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官声贤否,去官方定,而实基于到官之初。
盖新官初到,内而家人长随,外而吏役讼师莫不随机尝试,一有罅①漏,群起而乘之。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险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官声大玷,不能箝②民口之矣。故莅任时,必须振刷精神,勤力检饬③,不可予人口实之端④。
【注释】
①罅(xià):瓦器的裂缝。引申为器皿的缝隙、漏洞。
②箝:同钳。夹住,限制,约束。
③饬(chì):整顿。
④端:此处指话题。
【译文】
做官名声的好坏,离任以后才有定论,但这个定论的基础却在他上任之初就开始建立。大凡新官上任,内有家人相随,外有衙役师爷陪伴,这些人无一不在寻找机会。如果为官者稍有漏隙,他们就会蜂拥而上,乘机利用权力。如果当官的贪财好利,他们就用财利来满足他;如果当官的贪淫好色,他们就用美女来满足他。每件事都投其所好,以此阴谋抓住当官者的把柄,从而控制当官者。以后,当官者虽然悔悟了,但把柄却被人抓着,被迫受这些人的挟制,名声就受到了极大的玷污,自己就不可能止住百姓的议论了。所以,当官者上任之初,就必须振作精神,检点、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别人留下议论的话题,从而建立美好的声誉。
【智解】
有人问一位曾经做过泥瓦匠的政治家,做官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似之处。他诙谐地答道:“二者都必须身在高处头不晕。”的确,泥瓦匠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低头一望,地面行人、汽车如蝼蚁般来去匆匆,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安。倘若狂风袭来,令人胆战心惊,稍一疏忽便会从万丈高楼跌落。泥瓦匠登得越高越危险,就越要小心翼翼,每走一步都要踏踏实实,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也要特别留意。为官者亦如是,官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容易成为那些别有用心者追逐的目标,也就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国有副名联,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我国历来的官仕人物都十分看重“人去后”留下的美好“政声”,特别是“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的民心民意。正如李大钊所言,“人民赞美的评价,如同延长了革命的音响和光华”。评论一个官的政绩,主要应当看对国家和人民所作贡献的大小,还要看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但是,最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其政绩的,乃是在人离其位,从上下左右对其评头品足、说三道四中来品味,而这,就是为官的名声。
杭州西湖的苏堤和白堤,体现了官员兼文人的苏东坡和白居易为民造福的善举,也使他俩的名字万古流芳。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一生成就无数,故美国首都华盛顿建有杰斐逊纪念堂。他曾任华盛顿总统的国务卿、亚当斯总统任内的副总统、弗吉尼亚州长、美国驻法国大使等。除这些政治角色外,他还是出色的建筑师。他酷爱学习,本人收藏大量图书,这些图书后来都捐给了国会图书馆。为纪念此举,国会图书馆的三栋大楼中,有一栋就命名为杰斐逊大楼。他逝世之前曾交代在墓志铭上只能提及自己的三桩成就,于是他的墓碑上写着:“此处安息着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作者;弗吉尼亚大学创校人。”杰斐逊根本不提自己当过总统,因为他觉得,那三样是真正不朽的功勋,当总统只不过是一段经历而已。
而曾国藩则更具代表性。他升官最快,37岁官居二品,在清代没有第二人,做官最好,功成名就举世推崇;保官最稳,尽历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一生中两件大事: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他教子有方,子孙后代人才辈出,一部《曾国藩家书》,为其赢得了“道德文化冠冕一代”的荣誉。
曾氏学有本源,一生酷爱读书和著述,并能将他的学问运用于领军治国的实践。他的《治兵语录》、《冰鉴》、《挺经》等著作在后世备受推崇。他的处世谋略、修身之法、用人之道、治国之策别具风格,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被古人誉为“立德、立功、立言,千古第一完人,官声、官经、官典,百代官场楷模”。
但在政治文明程度还相对滞后于经济发达水平的古代,为官的名声里面还含有另一种意义,可以细分为“官声”与“民望”。
“官声”是圈子里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上面;“民望”是局外人的评价,主要是来自居下者。二者合起来,就是从政者的“声望”。“声”与“望”是有点儿区别的:“声”是上头的评价,上级的评价当然重要,如同云里传下来的雷声,很有点分量,令人心生敬畏;“望”是群众的眼光,居下上看,察其言,观其行,或许不具威慑力,却也影响颇大。
《孙子兵法》里说“上下同欲者胜”,如果做官做得好,既清廉又够高明,官声与民望应该是一组呈对称状的信息,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过这比较难,官声与民望很容易相互矛盾。比如岳武穆殊死抗金,百姓认为他是精忠报国的英雄,但朝廷却怨他阻碍了媾和求安的国之大计,最终结局悲惨。
吏治整肃清明,管理严密科学,官声与民望便能对称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政绩昭然,劣迹昭然,官做得好,官声民望都好,官做得差,官声民望俱差。因此,官声民望对称一致实乃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察从政者之官声民望大致有四种不同的情形:
其一,官声民望都好。这是天生做官的料。由于评价标准的某些差异,观察考核的角度不同,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别,要让上下一齐叫好可算得极为高明。
其二,官声民望俱差。这是做人火候不行,两头都没顾上,入错了门,可以考虑转行。
其三,官声高于民望。古代一些老官油子以此为高,心领神会,“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虽是现代话,却大有古风。
其四,民望隆于官声。“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话说起来轻松,听起来漂亮,但在群众评价官员仕途升迁的应有分量还不能足斤足两地起作用时,要真把群众夸奖百姓口碑看得如此之重,这是很需要道德、勇气的。
就从政者而言,官声与民望同臻极致是一种境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官声而取民望更是一种襟怀。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毁誉自古非空穴,口碑亦能铸丰碑。为官者当从群众的口碑里慎思:“当官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的至理实话,勿想头顶“光环”,只要脚踏实地;勿想平步青云,只要为民做主。一个真正“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干部,一个躬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民公仆,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