,日本政府在外交方面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努力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页。“智谋小结”
“远交近攻”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外交方略。一味“交”,则会失去发展机会;一味“攻”,则会树敌过多,难以立足。日本则采用两手策略,利用国际关系的细微变化,营造了一个利于自己生存的环境,避开强大的宿敌,蚕食周边的弱小国家,以增强自己的国力。“远交近攻”政策使日本迅速强大起来了。“兵法妙用”阿姆卡计胜通用
美国电气行业执牛耳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以及实力不很强的阿姆卡公司都在研制新型低铁矽钢片,而竞争的结果却被阿姆卡公司拔了头筹。这正是阿姆卡公司十分重视信息情报工作的结果。在研制超低铁省电矽钢片的过程中,发现“通用”和“西屋”也在从事同类产品的研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钢厂也有此意,而且准备采用最先进的激光囊处理技术。阿姆卡公司分析形势后认为,以自己的实力继续独立研制,可能落在“通用”“西屋”之后,风险极大,若要走合作研制之路,应必须选择好合作者。与“通用”“西屋”联手,是“近亲联姻”,未必有利于加快研制过程,再者将来只得与之分享美国市场,还得考虑崛起的日本钢厂。与日本钢厂并肩合作,是“远缘杂交”,生命力旺盛,研制过程自然会加快,而且将来的市场大,可以以太平洋为界。于是,阿姆卡选择了日本钢厂作为合作伙伴,结果比预定计划提前半年研制成功。
阿姆卡的“远交近攻”,最后终于战胜了“通用”“西屋”两大强劲的对手,从而适应了现代电气高科技对电气材料不断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