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6800000013

第13章 重庆早期新兴版画和版画家——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兴版画运动史研究之一

◎凌承纬

国内美术史学界一般把1938年6月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迁到重庆之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兴版画的起始。这是1938年的8月至10月。

然而,我们在查阅重庆新闻史料时,发现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重庆就已经出现了新兴木刻画。不过,当时这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十分幼稚的艺术,最初不是出现在美术展览上,而是出现在重庆的地方报纸上。

30年代前期,重庆一些热爱美术、追求进步的青年在上海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响应鲁迅先生的倡导,开始摸索着学习并创作木刻。最初由于从事此举的人甚少,又没有建立什么木刻社团,更没有像鲁迅这样有影响的人物为其后盾,因此,不可能像上海那样,举办各种版画展览,开展各种木刻讲习、研讨活动。重庆的青年版画学子开始只是把刻印出来的作品投递到报社,希望能发表出来。30年代重庆的地方报纸由于印刷条件所限,很少有制版方式印刷的,而木刻版可以直接上机拼版,因此,木刻画便成为报纸最有可能刊登的美术作品。

重庆的报纸是什么时候开始刊登木刻作品的?最早刊登木刻作品的是哪一家报纸,刊登的是哪一幅作品呢?

关于这个历史问题,已故著名版画家酆中铁先生曾在《早期木刻运动在四川》一文中写道:

“1936年(我)回四川后,才开始在重庆的报纸上发表木刻作品。第一幅是1936年7月4日《新蜀报》刊登的《高尔基像》,是翻刻的一张苏联速写,说不上创作。这是四川报刊上有木刻的开始。自此以后就开始连续发表木刻作品了。”

酆中铁先生在《30年代(1936-1940)木刻运动在四川》一文中也作了相同的叙述,并称1936年7月4日《新蜀报》刊登的这幅木刻作品“是鲁迅播下的木刻种子在内地的萌芽”。

酆中铁,1917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33年毕业于广安中学艺术师范班。1935年到上海,在惠平中学任图书管理员,此间,加入共青团并开始学习木刻;1935年为上海工人、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组织的示威活动创作过不少木刻宣传画;1936年回到重庆,任职川康银行,业余时间从事木刻创作,积极投身大后方的抗战木刻运动。

重庆新闻史料说明,在“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迁到重庆之前,重庆的新兴版画已经兴起且日渐活跃。以酆中铁、刘鸣寂等为代表的一批追求进步的美术青年,经常聚集在一起,摸索学习并创作木刻。在1936年至1937年间重庆的《商务日报》、《新蜀报》、《国民公报》等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

1937年初,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兴版画运动,酆中铁、刘鸣寂联络了严叶语、谢又仙、胡黻章等人组织起了重庆第一个木刻团体――“重庆木刻研究会”。这个研究会虽然是由几个涉世不深的艺术青年自发组成,但成员都年轻热情,朝气蓬勃。酆中铁是银行的职员,刘鸣寂是小学教师。他们一方面工作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从事木刻运动,尽管条件很差,但对木刻工作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

1938年6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以后,酆中铁被选为理事。“重庆木刻研究会”成员即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会员座谈会名义开展工作。(重庆没有建立“分会”,一些史料和文章中称“重庆分会”是不准确的。)

随即,重庆会员座谈会在《商务日报》、《国民公报》上开办了《抗战木刻》和《木刻专页》两个副刊,专事介绍以抗战为主题的木刻作品及木刻文论。《商务日报》副刊第118期出刊《抗战木刻》第一期,这期的《编余》中写道:

“本刊系全国木刻作者协会重庆会员主办,每隔一周发刊一次,内容文图并重,文字以批评论文为主,并欢迎外稿。文最好短小精悍在四百字以内,木刻务必在四(平方寸)面积以内,并希原版一并寄下,务请交商务日报副刊转本页编辑部”。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总会迁重庆以前,重庆会员座谈会还举办了木刻讲习班、木刻习作展,印发习作特刊,发行木刻卡片,以多种方式推广、宣传抗战木刻。《商务日报》第118期副刊《编余》中记道:“本会重庆会员座谈会主办之乡村流动木刻展已分三批,分赴合川、川滇路沿线及合璧两县流动展,日内即可返渝。”由此可见,当时重庆的木刻已深入川、滇、渝郊县农村。

1938年7月,重庆会员座谈会在市商会礼堂举办了重庆首届木刻展览会――《七七抗战一周年抗战木刻画展》,以此揭开了大后方轰轰烈烈的抗战木刻展览的序幕。

在已有的大后方新兴版画史料中,关于刘鸣寂的记载不多,然而,他却是重庆早期木刻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不仅积极投身抗战木刻运动,还是抗战初期重庆文化界救国会移动演剧队的主要成员,经常带领演剧队到重庆附近郊县巡回演出,宣传抗日,同时也把木刻作品、木刻卡片和各种宣传画带到郊县农村展出,鼓舞民众投入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2月18日,刘鸣寂带领演剧队到长寿县演出时,因劳累过度,不慎从戏台上摔下致伤,两天后在医院去世,年仅23岁。2月24日《新蜀报》副刊《文锋》刊登了金满成和戈浪写的《吊刘鸣寂》、《哭刘鸣寂同志》两篇文章,痛惜这位风华正茂、无私无畏的抗战文艺战士的离去。当天副刊角落处还有几行为刘鸣寂捐款的文字:“刘鸣寂死后,家境甚坏,知好朋友,如愿捐款相助,本刊可代收转。”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与刘鸣寂一起打开重庆早期木刻工作局面的酆中铁先生,自30年代投身新兴版画运动以后,木刻生涯60年,以其丰富的创作、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造诣,成为重庆和四川现当代版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酆先生于1998年12月在成都去世,享年81岁。

关于最早见诸重庆报端的木刻作品,除了酆中铁先生的文章论及以外,似乎没有其他文章和资料谈到了。

为了考证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重庆的有关新闻史料。30年代前期到中期,重庆有十余种地方性报纸。其中《商务日报》、《新蜀报》和《国民公报》是有相当实力和影响的民营大报。这三家报纸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就刊登木刻作品并在抗战期间与《新华日报》一同成为大后方刊登和介绍抗战版画的主要媒体。这与三家报纸的副刊编辑温田丰、金满城、姜公伟等追随鲁迅,追求进步,提倡新文化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三家报纸中,以《商务日报》最先出文艺副刊。1991年夏,笔者曾访问当时尚健在的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新闻界的老新闻工作者温田丰先生。温先生回忆说,他在1934年至1937年间主编《商务日报》副刊时曾联系过木刻作者并在报纸上发表木刻作品;由他主持的《商务日报副刊》是在1935年出刊的。于是,我们推想在1935年的《商务日报》上有可能刊登木刻作品。

按温田丰先生提供的线索和资料,我们查阅了30年代的《商务日报》。最先查到的是1935年5月15日刊登在《商务日报副刊》上的一则“试征木刻”启示:

“一、本刊刊头或插画均可。二、插画大小以六平方寸为度。三、一经刊用,酌致薄酬。”

以上可见,当时重庆已经有人从事木刻创作了。不过,据温田丰先生说,他刊登这则启示,是受上海报纸的启发,并非是见到重庆其他报纸上发表了木刻。这则启示随即在5月16日、17日、18日的副刊上又曾连续登载。一个星期以后,在5月25日的副刊上,我们看到了一幅题目为《夜(在沙市纱厂侧面)》的木刻作品,作者署名孟引。5月30日的副刊上又刊登了署名孟引的另一幅木刻作品《沉想》,画旁注明该画作于1935年5月22日。在1935年至1937年间的《商务日报副刊》上,我们还看到以孟引署名的不少文章,其文体包括评论、杂文、小说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孟引是当时《商务日报副刊》上一位十分活跃的作者。那么孟引是何许人也?是否健在?孟引是笔名还是本名?

带着这些问题,我再度访问温田丰先生。

温先生告诉我们,孟引不但健在,而且就住在重庆北碚区。孟引系笔名,本名朱挹清,现任教西南师范大学。于是,笔者便冒昧给朱挹清先生写去一信。不久,得到朱先生的回信。他在信中介绍了他的简历和从事木刻的相关情况。

朱挹清,重庆丰都县人,1909年生,早年曾就读于吴玉章先生担任校长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美术发生兴趣是得益于两位追求进步的同学,一位名叫谭梓安,另一位名叫陈抹潮。他从事木刻主要是受陈抹潮的影响。1926年冬至1927年7月,朱挹清与陈抹潮同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讲习所结业后,陈抹潮回到四川,1929年6月去上海,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在这里,受刚刚兴起的新兴版画运动影响,他学习木刻,其作品曾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木刻展览。1930年,朱挹清来到上海,因陈抹潮而接触木刻。1932年,朱挹清在沙市购得一套北京“王麻子”木刻刀,开始学习木刻。他还曾与陈抹潮一起访问当地的细木工匠,了解有关木刻刀具的情况。1935年初,朱先生到沙市,任《沙市荆报》编辑,此间创作了不少木刻和文学作品。据他回忆,抗战爆发以前,他除了在重庆《商务日报副刊》上发表过木刻作品外,还在沙市《沙市荆报》上发表过一些木刻作品。

朱先生在信中说,由于年代已久,加之生活奔波,自己当年的木刻作品一件也未保留下来。不过,记得有两幅陈抹潮早年的木刻作品存留在他那里,但一时不知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1991年11月8日,朱先生在给笔者的信中更详细介绍了他和陈抹潮早年追求进步,参加革命和从事木刻的经历。其中谈到抗战爆发后,他到了成都,1939年在成都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编《通俗文艺》时曾继续研究和创作木刻。他作的一幅《鲁迅像》曾拿去请华西协和大学的美国友人魏璐诗博士批评,魏璐诗把这幅作品与古元的作品作比较,认为不如古元的木刻。后来,朱先生为躲避国民党抓捕,改名换姓,到新都一所小学教书,此间曾创作了包括鲁迅、高尔基、罗曼?罗兰等十多幅世界文艺名人画像,贴于学校的壁柱上。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朱先生到重庆曾研究过元曲,解放以后一直在大学致力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教学。

1992年2月20日,笔者又得朱先生来信,信中说,意外在书箱底找到陈抹潮的两件木刻,系用油墨素纸拓印的原件,一幅22Χ18cm,另一幅20Χ16cm。因为学校放假,一时找不到地方复印,又据说我们编撰的四川木刻史资料(即《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笔者按)已告竣,只有待他日需要时再作复印。

以后,笔者曾几次打算前往北碚拜望朱先生,无奈终因其他事务所累,直到1993年5月朱先生去世,也未能成行。两年间,笔者与朱先生书信往来,心仪已久,最终未能谋面,真是遗憾之至!

2006年春,笔者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见到朱挹清先生的夫人―87岁的钟肇新女士和现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儿子朱泽山先生,从他们处了解到朱先生更多的情况。同时,通过他们与陈抹潮先生的儿子朱陈先生联系上,亦得知更多有关陈抹潮先生的一些情况。

陈抹潮,1911年12月生,祖籍重庆巴县,笔名易永。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加入共产党。其大哥陈宥是重庆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陈家在重庆南纪门书帮公所街的住处,曾是共产党在重庆的地下工作据点。陈抹潮自幼喜爱美术,自1930年在上海涉足新兴版画后到抗战胜利的十多年间,一方面从事革命工作,另一方面坚持搞木刻,创作了许多宣传抗日救亡的作品。1939年他的两幅木刻作品:《女战士》、《她不愿做亡国奴》参加了由中苏文协主办的中国木刻赴苏联展览。苏联著名美术评论家苏沃洛夫在《中苏文化》杂志发表的《评中国木刻》一文中曾提及他的这两幅作品。

解放以后,陈抹潮定居宜昌,从事戏剧编剧工作,生活历尽沧桑、坎坷,木刻只是偶尔为之。1986年12月因心脏病去世。2006年初,笔者在一本名为《陨落的星辰――纪念徐德明遗著及纪念文集》中,看到陈抹潮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徐德明木刻像》和撰写的回忆徐德明文章。

关于朱挹清先生在1992年2月20日在给笔者的信中提到的陈抹潮的两件木刻作品,据钟肇新女士讲,朱先生去世后,她在清理朱先生遗物时曾见过那两件作品。后来,她考虑应该物归原主,于是把这两件木刻交给了陈抹潮先生的夫人朱诗静女士。此次,经钟肇新女士与朱诗静女士联系,陈家多方寻找却没有找到那两件作品,只找到陈抹潮在1938年为抗战剧团举办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大会创作的鲁迅像和早年为某报刊作的两件木刻刊头画《南风》。这两件刊头画作于何时何地,用于哪家报刊,至今没有查到。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我们在上个世纪30年代重庆的其他地方报纸上,没有找到比孟引在1935年5月发表在《商务日报副刊》上的《夜(在沙市纱厂侧面)》和《沉想》更早的木刻作品,因此,权且把这两件作品认为是重庆和大后方报纸上最早的新兴版画吧!

参考文献:

1.酆中铁,早期木刻运动在四川,见: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周年文集,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

2.酆中铁,三十年代(1936-1940)木刻运动在四川,见: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同类推荐
  •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本人从事声乐工作四十余载,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歌声更美妙”。虽无甚成就,却有许多教训和体会。在几位好友的鼓励、鞭策下,将这些实际感受付诸文字,这对我十分艰巨,但很有意义。通过归纳整理,首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尽了一位声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 海外寻奇(文心藏趣丛书)

    海外寻奇(文心藏趣丛书)

    本书记述了作者收藏的经历,包括“贵人童先生和天球瓶”、“在纽约找个古董店”、“一个祭蓝碗引出一段收藏故事”、“走进佳士得”等文章。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时间终南

    时间终南

    未曾萌芽就已掐断,越艰难,就越喜欢。所有当年温情容颜,变狰狞嘴脸。是he,是我所认为的he。
  • 花开半夏:只为遇见你

    花开半夏:只为遇见你

    她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次偶然的相遇使她们四位成为好闺密,感谢上天让我在最美的时刻遇见你们,世人皆笑,皆骂,没背景?告诉你她可是英国皇室的公主!没才华?可她是华夏国最高组织的王牌特工!没势力?她父亲可是响彻国际的音乐大师!还有一位是全球最牛逼的天才医生!然而一次偶然的合作使她们和他们彻底碰撞,看这四姐妹如何闯荡世界,找寻幸福!情节片段:“王源,抬起你高贵的脑袋,别吃了!”一男子咆哮着说。“小凯你真啰嗦。”被训斥的男生不耐烦的抬起头,“你俩别闹了,都吓着楠楠了!”千玺立刻喝止。此时的四姐妹齐刷刷的扭过头去表示不认识这三二货……
  • 隐殇泪

    隐殇泪

    简介:她,是21世纪的天才设计师,而且画画、写作、金融等皆天赋异禀,常人说她精通六艺。她常说:我若再美一点,就能颠覆天下,我要当祸水红颜!他,是盛世华联公司最年轻的总裁,事业逐渐攀升,是因为他有一个天才助手,金融、设计等数一数二,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暗之花青莲。他很少称赞她,没对她说过一句感谢,一切那么理所当然。直到那天传来他要与一位千金小姐联姻的消息。她不知道,她始终是他心底挚爱,而她把最辉煌的成就留给了他,却错过了他,改变不了自己的宿命。在异世朝代,她是相府爹不疼娘不爱的嫡养女,一朝技惊天下,成为爹娘手心里的至宝,岂料竟是认贼作父,想把她玩弄于手掌之中,他的阴谋可否得逞?最后到底是阴谋吞噬了爱情,还是爱情粉碎了阴谋……
  • EXO之青春的颜色

    EXO之青春的颜色

    EXO成员灿烈被公司安排到贵族学校上学,并在校内,认识了一名女同学,并与她展开了一段故事。。。
  • 琴瑟在御

    琴瑟在御

    那朵明媚鲜妍的蔷薇于夏日恣肆盛放待得夏暮风凉深殿斜阳执手相望才知这一路跌宕是谁相濡以沫细水流长
  • 毒宠神医太子妃

    毒宠神医太子妃

    被尊为神医又能如何?医得尽天下人,却连枕边人“毒疮”暗生都未可知!父母惨死,名誉尽悔,空有一双回春妙手,仍旧救不了腹中缓缓流逝的生命。她恨!她怒!她怨!她要所有负她、欺她、害她之人都堕入地狱!医术超神的医女重生为毒,步步为营,救父母,活亲人,灭敌仇!她是为复仇而生,本无关风月,但为何会有一名如玉男子,说是要与她携手共度……?
  • 未来世界狂想曲

    未来世界狂想曲

    一次关于未来的狂想一个跨越无数世界的阴谋只有基础传承的巫师世界不断自我进化的主神空间拥有神秘道具的未来世界这三个是目前为止在大纲中的主要世界(主要描写),以后还会加入各种世界。
  • 山海经(第五卷)

    山海经(第五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误落豪门:绝宠第一名媛

    误落豪门:绝宠第一名媛

    女主:淡然美丽优雅是京城第一名媛?男主:冷漠铁血神秘是红三代少将军?两人因联姻走到一起,从此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然而这些都是传闻…“洛子宁,我真怀疑你是人格分裂”男人把少女抵在墙上,眼神深邃。“洛子宁,平时看不出来,你…你怎么这么猥琐!!!”少女捂着胸口尖叫。“你不是军人么,怎么会做这种事?”少女看向面前被众多黑衣大汉围绕的高大男人,挑了挑眉。“这句话该是我问你吧,洛大小姐……嗯?”男人放下手中的枪,笑得邪气。当他们走到一起,调戏与反调戏,腹黑与更腹黑,到底何去何从……迷迷糊糊领证的婚姻又是否可以幸福当表里不一的第一名媛遇上腹黑神秘的兵痞少将,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文爽文,爱情事业两不误【求收】
  • 绝美特工腹黑嫡小姐

    绝美特工腹黑嫡小姐

    鬼影,只因一次被人算计的任务而一朝穿越成光明大陆上东离国大家族的嫡系废柴小姐。原身曾遭人唾骂,背上淫妇的名声。这一世,鬼影重生于此,虐渣男,逗白莲花,弑凶父。不过,身后跟着的自己孩儿的亲身父亲的某只妖孽,你想干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