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影响天气。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只能采取向龙王求雨的迷信做法,以祈求上天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终于逐渐掌握了影响天气的科学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气象学家贝热龙发明了“降雨法”。这种方法是在云层里既含有冰晶,又含有水滴的时候,才能使用。冰晶吸引水滴,其结果常常是降雪。在飞得很高的飞机上向云层里撒下冰晶,云层里的冰晶就会饱和,水分则处于不足的状态。冰晶通过云层落下,在低层大气中的温度较高,冰就变成了雨。
本世纪40年代末,纽约一家通用电气研究所对人工降雨作了进一步研究。这个研究所的一位叫谢弗的研究人员发现,很小的干冰颗粒——固体的二氧化碳——能够起到和贝热龙所用方法同样的作用,而且效果更好。在最初的实验中,飞机在15000英尺高的大片高层云中飞行,用机械方法把干冰从飞机上撒下,隔一会儿就能开始降雨。
另一种人工降雨技术是使雨滴发生碰撞并合并。这种方法利用不含冰而含悬浮水滴的云,使水滴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然后降落到地上。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在云层里撒些吸引水滴的盐,或者从飞机上向云层喷水,以促进大水滴的形成。
1947年,通用电气研究所一个叫冯尼加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云催化方法。他发现在一个很冷的云层里,碘化银烟雾能够产生雪片;碘化银的微粒起凝结核的作用,因为它们的晶体结构跟冰粒的晶体结构一样。这种云催化方法也是在飞机上进行的。这种技术在用于积云时非常有效。
但是,这种云催化技术还不很完善,还需要经过进一步发展才能达到适用的程度。就当前情况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在人工降雨方面居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