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400000012

第12章

一、美国战后应对国际危机决策机制的由来

国际危机往往是国家间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是冲突或不断升级或趋于化解的转折关头和敏感时期,对其应对和处置往往是国家对外决策的难点。众所周知,国际危机事件具有威胁到国家核心利益的严重性,具有可能导致军事冲突的危险性,具有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形成对策的急迫性。因此,对危机的应对要求统一配置国家资源、集中整合信息情报并对局势作出及时反应,而这一切只有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才能做到。

美国虽然从1787年建国起就逐步形成了一套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机制,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近150年间,应对危机的决策和管理一直处于凌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此间,由于总统权力有限,加之建国后的一个半世纪里美国一直在对外政策上奉行孤立主义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即美国应避免持久不变的国家间联盟),很少参与国际事务,因此遇到的国际危机事件数量远不及之后,这必然使得应对危机决策机制的构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相关人员和机构方面没有切实的保障。

国际危机状态下的决策属于外交决策的一部分,美国作为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外交权作出了安排,其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中分别列举了对国会和总统的外交权配置。国会的外交权限包括:规定和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提供合众国防务和公共福利;对外贸易权;对外宣战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的权力;制定为执行各种宪法授权所必需的和适当的法律的权力。总统的权限包括:总统为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总统有缔结对外条约的权力;总统有权提出人选,经参议院建议和同意而任命大使、公使和领事,总统有权接见各国大使和公使等。从总体上看,总统所享有的外交权不但在权限范围上小于国会,而且诸多权力需要在参议院的建议和同意之下才能行使。可见,美国宪法在外交权的分配上大致体现了国会第一、总统居次的原则精神。所以在建国后一百年间,美国在经历两次对英战争、对墨西哥战争等危急状态的决策时,国会一直处于决策的主导地位。此外,整个19世纪的大多数总统在行政上依赖自己的私人秘书协助处理文案,有时甚至委派他们与各州的党派领袖和政治支持者保持联系,日常政务则由内阁成员处理,总统直辖的白宫管理人员一直维持在数量极少的水平,甚至直到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之时,白宫拥有联邦政府编制、协助总统工作的非政府官员也仅有3人。James

W. Davis,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aeger Press, 1995,

p.162.这样的白宫办事机构自然无法保证最高决策层能及时对国际危机进行真正意义上分析和决策,这时的相关决策有时由总统本人完成,有时由政府进行,更多的时候则是由国会负责。可见,以总统为中心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的缺失,也是使国际危机决策重心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留于国会的另一大重要原因。

但是,随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卷入两次世界大战,国会和总统在外交主导权上的关系出现了倒置。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扩张引发的国际危机的驱动下,美国国内普遍要求加强政府的国际危机应对能力。在1937年,福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颁布第8248号行政命令,设立了包括白宫办公厅、管理与预算局在内的总统办事机构,由总统的亲信、顾问、专家和相关行政人员组成,作为总统的助手和顾问班子,并负责对政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1939年,罗斯福为白宫办公厅设计了一种更加个人化的助理制度,设置了六名行政助理直接为总统服务,其中专门有一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协助总统处理国际危机,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活动由此汇总到白宫办公厅,相应的决策机制初现雏形。但此时的危机决策机制远未成熟,决策机构还未正规化,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内部的决策权归属没有法律依据。参见王昶:《美国外交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兼论其对中国的参鉴意义》,[曲星教授指导]外交学院2000年硕士论文,第17—19页。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应付战争的需要,危机决策权进一步向白宫集中,不过上述缺陷依然存在。但不管怎样,由于20世纪是一个“危机成为惯例而不是例外”的时代,频繁爆发的各种军事经济危机使总统“通过对危机的反应以及对事务轻重缓急的安排,强化了总统在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和权力”。[美]詹姆斯·M.

伯恩斯著,陆震纶等译:《民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页。对国会来说,在战争和危机关头,也往往愿意把绝大部分应急处置权授予总统,从而增强了总统的权力。由此,总统在20世纪上半叶通过对各种危机的处理夺取、巩固并发展了自己在决策上的主导权威。

随着二战的结束,制订美国对外政策的“游戏规则”发生了一些革命性变化,如总统在外交、军事方面的责任和权限的扩大以及国家安全机构的建立等。因此,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机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危机决策结构并没有回到19世纪国会处于核心地位的时代,相反却进入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国际危机决策机制发展的黄金时期。上述状况的出现,与美国在战后初期面临着国际新环境以及自身对外战略的调整密切相关。首先,由于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中唯一没有直接遭到战火破坏的大国,更因为在二战期间供应苏联、英国等国的军需物资使其成为了所谓的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的实力在战后初期得到空前加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军事力量的触角也伸到世界上的其他50

多个国家,并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因此,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和利益涉及面也与实力同步增长,用战后首任总统杜鲁门的话说,“美国要承担领导世界的角色”。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这就使得此时的美国要承担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的国际“责任”,并可能因此与他国发生更为频繁的危机冲突。其次,受到二战的影响,社会主义越过苏联一国的范畴,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多国阵营,并具备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抗衡的军事力量。因此,对华盛顿而言,战争胜利的喜悦迅速被新的恐惧和敌人所取代,这就是苏联及其秉持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美国由此不得不自建国以来首次在和平时期重新布置和加强了海外军事基地,以遏制和阻挡被认为是来自外部的、日益增长的共产主义威胁。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双重刺激下,战后初期的国际危机现象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停止而消失,反而随着大国战时合作的解体、东西方冷战的爆发而急剧增加。因此,之前所沿用的和平时期的国际危机应对机制,已无法满足当时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家安全保障的需要,必须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和改革。对此,国会从维护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对总统采取的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予以默认或支持。这一被设想的国家紧急状态时期,导致国家安全机构的再次扩大,总统在对外决策中的权力进一步增强。[美]杰里尔·A.

罗赛蒂著,周启朋等译:《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页。

此外,战后初期美国改革国际危机应对机制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战时“个人外交独角戏式”的管理风格。习惯于非正式管理风格和临时性的管理方式,依赖处于整个官僚体系不同级别的个人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做法,尽管为罗斯福本人管理国家和美国对外事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代价却是正式官僚机构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忽视和削弱,导致官僚机构及其代理人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许多政府高级官员对这种管理方式和风格产生强烈不满并一度引起了国会的担忧。为此,在继任总统杜鲁门的提议下,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决定在总统办事机构中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依法配置委员会成员并专门负责国际危机的处理,使总统遵守更为正式的决策程序。但《国家安全法》同时也给予了总统一定的法律灵活性,比如在委员会成员的构成上,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决策的问题有选择地邀请政府行政官员参加。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第34—35页。可以说,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创设也是对二战期间国家安全政策制定程序混乱的一种反应。至此,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机制在拥有相关法律条例保障的基础上实现了正规化和制度化。

不过,《国家安全法》的出台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只是为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由于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创始阶段人数有限、各项功能还很不发达,加之杜鲁门对该组织重视程度的缺失以及对该机构作为“提供意见和建议的机器”的职能定位,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第39页。使得官僚机构也就是联邦政府的行政机构,或者说是总统领导下的除总统办事机构以外的阁部和独立机构,依然能够各自独立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些部门中负责美国外交事务的首推成立于1789年的国务院,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该机构承担了大部分国际危机事件的处理。尽管自从1947年通过《国家安全法》及据此成立了由总统任主席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以来,国务院的职能特别是它的主要职能——“总统在外交方面的主要顾问”和“对制订和贯彻美国外交政策负有主要责任”逐步缩小,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美国政府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4页。但至少在杜鲁门时期,国务卿依然是总统在外交工作中获取情报和建议的最重要来源,也是总统制订对外政策的首席顾问和外交政策发言人。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第37页。此外,二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建立了军事基地,1947年成立的国防部也在处理国际危机时成为主要的决策参与者。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2—143页。虽然国防部的成立是为了有效整合军事力量并将其纳入国家安全决策程序,但由于该机构自身还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陆军部、空军部、海军部在内的多个附属机构,因而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内部危机决策磋商机制。具体到美国对德事务的处理,驻德国美占区军政府也是一个参与决策的重要机构。作为该机构的总负责人,卢修斯·克莱拥有双重身份,即驻欧美军指挥官和美国驻德军政官。对前一个职务而言,克莱必须通过美国陆军参谋长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对于后一个职务来说,在处理对德占领事务的同时,他则需要听命于华盛顿陆军部。Avi

Shlai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erlin Blockade 1948-1949,

p.97.此外作为军政府的政治顾问,罗伯特·墨菲的职责隶属于国务院。军政府尽管无法决定美国的最终对德政策,但它提供的建议或情报对政府的决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官僚机构内部在处理对德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国务院、国防部、美国驻德军政府三方联动的决策模式。

二、美国驻德军政府的反应

在苏联宣布对西柏林对外水陆交通进行全面封锁后,美英也对苏占区采取了相应的反封锁措施,英国于6月24日中断了运往苏占区的煤炭和钢铁等物资W. Phillips

Davison, The Berlin Blockade,

p.100.;25日,双占区经济委员会决定进一步限制同苏占区的贸易,并对取道柏林美占区来往于东柏林与波茨坦之间的苏联人故意刁难以示报复。本书编委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8年),第332页。又见W.

Phillips Davison, The Berlin Blockade,

p.100.与此同时,美国军政官克莱于24日早晨和远在西占区威斯巴登美国驻欧洲空军总部的柯蒂斯·李梅将军通电话,要求后者集中包括整个C—47运输机编队在内的、所有可以使用的运输机,大规模地向柏林运输煤炭、食品等生活必需品。Richard

Collier, Bridge Across the Sky,

p.54.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有学者认为,用空运方式为西柏林居民而不仅仅是为当地西方驻军提供物资供给的想法,最初是来源于一位名叫韦特英国皇家空军军官,正是他首先倡议以及肯定此举切实可行,并在成功地说服了英国军政官罗伯逊后,两人一同向克莱提出这一要求,才使大规模空运行动得以成行。Interview

with General Robertson. 转引自Alan Bullock, Ernest Bevin:Foreign Secretary

1945-1951, p.576.不过,这种观点仅仅是事后出自罗伯逊本人的口述,并没有其他更加确实的证据加以佐证。

几乎与启动空运的工作同步,美国驻德军政府一边向华盛顿报告柏林危机事态,一边召开内部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危机。在24日晚的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部分官员认为,苏联人是在吓唬西方三国,他们会在武力面前退却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表示,唯一明智的做法是立即制订从柏林撤退的计划。参加会议的军政府政治顾问墨菲所持的是前一种立场,他甚至在会议上激动地表示:“美国不能屈服!”Richard

Collier, Bridge Across the Sky,

同类推荐
  •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

    这里辑录的是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进行的谈话,共二十四次。其中十五次是邓小平与胡乔木单独谈话。这二十四次谈话,具体地记录了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亲自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直接领导它同“四人帮”进行斗争,推动各方面整顿的历程。
  •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1993年正式运作,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为避免混淆,本书中出现“欧共体”之处特指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出现“欧盟”之处则表示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的名称。
  •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重新解读孙中山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重新解读孙中山

    本书对孙中山的思想智慧进行了解读,内容涉及:“岭南开放氛围——早就伟人的特有环境”、“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强音”、“天下为公与大同世界——高远理想的美好憧憬”、“宏大的系统建设工程——世界视野的蓝图勾画”等。
  • 科学发展观研究

    科学发展观研究

    本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指导意义、历史地位、理论精髓、目标追求、总体战略等。
热门推荐
  • 梦醒彼岸,归来复仇

    梦醒彼岸,归来复仇

    四个归来复仇的少女,在复仇之路上遇见了自己的爱恋,在樱沐学院她们又会有怎样的经历,经历种种磨难他们能在一起吗?
  • 白袍鬼仙

    白袍鬼仙

    鬼吸阳气,天经地义。这是一个在轮回世界“停机”时逃出生天的冒险者变成鬼后以大唐双龙传的世界为开始,努力奋斗的故事。师妃暄:“施主,请进本书看一看,在那里,妾身可是一只魅惑众生的鬼王。”绾绾:“大爷,来看一看嘛,奴家在里面可没变成鬼哦,还是那个古灵精怪的妖女。”小倩:“哼,你俩真是幼稚,他们点开进去看了又能怎样,没收藏,没推荐,咱们照样完蛋。”方晓:“没事,谁看着好的忘了收藏投票,到时候咱们夜里去他家,给他提个醒。”新人新作,希望大家给点鼓励。
  • 乱世七魔

    乱世七魔

    一个乱世中遗失的孩子,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自由和权力,他想把握自己的命运。为了爱情他历尽万难,为了正义他放弃一切,为了兄弟他全身插刀。让我们一路看看这个无名小卒怎么在乱世里面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世界上的白痴很少,狂妄的人很多,命运就在一瞬间改变。
  • 黄金古家族

    黄金古家族

    古往今来,黄金古家族开天辟地移山占海,夺天地之造化,定九州之风云。然而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黄金古家族没落破败沦为凡尘。一代帅才楚锋惨受权臣迫害战死异乡,黄金古家族的族人各奔东西流离失所。此刻黄金古家族的血脉岌岌可危,幼孩楚子陵就此踏上凡尘之路,拯救家族。问天难,问仙难,凡尘之路难上难。劈荆棘,斩万难,踏破虚空道法源。小说境界划分:行者境,玄者境,皇者境,圣者境,帝者境。
  • 复仇少女真蠢萌

    复仇少女真蠢萌

    【此文是作品名和正文毫不相关系列】她是天天嚷嚷着要复仇却惹出一箩筐蠢事的蠢萌妹子。她是不苟言笑却暗中复仇的万年面瘫妹子。她是能将所有的角色饰演的淋漓尽致的戏子。她们本以为已掌控全局,却在遇上他们后乱了分寸,所谓的复仇只是更大阴谋的冰山一角。她设计了一个个局,却没想到最后自己也终于成为局中人。她为复仇不惜付出一切,却发现她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她做了那么多,却只是想要活下去。当真相逐渐浮现,当身边的人都逐渐离她们而去时,她们又该如何选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紫龙至尊

    紫龙至尊

    子晨本是一个外星球的人,但为什么来到地球,成为地球的人呢。又如何把在外星球的花心的本领施展的淋漓尽致。在家族里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他一步步改变,成为强者的巅峰,最后血踏整个外星球,还有自己的家族。
  • 再见了爱人之下篇

    再见了爱人之下篇

    也许冥冥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已悄悄注定了他人生当中所要走的路。有些人一生下来就过着舒适的生活,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饿。但又有许多人的命运与之恰恰相反。这就是人与人之间命运最大的不同。我不知道我未来的人生路该怎么走,但我已经尝过什么是苦,什么是饿。即使前面有更大的阻碍,我想我还是会挺过去。苦难多磨的人生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生命的光彩。
  • 百变甜妻:傲娇老公花样宠

    百变甜妻:傲娇老公花样宠

    再次归来,她居然成了他的妻子,不管怎么甩也甩不掉这个傲娇总裁。“时夜,你离我远点。”“别的事情我都答应你,这个不行。”话落一个枕头飞了过去。“你以后就叫烂头夜。”“我以后叫你的夜。”话落一个枕头飞了过去。“时夜,你怎么这么不要脸。”“不要脸才能有萌娃。”话落一个时夜飞了过来。【宠文】【男女主1v1】【放心入坑】
  • 沉默是金爱不能沉默

    沉默是金爱不能沉默

    他爱她,什么都爱,就偏偏不爱她不吃醋,不理他。她怕他,自己什么的不好,他要移情别恋,那也是命中注定,自己还是遵守好自己的原位也就可以了……哪怕是自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