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6600000014

第14章 锦衣卫的第二次兴覆(5)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当初朱棣选美的时候,纪纲就把漂亮的私自留给自己享用了。而且纪纲家里的美女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妻妾排列法,而是按照皇宫的规矩排成皇后妃嫔之类的等级。有了后宫佳丽了,也得给佳丽们配备服侍人员啊!于是那些长相比较差的、出身比较贫困的就沦落成了丫鬟,接着纪纲又派人下去挑选良家幼童,把他们阉割了送进府里来当太监。这一下,预备当皇帝的纪纲除了没有宏伟的宫殿,皇上所配备的基本上算是都有了。接着,纪纲就开始挑选黄道吉日和适当的机会揭竿而起了。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地按照纪纲的安排向前发展之际,我们所说的重要角色出场了。当然,这个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上并不是很被重视,所以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确切的名字和生平经历,只是在“后被内侍揭发其罪行”里点了一下他的身份和贡献。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下这名内侍太监来自于什么地方,鉴于他对纪纲的了解,他很可能是纪纲的心腹,后来才和纪纲决裂去告发他的。如果为了满足读者对传奇的偏好,我们可以认为他是纪纲阉割了养在府中的太监,纪纲把他送进了皇宫以便打探消息,哪里知道这名内侍因为某件事跟他反目成仇,把他给出卖了。

在这个时候,让和锦衣卫一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的东厂登场正是时候,东厂为了扳倒锦衣卫而得到朱棣的宠信策反了纪纲送进朝廷的这名内侍。可大家不要忘记,历史从来和捕风捉影的传奇距离比较远,我们与其去相信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不如按照事件的发展来推测,东厂策反这个内侍实在比直接安插一个太监亲近纪纲来得容易。

因为在告发纪纲的时候,这个太监必须具备一些条件:第一,朱棣非常信任纪纲,否则不会把锦衣卫这么重要的机构交给纪纲来管理,而此内侍必须得到朱棣的绝对信任,否则没有多少希望能扳倒纪纲;第二,纪纲所做的事情桩桩件件都是足以被问“欺君”的重罪,为了避免暴露他必然作了周密的布防,而且也不可能随便和外人讲,而这名内侍和纪纲关系得非常好,否则对于纪纲的事情不能这么清楚,要是在告发的时候说差了什么,不仅告发纪纲不成,反而白白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第三,从纪纲的心腹到纪纲的叛徒,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复杂而又充满戏剧性的,而他说出的理由要绝对能让人信服。

我们就来一个一个地解答吧!第一,这名内侍从一开始就是东厂的特务,东厂从一开始就暗含着监视锦衣卫的职能,精打细算的朱棣怎么可能完全放任锦衣卫去横行霸道呢,对纪纲的信任是在情理之中,让东厂适当地监视锦衣卫也就在意料之内了;第二,虽然得到了朱棣的宠信,但是自古道“伴君如伴虎”,纪纲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难免也得贿赂一些朱棣的近侍,只贿赂一个显然不合常理,所以这名内侍就是纪纲所贿赂的几名朱棣内侍中的一个,而且他与纪纲的关系比较亲近;第三,既然原本就是东厂的耳目,接近纪纲也是为了收集情报,那么这个变化过程就完全可以符合逻辑。

即便如此,这名内侍在准备情报和举报纪纲的时候心里还是在不停打鼓。毕竟,当时纪纲已经权倾朝野,朱棣对纪纲的器重和宠信所有朝臣都看在眼里,闹不好自己要掉脑袋,自己的族人也会受到牵连。虽然有东厂在后面撑腰,但是当时的特务机关,还是以纪纲所统率的锦衣卫最为得宠,太监们所负责的东厂在情报机构里还属于“打散工”的状态,客观地说,太监们还是主要负责伺候主子,收集情报还是在伺候主子之余进行的工作。纪纲多么精明的人,他打一开始就看出了朱棣成立东厂的意图,所以他一开始就百般防着东厂,另外还不断博取朱棣的信任打压东厂,所以东厂能够在最后起到多大的作用,不仅这个内侍自己心里没有底,连东厂的太监们心里也没有底。

他还得考虑清楚纪纲是否已经怀疑到他,否则他还没有进入皇宫就可能死于非命。在这个时候,东厂的太监们出现了,他们给他带来了类似“最后通牒”的东西,意思就是你要是不举报纪纲你照样活不了。刀架在脖子上了,伸出去是一刀,缩回来还是一刀,干脆就豁出去了吧!毕竟,如果能够把纪纲扳倒了,还有能活下来的机会。

就在夜晚的打更声从远处传来时,并没有什么戏剧化的场景出现,也没有发生纪纲的忽然察觉和什么刀光剑影的征兆,只有东厂为他准备好的程序在他脑中不断闪现。虽然他是太监,但是他也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他也有着自己的族人和亲眷,在净身之前,他也有着如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既然选择了这项任务和这条路,他就必须走到最后,已经没有放弃的可能和回头的余地了。东厂的几名机密太监出现在了他的房门口,他整了整衣服,认准了去过无数次的朱棣书房的方向,跟着他们像平常一样走了过去,对于今夜的他来说,这是一条与平常相比更遥远而又更近的路。

4.纪纲之死

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伏笔的举报,因为太监担心提前泄露会招致纪纲的怀疑和破坏,最终功亏一篑。所以他们一直在私底下准备,也许他们还没有收集齐全所有的证据,但是纪纲的动作太快了,逼迫他们不得不尽早动手。太监的突然到来让朱棣预感到了事态的严重,自他成立东厂以来,太监们还从来没有以东厂的身份如此郑重其事地向他上报某件事。

朱棣召见了这个内侍,这个内侍的年龄不大,他在宫中有段时间了,可能也经常出现在朱棣的身边,可是朱棣很少留意到他,甚至对他的长相没有多少印象。可就是这个并不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太监,却在宫中负责着非常重要的工作,他进宫多年,一直都勤勤恳恳,所以升迁得很快。他说他一直都忠于皇上,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出于这个目的。他必须得先让朱棣相信他的忠心,然后他开始以他觉得最稳妥的口气讲述他与纪纲的交往,以及纪纲对他的贿赂和纪纲的计划,他说得很详细也很合理,虽然他有意抹去了一些枝节,但是基本上不妨碍整个讲述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同时,按照东厂的指示,他也夸大了纪纲的某些言论和行动。他在讲完之后,把头深深地埋下去,屏住了呼吸,朱棣的呼吸似乎就响在他耳边。

朱棣又询问了东厂的太监们,得到了东厂太监们提供的更加真实和具体的证据,这些证据很详细,有纪纲府邸里地道的图纸及府中所有人的名单,他做的每一件事,甚至是与朝中不少官员的往来都记录在案,也包括在朱棣选美时玩的猫儿腻、端午射柳事件的始末、诬陷并处死周新的细节等等,铁证如山,这些证据每一件都足以将纪纲压死。征战沙场多年的朱棣在看过这些以后依然保持着超乎常人的冷静,他并没有忽然勃然大怒和杀气毕现,这样的表现不应该属于一个在生死边缘穿梭过的燕王和执掌苍生命脉的帝王。他的冷静和尊贵不允许他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将喜怒形于色,他挥手让太监们退下,并且嘱咐他们不能将刚才的每一个细节泄露出去,不能慌乱。

讲述到这里,人们不免就会怀疑,朱元璋可以把结党营私的胡惟庸掀出来,颇有其父之风的朱棣怎么会任由纪纲那么胡作非为也不加以管制呢?如同朱元璋对待胡惟庸时一样,这又可能是一个早有预谋的陷阱,只不过纪纲比胡惟庸跌得更深。但是让朱棣欣慰的是,通过得到的情报显示,满朝文武并没有都和纪纲穿一条裤子,他们惧怕纪纲是因为纪纲得到了他的信任,换句话说,他们害怕纪纲是因为害怕他,纪纲只是狐假虎威时走在老虎前面那只大尾巴的狐狸。

纪纲当然并不知道这是他在舒服的床上、美女的软玉温香里做的最后一场皇帝梦,他也不知道,这是大明朝锦衣卫最后一夜的辉煌和灿烂,可这一夜是如此平淡无奇,锦衣卫们根本没有来得及珍惜这最后一夜的璀璨。

第二天上朝,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些传奇小说所描写的戏剧冲突在这里根本无从表现,身为当朝皇帝的朱棣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布防,就可以瞒过所有人而不动声色地将皇宫四周围个水泄不通。纪纲直到被朱棣宣读完罪状,被御林军五花大绑,依然没有能够反应过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所谓“雷霆之怒”可能就是这样,迅雷不及掩耳,而纪纲的皇帝梦,更像是一个夭折的黑色幽默,在此后的岁月里,沦为了世人的笑柄。

纪纲的罪状是无法饶恕的,所以朱棣将纪纲凌迟处死。这并不是一幕简单的秘密杀戮,朱棣让人把纪纲押到了刑场上,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古代刑法中最残忍的手法将纪纲置于死地。刽子手的尖刀在阳光下绽放出寒冷的光,纪纲抬起头看着这一天的太阳,忽然发现它格外扎眼,就像那天埋葬解缙的雪的颜色一样,他环顾四周的人群,忽然发现这些从前在他眼中如蝼蚁般的生物,开始呼唤着同一句话:生为直臣,死当直鬼。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绝望和恐惧,因为他知道,他们来向他索命了。

可是,对叛徒从来不网开一面的朱明王朝的统治者朱棣,却对纪纲似乎有恻隐之心,他并没有像对待别的臣子一样,灭个九族或者十族之类的,而是把纪纲的全家老少都发配去戍边。朱棣这一反常规的举动,正说明了纪纲一案中所存在的疑点,把纪纲以残忍的手法杀死,却网开一面地发配了他的家小,难道朱棣不害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一身叛骨的纪纲不会把基因遗传给他的后代吗?

历史从来都是充满着疑问和阴谋的,正如“胡惟庸案”中大部分的株连者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一般,我们也可以猜测,纪纲的死也是朱棣的政治手段,而并非是纪纲的“自取灭亡”。我们不排除纪纲和锦衣卫有为非作歹的可能,因为欲望总是那么可怕,也正是锦衣卫的这些举动让朱棣对纪纲和锦衣卫渐渐失去了信任。另一方面,由于在登基之初杀人过多,民间不免有对朱棣的种种非议,这让以“明主”“圣君”自许的朱棣很是难堪,所以,这个时候操刀手纪纲就成为朱棣眼里最合格的“替死鬼”,只有杀了纪纲才能平息民间的愤怒。于是,纪纲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凌迟处死,就不是简单的行刑,更像一幕由朱棣导演的真实表演。这一招在明朝其实也并不是朱棣首创,大家还记得“胡惟庸案”时锦衣卫的第一任指挥使毛骧吗?这个人后来就被朱棣的老爸朱元璋当做“替死鬼”给砍了,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焚烧锦衣卫的刑具时,毛骧就成了朱元璋口中掀起应天城里所有杀戮的始作俑者。

四、对东厂的无奈

锦衣卫用自己的绣春刀威慑外廷和民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还没有等明帝国的臣民们从欢呼雀跃里回过神来,更可怕、更黑暗的时代来临了,生理残疾的太监们用比锦衣卫所使用的更加残忍的方法来监控这个国家了,从此以后,明王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宦官交替执政的时代。可是,被统治者疏远的锦衣卫并没有因此被历史疏远,在经过短暂的平静之后,锦衣卫又再一次崛起了,虽然只是太监们身边的配角,但是他们的表现丝毫不逊色,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客串一把主角,而且,与太监们阶段性的专权不同,锦衣卫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以后,再也不曾离开过明朝的历史。

1.东厂的起源

一个国家再富足,它的国库终归是有限的,一个皇帝为什么要用大把大把的银子养两伙专门监控外廷和民众的特务集团呢?既然在推翻纪纲的过程里出现了东厂的名号,那么我们就来介绍介绍这个对于锦衣卫来说恨之入骨却又必须俯首遵从的新角色吧!

东厂是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成立的组织,东厂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由宦官掌管的侦缉机构,由于它的办公地址位于北京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所以叫做“东厂”。最开始的东厂职能主要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不过那时候侦缉方面大部分工作还是由锦衣卫来完成的,东厂只负责部分的侦缉、抓人工作,要是审讯犯人还得让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来。

要知道,当时锦衣卫的监控网络几乎已经覆盖了整个大明王朝,而且在朱棣的谋划和纪纲的管理下,逐渐超越朱元璋时代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完美的特务网络。但是,天罗地网的锦衣卫越完美,纪纲在朱棣面前越显得毕恭毕敬,朱棣对锦衣卫就越产生怀疑和不安之情。

别忘了,在朱棣“靖难”起兵到攻入南京登基的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出家人和太监。出家人比如道衍之辈,而太监比如郑和之辈,他们不论是对于朱棣的忠诚还是追随朱棣的时间都要超过纪纲和锦衣卫,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朱棣最信任的人。道衍不仅是朱棣的第一智囊,他与朱棣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到道衍在八十四岁过世后,朱棣更是在祭文里写道:“朕统承天任,图任旧人,特授卿以官僚之位,朝夕启沃,资益良深。自昔以来,如卿者,岂易得哉!”不过,在出家人和太监之间,虽然出家人道衍居功至伟,但朱棣还是倾向于倚重太监。

朱棣之所以信任宦官,自然有他的道理,在他的心目中,宦官应该是最无欲无求的,因为他们是失去了尊严的人,是对于欲望已经麻木的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百义孝为先”,净身成为宦官的人死后是没有资格葬进祖坟的,在古代,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大的污点,死后不能埋进祖坟其实就是族人已经不承认你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这些宦官除了为朱棣服务,似乎很难找到其他的出路,暴尸荒野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石头。得到皇上嘉许的太监,没准还能够凭此光耀门楣,从而重新获得被家族承认的机会。

朱棣更加信任太监的理由有很多,最关键的在于朱棣觉得太监们需要什么他是可以看得清的,而健全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让他看不清楚。太监们需要的除了死后有葬身之地,还有一些足够用来安身立命的钱财以外,似乎不会再有什么别的需求了。太监们都注定没有子嗣,他们不可能像健全人那样需要很多的利益来遗留给自己的后人,太监们需要担心的只有他们一世的名节。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主子尽忠职守呢?

朱棣假设了很多种太监们徇情枉法的原因,发现很多原因都根本没有办法解释得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谁有可能做那么多无缘无故的事情呢?所以,道衍是负责了太子朱高炽和皇太孙朱瞻基的教育、《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的编纂,但是太监郑和却担当起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的机密任务。

同类推荐
  • 东汉大才子

    东汉大才子

    穿越千年历史,重回东汉末年。与曹孟德把酒言欢;与刘关张义结桃园;与袁本初青楼醉酒;与孙公台共问英雄……我要战,握手中长枪,率麾下铁骑;战尽群雄,横扫八荒;手掌屠刀,斩尽不平。我守护,天下纷乱,百姓疾苦;外族入侵,犯我疆土。立我万里长城,护我大汉疆土!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唯爱卿,伊人所在,情之至深。心之所念,唯思唯忆。待天荒地老,沧海桑田,愿今生相守,不负流年!
  • 天地自古有正气

    天地自古有正气

    中华男儿还有血性吗?中华男儿还有气节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内心对于血性和气节早已经模糊不清,大多时候的我们只是蝇营狗苟地活着,没有信仰,没有虔诚,没有信念。很多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这里的崖山指灭宋的“崖山海战”,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中国灭亡了,而是说中华男儿的血性和气节从那时候变没了。姑且不论这句话对不对,但真实的"崖山之战"真的很残酷很悲壮,可歌可泣,华夏子孙皆不能忘。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元最后决战,此战南宋军民宁死不屈。在最后的关头,10万余人投海殉难,海战之后的第二天,海上浮尸10万,宋室彻底灭亡,汉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本书主要围绕这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红玉珊瑚

    红玉珊瑚

    这是一个以杭州真实的历史山川名胜为舞台、以历史上一些真实的人物与事件为背景,力图以悬念与曲折吸引人的故事。明朝正德年间,浙江镇守府参随杨春堂,因怀恨塘栖镇秀才宁世荣带头状告自己强索贿赂、打死人命,便诬说宁家藏有七尺长的红玉珊瑚。镇守太监毕真为宁王宸濠即将谋叛准备成功后的进献搜罗奇珍异宝,因此便指派他前往宁家索取。因而,他就以“有宝不献”的罪名,逮走了宁世荣的爹娘。。。
  • 大庸皇帝

    大庸皇帝

    大庸帝国悠悠荒荒,帝国皇帝轩辕明易乃一代明君,他的霸业从亲政开始,一路的艰辛与辉煌由你我见证。帝国国教神元教为东方大陆第一武林门派,不为世人所知,但力量非凡,轩辕明易身为教主自然责无旁贷。政治与武学的融合,历史与侠义的交织,美女与名士的汇聚,逍遥与责任的碰撞,大庸皇帝将全部呈现给你。醉卧江山,美人在怀。武霸天下,快意江湖。
热门推荐
  • 风起长宁

    风起长宁

    本故事取材于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从风起稻香再到安史之乱,一个一个朋友有几人能够陪伴到最后,或许今天举杯对月,明朝刀剑相向...
  • 独宠狐妖殿下

    独宠狐妖殿下

    。“呆萌狐妖小萝莉就是好拐,唉唉~~~不拐不拐了,狐妖小殿下不要生气了好不好?”天啦噜,这还是当时那个人称移动冰山的韩冷轩吗!!!“不要!”不过这么多年了,呆萌的狐妖小萝莉还是没变哦!当移动冰山恋上呆萌萝莉,一场场闹剧即将上演,擦亮眼睛,准备好吧!
  • 王石是怎样炼成的

    王石是怎样炼成的

    真正企业经营管理的切身体会,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测,都是意会多于言传的事情。而擅长逆向思维、不愿人云亦云的王石,既没有太多的企业哲学和复杂的产业理论体系,也很少愿意按照公众的话语逻辑发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王石,公众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这是正常现象。
  • 你是我永不改变的誓言

    你是我永不改变的誓言

    我一直微笑,不是因为我傻,而是因为,我知道,生气对身体不好。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 最后的契丹人

    最后的契丹人

    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失落民族的后裔,一段跨越人类历史却又不为常人所知的强强争霸,你对我们的星球了解多少,血族?狼人?特异人?狐族?还是其他……
  • 最强渔夫

    最强渔夫

    给餐厅打工的小服务员林杰,在一条钓到的鱼中,发现一枚珠子,从中得到了“最强渔夫”系统。用着系统兑换的渔夫钓竿,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钓鱼之神。凭着里面的雷达系统,他成功开船出海,不仅捕捉昂贵鱼类,甚至还捕捉到了一条未被发现的新品种。自从有了这个系统,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一路飙升,直冲巅峰……
  • 衍阴阳

    衍阴阳

    他受师尊遗命,将剑法名扬天下,于是步步为营,恰此巧借魔教之手,先挑赤炼,在挑峨眉,对战少林,却不料剑法大限,又遇正派赶来抢战,终不敌,败伤而逃...
  • 他的空间

    他的空间

    如果掌握这股力量,就能在任何时空穿梭;如果失败,你将成为它的一部分。
  • 谁知青春不一样

    谁知青春不一样

    自己的青春擦出别样的火花,美好的青春,永恒的回忆,一秒的擦肩而过,变成永久追忆成殇。不回的青春擦出别样的火花,谁知青春不一样!
  • 凡人向仙

    凡人向仙

    波澜壮阔的仙侠世界,无限气运的奇遇少年!无穷无尽的新奇法宝,崭新世界,仙道门派,人,妖,神,仙,魔,皇,帝!人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仙道的争斗法力!求道只为自己不为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