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8500000021

第21章

第二十章 生和死是无法挽回的,要释然

死之默想

大约我们还只好在这被容许的时光中,就这平凡的境地中,寻得些须的安闲悦乐,即是无上幸福。

四世纪时希腊厌世诗人巴拉达思作有一首小诗:

你太饶舌了,人呵,不久将睡在地下

住口罢,你生存时且思索那死。

这是很有意思的话。关于死的问题,我无事时也曾默想过(但不坐在树下,大抵是在车上),可是想不出什么来,这或者因为我是个“乐天的诗人”的缘故吧。但其实我何尝一定崇拜死,有如曹慕管君,不过我不很能够感到死之神秘,所以不觉得有思索十日十夜之必要,于形而上的方面也就不能有所饶舌了。

窃察世人怕死的原因,自有种种不同,“以愚观之”可以定为三项,其一是怕死时的苦痛,其二是舍不得人世的快乐,其三是顾虑家族。苦痛比死还可怕,这是实在的事情。十多年前有一个远房的伯母,十分困苦,在十二月底想投河寻死(我们乡间的河是经冬不冻的),但是投了下去,她随即走了上来,说是因为水太冷了。有些人要笑她痴也未可知,但这却是真实的人情。倘若有人能够切实保证,诚如某生物学家所说,被猛兽咬死痒苏苏地很是愉快,我想一定有许多人裹粮入山去投身饲饿虎的了。可惜这一层不能担保,有些对于别项已无留恋的人因此也就不得不稍为踌躇了。

顾虑家族,大约是怕死的原因中之较小者,因为这还有救治的方法。将来如有一日,社会制度稍加改良,除施行善种的节制以外,大家不同老幼可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凡平常衣食住,医药教育,均由公给,此上更好的享受再由个人的努力去取得,那么这种顾虑就可以不要,便是夜梦也一定平安得多了。不过我所说的原是空想,实现还不知在几十百千年之后,而且到底未必实现也说不定,那么也终是远水不救近火,没有什么用处。比较确实的办法还是设法发财,也可以救济这个忧虑。为得安闲的死而求发财,倒是很高雅的俗事,只是发财不大容易,不是我们都能做的事,况且天下之富人有了钱便反死不去,则此亦颇有危险也。

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这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地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音乐,此外别无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我现在的快乐只是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虽然近来因为政府替我们储蓄,手头只有买茶的钱),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然而朋友来谈天的时候,也就放下书卷,何况“无私神女”的命令呢?我们看路上许多乞丐,都已没有人生乐趣,却是苦苦的要活着,可见快乐未必是怕死的重大原因;或者舍不得人世的苦辛也足以叫人留恋这个尘世罢。讲到他们,实在已是了无牵挂,大可“来去自由”,实际却不能如此,倘若不是为了上边所说的原因,一定是因为怕河水比彻骨的北风更冷的缘故了。

对于“不死”的问题,又有什么意见呢?因为少年时当过五六年的水兵,头脑中多少受了唯物论的影响,总觉得造不起“不死”这个观念来,虽然我很喜欢听荒唐的神话。即使照神话故事所讲,那种长生不老的生活我也一点儿都不喜欢。住在冷冰冰的金门玉阶的屋里,吃着五香牛肉一类的麟肝凤脯,天天游手好闲,不在松树下着棋,便同金童玉女厮混,也不见得有什么趣味,况且永远如此,更是单调而且困倦了。又听人说,仙家的时间是与凡人不同的,诗云“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所以烂柯山下的六十年在棋边只是半个时辰耳,哪里会有日子太长之感呢?但是由我看来,仙人活了二百万岁也只抵得人间的四十春秋,这样浪费时间无裨实际的生活,殊不值得费尽了心机去求得他;倘若二百万年后劫波到来,就此溘然,将被五十岁的凡夫所笑。较好一点的还是那西方凤鸟的办法,活上五百年,便尔蜕去,化为幼风,这样的轮回倒很好玩的,可惜他们是只此一家,别人不能仿作。大约我们还只好在这被容许的时光中,就这平凡的境地中,寻得些须的安闲悦乐,即是无上幸福;至于“死后,如何”的问题,乃是神秘派诗人的领域,我们平凡人对于成仙做鬼都不关心,于此自然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周作人

哲思录:

人类最难摆脱的诱惑,或许就是生的欲望和死的冥想。而生死又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致谈生不忘说死。死能促使人类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从来不思考死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生,也不可能获得深刻的领悟。

人生一世,当然不只是鉴赏他人和自己的生死问题,更不是消极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就像唐弢笔下那死亡之国里不屈的灵魂,“我不怕死”,可我更“执著于生”;只要生命之神“还得继续给予人类以生命”,“我要执著于生”。

真正的幸福就在现在

在伪教义看来,现世的生活是一种苦难,而获得幸福只能到来世。

在真正的基督教义看来,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这种幸福是在现在得到的。

真正的幸福永远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它一直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善的生活。

不要相信这种说法,即此生只是向另一个世界的过渡,我们只有在那里才能够过上好日子,这是错误的。我们在此处、在现世中过的必定是好日子。为了在此处、在现世过上好日子,我们只能按照那差我们来者的吩咐去做。不要说,为了让你生活得好,首先要让大家好好生活,照上帝的旨意生活,这是不对的。你自己要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你自己要作出努力,那么你就将生活得好,而别人也不会因此生活得更坏,只能生活得更好。

人最常见也最有害的一种谬误是,认为他们不可能在现世得到他们所期望的所有幸福。

有人极力主张,现世是一个哭号的受难场,是一个经受考验的地方,等等,而另一个世界才是极乐世界。这种主张就仿佛是在证明,整个上帝的大千世界是美好的,或者说在整个上帝世界中的生活都是美好的,只是在某一段时间中的某一个地方除外,而这正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奇异的偶然总是有的,这难道不是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的一种误解吗?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哲思录:

一个哲人说:“我为了寻求幸福,走遍了整个大地。我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寻找这幸福。有一次,当我已经完全丧失了找到它的希望时,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对我说:‘这种幸福就在你自身。’我听从了这个声音,于是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始终不渝的幸福。”

幸福并不是难以找到的,幸福也并不是到来世才能期盼得到的。要相信,只要我们去感受,在现世也能得到我们所期望的幸福。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想象一下,不久以前,你还并不存在,而不久以后,你又将不复存在。由此,你要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转变和消亡的。新旧更替,这是自然的法则。

一切事物都取决于你对它的判断,所以,一旦你摒弃了那些错误的判断,你会发现像绕过了岬角,前面出现一片风平浪静的海湾。

任何一种活动,当它在恰当的时间停止时,它并没有遭受损害,因为它已经停止了;作出这一活动的人也没有遭受损害,因为它已经停止了。那么亦如我们的生命,如果它在恰当的时候停止,我们也并没有遭受到什么不幸,因为它已经停止了。而生命的终止是由自然的本性来决定的。年迈而终可能是人的特质,但放大到自然中,也是由宇宙来决定的。通过这种新旧更替保持宇宙的青春和完美,也是宇宙的旨意,是有利于人类的。总之,保持和神一样的方式运动,与神怀着同样的目标,这样就无愧于神把我们降生到人世中了。

你要准备好坚持三条原则:第一,不做无目的的事,凡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坚持公道,不要背道而驰。一切遭遇都是出于偶然和天意,不必去抱怨偶然,更不要去怪罪神的旨意。第二,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由胎儿成长为有灵魂的人,又是如何在生命终结时交还我们的灵魂。想想每一种存在是由什么构成,又将分解为什么;当你成为在天之灵的时候,观察周遭,你会发现如你一样的生灵是如此众多。第三,俯瞰众生,你又会发现,所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在消逝,这时你还会觉得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夸耀的吗?

放弃你的判断,你将会得到内心的宁静。有谁阻止你这么做吗?没有。那你为什么不这么做?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哲思录:

死亡并不可怕,那只是生命的轮回。生命是自然赋予的,最后也将终结于自然,生死是正常的自然规律。真正让我们害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而不是死亡本身。生老病死乃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正视死亡,呵护好自己的身体,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在短暂的生命里,自然地旅行

时间就好像是一条湍急的河流,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在这条河之中;你前一秒看见的一样事物,现在它已经消失了,又出现了另一样来代替它,但这个也很快就会消失。

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是自然的安排,就像春天的玫瑰和秋天的果实,一切事情都是那么平常、亲切;对疾病、死亡、诽谤、阴谋或是别的那些让没有脑子的人欢喜和忧虑的事情也是这样。

先发生的事情和随后发生的事情总是密切关联,因为这些事情并不是没有关系各自发生的,其中包含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和理性的秩序。一切事物都被和谐地安排在一起,新出现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延续,而且与它们之间还有一种很微妙的联系。

永远记住赫拉克利特说过的话:土死了转化成水,水死了转化成气,气死了转化成火,如此往复,循环不已。再想想那些忘记了脚下的路通向何方的人们,“他们连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方向都辨不清”——那就是支配宇宙的理性;而且,我们不应该“做事说话像睡着了的人一样”,因为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也可能会说话做事。我们的行动也不应该像被管教惯了的孩子,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有先知告诉你:你明天就要死了,最迟也过不了后天——明天还是后天,你恐怕不会去关注这个,除非你实在是一个精神贫乏、懦弱之极的人,因为这没有什么差别。同样的道理,你就算可以再活很多年,或是明天就死,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认真地思考这些事情:有多少医生曾在病人的床前频频皱眉思考救治病人的方法,最后自己却不治而亡;有多少占星家预告了别人的死期,最后自己却突然暴毙;有多少哲学家曾经口若悬河地讨论死亡和不朽,最后自己却默默地死去;有多少英雄曾经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最后也和这些人一样去往阴间;有多少暴君,仿佛自己会永远长生不死一样,残暴施政,滥杀无辜,最后还是一样被死亡夺走了生命;又有多少的城市,比如赫利斯城、庞培城、赫库兰尼姆城还有其他不计其数的城市,也被完全毁灭了。再看看眼前,你所认识的那些人,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在短短的时间内相继死去,一个人先是为别人送葬,然后自己也倒下死了,再被别人埋葬,埋葬了他的人不久也被埋到土里。总之,一定要记住: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如此的卑微——昨天还是一摊黏液,明天就会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尘。所以,在这短暂的有生之年,让自己合乎自然地生活吧,在走向人生终点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像一枚熟透之后就会掉落在地上的橄榄一样,感激迎接它的大地,同样感激生养它的树枝。

让自己像那岸边的礁石一样,任凭海浪不断地击打,依然岿然不动,直到让暴怒的海浪变得驯服。

“我真是不幸,居然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有这种想法,相反,要这样对自己说:“我真是幸运啊,虽然遇到这样的事,但我仍然保持平静,没有被现在压垮,也不会为将来感到恐惧。”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这种打击。所以为什么要把它当成不幸,而不是幸运呢?难道你要把那些并没有违反人的本性的事情也当成是不幸的吗?如果一件事没有违背人的意志,难道你会说它偏离了人的本性吗?你是知道什么是人的意志的。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能阻止你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人吗?能阻止你去做一个正直、高尚、克制、有判断力、自由的人吗?能减少破坏你身上合乎本性的一切品德吗?因此,在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幸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一原则:这并不是不幸,我勇敢地承担了它,就使它变成了幸运。

学会蔑视死亡,有一个较为平常却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想想那些想死死抓住生命的人。比起早些时候去世的人,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还是要躺在地底下,卡迪斯亚卢斯、费比厄斯、朱利安努斯、莱比德斯这样的人,曾经给多少人送葬过,最后还是要别人给他们送葬。总之,生死之间只不过是一线之隔,熬到了尽头又能怎样?那要经历多少烦忧苦恼,见识多少人情冷暖,然后再拖着老迈的身体艰难地走过来!所以,不要把寿命的长短看得太重。你身后的时间是一个无底洞,你前面的时间也是如此漫长,在这时间的长河中,活三天和活更长的时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总是沿着直路走——这种最短的路程也是最合乎自然的,在这条路上,我们的言行也是最符合健全的理性的。走这条直路,我们就可以免除一切的烦忧和争斗,远离一切的诡计和虚伪。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哲思录:

在时间之河中,这一秒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下一秒就会变成历史,这是自然的法则。

遇到一些挫折就认为自己处于“不幸”之中,然后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此,这样的人生是失败的。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挫折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人们要做的是始终对痛苦保持镇定,并且“高贵地忍受”,磨炼自己的意志,也让心灵接受一次洗礼,顺应理性,自然地前进。

死亡并不可怕

当疾病与死亡侵袭我的时候,我会欣然地发现自己正在完成这样的任务:把自己的意愿从冲动,阻碍、怨恨和奴役中解脱出来。

如果真是如此,我会十分欣慰,我会对神说:“我在什么事情上违反过你的意愿吗?我曾滥用过你给我的能力,感觉和自然法则吗?我曾批评过你,或对你的统治吹毛求疵吗?如果生病是你的意愿,那就让我病吧,别人也会生病,但只有我是出于自愿的。如果是你的意愿,我不避讳身陷赤贫,我的心仍然欣然自得。在国家中我没有任何权力,因为你希望我如此,这样的权力并不是我所渴求的。你看见过我因为这些事面色阴沉吗?难道我不总是容光焕发地出现在你的面前,等待着你的命令,专注于你的指示吗?现在你是否希望我离开人类?如果这是你的意愿,我会听从,我还会给予你最高的感恩,因为你相信我配得上与你一同参与人生的盛宴,注视你的作品,理解你的统治。”

这就是死亡降临时,我想到的、写下的、思考的。

死亡或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惧。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赞成一位诗人所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于可耻。”

我们应该以信心对抗死亡,以谨慎对抗对死亡的恐惧。但是,现在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面对死亡,我们逃避,而在对死亡的观念问题上,我们却表现得粗心、鲁莽和冷漠。这些东西曾被苏格拉底准确地称为“恐怖面具”,对缺乏经验没有见过面具的小孩来说,面具显得可怕;同理,我们也以同样的方式受到各种事件的侵扰。孩子是什么?是无知的人。孩子是什么?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如果孩子懂得这些知识,他绝不会比我们差。死亡是什么呢?是一个“恐怖面具”。把它翻过来看看,瞧,它并不咬人。这个可怜的躯体迟早会和精神分离,就像它过去曾经与精神分离一样。那么,如果现在分离,你为什么会烦恼呢?因为如果它现在不与精神分离,以后也会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样宇宙的时间才能循环往复。它需要现在、未来和过去。痛苦是什么呢?痛苦是一个面具,翻过来看看,可怜的肉体遭到了粗暴的践踏,然后又复归平静。门是开着的,你要是不满意,你可以出去;你要是满意,那就请忍受吧。为了应对各种情况,门必须开着,所以我们也就不会有任何烦恼了。

死亡?不管是整体还是部分的死亡,它想来就来吧。流放?你想把我流放到哪里就是哪里吧。但难道你能把我逐出宇宙吗?不可能吧!无论我被驱逐到哪里,我都会看到太阳、月亮和星辰,都会有梦和预兆,都会与神交谈。

当你的一切都是从他人那里获得,而一旦有人从你这里夺去了某物,你是否会谴责、抱怨那个曾经的给予者呢?你是谁?你为着什么目的来到世间?难道不是神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难道不是他赐予你光明的吗?你的伙伴,你的感官和理智的能力,所有这些不都是拜他所赐吗?他是怎样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呢?难道不是作为一个终有一死的人吗?难道不是让我们短暂地寓居在一个渺小的血肉之躯中,命中注定要过一种尘世的生活吗?难道不是让我们可以短暂地成为神的统治的观众,并在节日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与神同在吗?当你被允许观看过庄重肃穆的节日集会之后,难道你不愿意欣喜地离开吗?当他召唤你前进的时候,你难道不是怀着对所见所闻的敬拜、感恩之心,欣然前往的吗?“不,我不想节日的盛宴就这样散去。”——秘教的信徒希望仪式能够尽量延长一些,奥运会上的观众恐怕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摔跤选手。但盛宴必散!离开吧,带着感恩和谦卑上路吧,为那些像你一样来到这个世上的人们让路吧!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哲思录:

生老病死都是上天赋予人们的自然规律,就像一片树叶,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落霞,然后在冬天里化为其他生物的养分。任谁也无法抗拒死亡,害怕是没有用的。

因此,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生则好好生活,让生命如夏花般肆意绽放,完美而又盛大的绽放自己的希望。纵情欢乐之后,对待死亡,要保有平常心,安然地通过这样的过程通往生命的永恒,就像落叶一样,安静却又义无反顾地扑向大地的怀抱。

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要接受这样的想法和感受:生与死的距离或许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遥远。

死是自然的。我们一出生,就订了一个契约(不管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那就是我们是要死的。我们对死亡诚惶诚恐,心浮气躁,表明我们并未意识到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以为由于我们是人,就与自然有别。任何东西,有生就有死。我们要接受这个简单却又非常深奥的道理,这正是我所致力的事情。

有一天,我的冥想老师对我讲了一番话,使我有如醍醐灌顶。她说:“莫里,你的生与死的观点或许要重新考虑。或许生死之间的距离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遥远。”我说:“你是说这不是个深坑——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大谷?你是说这只是一条小河上的一座小桥?”

我总认为生和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人们很难——至少我觉得很难——理解它们或许不是那么不同。她说:“你是一个思想开朗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想想这件事吧,看看你能悟到什么程度。”

你还有时间学着如何接受死亡,心存感激吧。

死亡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大家的事。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有许多可爱的朋友,这场悲剧,我的疾病和即将到来的死亡,把他们召唤到了一起。我们所做的就是互相关照。我与他们保持联系,他们也与我保持联系。

他们定期到我这儿来,我们谈论着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谈论着我们精神上有什么感受;我们互相交换爱的感情,彼此抱头痛哭;我们诉说着彼此情深意长难以割舍;我们互相温情地握握手,抱一抱。

他们对我说他们喜欢到我这儿来,因为他们在如何勇敢地面对死亡方面从我这儿学到了许多东西。显然,他们看到我如何生活是很受振奋和鼓舞的。他们的期望也鼓舞着我。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要死的……日复一日,我们离死亡越来越近。应对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自觉地、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地活着。

许多路近黄泉的人说过同样的话,我觉得这话包含很多真理——不要等到行将就木才去承认这是唯一的生活道路。斯蒂芬?莱维恩说过:“爱是唯一合理的行为。”披头士乐队说:“爱是你所需的全部。”W.H.奥登说:“相爱或者死亡。”许多人,包括耶稣,说过这样的话,可我们听不进去。

我们为什么听不进去?我们的自我总是在作怪,说:“我,是第一位的—不要管他人的事。”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应当互相负责、互相关照,这才是我们最讨人喜欢的行为。

在追求精神灵感的过程中,揽几个朋友进来。你或许就能不太困难地找到通往灵界的道路。

我和一些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我们称之为“死亡与精神小组”,我们奋力探讨如何获得适合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链接和精神指向。我们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的问题:有灵魂吗?有来生吗?有转世吗?人生之后唯有虚无吗?

只要你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获得许多东西,我觉得答案是什么是无关紧要的。我在这个朋友小组和在整个社会上所要做的,是去开拓人们的胸怀,去触摸他们敏感和富有同情心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能认清我们共有的人性。

即使你没有一个正式的团队,你可以征求一位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意见,问问他愿不愿意定期到家里谈谈。只要集中于精神问题,是绝不会缺少谈资的。尤其是在一对一或小组里可以真正敞开胸怀的讨论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大家亲亲热热地交谈着,说出来的都是有意义的内容,因为大家在乎的不仅仅是言语,还有那种情意相通的感受。我们聚在一起,交换思想和感情——对我来说这就是这个小组的意义所在。

你一旦领会了我想表明的观点,你就会赞赏佛家之言的精辟:“人们年轻时,都知道他们是要死的,但没有人相信这一点。”当你真的面临死亡时,你才相信。

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这条船迟早是要沉的。再过一百一十年,在座的没有人能活在世上。这么看问题,你就会觉得,筑起篱笆,囤积财富,以自我为中心,拒绝承认我们的共性,是多么荒谬。

学会如何生,你才知道如何死;学会如何死,你才知道如何生。

过充实健全生活的最好准备,就是做好随时会死亡的准备,因为即将来临的死亡会促使你的人生目的更加明朗,使你明白什么才是对你真正要紧的。你觉得快到人生的尽头时,你就会更加珍惜对你来说宝贵的东西,尤其是你同你所热爱的人之间的关系。

我在生病期间为使自己保持镇定而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与我们多数人从童年起就一直向往的目标没有什么不同:生活要有勇气、尊严、慷慨、幽默、爱心、坦诚、耐心和自尊。你接近死亡时,同你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是不太容易实现这些目标的,因为你的时间更加紧迫。你越是致力于过一种无愧天地的生活,你就越不害怕接近人生的终点。

——[美国]莫里?施瓦茨

哲思录:

哲学家萨特说,“凡是有良好哲学悟性的人,必定有过对于死亡的隐秘体验,和痛苦的觉悟。”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如果窥破了死亡,那么,生活中的一切失落沦丧,都可以等闲视之了。

而对于人生而言,在末日之光映照下,把每一天都当成苟且偷生的日子,也许更能够激发生命的原动力,去创造出不凡的人生来。既然对于人生的虚无和恐惧,我们无法消灭,那就将它们推开,成为遥远恢弘的背景,把人生衬得更加鲜烈美艳。

每一个生命度过的,都是绝版人生。只有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才能对世界充满虔诚和祈愿,也才能具有安详宁静的心境。

我们来自何处?我们将去往何方

在我法国的隐居处,有一丛山茶花,属于日本榅桲类植物。它开花的时节通常在春天,某一年的冬季气候特别和暖,所以花开得早。深夜里一股冷风来袭,还夹 带着霜冻。第二天行禅时,我发现那丛山茶上的幼蕾都死了。看着这幅景象,我心里想着:“今年我们布置佛坛的花可能不够了。”

几星期之后,天气转暖了。我在花园里漫步,看见那丛山茶花又生出了新一代的花蕾。我问它们:“你们和那些在霜冻里死亡的花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花儿们答道:“我们既不相同,也不相左。条件如果足够,我们就展露出来;条件不足,我们就藏起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便是佛陀的教法之一。当条件充足时,事物自然显现出来。条件如果不够,事物就会隐退。它们静待着适合它们显现的时刻。

在生我之前,母亲曾怀过另一个孩子,后来流产,所以那个人未曾降生。年少时我经常有一个疑问:那个想示现于人间的,是哥哥还是我?母亲失去了一个儿子,这意味着他示现出来的条件不够充分,于是他决定隐退,静待更好的因缘。“我还是退回去吧,最亲爱的母亲,不久我就会回来的。”我们必须尊重他或她的意愿。能够以这样的见地来看待世界,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母亲失去的真的是我哥哥吗?或许当初想出生的是我,不过后来我 说“时候未到”,于是我又缩回去了。

我们最怕死亡来临时一切将化为乌有。许多人都相信我们的整个生命只有一世:诞生的那一刻是开始,死亡的那一刻便是结尾。我们认为自己是无中生有的,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将化为乌有,因此我们对灭绝充满了畏怖。

佛陀对我们的存在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认。他认为生与死都只是一种概念,它们并不是真实的。就因为我们当真了,所以才制造出强而有力的幻觉,进而导致了 我们的苦难。佛陀的真理是不生,不灭;无来,无去;无同,无异;无永恒不灭的自我,亦无自我的灭绝。灭绝只是我们的一种概念罢了。一旦体认到自己是无法被 摧毁的,我们就从恐惧之中解脱了,那是一份巨大的解放感。我们终于能焕然一新地享受和欣赏人生了。

因此,和某位懂得如此修持的人手携着手一同行禅。留意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只鸟儿和露珠。若是能静止下来,深观万物,你会发现心爱的人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变现出新貌,那时你就会再度感受到活着的喜悦了。

——[越南]一行禅师

哲思录:

也许,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偶然。就如同一朵花,当条件充足的时候,我们就萌发;当条件不足的时候,我们便不会存在,或者会因为周围的条件不足于维系生命而消失于茫茫的宇宙之中。

生与死,或许只是一种概念,偏执于一种概念的褊狭与狂热只会让我们更加的痛苦。我们要脱离这个概念,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这样,我们才能超然自若地生活着,以焕然一新的心态欣赏和享受人生,充满谦卑、感恩地感受活着的喜悦。

同类推荐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热门推荐
  • 闗皬

    闗皬

    切开记忆,无数的碎片在融合,浮华在光暗之间渐渐奔溃,答案已在眼前........
  • 魔女的三世重生

    魔女的三世重生

    魔女是为了和死党拿到三世魂水救哥哥而选择三世重世,在这三世里且看她怎样玩转世人,即使重生也拥有魔女强大的魔力,第一世把现代该学的学完,第二世在华夏和国外建立了一个黑势力和开了几十家公司,第三世死党冒着永不转生的危险替女主重生在英国公主身上,直到6年后。。。。
  • 王源:看尽花开花又落

    王源:看尽花开花又落

    彼岸花开开彼岸,我们是否就此放弃?------------------致她
  • 我的娇美女总裁

    我的娇美女总裁

    他是华夏特工组的王牌特卫,但却一念之间埋葬了自己的前程,如今强势回归,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 仙魔神尊

    仙魔神尊

    方为仙本是地球普通宅男,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从紫阳道宗开始,踏入修仙一途,这里有无敌魔神,绝色仙子,盖世天骄,惊才绝艳之辈如过江之鲫,而方为仙小小穿越男,凭借一腔热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造就逆天凡人修仙传说。
  • 云遥终花开

    云遥终花开

    呆萌失忆公主闯皇宫,智商感人地变高,家国相仇下,她淡定地保住微生一族的血脉,记起来后,国已破,命运如何?
  • 雍正传

    雍正传

    他并非康熙最宠爱的子嗣,也绝非众人最看好的阿哥,但就是他得到了所有人都垂涎欲滴的皇位。雍正的登基,究竟是圣意还是人为?本书将带给你最为新奇的答案。
  • 千世灵界

    千世灵界

    一个域界临王受审判者的灵魂攻击导致重伤而后转世为一临界的一个12岁孤儿惹上暗世家庭被主教无情谋杀,后来孤儿醒来发现在一个周围都很黑的地方,一位老者出现,并给予强大能量让他承诺活下去,找到我,守护五界一域……本以为复活可好好活的12岁少年在生活中又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大事务,慢慢的,在解决这些事中动用强力异能,慢慢的发现五界一域的秘密走入其他界面,度过许多事发现自己太过渺小,发誓变强,成为五界一域王者!
  • 我的见鬼皇后

    我的见鬼皇后

    【逆·战征文】她是一缕幽魂,因为与太上老君的契约而被发配到一个驾空的朝代,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命格与冷宫中的皇后相同。为了顺利的履行契约,许梦瑶附在胆小怕事的皇后身上,除了讨好皇上这个大BOSS、应付宫斗外,还要帮助鬼闺蜜查找死因……许梦瑶本以为撮合帝后在一起,便可以高高兴兴的去投胎,可是当皇上不顾生命危险来救她时,她心里却滋生出一种叫‘忌妒’的情愫,她开始反感附在皇后身上,甚至连与太上老君的契约都不放在心上……【逆•战征文】
  • 嫡女本色:锦绣天下

    嫡女本色:锦绣天下

    一朝重生,谭家大小姐月筝再不是上一世那个懦弱无能的人。铲除姨娘,打压庶妹,进入东宫……老天,我就要让你看看,我谭月筝一生绝情弃爱,也要振兴京都绣庄,保护好母亲和弟弟。只是为什么在遇见你的时候,我的心不由自主得沦陷?傅玄歌,你是月筝这一世注定要爱上的人。且看京都绣庄大小姐如何绣出绝世佳品,玩转东宫,逆袭成功,俘获太子殿下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