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有些好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都是靠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获得好成绩的,早就习惯了“盗版”、“抄袭”,哪有什么原创能力啊?而坏学生也许学习并不好,但是对新鲜事物的发现和接受能力远比那些听话的好孩子要快得多。春天到了,好孩子坐在教室里温习功课的时候,大多是坏学生第一个发现草木吐出了绿芽。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产品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招揽顾客;世界纪录只有不断地刷新,才会魅力无穷……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中发展,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就无法与时俱进。可见,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成功的源泉
如今上到国家下到企业、学校都在谈“创新”创造力”。其实,创新的始点就是标新立异。创新和它们的区别就是把这种思想长期化。一次两次的标新立异行为算不得什么,只有将这种行为长期化,成为一种常态后才是创新。例如,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苹果公司在史蒂夫的领导下,成为了“创新”的代名词,无论是在电脑领域,还是手机或是播放器领域,都是“引领风潮”的代名词。
创新的种类有很多,无论你的起点有多么低,只要你拥有以下思维就可以成功。道理很简单,创新是成功的源泉。
成功法则1:关注别人不曾关注的事情
1984年6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提问时说:“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由此可想而知,学习好坏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只要具备了创新思想,就可以成功。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其实就是从别人不曾注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这样做了,即使你的起点再低都可以获得成功。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叫做王红怀,他就注意到了一个人们经常不注意的现象,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王红怀和每个捡垃圾的一样,每日里以捡易拉罐售卖为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捡完易拉罐难道就非得卖吗?如果把它熔化了当做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呢?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
化验结果令他非常吃惊,这种银灰色金属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而按照当时的价格,54000个易拉罐按照以前的售卖方式才2000到3000元。
由此,王红怀开始大量回收其他人的易拉罐,与此同时,他把全部家当拿了出来并向亲朋好友借债办了一个金属再加工厂。三年内净赚270万元,由此从一个拾荒者一跃成为百万富翁。
成功法则2:突破思维定势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鸟笼子,自我意识就像是一只被关在其中的小鸟。凡是创新成功的案例,都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就是独立于他人的意识,我之所以是我而不是他人就是这种意识最简单的解释。只有与众不同,突破思维定势,自我意识才能够呈现在眼前。
例如面条就得煮,这是传统思考方式。但是自从方便面出现后,这种思维定势被打破了。方便面的发明者是日本人安藤百福。二战后,日本国内食品严重不足,一天,他看到许多人都顶风排起了很长的队伍购买拉面。安藤百福也是其中之一,最终他等得很不耐烦,心中不禁产生出“面为什么都要煮”的疑问。从此,他便开始研究不用煮的面。
突破思维方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顺着人们相反的方向去想,所有人都去干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所有人都不做的事情,只要经过认真考虑后觉得可以去做,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
成功法则3:好奇与热情是成功的基础
创新的起点在于好奇。如果人们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好奇,就根本不会成功。如果有了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有了对既往规则改进的热情,那么,在任何行业都可以获得成功。
1862年8月的某一天,爱迪生忽然发现一个小孩在铁道上玩耍,而忽略了即将驶来的火车。他并没有像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电影那样,进行激烈的“救与不救”的思想斗争。如果那样的话,恐怕十个孩子都已经死了。出于本能,爱迪生冲了上去,把孩子救了下来。孩子的父亲是一名报务员,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孩子的父亲没有可以给爱迪生的物质奖励。
为了报答这位25岁的年轻人,他愿意以自己的技术表示感谢。要知道,过去有句话叫做“宁舍千金,不教一春”,这个“春”是曲艺界的行话,就是技能、秘诀。其实道理很简单,有一俗语说得很好“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特别是纯粹的技术活,没有什么很高的门槛。任何人都很容易学会,再加上爱迪生很年轻。假如放到今天,如果遇到裁员,孩子的父亲肯定是被裁对象。爱迪生学会了发电报后,便对这种从没见过的东西产生了浓厚兴趣。
爱迪生就是在陌生变为熟悉之间,逐渐摸索如何改进的。因此,工作六年后,他便有了第一项关于电报的发明专利。接着,根据电报的基础,或发明了或改进了印刷机、打字机、电话、留声机,乃至日后的电灯、摄影机等。正是由于爱迪生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对于已经熟悉的事物拥有进一步改进的热情,才使得他获得了发明领域的成功。
成功法则4:交流是成功的帮手
成功需要与人合作,不但爱迪生的发明如此,工作如此,学习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对环境有着一种理解,当对环境产生厌烦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将已经陈旧的环境进行创新使之朝气蓬勃起来,这不但有利于学习,更会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洞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这之间最重要的一关就是:保持对陌生环境的好奇心。每个人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都会产生好奇,都会加倍小心地获取他人的好感与认同,例如转班、转校等情况。但是时间长了,陌生感消失了就会产生某种排斥心理。特别是当这个班级或学校的环境,还不如以前环境的时候更会如此。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好奇与热情,在陌生感还没有消失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问题。例如现在的环境中有哪些不足,如果我尽我所能把它改正过来,不就会有更和谐、更上进的氛围吗?由此,就要思考现在的学习环境如果进行某种改进,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以前的环境很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好的因素能否转移过来?
假设,目前这个班级的团结互助心还不如以前的班级。以前的班级大家虽然也有争吵,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可以劲头都往一处使。但是,目前这个班级大家却总是互相拆台,这几个同学或那几个同学形成小圈子,各个小圈子间很少交流。这种情况,在一些大学并不少见。初中、高中,甚至小学也不是没有。
这时,我们就可以想为什么会这样?以前的班级为何团结?分析原因之后可以得出:大家交流少,小圈子可能都是同一宿舍或同一地区的人等。这样,可以通过搞联欢等各类活动让大家多多交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认同。如此,环境改变将是肯定的事情。只要付出努力,环境就会变好,生活在环境中的每个人就会有更好的心情去学习与工作。如此,每个人就会更有成功的希望。
创新,从“心”开始
上海有一个小学生,非常喜欢集邮。看到外国邮票上有黑天鹅,他立刻想到动画片、童话中也有黑天鹅。可上海公园里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难道中国没有黑天鹅吗?由此,他又想到了天鹅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在我国分布在哪些地区。由此,他开始查阅各类资料,去公园等地观察天鹅。最终,他绘制出了五种天鹅的形态图、天鹅在我国及世界的分布图等。经过专家审核,一个小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专家的认可。
其实,成功就在敢于和善于质疑,如此才能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消极思维定势。质疑是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一般而言,创新始于独立的思考,唯有对一件事进行了分析、认识和取舍之后,才能做出令自己满意又异乎他人的选择。
面对一条前人给的“金科玉律”,好学生会想:按照他们的要求,我怎样做才能做好?坏学生则想: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真的有效吗?如果坏学生经过分析觉得有效,就会从中找到差距,不断地用努力来对抗挫折。
发现是创新的基础
好学生执著,坏学生则充满着质疑。执著有时是好事,有时却难免让人“拿得起,放不下”。因为执著于一个信条、一个思路,往往一条路走到黑,百折而不挠,万死而无悔。这诚然值得人们钦佩,但是,在这个时候,能否干出大事则会看出来了。
能够成就大事的学生,特别是坏学生们往往会想,难道非要如此吗?这样做的“性价比”如何?有没有别的方法?当坏学生决定做某件事遇到困难时,在常人看来,他们往往会“退缩”,他不会“坚强”地费很多力气走上“不归路”,而是活动一下脑筋,退一步,他会发现周围的世界是广阔的,通往罗马的不仅只有一条大路!
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而且信息量是如此庞大,甚至可以被称为信息的海洋、知识的海洋。大量信息的乱花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如果不学会独立思考,不用质疑的眼光进行分析、甄别,我们只能成为不良信息和谣言的“试验田”。
坏学生就是因为质疑既有的规则,才被人称作“标新立异”,然而,这却证明坏学生天然就具有了对所获得信息的质疑能力,他们不相信权威,并不仅仅因为其叛逆思维,更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更为丰富,更能多问“为什么”。正因为有了这么一句“为什么”,人们的创新意识才开始被激发出来。
任何科学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只有质疑才能推进事物发展。如果没有质疑“地心说”的行为和勇气,我们现在还会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可以说,对原有规则的质疑度和成就大小成正相关。小疑会有小的成功,大疑则有大的成功。
发明创造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随身听,更可以影响世界。而发明创造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艰难,例如拉链、高跟鞋的发明就直接来源于生活。前者是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于1891年发明的,其实他就是觉得每天系鞋带太麻烦。后者,则是因为一位15世纪的威尼斯商人,为了让妻子更漂亮,显得更高挑婀娜。因此,只要细致观察生活,就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发明创造不见得非得有市场,只要能够锻炼这种思维方式就可以啦。如果总想着发明创造赚取快速而又丰富的财富,反而不能够获得成功。创新的成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最终才能成为一种规律。
好奇是创新的翅膀
好奇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孩子们。对于他们不懂的事情,往往会不停地向大人们追问。这个时候,大人们应该做的只有一条: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并根据这种好奇心窥探出孩子喜欢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如此就会成功。可惜,日常生活中的大人们很难长期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经常不耐烦地说他们是“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呀!烦!”
就在大人们不经意间的回答中,好奇心这个成功的助推器就这样被扼杀了。要知道每个人的好奇心,特别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像一棵稚嫩的幼苗,非常容易被破坏。应该细心地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些好奇心就是孩子们不经意间的想看什么、想摸什么、想玩什么、想做什么、想听什么。
一个非常淘气的男孩,他在同龄人中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给他人起外号。除此之外,最令人吃惊的一条就是他对什么都好奇。他经常自己跑到田里抓青蛙做解剖,用来了解动物的心跳;他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山寨版的显微镜———用灯泡玻璃、铁丝和马粪纸制造,为的就是观察苍蝇的带茵情况;他还用马口铁和漆包线捣鼓出了一个小小的山寨版电动机,它竟然能发出火花来……正是在这种好奇心下,这个孩子进入了科学的殿堂。他的名字叫做孙义燧。
1997年,他被选为了中科院院士。
关注细节是创新的保障
爱迪生偶然间关注到了钨丝,从而发明了灯泡;牛顿因为留意到了坠落的苹果从而有了地球引力的发现。这一切都说明了细心的重要性。作为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其实同样应该细心,特别是注意生活细节,从细节出发探究其中的诸多奥秘,如此创新的行为才会出现。
上厕所是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行为,无论他是平民乞丐还是帝王将相。为了打发上厕所的时间,有的人拿报纸、有的人拿书、有的人玩手机等等不一而足。可就是这么一个细节,有个人却注意到了其中的商机。这是一家德国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该出版社面对激烈的竟争,发动所有人员广开言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这位工作人员很是发愁,因为自己没有门路。就在这时,他有了上厕所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