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4200000007

第7章 前言(4)

另外。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不是采用“导师制”。而是一种集体培养的方式、每个研究生都有由四到五位教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这些教授都是研究生的学术顾问,都可以是导师,但在这些人中有一人为主要指导教授。学生如有问题需要解决,应先同主要指导教授商量,听他或她的建议。每年,每个研究生都会收到一份由其主要指导教授签署的评估。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专业师承就较丰富多彩,生产出来的博士质量较为规范和均匀,学生较易于建立起学术史观念,知道如何去写论文。在国内或其他国家的“导师制”下,博士的成色差别有时很大,尽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的起点就已经很高了。这里边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个人的学术悟性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悟性如何与他是否有一种学说史的观念大有关系,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上致力于建立这种观念,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学术视野、既然博士生培养是一种生产,把原材料经过一定的程序改造加工使之成为可以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学生作为原材料,每一个人都经历了这一过程。这样,哪怕再没有学术基础的人,只要有相当的教育基础,经过这一套程序的锤炼,都能建立起一定的视野,作起学问来也能基本符合这里的学术体制所要求的规范,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在国内看来不大可能成为学术工作者的人经过就读美国的研究院后,也可以成为学者。当然,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不代表什么学术成就,而只是表明在某方面接受了高级训练,学到了某方面的游戏规则,只有走进学术殿堂,学术生涯才告开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写了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博士论文只是证明他们接受了学术训练、成了符合规范的产品而已。

在促进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进行交流中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起了重要作用,陈志明教授在访谈中对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在促进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和发展的做法和打算作了详细的介绍,他说:

因为我们是在香港这地方,跟内地的人类学者交流是理所当然,而且是必要的。香港毕竟是个小地方,它的人类学研究应该跟大陆联系起来。这边的好处是我们看西方资料比较方便一点,我们与大陆的交流,有好几个方面,比如办国际研讨会的时候,我们也邀请内地的一些学者过来,内地的一些研讨会,好多单位也邀请我们过去,这是很重要的一种交流方法。比如1999年,我跟张展鸿副教授通过大学的学术交流计划,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与他们交流,去那边做两个演讲,跟他们的老师交流。我们经过大学学术交流计划的批准--这个计划最长的时间有两个星期,向校方申请,也邀请内地的学者过来。

我们系都请有一个校外的评鉴人,每个学期考完试后,学生的成绩、试卷、作业、论文要抽样寄给他,好的和不好的都有,由他自己去看去审,然后他会写一个报告给校方,每个学期都这样。评鉴人一任三年,三年他一定要来一次跟我们见面,和我们一起讨论系里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保证系的发展跟上国际水准。除此以外,如果经济上允许的话,我们有邀请访问教授的制度。我们系一般聘请的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类学教授,如哈佛大学的华生教授(James watson),他研究香港、广东这一带很出名,是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持研究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他做过我们的访问教授,也当过我们的校外评鉴员。另外作为访问教授还有很出名的文思理(Sidnev Minty)教授,文思理教授是研究南美洲的,他写了一本很出名的书,从蔗糖怎样全球化,怎样从南美传到英国去,而且研究了从早期蔗糖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种奢侈的物品到普及化的过程。这本书很出名,文思理是很出名的学者,他也来做过两次访问。最近我们也开始邀请一些比较年轻的学者采教课。这对我们的师生有好处,尤其是学生,能够接触到本系以外的学术界人士。我们认为这个制度很好,但主要考虑到资源问题,只要经济许可,我们要继续下去。另外,我们还有名誉的访问教授或名誉的研究员,目前我们系有三四个。“名誉”是说我们不付钱,由他们自己付钱,但他们附在我们系里,他们可以做研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对我们的好处就是他们在我们这里跟我们有交流,参加我们星期五的午间研讨会……所以,我们跟国内国外都有交流。另外,我们本系的学者都适当地参加国外的学术研讨会。我个人每年都得到一些邀请,如1999年,内地邀请我参加了不少活动,南宁的、云南的、吴江的,还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几个会议;1998年参加了威廉斯堡大会等会议。1999年我们系搞了两个国际会议,一个是6月初的华南文化认同的研讨会,另外一个是6月底7月初,是中国家庭饮食研讨会,从饮食来看社会变迁,是与哈佛大学合办的。我们跟国外交流的形式很多。

这些关于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交流的记录和展示,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中国人类学是国际人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是中国人类学生命力之所在。

7.展示了中国人类学家对人类未来的关怀

人类学传入中国已百年有余,在世纪之交,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和地方化的传统,人类学更应关注人类的未来。对此,李亦园先生在访谈中曾对笔者说过如下一段话:

说到对全人类,对人类学家来讲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学家不但要对个别的文化、个别的族群进行研究,更要把整个人类看成为一个“生物群体”来看待,这就是人类学家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家所不同之处。人类学家从不同生物的立场,从社会的、文化的立场来看,把族群看作是一个生物群体,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重点问题。我们一开始讲到了人类学家特别是我们早期的老一辈的都强调体质人类学,都受到了这方面的训练。当年李济教授亲自教我们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生物观点是把整个人类看成不仅仅人类本身是同一个种族,中间没有不同的聪明才智的差异。这是一个重要的观点,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把人类族群看成是一个生物群体,跟其他动物都同样看待的话,生物的演化适应的观念亦可用在人类族群本身。物体在亿万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一个现象,即特化(speciaJization)的现象,器官的特化。器官一旦特化就走向适应特别的环境,是非常特别的情形,等到环境变迁适应不了就会产生灭种。人类有了文化以后不用生物体来适应环境而是用文化应用环境,但是文化的发展也有特化的趋向。即使是科学的发展也是一种特化。这是非常特别的发展,它有时脱离了用它的人类本身,其间就是一个很大的危险。如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人类对能源的无尽采用都是很明显的文化特化现象。人类学家在了解这种人类文化也是生物进化过程当中的一种发展,对整个族群存在的研究就是一个启发点。假如能了解这个特化的过程,也许在慢慢扩展观念,人类对现在文化的发展趋向能够有所限制,稍微搬回来一点,而不至于由于过分的发展对环境太大的破坏,使整个人类族群可能造成毁灭,那就能使生物群体避免最悲惨的命运了。

人类看问题还得回到各个生物体自己发展的情景,所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人类学生物观念在将来的发展中应突出强调,即使是很小的问题如人类本身的智能,在有了文化以及科技以后是否逐步停止了发展?例如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明显地人类的脑量有很大的增加,人类的智能因此而逐步地发展,到了真人就更聪明了。但是有了文化之后,用文化发明的东西来帮助人类思考,那么人类纯粹的聪明是不是就停止了,这是否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可疑虑的一点。当人类发展到不需要自己思考了,那么可能就停止了人脑的发展,这对整个人类似乎也是很不利的,这也不是一个好的趋势,在这一点上人类学家也应该有贡献,也就是用比较宽泛的立场来看问题。作为一个中国的人类学家更应该用中国文化的传统来把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譬如说适应环境只能够适应而不能最适应。达尔文的观念适应是“fit而不是fittest”。Fittest(最适应)就是特化的开始,太适应了,到了环境一变迁就转不过来。某一个程度的适应但是又能保持很多不同的特性在里边,积蓄了很多可能别的时候适应的条件,人类文化的多元就是一种不太特化的存在。这些多元能够和而不同也是适应往前走的一个道理,中国的人类学家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不仅仅是大陆本身,台湾及华裔的人类学家都应该注意到中国文化的特别的观点所谓“和而不同”以及“致中和”等观念,这点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有和而不同或致中和的观点,就能容忍不同,而保持多元文化的特性,如此才能长远延续光大,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民族文化大融合之后即有一个伟大的朝代出现。应是这一意义的实在表现。

总之这本洋洋50余万言的中国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从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经历、中国学者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中国学者对人类学理论的探索,中国学者对人类学本土化或中国化所做的努力、中国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中国人类学与国际人类学的交流、中国学者对人类未来的关怀等方面对中国人类学近20年的发展作了比较忠实、全面的记录,这对中国人类学史史料的积累是极具学术价值的一件大事。

说实在的,在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地位未定之时,在中国人类学在学术界的声音还微弱之时,在世纪之交将老中青三代中国人类学者的访谈录汇集出版,并起名为《人类学的世纪坦言》十分贴切,因为我们从这些坦率诚恳、如实说出的关于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况、意见、观点、看法和评论中既看到了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又窥见了新世纪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

同类推荐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热门推荐
  • 异度人间

    异度人间

    误闯避世仙境,传承诡谲异术。本想平淡的过一生,不料被迫走上飘渺奇幻之旅。穿梭于灯红酒绿,手提一盏青色纸灯笼,性情古怪,亦正亦邪。欲望催生世间百态,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只鬼,是心魔?亦或是真正的自己。
  • 封天鬼修

    封天鬼修

    绝望……没有任何期盼的绝望……叶枫被完虐,经历过绝望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完全没有希望!!!
  • wu

    wu

    排头兵在此刻迅速绕过坐骑,左手握盾右手执矛,直冲前方;后排弓箭手则在军队首处架起盾桥,后方处于高地,万箭齐发。如同千万条小蛇的细箭在空中直俯冲于前方大地,却支支未取一士兵性命,恰恰条条直冲敌人方阵间隙,正当敌方守将得意我军技术低劣而无法伤他族一分一毫之时,“嘣”的一声,所射出的箭齐齐入地,顿时黄沙因箭所带的力散开,然后,四起。
  • 灿烂星空的风花雪月

    灿烂星空的风花雪月

    传说中,龙族在每个生物星球上,都派驻了龙族守护使。16岁的孤儿龙十一刚当上守护使,就面临着无尽追杀。人间风云,仙界崛起,神域纵横。我穿越无尽时空,就是为了在这里和你相遇。演绎奇异的宇宙空间,诠释全新的修真世界。灿烂的星空,上演着龙的风花雪月故事。
  • 倾道途

    倾道途

    一个和蔼亲切的少年,一个蛮横不讲理的少年,一个能将人气的吐血的少年,一个自强不息,坚毅从不懈怠的少年,一个被盛誉为‘天才’的少年。当人生遭遇重挫,当修为停滞不前,当盛誉变为嘲讽,光环已黯淡,逢此关头,他将做何抉择?执着的人生,执着的无悔,请看《倾道途》如何发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倾世只为你

    倾世只为你

    我以为一辈子我都是没有心的怪物,没有人教会我去爱,在我内心的城堡里转圈等你,来改变我的世界……书友扣扣群:77373988
  • 异次元的逐梦者

    异次元的逐梦者

    因为对人类梦境所蕴藏的精神力量的开发失败,吞噬梦境的怪物们自黑暗之中诞生。为了和噬梦者们作战,被选中的少年带着自己的梦灵和卡片精灵们穿梭于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梦境之中,展开了一场另类的冒险……什么?这简介不对啊!我看的难道不是个男主角带着可爱的卡片精灵妹子们四处秀恩爱秀后宫的狗血故事吗?!
  • 名侦探柯南之花之吻

    名侦探柯南之花之吻

    花之歌,花之雨。在那一边有着一位女孩儿等着他。
  • 十指相扣,来时回首

    十指相扣,来时回首

    一吻之间,仿佛所有爱恨都消散他愿为她倾尽一切却不愿承认自己多害怕她愿为他付出所有却不肯告诉他自己有多爱他们之间相隔了一座山或是一层纱互相折磨互相迷恋最终是缘尽抑或是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