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恐龙是指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类之外的一些恐龙,如蛇颈龙类恐龙的平滑侧齿龙、薄鳍蛇颈龙等,幻龙类恐龙的贵州龙,以及其他类中的沧龙等。这类恐龙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很有代表性,它们都与蜥臀目和鸟臀目两大目恐龙有不同的特性。
例如,生活在大约2亿至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的贵州龙,爱在浅海附近行动,在海里捕食。它们的身体一般有几十厘米长,还有一颗小小的三角形的头,四肢的脚趾间有蹼等。
再如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平滑侧齿龙,它是生物史上最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身体长达21米至25米,眼睛长在它们的头顶,有两个鼻腔。它们猎物的化学特征在某一个鼻孔会比另一个还要强烈,也就是说,滑齿龙可以依此来判别猎物的方位。
还有,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的沧龙,其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鳄鱼。
它们都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体型较大的沧龙类似海王龙或海诺龙这些巨大的生物,长15米,能把小型的动物整个吞下肚去。
体型较小的沧龙类,身长约为3米至3.5米,喜欢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
总之,这些种种色色、多种多样的庞然大物,既组成了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色彩缤纷的生物大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像。
贵州龙
贵州龙档案
贵州龙的外形
体型比较小,体长只有0.4米。脑袋也非常小,脖子却比较长,它的身体宽扁,与后来出现的蛇颈龙非常相似。
贵州龙的四肢
四肢尚未退化成鳍脚,仍长有趾爪,能像鳄鱼一样爬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泳。
贵州龙研究
贵州龙的生活习性
贵州龙生存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它宽大的脚掌,以及细长的尾巴,非常适合在水中游泳。
与其他幻龙有着共同爱好,非常喜欢吃水中的鱼类及小型动物。
贵州龙的发现
其化石最早发现于我国贵州省兴义县,并因此得名。
1957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在贵州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发现该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认证,命名为“贵州龙”。
贵州龙之谜
真假贵州龙化石之谜
由于贵州龙出土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所以,就有人炮制假化石,到市面出售牟利。他们一般是用真贵州龙制作模具,造出模型,然后再把模型黏合在用贵州当地随处可见的黑色的页岩或灰岩的石板上,效果非常逼真。实际上,假贵州龙的标本很容易识破:首先,因为化石和石板是同时经历石化过程形成的,所以真正的化石是镶嵌在石板里的,而假化石却是突出在石板上;其次,当用手敲击真化石的表面时,会听到化石和石板同时发出的声音,而当敲打假化石时,会感觉上部模型的声音和下面石板的声音不是一体的感觉。
沧龙
沧龙档案
沧龙的头部
头部巨大,脖子比较短,鼻孔小而靠上,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时把头顶露出水面。颌部宽大并且厚实,嘴里长有弯曲状的锐利的牙齿,双颌在咬合时产生的巨大力量可将猎物身躯咬断。另外上颚还有一圈比较尖的内齿,这些牙齿能够将食物拽出来。
沧龙的身躯
身体呈长桶状,身长约10米。前肢有5趾,无爪。四肢为鳍状肢,趾间有蹼连接,这些鳍肢能使它在游动时快速改变方向。
沧龙研究
沧龙的生活环境
沧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约7000万年至6500万年前,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沧龙是属于由陆地向水中进化的物种,完全适应海洋生活,并且可以用肺呼吸,但是主要生活于岸边的浅海地区,用它的利齿捕抓软体动物为食,不过有时也会猎杀蛇颈龙等大型动物。
沧龙的亲缘
沧龙的身体非常细长,而且四肢已基本退化,从而使其显得非常灵活,这些特征与现在的蛇类极为相似。所以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与蛇是近亲,它们都是由相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水中的游泳型动物。不过有的古生物学家也认为,沧龙与蛇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外形有几分相似而已。
沧龙的进化
研究发现,沧龙是由古海岸蜥进化而来的。古海岸蜥最初生活在陆地上,当遇到恐龙的威胁后便逃入海洋。之前的四肢都演变成了鳍状肢。又过了几百万年,它们就变成了巨大的沧龙。
沧龙之谜
嗅觉和听觉之谜
沧龙由于在海洋中长期生活,视觉逐渐退化,相反,嗅觉和听觉异常发达起来。研究发现,沧龙最强大的嗅觉系统是特殊的鼻子,它通过鼻子收集外界的信息,然后传至大脑,这样就能感觉到同类的信息。
它的耳朵已经退化,主要是靠上颚侧面与嘴部的一组神经来侦测情况。科学家推测,它的这个特殊耳朵能够把声音放大至40倍,并且还能够侦测到猎物的准确位置。沦龙就是利用这些成为白垩纪时期的海中霸主。
薄鳍蛇颈龙
薄鳍蛇颈龙档案
薄鳍蛇颈龙的头部
它的鼻孔长在后面,位于眼附近,腭几乎是硬的,腭生有很长的尖齿。
薄鳍蛇颈龙的头和颈约占体长的一半。
薄鳍蛇颈龙的身体
薄鳍蛇颈龙的身躯非常大,庞大的海鳗龙也不能与它相比。它的身体宽而扁,但其尾巴不长,显然能使用其桡足,向前或向后游泳,甚至以身体为轴而侧旋。薄鳍蛇颈龙的鳍脚犹如4支很大的划船的桨,使身体进退自如,转动灵活。体长14米,脖子长达6米,颈椎有70多节,颈部长而可弯,可以伸到很远的地方去攫取食物。
薄鳍蛇颈龙研究
蛇颈龙的生活形态
薄鳍蛇颈龙主要生存于白垩纪末期,主要分布在北美的美国,亚洲的日本等国家。它的觅食方式比较原始,很可能通过摆动头,穿过鱼群而摄食,这与它早期的亲戚相似。它们必须生活在干净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鱼类维生。化石证实它们较常出现在海洋环境中,除了鹦鹉螺之外也吃鱼类。
蛇颈龙的发现
蛇颈龙的遗骸是由化石专家特蕾希·马勒在莱姆里杰斯附近的蒙默思海滩岩石下发现的。她先是在石灰岩中发现了一块骨骼。后来她和英国另一名化石专家克里斯·摩尔又找到了4块骨骼。
专家们仔细研究了这种古生物的骨骼,他们发现有一种食肉恐龙对这种恐龙的尸体进行了咬啮,因为其骨骼上留下了恐龙的齿印。经过进一步发掘,他们又找到了100多块椎骨和部分头骨和颚骨。
古生物学家认为,尽管只是发掘出蛇颈龙的骨头碎片,但是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的面貌。因为尾骨还在原来的位置,一些背骨也还在原位,而且一些骨骼上能够看出被咬啮的痕迹。据研究,撕咬蛇颈龙尸体的可能是食肉的鱼龙。
薄鳍蛇颈龙之谜
胃石之谜
古生物学家发现,薄鳍蛇颈龙的胃里有胃石存在,有人认为,这些胃石可能是帮助消化的,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胃石是作为一种稳定身体的压舱物。研究表明,胃石可能是蛇颈龙吞下来增加体重,以便于在水中游动的。
蛇颈龙在逃脱追杀的时候必须借助那长长的脖子来调整方向,它那脖子又长又灵活,能帮助它扭转身体使它能够自由地四处游弋。如果它的脖子出了问题,将会对它的游泳逃避危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它特殊的身体构造,使得它不能将四肢抬起超过臀部将身体完全潜入水中。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蛇颈龙吞下鹅卵石是帮助其减少浮力以不再漂在水面上。
鱼龙
鱼龙档案
鱼龙的头部
鱼龙的头像海豚,拥有一个长的有齿的吻。鱼龙嘴巴长而尖,上下颌长着锥状的牙齿,整个头骨看上去像一个三角形。
头两侧有一对大而圆的眼睛,眼睛直径最大可达30厘米。脊椎动物中眼睛最大的是蓝鲸的眼睛,直径也才15厘米。因此,鱼龙可以在光线暗淡的夜间或深海里追捕乌贼、鱼类等猎物。
鱼龙的身体
典型的鱼龙20多米长,体重可达1吨。身体呈流线型,椎体如碟状,两边微凹,一条脊椎骨好像一串碟子被串在一条绳索上,尾椎狭长而扁平。像今天的鲔鱼,它的体型适于快速游泳。
鱼龙有鳍状的四肢,它们可能被用来起稳定以及转向的作用,而不是用来加速,加速可能主要来自于鲨鱼似的尾鳍。其尾鳍分两叶,其中下叶受到尾椎的支持。
最初人们以为鱼龙没有背鳍,因为鱼龙的背鳍里没有硬骨组织,直到1890年在德国霍尔茨玛登出土的保存完好的鱼龙化石显示出其背鳍的痕迹。
鱼龙研究
鱼龙的生活方式
鱼龙作为海洋性的动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从早三叠世晚期出现到白垩纪末绝灭,鱼龙一直是在海洋中生活得非常成功的动物。在中生代末它们与恐龙、翼龙等一起绝灭。
鱼龙的主要食物是古代属于菊石亚纲的鱿鱼的近亲头足动物。有些早期的鱼龙有能够咬碎贝类的牙齿。它们的主食可能是鱼。一些大型的种类拥有强壮的腭和牙齿,说明它们也吃小的爬行动物。
由于鱼龙的大小相差很大,而且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因此它们很可能有非常广的食谱。典型的鱼龙有很大的、受角膜环保护的眼睛,这说明它们主要在夜间猎食。
鱼龙的游泳方式
最早的鱼龙是有手和足的,或者叫做鳍状肢。古生物学家曾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在20世纪里,逐渐形成了习惯,称前面的一对叫做前鳍,后面的一对叫做后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