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6400000032

第32章 跨世纪的葬仪(忆张君秋)(5)

1966年8月23日,首都文化界二三百位名人在太庙受辱--将京剧戏衣集堆点燃,再令名人面火而跪,红卫兵则高举皮带及戏台上的刀枪,肆意抽打其背。苟受辱归来,背上血污一片,碎成丝缕的衬衣难揭难脱。苟止住妻女泣涕,谓日:“每当小将棍棒将下未下之际,我都运气以对,皮肉虽伤,内脏无碍。独怜老舍一介文人,体弱心刚偏又受辱最重,我怕他一时想不开……”(果然,老舍次日便去太平湖自沉)。苟说毕黯然神伤,偶一回首,见东窗外新植之小桃树,也被日前抄家的小将折断一干。长叹一声,半晌无语。苟最后叮嘱令莱“:去找一些小布条,和着泥水将折断处接好缠紧,或许还能活转。”

桃树活了,苟却在1968年底去世。次春三月,一场罕见的冰雹,夹着风刀雨剑砸将下来。院中一株小海棠,枝叶虽伤,但很快复苏,当年还结了果。而同遭厄运的许多老树,却从此一蹶不振。伟君睹此心中感慨“:小树如年轻人,还能抗住灾难活过来;老树则似慧生,一去而不复返……”如今,正院仅存树五株--三枣二柿,伟君遵照当年做法,每秋都将果实分赠苟门弟子及梨园友善。她已无闲情养花,惟独玉簪例外。这玉簪在“文革”中也曾扫地出门,然而移至他处,或死或萎。后有不忍心者,将病残玉簪悄悄送还苟宅,伟君喜接,重植阶下,未曾经意照拂,便于无声无息中还阳转旺,蔚然烂漫。伟君逝后,苟宅一锁封门,准备筹建“苟慧生故居”。正院平时空空荡荡,但玉簪在四个花畦之中,依然郁郁葱葱、青翠可人。每当花发之日,总有苟宅后人开锁而入,将一捧花朵并几枝绿叶,一同供奉于正室慧生遗像之下。

东外外墙(代后记)

父母离开了人世,我不免有些孤独,常常想念自己的来处,自己的老家。父母早年当记者,几年就搬一次家,或者一年就搬几次家。像抗日战争到重庆,日本轰炸一次就搬一回,一点点由城市外围搬向市中心,最后我出世了,家也安定了,好像此后日本也没再炸,家也没再搬。不久前我去了重庆,那所房子居然还在。

解放后,父母定居北京,除了“文革”那些年,其他时间基本在市区,不过从东城搬到了西城。最后,他俩先后又从西城搬到八宝山。是母亲先搬去的,搬进革命公墓的西十三室;八年后父亲跟了去,考虑到要有个永久归宿,便把母亲迁出来,一块儿上了(骨灰)墙。在早,墙是个松快的地界,逝者都不愿挨那个风吹日晒;可如今已经人挤人,层层队队,密密麻麻了。

徐盈、子冈与儿子徐城北在北平合影(1946年)很难再找方向和层次同佳之所,几经权衡,就找了新开辟的位置--东外外墙。于是,这儿就成了我最新的老家。

我时常来,但说不准什么时候来。每年清明那几天我绝不凑热闹。经常是遇到八宝山有活动(比如举行某某人的葬仪)时,我稍微早到半小时,先进公墓缅怀一阵儿,就算尽了心。

我从不宿命,但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母亲在73岁去世,父亲又在84岁去世,只能长久无言。他俩如今一切画上了句号,已然入列。

他俩相识于《中学生》杂志,一南一北通过投稿而开始通信。一位在春节去到苏州看另一位,带去几串北平的糖葫芦,车厢温度高,北边这位的手就一直伸出车厢。这引得南边这位芳心一动--他们结合了,成为后来的我的父亲和母亲。

母亲年轻时很有文学天分,曾在苏州“振华女中”参加《中学生》的全国命题征文。两年三投皆中,第一次得第二,后两次得第一。到北平上大学只读了半年就毅然退学,住在单身女子公寓,当起“文学单干户”,以稿费为生。这显然是很艰难,但她干得虎虎有生气《,中学生》发表过万字长文《子冈论》,评价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公寓作家”。不久,抗战烽火骤起,她再也无法安心去写“公寓文学”,遂进入《大公报》当了记者。

父亲出身北平一个中产家庭,高中一毕业就跑到南京勤工俭学,利用这点收入进入金陵大学专修农林。实习时,曾去陇海铁路两侧的农场和林场做毕业论文。论文都是从很现实的问题出发,带有研究意味,思路清楚,文笔扎实。将毕业时,《大公报》发现了他,要他“一毕业就进报馆”。

《大公报》老板对记者颇“放任自流”,只要大方针不违背报社宗旨,只要不给报社捅漏子,尽管撒开手干。干好了提职加薪,干不好卷铺盖走人。

母亲是做政治和文化新闻采访,兼写一点社会新闻。她曾对“陪都”民生百态做了真实描绘,但重庆的新闻检查厉害,于是就把这些篇章寄到桂林《大公报》发表,后来新闻界称之为“重庆百笺”。还有一篇《毛泽东先生到重庆》,那是在1945年的重庆九龙坡机场,一百多名中外记者都在“抢”共产党领袖来渝参与重庆谈判的“镜头”。母亲凭着一颗地下共产党员的炽热心情,凭着她那支生花妙笔,直觉地写出毛“像一名来自乡野的书生”,更跟踪到张治中家的客厅,披露出毛“不习惯这里的广漆地板,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的细节。

父亲走的则是另一条记者之路。他在十多年的采访生涯中,几乎跑遍了整个国统区。他广泛而有计划地报道了若干领域(石油、机械、化工)的实业家的艰苦劳作,按照三轨并行(一轨写实业后的国计民生大背景,一轨具体写实业,一轨写干实业的人)的原则,使自己的采访形成为一个严密而周详的系统。他特别敬仰那些学者型的实业家,访问前要阅读对方的全部著作,采访中单刀直入,头一句话就触到对方正在做的事情。对方惊讶他的诚恳和他的功夫,大多和他保持了终生友谊。父亲还在这种充满友谊的气氛中,为党做了一些统战工作。

父母都成了名,但并不孤立。当时《大公报》内外有许多记者都干得十分出色,并各有特色。比如范长江、徐铸成、萧乾、杨刚、浦熙修、赵超构、陆诒、孟秋江……这种从新闻界“爆”出的文化现象,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我把目光凝聚在骨灰墙上。人生经历真是不能预料,他俩的后半生一晃即逝。历史和后人能够记住他们的,仅是他们的前半生。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月,更是一个严峻和艰苦的时代。父亲挨过国民党的抓,母亲敢于也乐于面对面和国民党上层人物“斗”口舌。他俩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心气儿也高,结果一昂然一进取,不仅事业有成,人也“出来”了。他们勇敢“向前看”,就果真“看”出了结果。与他俩同期的那一批记者,大多也都入列--进入到自己应该占有的历史位置。

金克木先生对我说过“:你母亲是个作家(诗人)型记者,你父亲则是学者型记者。”金先生是在闲聊中评说的,却顿时揭开我久久迷漫着的心理迷雾。我曾用心研究过母亲,也涉及到对父亲资料的占有。我很想以一个“后(来的文化)人”的角度,写一部《大公报畅想》。把父亲的研究功夫用在前边,然后用母亲那种随意的笔触挥洒开来。我实在敬仰三四十年代的那批记者,他们年轻时很勇敢很灵巧地那么“一机灵”加“一奋斗”,结果就出来了,一批人纷纷入列--入到历史之列。所以,我作为这个系列集体的一名后人,也时常思考如何才能继承他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思后我认为,似乎就是要在自己还有劲头、同时外界也给这种劲头以可能的时候,猛“一机灵”再猛“一奋斗”,好让青壮年的年华迸发出属于历史的宝贵光芒!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就会大成,人们也纷纷入列--同样是入历史之列。这样,岂不是一切都太美好了?我为之高兴得不知所措。对比之下,世俗的金钱、级别、房产什么的,就实在没什么意思了。

大写的人的后代,第一重要的,就是要竭尽一切努力,使自己也成为大写的人。实现大写,是有经验和条件的。前辈的经验值得后辈借鉴,但由于条件不同,未必能在同一个环境“出来”。这无所谓,只要努力到了,也就算是完成了“大写”。我每去一次东外外墙,归来就要做一次“大写”的梦。直到如今,这梦也还没醒。

东外外墙,不仅是我父母一辈人的归宿,也是我这辈儿人的最终老家。

同类推荐
  • 花间呢喃

    花间呢喃

    本书主要介绍了花季时期的高三的孩子们,从各个角度来剖析这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总共分五章:平凡人生、往事悠悠、理性思考、有话要说、声音再响。
  •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未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名为“观止”,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关,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爱在不言中

    爱在不言中

    本书内容有,《爱在不言中》、《爱他就爱他的家人》、《茶山的歌者》等。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热门推荐
  • 爱在转角遇见你

    爱在转角遇见你

    他是豪门出生,天生一副帅气的脸庞。她,普通家庭,好不容易考上了R市的大学。他们相遇,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傻子王妃太天真

    傻子王妃太天真

    一界女明星,聪明得不得了。一天回家时摔了一跤,刚好撞在了一块石头上。醒来发现自己穿得破破烂烂的,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居然一天天变笨了!彻底变成傻子后,遇见了杀手男。他乔装在老百姓当中,为报当年的杀母之仇。不料傻子竟一次次碰巧地把杀手男阻止了。杀手男想杀的人发现自己正被追杀,可一次次地又逃脱。觉得很蹊跷,后发现自己是因为一个女人才逃脱的。杀手男继续追杀他,发现是一个傻子救了他?傻子多次阻拦杀手男杀他。杀手男又要追杀,可这次追杀的不是他。而是傻子!他碰巧看见,把她救了。带回家去像一只狗似的把她一日三餐解决。他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姑娘,不怕怕

    姑娘,不怕怕

    凌少天气的咬牙启齿,面对这个百里家的大小姐,还真的无可奈何,如果要是欺负了她,后果相当严重,可是在这么多同学的面前,被她弄得下不了台,以后在学校里还怎么混,心中暗暗发狠,百里红燕老子迟早让你付出代价,我要让你躺在老子的胯下‘浪声’不断,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阴邪的微笑····
  • 妖孽当道:腹黑小俏妃

    妖孽当道:腹黑小俏妃

    【宠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一朝穿越,掉落妖孽怀,于是这妖孽开始对她纠缠不休。当她准备复仇杀掉权倾朝野的宰相时,某个妖孽却总风姿妖娆的缠着她说,“如果你吻爷一下,爷立刻帮你灭掉宰相府,如何?”当她准备逼宫灭旧帝时,他又一次出现,挑起潋滟的桃花眸邪魅开口道,“如果你与爷缠绵一夜,爷立即帮你踏平整个皇宫,如何?”“……”笑话,她复仇需要人帮?她是新世纪的天才少女,狡猾腹黑又擅伪装,得罪她的人,一个个排队领号准备去阎王殿报道吧!
  • 恶魔三争

    恶魔三争

    一个普通的大四学生,与上古时代的恶魔和金之战神有什么关系?金甲武士为何要生死传授书?看饱读诗书的他如何化解冤魂厉鬼,怎样斩妖除魔……
  • 星剑诗词

    星剑诗词

    几年来写的诗词,一点感悟,愿意和朋友们共勉。
  • 双面女王之机关鬼才

    双面女王之机关鬼才

    她,鬼族嫡女,族内公认的废物。却不知她无师自通领悟了机关术。人前她装傻卖萌,人后她阴险狡诈。他是人族的王者,冷血无情。却偏偏以逗她为乐,等到他翻然醒悟时,得到的是她毫不留情的转身。我改如何挽回你,我的爱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是200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浩,讲述了快乐是自己给予的,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理由和自由,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环境,更需要方式、方法中的技巧与资本。本书收集的文章,语言像散文诗,内容充满时代感,且都富含生活内涵和底蕴,并富有诗情画意,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心灵鸡汤,也是当今图书市场上少有的另类读物。
  • 末世重生:进击的软妹

    末世重生:进击的软妹

    一场月食爆发了生化病毒,大学生杜郁怜在逃亡中与朋友失散,结果被人利用含恨而死,重生一次,这次的逃亡中,她不会再被利用,她发誓要在末世坚强地活着。
  • 闪光的阴谋论

    闪光的阴谋论

    “虽说这是游戏但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这个只有一次生命的牢笼中杀戮反而是唯一的真理在耀眼的黑之少年和闪光之少女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都可以践踏的混乱当热血的人们战死沙场当怯弱的人们失去理智他依旧平静/他依旧嬉笑这是最坏的地方/这是最好的地方光明的目标足以掩盖任何的黑暗如同被抹上彩色的阴影一切只是一个看上去闪光的阴谋…………………………………………咳咳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干掉原著的刀剑同人经过无数的苦难,我,张操折,从地狱的深处,又回来了。…………………………………………………………………郁闷一下,没想到过了两个月不能改作品名……其实这部书有《闪光的阴谋论》这样的正经名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