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叶原产地
近些年来,关于世界茶树原产地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中外学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目前,共有两种说法,有茶树原产地中国说,也有印度说。然而,根据实际考察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倾向于茶树源于中国说,即在中国的西南,西南的云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若想说清楚茶树原产地这个问题,先要知道茶树的诞生地。
茶树是被子植物,它诞生于被子植物形成的中期,即晚白垩纪、早第三纪之时。它的诞生有3个不可缺少的前提。
地理前提是,茶树必须诞生在持续稳定的陆地上,因为只有稳定的陆地才可能提供包括茶树在内的植物系统演化所需的环境,才能最终由裸子植物过渡到被子植物,才能产生茶树。此其一。
第二前提是气候,茶树诞生地应该长期处于湿热气候中。因为只有湿热气候才能形成酸性土壤,才能造就茶树典型的嗜酸性生物学特点。
第三前提是诱因,即在湿热的持续稳定的陆地环境上,出现了干旱。因为只有干旱才能使在被子植物出现之前出现的裸子植物裸露的不宜保存难以延续后代的种子,为适应干旱,就必须对种子进行保护。于是,被子植物就产生了,茶树亦随之而诞生。
综合这三者可知,茶树的诞生地、起源地必定是处于湿热气候环境中的长期持续稳定的陆地。并且在这样的陆地上出现干旱侵扰或这样的陆地处于湿热与干旱的交界面上。
而茶树诞生的实际和具体背景——喜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又正好符合这3个前提。
因为喜山运动时,位于欧亚大陆上的中国西南,其陆地边缘的概况是:
自斑公湖—拉萨—雅鲁藏布江—怒江—(南折)腾冲一线以北是古昆仑山、古巴颜喀拉高地,以南以西是喜马拉雅海(太提斯海),以东是山地。中国西南的三江地带上,是一马平川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就在该线的以西以南。三江平原是靠山面海长期持续稳定的陆地;而其以西以南地区气候湿热,裸子植物繁茂。这符合茶树诞生的陆地和气候前提。同时,该线以北以东的地区逐渐向干旱演变而成为干旱气候。这又符合茶树等被子植物生长的气候诱因。也就是说,在中国西南三江地带的三江平原具备了高等被子植物和茶树起源的3个前提。因此,从古陆地气候及其诱因看,中国西南的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和诞生地。而此时,气候寒冷的印度板块尚漂浮在大洋中,因此印度不可能是茶树的最早原产地。
到了晚第三纪,印度板块俯冲西藏云南,喜马拉雅海上升,青藏隆升,三江被褶。到了第四纪冰川时期,冰川南压,地球板块大部分地区都受冰川侵袭而中国西南受袭程度较小,其中云南大部分地区几乎就没有受袭。
这样,茶树就向南方湿热地区渐次移动生长,于是就保存在三江流域的低热湿润地区中即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这些未受冰川袭击的地区尤其是西双版纳和思茅,因此而保存下来许多古老的植物如木莲、苦莲、树蕨、苏铁、望天树和龙脑香等。在这些第四纪冰川劫后的幸存者中,山茶种植物即茶树和茶树近缘植物分布广,种类繁多。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种,而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的就有15属260多种。到1985年为止,全世界已发现茶科植物共40种,其中包括37个种和3个变种,而在中国的就有38种,只有两种分布于中越和中缅边界的越缅一侧。并且在这38种之中,云南省就有33个种,而在这33种之中,云南特有的茶种就有24种,并且还有一个变种,真可谓“云南山茶甲天下”。如此庞大的种群高度集中存在于三江中下游,这不仅证明中国茶树种群种类之多,也从种群分布上证明了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最早的原产地。
除此之外,目前发现的古茶树群也足以证明中国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
在云南尤其是在三江地带中澜沧江两岸的古茶山中,发现很多高龄的古茶树和古茶树群落。从茶树与人的关系看,这些古茶树可分3种主要类型,一种是野生型,一种是栽培型,一种是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只看这3种类型的古茶树便可看出云南茶树不是外来移种,而是土生土长的。因为茶树也像家畜家禽一样,是原始先民驯化野生茶树的结果。在驯化过程中,茶树由乔木变为灌木,由灌木变为小灌木,叶由大变小,叶色由浅变深,发芽由早变迟,新梢增长加快,直到演变为现在的栽培型茶林,如后面将要介绍到的六大茶山中的古茶园中都有大量的栽培型古茶树和野生古茶树。但在驯化过程中,有中途散逸出来的,中断了驯化过程,繁殖保存下来的后代就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比如1991年在澜沧江畔的澜沧县邦崴村发现的古茶树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除了这种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茶树外,还有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野生型的如: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的1 700多年的野生“世界茶树王”;栽培型的如1950年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发现的树龄800岁的茶树王等等。
而印度茶,据史书记载,是公元1780年由我国广州运去茶籽后,才开始种植的;而欧洲的茶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300年前,当茶叶第一次运到英国时,人们还不知其用途,竞被作为时髦的冷盘菜来吃,这一点很像中国云南六大古茶山中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凉拌茶的吃法。所以,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古气候、地质等因素以及现在保存的古茶树种群和古茶树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在中国的西南,在西南的云南。
普洱发展史
在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云南,经历了千百年的孕育而形成的普洱茶,浓缩了云南茶发展的历史。
云南茶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因为1975年云南省博物院提供的宾川县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中红土块果实印痕标本,经中科院遗传所李番教授鉴定为茶树果实。由此可知,在石器时代,生活在云南的先民们已经与茶相遇相识。不过这时的先民们还处于采集农业时期,人们只是采摘果实,还没有意识到茶叶的用途。在这之后的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时人们才在无意识中认识到了茶叶的一些功效。
人们真正有意识地种植和饮用茶则始于周。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其地东至鱼腹,西足迹至帛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密……皆纳贡之。”同时,史书记载周武王率领伐纣的南方8个小国中就有濮、矛等云南民族。元江就是濮水,是濮族生活的中心区。经历史考证,濮人就是云南最早的种茶民族,献给周武王的茶,很可能就是云南茶。茶作为贡品,这表明人们不再是无意识中偶然识得茶的某些药用功效,而是有意为之,这是云南茶的先声。
而风靡天下千百年,堪称茶中精品的普洱茶的历史则可追溯到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因为民间和后代的史料记载中都有“武侯遗种”的传说。比如清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记载:“又莽枝有茶树王,较五茶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而这里的莽芝茶山和其他五茶山又都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所以普洱茶的种植饮用,当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这是三国及其以前时期普洱茶的概况。
晋朝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平夷县郡治津,安乐水,山出茶密。”平夷县即今天的富源县。
同样晋朝傅巽《七海》中有“蒲桃、宛李、齐柿、燕栗、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的记载。其中的南中即云南,但茶子不是茶树的种子而是茶。
由此可见,云南茶至少在晋朝时就已名满天下了。并且可以证明民间传说的三国时期“武侯遗种”的传说也是有一定依据而可信的,因为三国时期稍早于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