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700000068

第68章 李世民:当皇帝这点事(4)

比如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房玄龄又一次被停职,时任黄门侍郎的禇遂良就连忙上疏,列举了房玄龄对国家的诸多贡献:“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资治通鉴》卷一九八)然后禇遂良说,假如不是犯了什么不赦之罪,就不应该把他摒弃;如果是因为他年迈体衰,陛下可以暗示他主动致仕。若非如此,只是因为一些小过失,希望陛下不要抛弃跟随数十年的元勋老臣。

禇遂良的谏言句句在理,当然给足了双方面子,所以李世民很快就把房玄龄召回了朝廷。

但是,并不是李世民每次把房玄龄“赶”回家去,都有和事老出来打圆场。比如房玄龄这次复职没多久,就再一次“避位还家”,史书还是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却记载了这次复出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简单,却很微妙。

再次把房玄龄“谴归”后,一连过了好几天,始终没人来劝谏,李世民不免有些着急。朝中政务繁冗,绝不允许他把房玄龄晾太久,可李世民一时又找不到什么好听的理由公开让房玄龄复职。

该怎么办?

李世民毕竟是聪明人,他很快就有了办法。

这一天,李世民忽然告诉侍臣,说他要去芙蓉园游玩。芙蓉园位于长安东南角的曲江,要去那里必然要经过房玄龄的宅邸。房玄龄得知消息后,立刻命子弟洒扫门庭。子弟问其故,房玄龄笑着说:“皇上随时会驾到!”

片刻之后,龙辇果然“顺道”来到了房府的大门口,然后太宗李世民就“顺便”进来看望赋闲在家的房玄龄,最后又“顺带”用御辇把房玄龄接回了皇宫。

这个故事很经典。

除了表明李世民和房玄龄之间的默契和相知之外,这个故事的经典之处还在于,它告诉我们——政治是聪明人之间玩的游戏。

只有读懂人心,才能读懂政治。

综观李世民跟房玄龄玩的这些政治游戏,我们不难解读出这样一些内涵。

首先,不管是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还是身为宰相的房玄龄,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要把贞观的政治局面玩好玩大,要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他们两个就谁也离不开谁。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伙伴关系;但是,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这个界限到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模糊的,所以,他们之间更主要的还是主仆关系。

在这两重关系之下,情况就变得有些微妙而复杂。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李世民必须给予房玄龄最尊崇的地位和官爵,对他寄予最大的信任,赐给他人臣所能享有的最高恩典,比如把女儿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又让弟弟韩王李元嘉娶了房玄龄的女儿当王妃,以此加强双方的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

这些都属于“恩”的范畴,目的是为了赢得房玄龄的绝对效忠。

另一方面,李世民又必须经常玩一些“小动作”,时不时把房玄龄“谴归私第”,晾在一边。这么做的目的有三:一是检验自己对权力的掌控程度,以防被暗中坐大的“权臣”架空;二是借此显示皇权的威严,让房玄龄懂得,君与臣之间,有一道永远不能跨越的界限,所以,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对双方都有好处;三是提醒房玄龄:虽然你很重要,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朝廷离了你就不转了。你应该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永远不能骄傲自大、忘乎所以。

这些都属于“威”的范畴,目的是让房玄龄时刻牢记——我是君,你是臣;政治第一,友谊第二。

其次,对于房玄龄而言,或许一开始对李世民的帝王术还比较陌生,所以在贞观初年一被批评就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可他后来就逐渐明白了——皇帝手中的那把“钟馗利剑”尽管看上去有些可怕,可它通常只是起一种威吓作用的,只要你忠心不改,恪尽职守,那把剑就不会真的往你身上招呼。

正因为房玄龄后来弄懂了这一点,所以他自然而然就有了“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一方面,他虽然仍旧对他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但却时刻有着被皇帝“谴归私第”的心理准备。他不但再也不会被皇帝的批评吓得寝食难安,而且就算被停职,他也权当是度假。因为他知道皇帝离不开他,朝廷离不开他,所以不管怎么“谴归”都能很快官复原职,一点也不用担心。

可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懂得,自己所享有的一切荣宠和恩泽都是天子的赐予,假如稍有不慎,随时有可能被天子全盘收回。所以,必须时刻保持临深履薄、戒慎恐惧之心,越是皇恩浩荡,越是要谦逊辞让。总而言之一句话,做事必须尽职尽责,才能显示能力;但做人必须谦恭低调,才能显示品德。有才有德,才是让领导放心的好下属。

有一件事情,可以充分说明房玄龄的这种“觉悟”。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时任左仆射的房玄龄又被李世民加封为太子少师,不仅肩负国之重任,而且更兼辅弼少主之责,房玄龄大为惶恐,不断上表请辞仆射之职。李世民当然没有批准,而是下诏对他进行了勉励,房玄龄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到了太子拜师那天,东宫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一切都已准备停当,可房玄龄却“深自卑损,不敢修谒,遂归于家”。他深感自己不够资格,所以不敢去东宫接受太子礼拜,只好躲在家里,始终不愿露面。

房玄龄的谦卑赢得了时人的一片赞誉。《旧唐书》称:“有识者莫不重其崇让。”

这一切当然也被李世民看在了眼里,所以他对房玄龄越来越感到满意。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世民又进封房玄龄为司空,仍旧让他总揽朝政,并且监修国史。房玄龄再次上表请辞,李世民又下诏勉励他说:“昔留侯让位,窦融辞荣,自惧盈满,知进能退,善鉴止足,前代美之。公亦欲齐踪往哲,实可嘉尚。然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旧唐书·房玄龄传》)

这段话看上去好像是普通的慰勉之辞,实则大有深意。所谓“自惧盈满,知进能退,善鉴止足”,其实正是李世民对臣下的一种要求。假如做臣子的都能具备这样的美德,或者说都能谙熟这样的游戏规则,那皇帝自然就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换言之,臣子越是谦让,皇帝反而会更加信任他,越敢把权力交给他。所以李世民才会毫不避讳地说了一句大实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朝廷一天没有好宰相,就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

正是由于对房玄龄的信任,所以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当李世民御驾亲征高丽的时候,才会命房玄龄留守长安,把朝政大权全部委托给他,让他“得以便宜从事,不复奏请”(《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这实际上就是赋予了他皇权代理人的身份和权力。

那么,面对李世民交给他的无上信任和权力,房玄龄又是怎么做的呢?

有一天,房玄龄正在留守衙门办公,有人突然闯进来,口口声声说要告密。房玄龄问他告谁的密,那人说:“告你的密!”

房玄龄一听,连想都没想,立刻命人准备车马,把这个告密者直接送到了前线的天子行在。

李世民听说留守送来了一个告密者,刚开始颇为诧异。因为以房玄龄的能力而论,他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把皮球踢给皇帝的,更何况此时皇帝还在前线打仗。所以李世民断定,若非出于某种特殊原因,房玄龄是绝不会这么做的。

李世民转念一想,马上就猜出了答案。

他随即命人持刀列队,然后接见告密者,问他要告谁,那人回答说:“房玄龄。”

李世民冷笑一声:“果然!”当即喝令左右,二话不说就把那个告密者腰斩了。

事后李世民给房玄龄下了一道手诏,责怪他不够自信,还说:“更有如是者,可专决之!”(《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按照规则来玩的政治游戏。

作为房玄龄,虽然被皇帝赋予了专断之权,但是碰上这档子事,他是万万不能专断的。因为这件事实际上是把房玄龄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那就是——要恪尽一个留守的职责,还是要谨守一个臣子的本分?

如果房玄龄选择前者,自作主张把这个人杀了,那固然是尽了留守的职责,可皇帝过后一旦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对房玄龄起疑心呢?会不会觉得房玄龄过于独断专行,因而对他产生不满和戒备呢?

完全有这种可能。

所以房玄龄宁可挨骂,也必须把事情交给皇帝处理。这么做,一来可以证实自己的清白,二来可以表明自己的忠诚,最后还能向皇帝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会谨守人臣本分,碰到必须由皇帝亲自处理的事情,他绝不会越俎代庖。

而作为李世民,他内心对房玄龄这种做法其实是很满意的。他之所以在听到告密者的回答时会说出“果然”二字,是因为他猜出了告密者的来意;而他之所以能猜出告密者的来意,恰恰是因为他了解房玄龄的性格,也知道房玄龄这么做的用心所在。

可即便李世民觉得房玄龄这么做是对的,表面上他也必须“责怪”他,并且重申对他的授权和信任,这样才能展示一个皇帝用人不疑的胸怀。

总之,君臣双方其实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都要按照游戏规则把属于自己的那个角色演好。所以我们说——政治是聪明人之间玩的游戏。

同类推荐
  • 蒙誌

    蒙誌

    此书描绘了华人之古人群两千年前,在当今的日本列岛、朝韩半岛、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蒙古等地发生的一些人类记忆,虚北圣域乃东北亚的核心地域。
  • 匈汉演义

    匈汉演义

    他是约早于成吉思汗1400年的草原第一传奇人物,他的族群叫“匈奴”。冒顿单于,号“撑犁孤涂”,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滥杀部属、杀己爱马,杀妻,射父坐骑,弑父,残杀后母和弟弟,屠戮旧臣,把爱妻送给东胡王,拿月氏王的颅骨当酒杯。活脱脱一尊魔头。然而《匈汉演义》这么想:莫道其性格张力,连“爱”也绝非凡响。恰恰是早期历史记载的简约与观念局限,给文学留下了能动的演绎空间。冒顿,不输秦皇汉祖,足令无数英雄瞻其项背;再莫说广阔背景上还有色彩斑斓的草原生存和战争传奇。读懂了冒顿和他的匈奴,才足以回归秦汉,来审视我们或未真正走近的汉高祖刘邦和看似豪迈的《大风歌》,去体验不一样的中原忧思。读一读,作品看重你的视角。
  • 骸甲春秋

    骸甲春秋

    骸甲,用敌人的骨骸锻造,用自身的骨气支撑,赋予经典的历史故事全新的科技,武装,战争,世界,那个似是而非的国度,是否还有曾经的壮烈和热血?!亡国公主,沙场名将,帝王将相,天道诸神……历史尘埃中的霸绝身影,谁能阻我,谁敢阻我!
  • 战国一哥

    战国一哥

    这是一位变法图强的战国初期政治家,还是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奇才。他是战国时代唯一能够打败秦国夺得其土地并将秦国遏制在函谷关内的大将军。他一生中征战无数,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包括秦国在内的土地千里。他共与诸侯国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竟然没有一次败绩!他的《吴子兵法》在历史上闻名遐迩,在汉代甚至超过孙子兵法!而且,有证据证明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与《左传》有扯不断的奇特联系……他是谁?战国一哥!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热门推荐
  • 异世妖娆倾天下

    异世妖娆倾天下

    嗜血冷杀手一朝穿越,沦为武力废材。废材?呵,且看异世杀手如何翻云倒海,纵横世界,妖娆倾天下!
  • 帝主星海

    帝主星海

    天,浩瀚无边,广袤无垠,无穷世界。帝,气吞寰宇,傲视诸天,俯视万古。天地,天帝。(本书纯自嗨,作者写给自己看!)
  • 一念成婚:席少甜宠小娇妻

    一念成婚:席少甜宠小娇妻

    男友出轨,竟带着小三上门炫耀,她却已经华丽转身,跟相亲对象闪电扯证秒打脸。他是与案件死者打交道的法医,少女们可远观不可近身的黄金单身汉。她是靠码字为生的小写手,本只是去案发现场捞点灵感,却没想到跟他一拍即合。可当她发现,他似乎还念着旧爱时,她想要成全他们脱身而去。却没想到风雨夜,她被堵房内:“老婆,你想逃到哪里去?”她身体轻颤,娇艳的脸蛋上满是惊诧,泪眼婆娑:“你要做什么!”他噙着一抹邪笑:“我的老婆只有你一个,如果你还没能明白的话,我不介意身体力行。”
  • 霸道王爷调皮妃

    霸道王爷调皮妃

    这年头,不是什么事都能跟风扯屁的,穿越也得挑挑时辰,看看八字。唉!好不容易穿来了,却摊上如此霸道嚣张的主,不就把王府。当下旅游区,至于这样子吗?
  • 穿越修仙,女主棒棒哒

    穿越修仙,女主棒棒哒

    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穿越到一个乞丐身上,苏枫洛表示自己是崩溃的。可是从一路的种种奇遇来看,苏枫洛又表示,好像还不错。(新手出驾,不喜勿喷。)
  • 暑期打工记

    暑期打工记

    本书介绍了在中原大地上十分普遍的大学生暑期务工现象,介绍了中介公司如何一步步地将一个个单纯的学生召集到自己的旗下。通过对主人公--小明,以及他的同学们外出打工被欺骗,被剥削、压榨,被人乘火打劫,以致他们将长三角转遍,不仅没有打到工,还赔了不少的金钱的传奇经历的介绍。揭示了些中介公司与厂家联手压榨,剥削暑期工的社会现象。
  • 豪门危情:我的爹地是只狼

    豪门危情:我的爹地是只狼

    “宝贝,你叫什么名字?”一夜缠绵,他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她笑了,“我叫vivi,总裁常来照顾我生意啊!”丑女逆袭成功,梦中情人变饿狼,夜夜索爱还不够。是捕狼计划成功?还是已入狼口不自知?爱情,谁说的清。看着眼前和自己小时候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人,叶景殊凌乱了。“小朋友,你爸爸是谁?”“妈咪说我爸爸是条掉毛的大尾巴狼。”
  • 丧尸实录

    丧尸实录

    第一人称视角的极限惊魂刺激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丧尸世界最真实的丧尸世界没有超能力,没有进化,没有异于常人百倍的力量。只有,一颗最真实的,求生的心……
  • 疯狂主教

    疯狂主教

    林骁旭,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到另一个空间光辉大陆转世重生,最后成长为一名主教,魔法大陆战火硝烟,弥漫着万年的战火再次点燃,神魔兽人精灵人类等各个种族疯狂开战,巨型战争,尔虞我诈,乱世英雄,看林骁旭一个疯狂的主教玩转魔法时空。
  • 高冷校草,追爱记

    高冷校草,追爱记

    “一言不合就强吻,别说话你是我的”“她脸红羞涩但是她很平凡”校草帅气逼人长了一副冰山脸,却迷倒千万少女,他告诉她一句话所有的酒都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