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600000022

第22章 快乐真言(2)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勤奋学习义理文化,并时时将所学体现于自己的行动中,以求得言行一致、内外合一,这不是一件让人内心很愉悦的事情吗?学有所成,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相互切磋、彼此印证、以求共勉,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身心修养已经很好了,尽管别人没有了解自己的才德,也不因此而心生怨言,迁怒他人,这不也恰是君子所为吗?”

上面这段话是《论语》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内容。不过虽然如此,人们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仍旧是千头万绪、莫衷一是。在这里我们主要对比两种解释。

有一种习惯的解释把这三句话看做彼此独立的三个部分,分别解释为: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时加以复习,巩固所学,这样学有所成,内心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探望,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因此生气,这种修养不也称得上君子吗?这种说法在字面上还是讲得通的。《论语注疏》中大体也是这样讲的。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则主张把这三句话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解释,这倒不是南先生的创见,前人也有这样讲的。

总体来说,孔子在上面这一段中讲述的是学习之中的快乐。孔子一贯很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统一,反对浮夸的学风,因此说“习”字在这里解释为见习、实践比较妥帖,符合孔子的一贯思路。如果只理解为复习所学,在思想境界上就显得浅了,也与孔子的一贯思想相隔阂。所以不取。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以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所学,做到学理贯通,运用自如,这种学问才是真学问,如此一来内心岂有不喜悦之理?这还仅是就自学而言。

当一个人内有所成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必然吸引同类相聚。于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处,彼此切磋印证所学,取长补短,共求进步,这又是一件何等快乐之事呢?此处乃是与人学,属于外学。一个人经历了自学与外学两个发展阶段,学问修养便渐臻成熟了。这种相对成熟的标准是什么呢?孔子论人之所学在于修养己身,体悟仁德,明达天理道义。因此修身养德乃是做人行事的开始。

一个人的学问修养到不到位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而不为外在名利所动。因此孔子说,君子所为在于修身体道,学问为己不为人,所以即便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甚或因此不尊重自己也无须怨恨发怒。毕竟别人评价是一种外在的虚名。自身所行合乎道义,乃是成人的要求,又何必斤斤计较虚假的名利、外人的评说呢?能做到这一步,也就算是学有所成,可谓君子,这不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所以学问之道切忌追逐虚妄,而当立身行道,养德顺天。人于此自觉自为中体味生生不息、强健进取、通天地万物于一体的自由快乐之境,不是很好吗?

陶冶情操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原文】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第三》)

【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述而第七》)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虽然体现了淑女匹配君子的喜悦之情,却了无淫色;虽有渴慕贤才之意,却无伤害良善之心。”

孔子与他人一起唱歌,因该人音色纯美,曲佳意善,合乎正道,所以孔子请他再唱一遍,而后自己根据对方的歌词大意,随后应和唱答。

艺术与人生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音乐与诗词可以令人抒发心意,回味无穷,乃至陶冶道德情操,教化社会风气。孔子自己就曾经因为闻雅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可见艺术的魅力所在。而那些靡靡之音和淫词浪调则往往只是一种使人发泄情绪和诱人想入非非,乃至鼓动人为所欲为的不良诗乐而已。孔子对此种诗乐从内心来讲是深恶痛绝的。因此说艺术与人生教养是紧密相连的,而双方究竟是互助还是互伤完全取决于人本身。

其实古代诗歌是不分家的。孔子本人也是深通此道的高手。一次孔子和别人应唱对和,结果被对方的歌声所陶醉,请他一定再唱一遍,而后细心揣摩玩味,再以和之。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认真、执著而又可敬的人啊!

在上面一段中,孔子曾经赞美《关雎》一诗,说它虽论男女之情,却是有两情相悦之实而无淫荡无度之意,既近乎人情又合乎礼义之正道,实在难得啊!这说明孔子很欣赏这种合乎礼义人情之正的诗歌。认为它对于人生有着重要的点染作用。事实也的确如此。

我们在诵读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时候,胸臆间无不为作者激扬起一份爱国正气的豪情壮志。多少仁人志士就是在吟诵这两首诗词中慷慨赴义的。同样我们也在李白、杜甫的诗作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人生自由的可贵,以及对家国兴衰的深切忧患。这些情感无不发自肺腑,得天地之正道。可见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

当然,也有一些诗歌纵情恣肆、不加节制,结果偏离了人生正道,反而产生了不良效果,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所以孔子在文化整理过程中专门做了正礼乐的工作,其目的就在于此。在《论语》中,孔子发现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有粗俗、颓丧,一味诱惑人们心志的迹象,这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音乐诗歌也是有所选择的,其标准就是发乎情、止乎礼,文质彬彬,自然中道。在孔子看来只有这样的音乐诗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的音乐诗歌。

以孔子这个标准来衡量现代音乐与诗歌,恐怕许多所谓的艺术作品就很有问题了。首先,许多流行歌曲为了取悦于听众,便千方百计地迎合一些听众的粗俗、肤浅,乃至低级的思想与趣味。表面上听起来好像在反映现实、体贴民众,实际上却是在谄媚于人,拉拢听众。这种虚假的艺术往往在无形中鼓动了人们的冷漠、自私、狂妄、狭隘、自负、不负责任等等一系列卑劣的心理,却又要堂而皇之地标榜个性与无辜,这就更加可鄙了。尤其当它以所谓的流行艺术形式出现时,就更加遗患无穷了。

真正的艺术是有品格的,即便流行艺术也是如此。它们必定是要在体验现实中反映人性的高贵所在,折射出宇宙世间的美好与奇妙,即便显现哀伤,也自有它高尚的主题。真正的艺术必定不会去简单地迎合、谄媚于人,而时刻保有它教化德行、陶冶情操的精神主旨。它是带给人以希望的,不是半死不活的。而且真正的艺术乃是合乎道义、懂得节制自身的,不会随便地就去鼓吹什么的。它总会使人的感情能够得到一种合理的抒发,而不是肆意发泄,从而使人们在这种艺术境界的涵养中怡然自得,于理性天道有所发挥。以此观之,过去乃至现代的许多流行音乐便实在不敢恭维了,真是流而不行啊!

毋庸置疑,我们所需要的乃是一种真正的有品格的,发乎情、止乎礼的艺术。只有在这种艺术的包容下,才能体会出人生世间的道义所在,感受生活的美好瞬间,体味真正的生命快乐。

各得其所是最大的幸福

【原文】

【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第五》)

【译文】

颜渊和子路站在一旁听孔子教导。孔子对他们说:“你们对我说说各自的人生志向吧?”子路性急,率先说道:“我希望将我的好车、好马、好衣服与朋友共同分享而没有遗憾。”接下来颜渊说道:“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不自傲、不给别人添麻烦。”子路随后问孔子:“希望您也讲讲自己的志向。”孔子于是说道:“我希望老人能够身体健康,我行孝道;朋友间讲究信义,没有欺骗;孩子们归家,我可以施以关怀。”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志向。透过他的志向,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他的道德修养、学问见识,以及他对理想人生、社会的憧憬与建设。那么孔子的人生理想志向是什么呢?

在上面一段中,孔子先询问了两个弟子颜渊、子路的人生志向。子路豪侠仗义,重义轻财。愿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不过不符合孔子行仁由己,文质合一的思路,并且度量比较小。颜渊深得孔子教诲的忠恕之道,思想平实,内化于己。注意自己的德行培养,气质教化。因此他提出不自傲、不烦人这两条针对自身的修养标准。这也体现了他做学生的本分。其实真要做到了这两条,那也是很了不起的。有此两条修养,何愁不能自在立身行事、与人相通呢?接下来,子路便问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的回答恐怕要使许多人失望了。

孔夫子既没有发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直接亮出什么安定天下的锦囊妙计。他很平静地像唠家常一样说出了自己的一番想法,那就是希望家里的老人身体健康,自己由此能够倾尽孝道,以解安慰之情;日常跟朋友言而有信,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家里的孩子听话归家,自己作为长辈能够适时地加以关照,以显舔犊之情。如此便是孔子之志。

孔子的话也许表面看起来不够恢弘,然而却在平易中显现一份生活的本真和安定祥和的人生气象。它充分展现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存意义和人生使命。事实上,孔子也正是在这个家庭社会背景下来阐释人生,来为人生定位的。不如此,何以为人呢?同样人也正是通过履行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方才展示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方才显露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彼此关爱、理解与尊重。

孔子的人生理想恰恰就是建立在这种温和的家庭气氛基础上,并由此推广到国家与社会中的。在孔子看来,只有每个人自觉反思和履行人生道德使命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同、百姓安居乐业。

没有人能够永远保证拥有权力、地位和财富。

专注于山水,则人生就是山水;专注于快乐,人生就是快乐。

人生是一场虚妄的梦,执著于此便烦恼无边。

学问之道切忌追逐虚妄,当立身行道,养德顺天。

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反思和履行人生道德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同类推荐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意大利往事

    意大利往事

    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的历史概况,书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
  •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这种深入骨髓的首都(以前叫“帝京”)意识,凸显了北京人政治上的惟我独尊,可也削弱了这座城市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竞争力。首都的政治定性,压倒了北京城市功能及风貌的展示,世人喜欢从国家命运的大处着眼,而忘记了北京同时还应该是一座极具魅力的现代大都市……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丧葬文化》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丧葬文化相关知识。《丧葬文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夜魅:吸血鬼的掠夺

    夜魅:吸血鬼的掠夺

    当传说中的吸血种族出现在现实生活,我仿佛成了臆想症患者。时时刻刻生活在未知名的恐惧中,仿佛下一秒就成为鲜血的祭品。是谁夺走了我珍贵的家人,是谁时时刻刻威胁着我的生命,又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一场恶魔间的较量即将拉开血红的序幕……
  •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甜蜜生活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甜蜜生活

    本文讲述微微和肖奈结婚后的生活以及一些生活小事
  • 正邪天下正邪篇第二卷

    正邪天下正邪篇第二卷

    武林之争始于绝世奇人空灵子所创“天平六术”。空灵子六位逆徒横行江湖,扰起一场血腥风雨。两位神秘少年便在这风雨江湖中同时崛起,各凭绝世智谋在武林中卷起一股狂潮,心怀圣意者,却魔缘不断,而心怀邪念者,却机缘连连,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他们终因不同的信念而决战武林……
  • 纵横血海

    纵横血海

    爱情的挫折,家庭的破裂。事业的丧失,梦想的破裂。晓家亡,知她死,心灰意冷。仇报人去,只留虚空影。最后的灵魂映入上天,被吞噬万物的黑洞吸入,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成神为魔只因她,笑击乾坤为汝伐。神魔变,天道灭,凡尘暗,三界怯。为爱杀伐天地哭,神念凌空苍穹裂。。。
  • tfboys相隔整个青春

    tfboys相隔整个青春

    易烊千玺你和我相隔整个青春凄拉王源,我的薄荷王子冰冉王俊凯,你是不是梦啊?悠雪
  • 蓦然回首,爱可还在

    蓦然回首,爱可还在

    他,怀着仇恨,一步步接近她,海誓山盟,甜言蜜语,终是得到了她的生死相依,她为他甜,为他苦,为他学会了相夫教子,也让他夺回了原本属于他家的一切。之后,他不再掩饰他的仇恨,厌恶她,带着他真正心爱的女人出双入对,在她为他生下女儿三天的时候,亲手割断她的左手,只为她不肯离婚,而他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死去而不能给其名分。
  • 蜜爱新宠

    蜜爱新宠

    遇上于子期的那年,我十九岁。他拉我出浮华夜场,保我衣食无忧,免我颠沛流离。每当寂寞来袭,他宠我爱我。天真如我,以为这便是爱情。可那次,他竟为达目的,亲手把我送上了别人的床。后来,我怀孕,正主找上门来。他笑着解围:她只是生孩子的工具。果然,分娩当天,他抱走了我的儿子,只扔下一笔钱……再遇时,他说:苒苒,回来吧。我冷漠垂首,掩盖住目中的嘲讽,笑问:这一次,你又想从我的身上得到什么?
  • 本色

    本色

    《本色》作者夏昌铭常常对自己说,不必求得名利,不必求得爱情,不必求得伟大,但求进人生活的深层,默默追求平实的理想,用真实的自我来承接生命的原色,在悲壮的祭祀中埋葬丑恶的事实,凛然无畏地去解读人生,创造人性的真善美,从而证明风雨人生永远超过昏愦的残喘。不管我将跨越多么漫长的黑暗……点亮我心中的明灯,那就是天堂。那么《本色》的主角本色又是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 腹黑邪王专宠妻:嗜血萌妃

    腹黑邪王专宠妻:嗜血萌妃

    杀手生涯,却因昔日好友背叛,一朝身死穿越到太尉府上三小姐身上。同名同姓,可这性格却差十万八千里。三年后,绝代风华,摇身一变。当高冷腹黑的她,遇上更高冷更腹黑的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问”喜欢是什么样的感觉“他却说“你对我什么样地感觉,喜欢就是什么样地感觉.””所以我喜欢你喽”“没错.”某男腹黑的说.某位智商超高,情商为零的小白兔,深信不疑的点了点头.)
  • TFBOYS之做你心中的四叶草

    TFBOYS之做你心中的四叶草

    让我做你的四叶草,在你心中默默守护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