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10

第10章 心经(2)

③“无无明”四句:“无”作空字解(谓无明空,乃至老死空)。“尽”即灭尽的意思。“乃至”二字是超略词,略去了十二因缘中间的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只例了无明和老死。十二因缘包括:(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2)行是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3)识就是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造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至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此五者为现在果。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生、老死二者为未来果。前因今果,今因后果,如是辗转依因再感果,果上再造因,因果不昧,前后相继不断,生死轮回无尽。吾人如顺着生死潮流,则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于是乎永受生死,这叫作流转门。反之能逆了生死潮流,则无明灭,乃至老死灭,于是乎获得解脱,就是还灭门。解脱是要有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则自然不会愚痴(无明),也就不会有错误的行为(行),没有行为上的不良作为,则自然没有不好的潜能(种子)随识流转,乃至不会有五蕴、六根、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这便是出世的解脱。而在空性中,是没有实在的有情在生死中流转,也没有实在的有情在涅槃中解脱,所以说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④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即佛教所说的四圣谛。佛成道后,至鹿野苑为五贤者作第一次说法,是为佛******之初,故称初******。此次说法的内容就是四谛之教。所以四圣谛是释尊最初所说的法。谛谓审实不虚之义,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苦即苦圣谛。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间)。对于凡夫而言,现实生活的一切现象(有漏法)可以说都是苦的。生、老、病、死之四苦,加上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之四苦,即为八苦。集即集圣谛,又作习谛、苦习圣谛、苦集谛等。集是集起,有原因及理由的意思,即指事物集起的原因。也就是关于世间众生沉沦生死、遭受苦果的原因。苦之根源为渴爱,以渴爱之故,形成“来世”与“后有”。渴爱之核心乃由无明生起之虚妄我见,若有渴爱,便有生死轮回。灭即灭圣谛,又作苦灭谛、苦尽谛、苦灭圣谛、爱灭苦灭圣谛等。灭,灭尽、息灭之义。指灭息苦之根本,即永断无明、欲爱等一切烦恼,从相续不断之苦中获得解脱与自由;亦即涅槃境界。道即道圣谛、趣苦灭道圣谛、苦灭道圣谛、苦出要谛等,是指灭除烦恼。达苦灭之境而依之修行的方法,分为八部分而成为神圣的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⑤无智亦无得:“智”即是“般若”,亦即是智慧、能知的妙智。“智”为能求的心;“得”为所证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能空诸法之智与空智所得之法空,二者俱不可得,便是无智亦无得。这里是说明菩萨之修(智)证(得),当要离相无住,即不著所修之行,也不取所证之果,一有所住即是执著,便成法缚。一再存有能观之“智想”,与所得之“空想”,仍是一种法执,未契般若真空妙义,所以亦要空之。其实以般若观照,并没有修习的事,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证得。所以不见有知的大智,也就没有所证的果德,若是以有所得的心去求,就已经不是真空。

译文

因此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象、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眼耳鼻舌身意官能,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能见之眼根,乃至于没有别尘境之意根;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没有无明,也没有灭尽的无明,甚至于没有老死,也没有灭尽的老死。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借此智慧所证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

原文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①,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②。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③,究竟涅槃④。三世诸佛⑤,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⑥。

注释

①菩提萨埵:即菩萨,又作菩提索多、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意译为道众生、道心众生、大觉有情、觉有情等,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菩提”有觉、智、道之意;“萨埵”有众生、有情之意。菩萨有上求菩提(自利)、下化众生(利他)两种任务。因此菩提萨埵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将来可成佛之大心众生。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菩萨所修之行,称作菩萨行。

②挂碍:“挂”即牵挂或被网罩的意思,比喻为无明烦恼蔽覆真心,如被罗网罩着不得自由;“碍”即妨碍或是阻滞的意思,比喻为众生对事物的执著,阻碍正道,不得前进。意谓由于物欲等无明牵挂妨碍,所以不得自在的意思。

③远离颠倒梦想:指永远脱离令人忧悲苦恼不已的颠倒与梦想,而得解脱。“颠倒”意谓众生将因缘和合的现象认为是真实的。“梦想”指在梦中之幻想,是一种虚妄不实的。一切梦境皆为幻现,而非实事,而梦中人错认为真。凡夫无知,被无明所迷,于是产生颠倒执著,妄造恶业,进而继续轮回生死。众生应以般若起观照,让自己从无明中解脱出来,让实相得以显现,如梦初醒,这就是远离颠倒梦想的意思。

④涅槃: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盘那、抳缚南、匿缚喃等。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等。在印度的原语应用上,是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如灯火熄灭了称为“灯焰涅槃”。印度其他宗教很早就采用此词作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并非是佛教专有的名词。唯这名词一出现在佛教经典上,便给它以新的内容,到现在差不多变成佛教特有而庄严的名词了。涅槃具有“灭”义,指的是消灭烦恼灾患,这说明灭是以灭尽烦恼与苦为义;烦恼与苦消灭,就会出现寂静、安稳、快乐的境界。玄奘法师译涅槃为“圆寂”。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即福慧皆达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完全度脱生死(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而获得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涅槃有两种:一者有余涅槃,二者无余涅槃。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会生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所反映的种种好丑境界,不会令其起执著爱憎之心,可是残余的身尚存在,故称有余涅槃。至于无余涅榘与前者所区别的,是在寿命已尽,肉体消灭,现在的身受心受的牵引因已断,对于未来更达到了灰身泯智的境界。

⑤三世诸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此处含有“十方三世”的意思。三世诸佛即统称全宇宙中所有的佛;统指出现干三世的一切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十方三世之众多诸佛。所以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被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被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被称为未来佛。

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称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等。“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指所悟之道为至高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表示所悟之道周遍而无所不包。因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乃佛陀所觉悟之智慧,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佛陀从一切邪见与迷执中解脱出来,圆满成就无上智慧,周遍证知最究极之真理,而且平等开示一切众生,令其到达最高的、清净的涅槃。另外,又音译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意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人,系为佛陀之尊称。

译文

由于并不存所证之果,所以菩萨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不再有牵挂滞碍。因为没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因而远离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和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粲。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果。

原文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①,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注释

①“故知”五句:此一段赞誉般若的功能。“故知”二字,总结前面说的般若功用,引起后面所说的般若利益。就是说因般若波罗密多而能够了脱生死苦恼,驱除烦恼魔障,所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咒,原作祝,是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祛除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术。这里指真言密咒,又称神咒、密咒或咒文,意即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咒也叫“总持”,音译为“陀罗尼”,指能“总持”一切善法令其不失去,“总持”一切恶法令其不生起。咒是有力量的语言,能成就除恶生善的事实。咒有善咒、恶咒之别。如为人咒病或为防护己身者,即为善咒;咒诅他人令罹灾害者印为恶咒。佛陀禁止习此等咒术以谋生,但允许为治病或护身而持咒。“大神咒”即是说般若智慧有大神力,神有妙力之义,能令受持者,驱除烦恼魔,解脱生死苦。“大明咒”是说般若智慧有大光明,无所遮蔽,如同日光照世。能照彻一切皆空,令受持者破除疑痴,照见无明虚妄。“无上咒”,是说般若智慧能令受持者,直趋无上涅槃,世出世间无有一法能出其上,若依此修行,便能证得无上的佛果;“无等等咒”是说般若智慧能令受持者,成就无上菩提,是没有什么能与它相等同,般若法是佛的修行心要,是圣中之圣。修般若法,能无牵无挂,不但明心见性,还可以此证佛果,尽除一切众生所受的苦厄灾难。所以说,般若法门“真实不虚”。

译文

所以,确知般若波罗密多是一种大神力的咒,是一种具有大光明的咒,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咒,是一种绝对无与伦比的咒,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原文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①。

注释

①“揭谛”五旬:此为梵文咒语。本经前面,从“观自在菩萨”始,至“真实不虚”为显说般若,此段咒语则为密说般若。“揭谛”有“去”或“度”之意,这也就是般若的甚深功能,能度众生去到彼岸;重复“揭谛”二字,无非是表示自度又能度他人的意思。“波罗”可译为“彼岸”;“波罗揭谛”就是“度到彼岸去”的意思。至于“僧揭谛”的“僧”,是指“众”、“总”或“普”等,那么“波罗僧揭谛”的意思便是“普度众人一起到彼岸去”。“菩提”则译为“觉”、“智”、“知”、“道”,即无上佛果。“萨婆诃”有“速疾”之意,表示依此心咒,便能急速得成大觉,成就无上的菩提。由于咒语有其特殊意义,因此咒为五不翻中秘密不翻。

译文

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密多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同类推荐
  • 得失寸心知

    得失寸心知

    本书内含八辑:真正修行、自己就是罗汉、掬一捧清凉的水、心中有棵菩提树、感受道的真谛、寻找感动、菩提在自心等。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热门推荐
  • 天朝修悟录

    天朝修悟录

    雀神创世间,天朝统天下。江湖动乱起,谁来安国家?修悟能何?杀人!救人!大叔笑问:“小鬼,你可有什么梦想?”少年爽答:“若能御剑而飞,踏遍千山万水,行侠仗义,不枉此生……”大叔笑曰:“哈哈,是想当侠啊。”少年爽问:“是啊大叔,你当过侠吗?”大叔仰天一笑:“天不生我楚离悠,世间百年了无趣!”
  • 深情怎惧挫骨扬灰

    深情怎惧挫骨扬灰

    沈初筠嘴角扬起微微的弧度,嘴唇在冬日的阳光下愈显苍白,她望着背靠着窗的楚一,他的脸隐没在黑暗中,看不清表情,她望着他想起了多年以前的那个男生,把她平凡的一生搅得天翻地覆的男生,她突然就笑出了声,在这安静的可怕的病房显得异常响亮,“楚一,有些罪孽不可能随着时间而消逝的。”
  • 绝色掌门:废材小姐

    绝色掌门:废材小姐

    她是21世纪峨眉派的继承人,师傅将掌门之位交与她,奈何师姐嫉妒仇恨毒死了她,穿越来到异世大陆,小身体的主人天赋卓绝,可惜脑子不好使,是个傻子。。。看看她如何替傻子逆袭
  •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课堂管理艺术和技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新表征,是教学实践和经验概括和理性提升,本书所阐述的艺术和技巧是简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可借鉴的。教师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借鉴,能够在新课程实践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更新课堂管理理念,优化课堂管理行为,形成新的教学本领和新的课堂管理艺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邪帝独宠:痴傻五小姐

    邪帝独宠:痴傻五小姐

    她是摄政王府嫡出五小姐,却痴傻愚钝,人人唾弃。她是异世的王牌特工,性情冷漠且狠辣,人人畏惧。一个在大街上示爱,被渣男一掌打死,一个却被好友背叛,遭暗算意外身亡。当软弱痴傻的身份融入强悍冷血的灵魂,天地变色。而他明里是不受重视的病弱皇子,暗里却掌控着令人胆寒的暗阁。他常年以面具示人,忍辱负重,筹谋大业。可她的出现却成了他计划中最大的变数。最后她冷言问他:“你要我,还是要江山?”他目光坚定:“你,我要。江山打下来给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走召弓虽

    走召弓虽

    别人盗了一个墓就成名了,何源盗了很多的墓,却默默无闻,不仅没有名气反而将自己的命搭了进去。死后的他因为经常盗取别人的墓穴,阎王居然让他的灵魂穿越到另外的一个星球,这里的人跟地球上的人跟我们现在的世界差不多,有集市汽车高楼,唯一不同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崇尚修真。一个砍柴的孩子经常被人欺负,但是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有钱的人,一定要让那些看不起他的有钱人对他另眼相看。何源附身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同样的也接纳了这个孩子的一切.....开学了何源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有出息,将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借遍了才凑足了一把零钱,让他进了学校......
  • 灵源域境

    灵源域境

    各种气运加身,最为逆天的天赋,奇异的灵域,合成台合成出来的武器都成为了最为普通的武器,附魔的武器连兵器的百分之一都无法达到。这是一片新的天地,身为僵尸的身体,意识却为人类的意识,在一次次的战斗之中不断的强化自身,力量永无止境。这是一本关于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小说,《灵源域境》小说Q群:414124968,支持我的,不妨进来看一看。
  • 神魔之龙凤

    神魔之龙凤

    神,还是魔?龙,还是凤?这是个……怎样的世界?
  • 弃妇逆袭记

    弃妇逆袭记

    他是个被誓言捆绑的可怜人!一切再不如愿也要支撑下去,辅佐新君她是个被沦为**俘虏的可笑人!直到他的一番话才让自己觉悟,原来娶她并非是看上她什么。此刻她站在凛冽的风雪中,望着一片红梅林……她只求能得一心人,一愿持子之手,与子偕老。既然不愿意爱她,为何还派人来寻她?
  • 公主复仇史

    公主复仇史

    她,本是位天真可爱的小公主。可是,一次复仇,使她成为了无情的复仇公主。但是,在复仇时又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的复仇之路有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