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个美国水兵,在他服役的军舰即将从美洲开往欧洲作战时,竟然借公用茶室的电话将开拔时间、航线告诉了朋友。不想隔墙有耳,他的话被一名德国间谍偷听到了。结果,这艘军舰在航行途中便被德国潜艇打入龙宫,而那个饶舌的士兵也喂了鱼虾。
这就是多嘴多舌酿成的大祸!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多说话。他们或者是爱传播“小道消息”的人,或者是喜欢自吹自擂、自我表现的人。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不受人们欢迎的。
还有一种情形是,有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为了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但又担心言不尽意,故而在说完必要的言语后,仍然画蛇添足地添上几句。有的人则似乎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打开话匣子,就如?舀滔江水。
在很多场合,都会出现“好话千万句,毁于一二言”的悲剧。为了不使自己因多言而产生负面效果,就必须在嘴巴上“安个把门的”。说话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当自己对周围环境不太了解、对交往对象的情况不太熟悉时,更要遵循“多让别人说话”这句金玉良言。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在风云多变的生意场上也同样有益。
有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准备购买一大批用于车内装潢的布料,参与竞争的有三家纺织品厂商。在做最后决定前,该公司要求三家纺织品厂商各派一名代表于特定日期来该公司进行最后一轮洽谈。
罗纳森是其中一家纺织品厂商的业务代表,当时正好患了严重的咽喉炎,但这一点却使他最后“因祸得福”,获得了成功。他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我被引进一间会议室,面对的是那家公司的多位高级主管,诸如丝织晶工程师、采购经纪人、业务经理及该公司总裁等。我站起身,尽最大努力想讲几句话,却只是徒费力气而已。
“众人环绕着会议桌而坐,都静静注视着我。我只好在纸上写道:‘诸位先生,我因咽喉炎发不出声来,我没办法讲话。真抱歉!
“‘我来帮你讲。’该公司总裁说道。于是,他便代我展示样品,并说明那些样品的种种好处。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也都极力称赞我的纺织品的优点。由于那位总裁取代了我的位置,便代替我参加讨论。而我自己惟一能做的,只是微笑、点头或打几个手势而已。
“这个极其特别的会议,结果是:我得到了那份价值160万美元的合同——那是我有生以来争取到的最大订单。”
罗纳森带着庆幸的口气总结说:“我知道,如果不是我不能开口说话,我一定得不到那份订单,因为我对整个事情的估计完全错误。经过这次经验,我发现多让别人开口讲话,实在有极大的好处。”
六、做一个赚100万的初步计划
1.首先必须学会适应社会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再向深一步说,人不仅要“识时务’:认清客观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更要能做到“适时务”,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古人说:“入境问禁,人乡随俗。”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的时候,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时时处处想着“问禁”和“随俗”,更是十分重要的。
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前,要先了解一个国家的法令;去一个地方时,也一定先要弄清楚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会更加适应现实,少做错事,傻事、糊涂事。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更要慎重,要尊重对方的习惯、风俗、信仰等。例如,某人不喜欢红色,而你却穿了一件大红衣服去看望他,一定会让他反感。
人生在世,离不开他人的眼光和晶评,所以不能我行我素,一味地“特立独行”,追求那一份与众不同的“潇洒”。孟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入境问禁,入乡随俗”这句话,如果能照着去做,既可以体现对人应有的礼貌和尊敬,也可以减少自己的麻烦和困扰,甚至减少失败的因素。可惜的是,许多年轻人都忽视了这句话的深意,所以只能在社会上四处碰壁和受阻了。
唐代的朱庆余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男女相悦之情,实际上要表达的则是下面的意思:
有个人考取了功名,非常高兴得意,马上就要去拜见官长了。但在见官长之前,自己要先精心“化妆”一番,希望能给官长好的观感。待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环境还摸不清楚,只有在师友同事之间,悄悄地打听:“我这样做,到底是不是符合官长的心意呢?”
这首诗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说出了人生在世就必须学会适应社会的道理。其实,我们一辈子为人做事,经常都要考虑“画眉深浅入时无”的问题。尤其是当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时,究竟应该“浓妆”还是“淡抹”,更是必须认真琢磨,慎重对待,争取做得恰到好处才行。如果不能合于时代的要求,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那就只会被社会淘汰、抛弃。
2.适当掩藏自己,不要和盘托出
十七世纪西班牙一位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经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他说:“深谋远虑的艺术,就是善用你的智慧清晰地洞察情势,衡量情势。此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你,但不让他们了解你;并不断地培养他们对你的期望,又绝不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当你每成一功,每展长才,他们便会因为你的伟大业绩而盼望更伟大的业绩。”
这位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思想家还解释说:“看透别人就能主宰别人,被别人看透则会被别人主宰,胜利能因此易手。善于识破他人,可以号令全局;善于隐藏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落入圈套。”“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不要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旦被人识破你的才能局限后,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慎藏名度,名气可保。”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就十分明白以上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醒的话:“仆人眼里无伟人。”正因如此,所以他把保持“神秘感”作为自己担当领袖必须遵循的一个信条,而且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让人一览无余的话,不仅难以受到别人尊重,而且还会因此而使别人更加小心防范,甚至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三国演义》里讲过一个故事:
曹操对刘备一向存有戒心,害怕他将来会对自己不利,因而想设法除掉他。可是,曹操却无法肯定这一点,他也不想因“误杀好人”而轻易背上骂名。在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曹操决定试探一下刘备是不是真的具有威胁性。
一天,他在府中设宴款待刘备。席间,曹操装作毫不在意地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能够配得上称为英雄的人,就只有你和我两个了。至于袁绍、袁术、刘表等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别看他们显得很风光,实际上是不值一提的草包。”
刘备正在夹菜,听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惊,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
恰在此时,天空中响了一声雷。刘备赶忙乘机对曹操说:“雷声把我吓了一大跳,弄得筷子都没能拿住。实在让我害怕呀!”
曹操本想借品评天下人物的话题来试探刘备是否具有英雄气概,将来是否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他没有想到,刘备竟然这样“怯弱无能”,于是就从内心里看轻刘备了。因此,曹操便打消了除掉刘备的念头。
3.避免盲目跟风从众才能降低人生风险
每年高考报志愿时,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莘莘学子们拿着报考志愿表,在选择填报哪个专业时却表现得束手无策。大家纷纷想寻找“热门”专业,同时对自己能否考上也怀有担心,所以难免会发出询问:“老师,他们都填报了计算机系,你看我是不是这块料?”
在犹豫和怀疑之中,许多优秀学生最终都选择了大家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然而,到大学临近毕业时,他们才发现这些“热门行业”其实并不好就业。
这种现象,是在职业选择上的典型的从众心理,也就是俗话讲的“随大流”。此类错误极其普遍的存在,说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社会需要的一条客观规律:物以稀为贵。
一旦千军万马都去挤一条独木桥时,那么就会使桥坍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反的,如果你能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见人之所未见,则往往更能适合社会的需要,也就更容易在社会上生存并取得成功。
盲目跟风。从众,必然增加人生的风险。我认识一位老板,几年前听说外地招商引资,就“顺应潮流”到该地投资了上千万。两年之后,他把所有的钱都亏掉了,最后空手而归。
我问他:“你当初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投资?”他说:“那时候,很多同行都争先恐后地去了,大家都认为那里的投资条件优越,大有发展前途。如果我不去的话,担心会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其实,除了在日常生活上“随大流”可能没错之外,在其他许多事情上这样做,往往就会葬送了自己。所以,请你千万记住一句话: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未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