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4000000009

第9章 六大茶山论(2)

另一种传说是,六大茶山均有的武侯遗种的传说。即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带兵至此,一部分士兵因贪睡而丢在了这里。这些士兵后来赶上蜀军时却不再被收留,但诸葛亮为了这些士兵的生存,遗留给他们一些茶种,嘱咐他们以此维生,并让他们按照他帽子的样式来建造房屋,以避滇南瘴疠。因此,基诺人对武侯诸葛亮感恩戴德,尊奉诸葛亮为茶祖,自认为是孔明后裔。因此,有人根据武侯遗种传说来推算攸乐种茶的历史。

至于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说。但是从这两则种茶传说,我们至少可看出两点:一是攸乐茶区很早就有人种茶,二是攸乐山区很适合种茶。

据史书记载,唐代,攸乐一带所产的茶叶主要销往洱海地区;宋元明三代以来,滇南所产茶叶集中在思茅、普洱等地进行贸易,此时的攸乐山成为六大茶山之首。

在清代初期,攸乐成为闻名远近的普洱茶生产基地。在攸乐茶山兴盛时期,攸乐茶也一度被列为贡茶。但当倚邦、易武两个古茶山先后成为江北六大茶山的盟主时,攸乐茶山所产的茶菁有很大一部分被这两个古茶山的茶商买走,运到倚邦和易武进行加工。还有一部分茶菁被卖到勐海县和思茅一带,所以在历史上攸乐古茶山没有制作饼茶、砖茶、沱茶的记录,也不像其他茶山一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但可以肯定这些茶山的成品茶有一部分是来自攸乐的。尽管攸乐没有自己的王牌产品,但是由于攸乐是产茶量较高的产茶重地,且地理位置重要,即史书说的攸乐“系车里茶山的咽喉之地”,因此,在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并设立了普洱府。同年,清廷又在攸乐茶山设立攸乐同知,统兵500,以便维护茶山的治安和管理茶山事务,攸乐同知的驻地在今天的“土司老寨”。

清末,攸乐茶山的种茶面积一度达到万亩以上,但由于茶树树龄较高,与易武、倚邦相比,产量不大。民国二十八年(1939)以后,由于官商勾结,捐税繁重,茶农不堪重负,纷纷破产迁出,茶园荒芜十之有七。到建国时,产茶仅120担。这是从攸乐茶山种茶的渊源来说的。

现存的古茶园仅有1 800多亩,并且集中在龙帕山一带。古茶园以大叶种茶居多,树高一般在3米以上,树冠直径1.5~3米,基部围粗50~120厘米,主干胸围30~80厘米之间,叶长10厘米左右,宽4厘米左右。若以叶形分则有长叶形和椭圆形两种;若以芽叶分则有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树上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多在300年以上。由于古茶园大多荒废,并且树龄较大,使得产量锐减不似当年繁盛,但茶叶质量很高。比如茶树一年生的叶,芽叶为绿黄色,芽头大,多茸毛,发芽早,是优良的普洱茶种。晒青毛茶为棕红色,叶质较硬,条索分明,苦涩味轻,清香扑鼻,回味甘甜而悠长,各种维生素含量高,是制作普洱茶的上等原料。因此,攸乐茶一度被作为贡茶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建国后,尤其是近30年来,攸乐古茶山在原古茶园的基础上又垦植出新式台地茶园7 300亩左右。采茶面积达到9 200多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产量34千克,使攸乐古茶山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攸乐古茶山的复兴,我们将翘首以待。

曼撒古茶山

《云南经济滇茶概述》有这样一句话:

“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为胜,生产茶200多吨。”这里所说的曼撒茶山,即是澜沧江北六大古茶山之一的曼撒古茶山。

曼撒古茶山位于今天的勐腊县曼腊乡境内,曼腊原名曼撒,因盛产茶叶而改名。“曼腊”系傣语地名,“曼”:村庄;“腊”:茶;“曼腊”即茶村之意。曼腊东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南与易武乡相连,西与象明乡毗邻,北与江城县毗邻,管辖曼腊、曼乃、倮德3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1 300多户,总人口6 500多人,有汉族、彝族、瑶族、傣族、佤族和哈尼族等民族杂居于此。曼撒古茶山海拔在750~1 950米之间,热带雨林气候使这里的降水量多达1 600毫米左右,平均温度17℃以上。砖红壤、酸性红壤夹有紫色的沙岩、沙叶岩等。河谷交错,是高产优质茶园的理想地。

历史上,曼撒茶山是最早发展的六大茶山之一,域内拥有古茶园10 000余亩,以生产“元宝茶”(圆茶)而闻名遐迩。

清乾隆以前,已经有来自中原的汉族在此制团茶销售,乾隆年间的曼撒茶山是最为辉煌的时期。云南石屏楚雄一带的汉族同胞大批迁居过来,种茶制茶,进行茶叶贸易。当时,曼撒古茶山年产茶在万担以上,当时茶业的贸易中心是古茶山顶部的曼撒街。茶贸易的繁盛使得曼撒昌盛一时。然而曼撒像倚邦茶山一样,好景未得长续而没于烈火和瘟疫。繁荣的曼撒大街曾被烈火无情地吃掉了一半。光绪十三年(1887),更为强猛的烈火彻底将曼撒大街从茶山抹去。从此,曼撒一蹶不振。

而光绪20年(1894)的第三次火灾和瘟疫使得这里的居民和茶人不得不远走他乡。从此,曼撒古茶山荒废衰败。即使仅留下的2 500亩茶园,也因无人看管,或无节制采摘,或不料理莳弄,再加上生产力低下,使得这里片瓦未存,房屋未有,人疏鸟散,杂草丛生。面对今日之凋零,遥想当年,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青青的茶叶和忙忙碌碌的采茶女,怎能不使人无语凝愁?

曼撒古茶山的古茶树也是云南大叶种茶,当时产量极高。如八户人家的茶王树寨,年产茶320担之多,其中一棵茶王树,据传树龄在千年之上,1918年前,尚能产茶100多千克。不幸的是,老茶树在见证了曼撒的兴衰后,也于1926年树枯叶死。

曼撒茶山茶叶品质好,香味高,芽叶宽大、肥硕、结实,被人认为是普洱茶中的雄性之美的代表。

蛮砖古茶山

在勐腊县野象山旁、磨者河畔的原始密林深处,错落着一些古茶山,这些古茶山保存得相当完好,有1 300亩之多。这就是江北六大古茶山之一的蛮砖古茶山。

像攸乐古茶山一样,历史上的蛮砖古茶山自己很少制作成品茶,其所产茶青大都运往与之相连的易武茶山进行加工销售。加上蛮砖又隐藏在密林深处,不易被人涉足,所以现存的典籍文献对之记载很少,因而被人淡忘。但蛮砖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一到采茶时节,便有茶商和马帮不远千里汇集于此,络绎不绝。建于乾隆六年(1741)的关帝庙,就是石屏汉人留住于此的见证。可惜的是,此庙现在已是废墟,然而从废墟上的碑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蛮砖为六大茶山”的明确记载。

蛮砖茶山中有1 300多年的古茶园。古茶园以大叶种茶为主,兼有小部分的小叶种茶,还有一种被人称为“柳叶茶”的中小叶种茶。虽然古茶园面积比其他茶山较少,但由于历代茶农的精心照管,茶量不减当年,仍在万担以上。所以,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因此有人说“在普洱茶辉煌的舞台上,其他的古老茶山或长或短地演绎过重要的篇章,只有蛮砖与革登,如同两位跑龙套的小生,静静地伫立在时间的深处,笑看着茶事的兴衰”“没准有一天会成为六大茶山中当红的角色”。

1994年在云南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西双版纳州和勐海县两级政府在古茶园的基础上,又新建茶园近万亩。此外,蛮砖茶园根据市场需求所恢复生产的“蛮砖优质茶”,因茶叶独特,茶芽晶亮雪白的珍贵品质而受到现代茶人的宠爱。蛮砖茶山的茶业,再次复兴,得以长足发展。

革登古茶山

清道光五年(1825),阮福的《普洱茶记》引用《思茅志稿》说:“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原倚邦土司之子曹仲益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说:“奇特的茶王树,长在新发寨背后的山顶上,据老人讲,这颗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民国初年其根部枯干尚存。”

《勐腊县志》也记载了革登茶山的茶王树,说:“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株茶王树,春季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拥有茶王树的革登茶山种茶之久远。

历史上的革登茶山位于孔明山下,紧靠攸乐茶山。而今的革登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所辖的新发寨、新酒房、莱阳河一带,东与易武、曼腊乡接壤,南与勐仑镇相连,西与景洪市勐养镇、基诺乡交界;平均海拔在1 200米以上,但是由于最低点(磨者河与小黑河交汇处,海拔560多米)和最高点(山神庙1 900多米)的海拔差异悬殊,便形成了自下而上有温暖型到较温暖型到偏冷型的立体气候,即冬无严寒且多雾,夏无酷暑且阳光充足,平均气温18℃;微酸性兼有石灰性反应的砖红壤、赤红壤等土壤,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较好,使得茶树根深叶茂,生长良好。茶树以大叶种茶为主,因茶芽粗壮,满披银茸,民间称之为“大白茶”。历史上,革登茶山年产茶平均在500担以上。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当时,茶园总面积达6 000多亩,年产茶量100多吨。

易武古茶山

我们说普洱茶,一定要说到易武茶山。但是,翻开明清的典籍,易武茶山却不是公认的六大茶山之一,而是将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如清乾隆朝进士檀萃虽然在《滇海虞衡志》中说“普洱六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但却不把易武列于六大茶山中。尽管如此,作为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山,易武茶山还是在195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组织的茶叶普查队进行详实考察之后,被列为江北六大茶山。

关于易武茶山的兴盛时期,在记述普洱茶的书中,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易武茶山兴盛于倚邦茶山衰落之后;其二是说易武茶山有两个兴盛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说法和第一种说法相同,而另一个时期则是从雍正初年开始到乾隆末年为止。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说法,我的看法是这和六大茶山的由来有关。由于历史上,人们对六大茶山具体所指有不同的看法,如在以前人们多把易武茶山看成曼撒茶山的一部分,结果就是在说易武时容易把曼撒的历史说进去,在说曼撒时,又常常夹杂些易武的内容,因此就形成了易武有两个兴盛时期的说法。

在倚邦等茶山开始衰落的时候,易武茶山后来居上,易武茶山最强盛的时期是从雍正初年开始到乾隆末年的70多年,此时的易武茶山上有10万之众。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家家户户忙种茶,年产茶一度达7万担之多。并且在雍正七年(1729),清廷又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以专办贡茶和粮食购销;雍正九年(1731),随着普洱茶被定为贡茶之后,易武茶区(包括易武和曼撒两茶山)每年必承贡6万多斤。因此,也有人称此时的易武为“利润城”。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约90余年间,是易武茶山的另一个辉煌时期。茶业异常旺盛,此时的易武也成了普洱茶的加工交易集散中心。我们在前面所介绍的攸乐、曼撒的很大一部分茶青也运到此地进行加工销售。因此有人说,在清代易武汇集了当时云南甚至是中国工艺最熟练的紧茶制作工匠。而易武的这种中心性,也使得各地茶商马帮不管山高路远,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进行茶马贸易。茶庄商号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易武老街之上,被写入普洱茶的历史之中。这些鼎鼎大名的茶庄如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车顺号等以及他们精心制作的茶品,至今仍令普洱茶品饮爱好者心潮澎湃,望眼欲穿,苦苦追寻。

那么到底是什么令人们对普洱茶如此痴恋和宠爱呢?一言以蔽之:品质。易武茶山山高雾重,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温热多雨的环境使得易武茶具有上乘品质。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于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制成普洱茶。易武茶青在制作成普洱茶之后,又经岁月而自然发酵陈化后,其汤色褐红透亮,其味醇厚甘滑,陈香持久,似樟如兰,尤其是易武春芽更是普茶中的极品。所以当易武普茶进入万里之遥的紫禁城后,清帝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赐“瑞贡天朝”匾以示珍爱与恩宠。易武普茶之美也令西藏、印度、南洋等地的人苦苦追寻。于是一队队骡马往返于易武,也使得易武成了茶马古道的始发地,当时由易武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主要有:

向上的:易武——江城——扬武——昆明——昭通——宜宾——北京;

向下的:易武——老挝的乌德——老挝的风沙里——越南的奠边府——海防——香港;

易武——尚房——老挝的南塔——万象;

易武——勐腊——老挝的勐百察——泰国的米赛;

向西的:易武——思茅——景谷——大理——中甸——拉萨。

同类推荐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意大利往事

    意大利往事

    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的历史概况,书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热门推荐
  • 空灵术师

    空灵术师

    在人类中,会有一些天生就具有灵力的人,这类人被称为天灵人,通过修炼后便可成为灵术师。文哲,作为一个无灵人士,却有着与魔灵抗衡的实力,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不平凡背后的艰辛。无论遇到任何危险、任何困难都不能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因为,他要保护好身边所珍视的人与事物……
  • 白衣封剑凌越寒

    白衣封剑凌越寒

    当黑暗,当轮回,当世人警醒。一袭白衣,三尺青锋。
  • 太古世纪

    太古世纪

    在这个天庭之前的天庭,在这个地府之前的地府,在天地道理崩坏之后的道理。若三界中正气不存,邪风横行。灭天。灭地。灭轮回众生。灭地水火风。使一切重归混沌,再行开辟之事,而我,我愿化道,只为一个众生平等世界!!我这每日一更,有兴趣的可加群指点在下:433087679
  • 盛世长哥

    盛世长哥

    图书管理员李峰成功穿越,发现之不是自己的历史。成功的跑错片场,李峰该如何活下去那.....
  • 归无去路

    归无去路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迟小敏立在崖边,风吹动着她的发丝、衣角,任由发丝、衣角随风飘飞,耳中听到河上舟子吟唱的《归去来兮》,心痛难忍。
  • 星际殖民纪元

    星际殖民纪元

    23世纪后,地球人类和地球新生智慧物种成立了统一的智慧大联盟,历史改元、地球文明正式开启了星际殖民新纪元。征服太阳系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走向银河系、迈入星辰大海、茫茫宇宙,地球文明星际大殖民的征途充满巨大的机遇和收获,又伴随着无穷的艰难险阻。地球文明、外星文明踏入争斗不休的漩涡,征服与被征服在不停地转换。长生的诱惑、进阶的机会、被灭种的危险纷纷接踵而至,如何抉择和面对?统一、分裂,忠诚、背叛、奴役、征服,孰对孰错?基因锁、生命锁、宇宙锁如何打开?未来是科幻?还是魔幻?还是时空穿越?宇宙和平何时到来?愿地球母亲永远与我们同在!
  •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朝夕

    穿越朝夕

    我是一个新手,我现在可能不怎么更新了,我的草稿快没了,我要写存稿了,抱歉。
  • 宋仲基,老婆关灯睡觉

    宋仲基,老婆关灯睡觉

    若希迷茫的看着宋仲基,呆萌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生猴子是什么意思?”宋仲基暖暖亲切的一笑。“希希,我亲力亲为告诉你好不好。”话音刚落,若希被扑倒。事后,若希扶着小蛮腰,委屈的看着宋仲基。我不要和你生猴子!痛!宋仲基挑挑眉,邪魅一笑。“希希,你还有力气说话?我们继续!”于是乎,夜夜笙歌~
  • 那些年,我的过去

    那些年,我的过去

    我从出生就只有母亲,从不记得我的父亲,母亲一个人把我抚养大,看见同年的别人都骑在父亲的肩膀上高高兴兴的样子,我心里就一直有一个疑惑,我的父亲去哪儿了。每次我看到他们都有父亲陪,我就转过头去问”妈妈?妈妈”我的爸爸呢,妈妈对我的回答永远就是几句话,爸爸在外面忙,很快就回来,回来就可以陪你玩。我就在这样的几句话中,慢慢的长大。到7岁的时候,邻居李大娘来找妈妈,妈妈把他邀进房里,让我在门外玩,妈妈把门关上,和李大娘在里面谈话,而我就在门外悄悄的听着,李大娘说:二狗(二狗是我的小名,我的大名是张舍)他娘啊,孩子都那么大了,是不是该送他去上学啊,你看现在同他大的孩子,那个没有去上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