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6400000023

第23章 龙舒掌里写春秋(忆阿甲)

阿甲同志从中国京剧院名誉院长岗位上离休下来,返回江苏无锡已近一年了。作为一名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最为怀念的应是什么?按“常规”,应该是他对《红灯记》等若干得意之作的导演计划,应该是他对中国戏曲作为独立戏剧体系的那一整套论述。然而很奇怪,我对他最留恋、最尊崇的,却还是他的为人,是他作为一名不断探索的共产党员的性格魅力。这样讲未免太虚泛,让我试从他丰富有趣的业余生活中,信手拈出个小例子--龙舒掌,来抒发敬慕之情吧。

龙舒掌,是一种硬动作的拳术,旨趣在于描摹、体验游龙舒展身躯的那种时疾时徐、忽收忽放的感觉或境界。在当前武林拳术辈出、相互辉映之际,龙舒掌并不出名,也不一定具备代表性。然而70年前,一个有姓名却无名望的小孩子遇到它,学了它,然后在其颇不平凡的一生中,半是无心半是有意地发挥了它。令人拍案惊奇并举手称妙的,是被发展了的龙舒掌,又反过来启迪了它的主人。

阿甲在家中

这位主人就是阿甲,现年八十。他原名符律衡,生于常州,长在宜兴,因幼年家贫,小学毕业之后,就只能每日去到中学堂的大门外“望梅止渴”了。中学旁边有一座叫“显亲寺”的庙宇,寺中僧众会练一种硬动作的拳术--龙舒掌。符律衡进庙旁观,模仿得其八九,并与众僧混了个熟。不久,符律衡进步神速,一招一式虽还是原来那些,但经他一打,疾徐、方圆、软硬、收放等项全部掌握自如。众僧奇之,暗中访察,终于究出缘故--符律衡入寺以来,在学拳的同时,还另向一高僧做多方面的学习。

高僧谁耶?法名唤作怀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其母原为京剧名伶谭鑫培家中的保姆,因有一手绣花的好技能,能够兼为老谭织补破旧剧衣,因此颇得赏识。其母终前,把孩子(即后来的怀舟)托给主家。以后,谭门弟子中又添上这个保姆孩儿。他天赋虽不甚佳,因得老谭亲授,故把谭腔的诸多奥秘摸了个精熟明透。及至长大,拐谭宅的小、r环私奔至沪。经亲戚出钱栽培,先在圣约翰大学读至毕业,又出国到哥伦比亚留学,学成返沪,在洋人驻华的领事馆做事,后因染上赌钱、跑马恶习而失去职业遂去浙江天台山出家,法名取做“怀舟”。后云游到宜兴,落脚于“显亲寺”以度余年……就是这位怀舟,正以晚年的寂寞注视着寺门内外的芸芸众生,很快就注意到这个时常进庙、被其他和尚称做“小先生”的俗家顽童。

“小先生”虽仅小学毕业,却知之甚多:爱唱京戏,爱写字做画,还会讲许多旧戏和曲艺里的历史故事。怀舟悦之,便倾囊相授,由京戏讲到书画,又由书画讲到历史……符律衡聪颖善悟,他想:书法要讲线条、笔触、结构,做戏要讲功架、力度、韵味,那么拳术自然也要讲长短、方圆、疾徐……于是,当他再练“龙舒掌”时,处理“软硬”“、收放”“、刚柔”“、屈直”等对比关系,就较过去更加鲜明,从而引起其他和尚的惊叹与艳羡。符律衡从老师那里懂得了艺术和体育都要讲求节奏变化,都要通过反差和对比显现自己的特点;明白了无论学什么,都要抓住这个基本规律,终于使自己后来在兼学各种艺术及体育的实践中,都获得长足的进步。

对于龙舒掌主人的经历及成就,笔者仅以粗线条做如下勾勒--抗战初期奔赴延安,在那里成为共产党员,也因说话口吃而伙伴友好地呼为“阿甲”。由于革命需要,他曾偕人化装购来旧京戏衣箱,并成为延安平剧院的“头牌老生”,擅演《四进士》中的宋士杰《、群英会》中的鲁肃《、打渔杀家》中的萧恩和《击鼓骂曹》中的祢衡;同时由于需要,阿甲开始现代京剧的编导工作。当然,那些雏形的新戏难免要“旧瓶装新酒”。比如,曾有这样的舞台处理:一员扎靠旗的大将上场“,起霸”结束,自报姓名“:俺,贺龙……”。全国解放,阿甲来到北京,担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然而,他导的第一出戏《宋景诗》遇到了“挫折”,但阿甲并未灰心。恰巧其时苏联戏剧专家列斯里来华讲授“斯坦尼体系”,阿甲经过一番斟酌,便毅然离职,去学这种当时被世界剧坛奉为“正统”的体系。阿甲是班中年纪最大的学生,又是方法最灵活主动的学生--学斯坦尼,是为了理解和发展中国戏曲自己!学成返回中国京剧院,1958年导演现代戏《白毛女》,果然一炮成功。阿甲乘胜前进,数年中又排出许多好戏,并写出若干探讨戏曲规律的长篇文字,他把建立中国戏曲的独特体系视为自己毕生的“最高任务”。为实现它,阿甲敢于顶住任何“高压”,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编导《红灯记》中顶撞江青而身陷囹圄。“文革”后,他个人的探求已经变成集体行动--全国剧协专门成立了“阿甲研究小组”……在上述60年间,龙舒掌被阿甲携带到每一个曾经驻足的地方。作为一种体育锻炼,他需要龙舒掌;作为一种性情陶冶,他需要龙舒掌;作为一种促使事业得到启迪的媒介,他更需要龙舒掌。龙舒掌也因阿甲的思想艺术水平提高而获得发展,他把若f京剧动作程式熔于其中,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发展了的龙舒掌,也以意趣和体系的高度,对阿甲的导演事业做出启发。这同样是事实。记得张庚、刘厚生等几位熟悉阿甲的老同志在看过其晚年新作《朱买臣休妻》《、恩仇恋》和《三夫人》以后,都一致“感受”到导演当中有了“新东西”。“新东西”的出现,龙舒掌大约也有一份功劳吧180年代初,当阿甲正在申请离休的空当儿,他曾在京对我讲,准备离休之后,对龙舒掌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打算全盘斟酌调配一番,形成几个相对稳定的“章节”,分别以中国古诗名句冠之。

有一年金秋季节,我因工作去沪,剧院领导要我顺路去无,锡,看望一下阿甲同志。不料,当我无锡下车的时候,阿甲却先一步偕全国剧协的“阿甲研究小组”去武汉讲学去了。我伫立于太湖之滨,望着那一个个白发形成的打拳“群落”,心中蓦然闪现出阿甲昔时在首都北海公园打拳的一桩轶事。他习惯在五龙亭附近的松柏树下打这套龙舒掌。基本路数虽早确定,然而每次打来总会有些“即兴创作”--他还要不断丰富和筛选,不断积累并扬弃呀!因其动作圆熟流畅,所以时常形成四面围观之势,并有各路名手趋前请教--“借问一声:此掌何名?”

“此掌闪展腾挪,描摹游龙昂颈屈腰、扑爪摆尾之意,故名‘龙舒掌’。”

“领教。但不知它原发何地,本自何宗?”

“此掌70年前,学自江苏宜兴。宜兴有庙,唤做‘显亲’,佛门不大,却蕴精灵--”阿甲停顿了一下,狡黠地捻髯而笑,“后遇梨园人物,携圣地,人京都,吸日月精华,溶宇宙沧桑,才得衍化而成……”

今之古人(忆翁偶虹)

“我是活宝!”--这是翁偶虹先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翁先生生前对我说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他去世后逐一回忆,还是这句话首先“跳”了出来。

在我调进中国京剧院的时候,翁先生已经退休,他的关系早就放在街道上了。剧院里他从不来,因为这时他已经不写剧本,而专心写回忆京剧的文字了。但是,我对翁先生一直是心仪的,从50年代看他的《响马传》,到80年代初看他的《锁麟囊》,我都一直猜想:这位编剧翁偶虹,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读过他不少的谈创作的文章,其中讲过他编剧的一些方法,诸如“草蛇灰线法”“、背面敷粉法”“、宝匣弓箭法”等等。这种谈法很虚,但有情致,和范师那种“实打实”的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大约过了两三年,天津一个戏剧刊物的记者忽然向我约稿,并说他是从翁先生那里来,是翁提议向我约稿的。我一听,心想自己可是太失礼了,赶忙登门拜访。翁的家在西城东太平街15号,一所很普通的小院子,翁住三间小北房,外面的两间打通了,作为书房和接待客人的房子,里边还有一间是卧室。

作者在翁偶虹之旧居(1983年)

翁一见面就对我说“,我早知道你,你正在跟钧宏学编剧,钧宏比我刻苦,你就好好跟他学吧……”原来,翁、范中学时代就是好朋友,并且一块粉墨登场,翁唱花脸,范唱老生,他俩就合作过好几场《捉放曹》。翁比范虽然只大6岁,但他编剧生涯可比范早了不少。翁从30年代中期就开始编剧,与程观秋、金少山等名伶有很深的交情;范解放前是名票,为学马连良几乎把全部家产都搁进去了。刚解放参与了旧戏剧本的整理,通过和名伶们逐字推敲,他在解析剧本上的功夫很深。他50年代初才正式转为编剧,第一个戏《猎虎记》一炮打响,以后顺风顺水写了下去。我当即对翁先生说,范先生知道我要来,一要我给您“带好”,二他曾不无自豪地对我说“,京剧院在编的编剧,不管谁的剧本我几乎都改过,惟一的例外是翁先生的本子我没动过,因为在干编剧这一行上,偶虹可以说长我一辈儿。”

翁连忙说“,这话可不能这么说,钧宏编剧虽然‘起’得较晚,但他比我用功。京剧程式的俗套子一到了他手里,就非得‘化腐朽为神奇’不可。我编剧在许多时候都‘顺风顺水’过去了,可他还自己和自己闹别扭,非要出点让人醒目的新程式不可。”

真是惺惺相惜。

翁话锋_二转“,可我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我的旧文化底子,我从文化上对京剧有许多的关心,都已经写进最近的这些文章。我多少知道一些你的情况,估计你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

我心一震,感到和翁老的这第一面,就是开门见山、相待以诚的。以往,我只是奇异、敬仰翁之文章,与翁相识之后,很快就觉得翁的工作方式耐人寻思。他屋子摆满了花鸟,用的文具虽不名贵,但也是古色古香。一方面他在写作上极其认真,但他每天只干半天,另外半天就是莳花养鸟,自得其乐。他说,“我年轻时可会玩呢!中学毕业后曾有十年,我一直不找工作。每天上午我给几家报纸写几部连载小说的稿子,这就足以维持我的生活;下午,我则走出这个院子,或去前门,或去西单,或去东安市场,去那里的几个清音桌清唱京剧;晚间,要么去戏园子听戏,要么给比我只年轻三两岁的青年补习古文……我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无非是为了积累京剧所需要的生活和笔墨,等到30年代中期以后,我觉得自己各方面有了进步,这才应焦菊隐先生之约,进中华戏曲学校任职,正式进入了梨园行……”

我向翁先生讲述了自己当年在戏曲学校学习的经历,又讲了后来在新疆八年和河北七年的情况,翁先生把双手一拍,“好!这不仅对编剧有好处,就是不编剧,仅仅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走这么一遭,也应该说是值得了!我羡慕你!”

我心一顿。难道眼前这个白胡子的老头儿,竟是最识我的人么?稍后,当我写作《梅兰芳与二十世纪》一书时,为了搜求北京(平)不同时代的历史地理外貌和人物心态时,我曾向多方面的老人请教。其中,请教去的最多的还就是翁先生。最初,翁先生不理解我为什么要问这些希奇古怪的问题,我讲了自己书的立意。翁非常惊奇,连连说“好”,甚至还讲“你提这些问题也能勾起我的回忆。我是‘过来人’,可以用第一人称讲自己的亲见,你是后辈,知道了这些事实,再从文化上给以分析。我先说我的,咱们再各写各的,一举两得,两不耽误。”这样,翁就在自己写作最忙的时候,规定我每周去他那里两个半天,都是下午。所以后来当我这本《梅兰芳与二十世纪》样书两册出来之后,正好赶上中国剧协为翁先生开祝寿会,我当即带了一本到了会上,恭恭敬敬书写好“抬头”,亲手送给了翁先生。

翁在东太平街这个家我去得最勤。后来由于附近土地被国家征用,翁搬家到北郊的塔院小区,我去得依然比较勤。翁后来在《北京晚报》著文写他迁居后的生活,讲有七八位青年同志经常到他家,带给他各路消息和人世温暖。他特地写了一首嵌字的五言律诗,其中就有我的名字。他的新居是个一层的三居室。最初他每日还坚持户外散步,后来就慢慢走不动了,而喜欢坐在临窗的沙发中晒太阳。记得我最后一次看他,是在他临终的前几个月。我是在下午四点钟进门的,他依然坐在那个临窗的沙发中,沙发背后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年前那次祝寿会上高占祥副部长手书的“京剧圣手”的条幅。翁穿着一身旧“的卡”制服,胸前有些口水的痕迹,眼中有云翳阻隔着视线。在他身后的墙壁上,高部长那幅字上也沾满了尘土,夕阳恰在此时照射了进来,我心中“嘎登”一响,产生一种不祥的预兆,顿时想起先生当年的一段自述“: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也曾粉墨涂面,也曾朱墨为文。甘作花虱于菊圃,不厌蠹鱼于书林。书破万卷,只青一衿;路行万里,未薄层云。宁俯首于花鸟,不折腰于缙绅。步汉卿而无珠帘之影,仪笠翁而无玉堂之心。看破实未破,做几番忙中闲叟;未归反有归,为一代今之古人。”

好一个“今之古人”!但“今之古人”忽又不见,我神思恍惚兮,心怀戚戚焉!

同类推荐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心随万物转

    心随万物转

    改变针对同一题材密集叙述的手法,多视角、多层次、多色彩地呈现自然之美,因情生文,率意以言,思想与理性之光闪烁文字之上。
  • 红楼解梦

    红楼解梦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律动

    律动

    有感而发,随笔本文写得有些无厘头但都是最真实的感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参见大明星

    参见大明星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第三十届,《金龙奖》年度最佳专辑、词曲、创作人获得者致辞。……偶像来袭,让我们一起山呼——参见大明星!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正学隅见述

    正学隅见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浴血星君

    浴血星君

    路男:战神阿瑞斯?能给我当小二吗?金牛阿里斯塔?能收来当坐骑吗?皎月女神常小额?能抓来暖床吗?什么?不能!(路男横眉一扫,王八之气瞬间而发!)这也不能那也不能?我是伟大的星君,星际唯一的星君,我看这WWTV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主持人呜呼哀哉:“陛下。。。。。。”。(裤子黄了一片)
  • 极品炼药师

    极品炼药师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天降神婴惊天下,五行世界逍遥游!白羽飞,一个神秘的天外来客,就像一颗突然出现的棋子,打破了五行世界的格局,看主角如何风靡校园,看主角如何风靡异界,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精彩,尽在《极品炼药师》
  • 他国的月亮

    他国的月亮

    青年画家秋目一向孤僻,单调的生活却被某个突然出现的少女梦鹊打破了。初次邂逅便被告白要求交往,秋目不胜其烦之下勉强答应。然而随着一位神秘的作家施雪桥的出现,让秋目意识到了所谓的“命运”端倪。在青春的末班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与未来的真相纠葛出现,死去的初恋又怎样复活?存在的意义又在何方?最终一个支点的坍塌导致了整个世界都轰然倒下......
  • 石遗室诗话续编

    石遗室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灰色泡沫之命定情缘

    灰色泡沫之命定情缘

    伪装是他从小战无不胜的武器。他更有着万人羡慕的身份。有着嗜血少尊的封号。在同行人面前向来冷酷无情。却对她不同。承受背叛是蠢哒哒的她变成无所谓的开始。她说:“待我为你穿上婚纱。你愿意许给我你的天下吗?”他说:“怎么不愿跟你不一样。”他回答:“我们都不是人,没有一样不一样的”你们懂那种感觉背后的眼泪吗?懂那苦苦支撑背后那种累吗?
  •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刘邦死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和平的时期,天下大的战事基本结束。直到刘彻登基这数十年的时间中,统治阶级上层相继发生了吕雉擅权、诸吕乱政、铲除诸吕、文帝登基,以及后来波及天下的七国之乱等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