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6400000005

第5章 地坛片语(忆母亲子冈)(3)

沈工作起来是不管白天、黑夜的,他要追寻回“文革”丧失的时间,因此房中一切都是摊开的--书是摊开的,纸是摊开的,画册是摊开的,墨盒是摊开的,连一张张的宣纸信笺都是摊开的……沈写长信,常常不是一气呵成,每写到一段儿便停下来,转而去做别的事情(包括给别人写信),等到心中萌生出新的意思,才再度继续那没完成的信件。沈有这样一种固执习惯:一方面把时间看得无比珍贵,同时又舍得向好朋友、好学生倾吐心声。每逢老朋友造访,他能抛开原来的工作,一谈就是两三个钟头;每逢学生求教,他能抛开自己正在研究的专题而为学生解答最普通的常识。这是一种怪癖,不知道能不能这样解释:他心中埋藏了深深的苦痛,解放前的文学活动不被承认,著作纸型被焚毁,无异向活着的自己身上抛撒纸钱;改行研究文物依然困难重重,尤其是“文革”中,某些过去为自己钟爱的青年“反戈一击”,使自己怒火中烧,但在淫威下又有口难辩!如今回到北京并被允许工作,但那些整人者仍居高位,仍在纵声谈笑并伺机继续整人!自己就只能如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之诗“,小小窄而霉斋”是任何人摆布不了的独裁天下!就是要摊--把一切都摊开,摆得乱乱的,叠得高高的,谁管得着?自己不愿上街,不愿听到和见到样板戏、造反歌和红色标语,自己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尽管“窄而霉”,可自己看上去无异于古色古香,且有规律可循!因此,中午要老妻送饭,晚上足不出户,见“没话人”半句嫌多,见“有话人”千杯嫌少,这岂不成为顺理成章之举11975年,我结婚了。妻子是北京人,运动中随父母去河南干校,在那里招工进厂。我当时仍在河北固安县教书。这样的联姻,前途未卜。

来祝贺的亲友不少,贺礼大多是枕巾、被面、茶杯、暖瓶、床单等实用之物。沈伯伯也来了,他的礼物可谓独出心裁--一个清乾隆时的“五蝠(福)捧寿”瓷盘,一只蝙蝠头上贴了一块用红纸剪成的“鲭”字;另外,在一块拳头大的朱红腊笺上面,用他潇洒的行书写了如下字句“:祝两位多福多寿”。这两句的下边,又用小字做了注解“:为国家多做好事为多福,长寿则可为国家多做几十年好事。从文敬贺。”

应该说,沈伯伯这份不同寻常的贺礼及贺词,使我的婚礼升了格,并且定下了基调。

几年之后,我调回北京,和沈伯伯的联系更多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上海电影厂的一位著名导演,表示想把沈老的小说《边城》搬上银幕。沈老得到消息,一方面表示感谢,同时又显出不可思议的淡漠。改编本还没有诞生时,沈伯伯在给家父的一封信中,就表示出对于“地貌已变”的巨大忧虑:

“照最近的新闻报道,王村下面的凤滩已改为发电二十五万千瓦的大水电站,那里两岸最美的景物,大致已全部永远淹没在水中。茶峒渡口已有个大桥,日有上千大小汽车往来。就我二十年前记忆,具有相同或更好看渡口背景的还不多,一是沅陵附近马蹄驿(上官庄)村子,若值秋冬之际,四围山色红紫烂漫,简直像一件人间奇迹。即宋人最高明画迹中亦不及万一。另一是距自治州仅二三十里的张八砦,同样是一泓清水,四周远近山色红紫烂漫,最难得处,是一个渡口和小船,简直还保留千年不变。可是事实上这二十年人为变化,看来也早把原有景色的静谧,完全改变成乱哄哄生产区了……我估计受时间影响所失去的,肯定还不止这些。即留下的自然景物,部分虽不易变化,但成为公式新型红砖建筑,一排排既不适用、又不美观的玩意,却必然到处存在,就使人毫无办法处理它!

……”

当后来看到改编本中的人物关系,或多或少都被贴上了“阶级斗争”标签时,沈没有正面批评,但是在给家父的信中,便毫不犹豫地关上了“合作”的大门。

沈伯伯病了--在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之后,在他赴美探亲讲学之后,在由国外向着国内传递的“沈从文热”兴起之后。他几度住院,得到了力所能及的正规治疗。然而病魔却没有退却,第二次脑血栓发作后半年,他已然不能行走和讲话,当被抱坐在轮椅上,头也无力地向胸垂落。西医已没有办法。老朋友和弟子们见了,只能在心内默默叨念“:至多只几个月时间了,可怜的人……”

这时,南京来的一个年轻中医开始对沈治疗。他叫吴宗宁,南京人“,文革”中在苏北乡下插队,恰与沈伯母的一个晚亲在一块儿。吴偶然读了一本沈的小说,便敬仰沈的为人和才华。后来回到南京,吴便在一个粮库的医务室当医生。吴是个“怪人”,喜欢哲学,喜欢与有思想的人进行海阔天空式的探讨,习惯从各个角度对病人进行辨证治疗,其手法和道理常常是出乎常规的。他开的方子,一般中医看了连连摇头,因为毫无道理可言;高明中医看了连连点头,因为无懈可击。他专治疑难病症,专接被大医院“判处了死刑”的患者。也奇,有一些这样的患者居然就在吴的手中起死回生了。吴的名声开始飞扬,甚至当年叶帅病危之际,中央曾从全国召集来十多位有“绝招儿”的草泽医人,其中竟也有吴这个后生晚辈在内……沈伯伯第一次脑血栓时,吴闻讯就赶到北京“毛遂自荐”。可沈家不敢让他“上手”,原因是谁也想不到的--沈当时头脑还清醒,他根本不相信中医!即使如此,吴也毫不气馁,默默观察了好些天,每晚就和沈的儿子挤睡在一张单人床上。脑血栓第二次发作,沈已整El昏沉,大医院也毫无办法,于是沈家这才同意吴“试着来吧”。

吴的第一剂药“渺小”得惊人,一种小儿常用的什么“散”,八分钱一管。为的就是解决沈排痰的困难。以往大医院为了解决排痰,请了多少专家会诊,把多少种复合治疗方案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终未见效。如今不料这一“散”下去,居然灵了,痰没了。以后的治疗过程不必详述,但奇迹终于发生--沈有了精神,头能够抬起并可以自由转动,慢慢恢复了讲话能力,慢慢能够下地行走……

吴与沈的关系是奇特的--因为沈不信中医也拒服汤药,吴便从南京购买中药药材(一为保证货真质好,二为价格相对便宜,因沈服中药从不报销),制成粉剂装入胶囊。沈则“不辨中西”,胡里胡涂服用下去。吴每年都在季节转换时来到北京,住在沈家一段时间,白天只默默观察沈(大约就是“望闻问切”中的“望”),夜里,则利用沈家丰富的藏书武装自己。据说,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马尔萨斯心理学》,认真读了,又推荐给沈。那是一个早晨,沈坐在藤椅上,一个小时居然静静读了十几页……总之,在沈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习惯家中不时出现这样一个“常客”。他安之若素地让吴给自己针灸,也许知道胶囊系吴所制,但不承认吴是自己的医生,更不相信自己一天天的进步是吴的医术所致。但沈确认吴是个好人,是个奇人,是个有思想的人,是个谈得来的后辈,总之,相信吴是个朋友……

沈的好转,赢得了许多老朋友对吴的尊敬。出于礼貌,许多人这样问吴“:您有家传吧?…‘没有。”“您肯定是学医出身。”“我没上过大学,只当过赤脚医生。”“您在什么医院工作?”“南京一个粮库的医务室。”您如今--(想问工资、级别、职称之类,却又不好开口)“吴却一眼看穿,坦然相告”:我是工人,工资级别四级半,连初级职称也没有。“说罢便直盯盯地望着对方。

老朋友们惊异了,马上也感动了,因为眼前秉性奇异之人,和从文在自传中的”小学学历“”、生性顽劣“等语如出一辙沈老去世之后,我到沈宅借了那本沉甸甸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准备回家细读一番。我心中总有个不解之谜:为什么这本书在国外获得盛誉之后,国内对沈还有一种”只有资料、没有观点“的背后议论?

当我拭净书桌、随即展开这本书的目录时,不禁有些吃惊,它不像我预期的那样--是一部总论,讲服饰与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笔法纵横捭阖,时有宏论警世;然后才是分门归类的图录及简短说明……沈屏弃了常见的这种”大手笔“写法,全书一上来就是一幅幅的图录及其说明,彼此之间并没有”系统“存在。

我沉吟了片刻,随意翻阅着。我翻到”七五·簪花仕女图“一页,我晓得这幅世传”唐周肪画“的名作。我是从唐诗开始接触古典文学的,近年编写京剧剧本,又翻阅过新、旧唐书,于是我就潜心阅读起沈的两千字说明。因图录仅是全画的一个局部,所以沈先约略介绍了画的全貌和作者。然后,沈集中笔力分析这幅画中的仕女服饰,有种种违反时代的漏洞,最后得出”此画是宋人(或更晚)据唐人旧稿而作,头上的花朵是后加的,项圈且有可能系清代画工增饰而成(清《皇朝礼器图》中有完全相同式样的项圈)“的结论。沈推导结论的办法,用的是系统论的办法--先单项再组合。单项,比如仕女所戴花冠,沈指出妇女花冠自唐中晚期直到北宋的发展历史,并附印历朝花冠式样作为佐证。组合,指出”蓬松义髻、上加金翠步摇已近成份配套,完整无缺。头上再加花冠,不伦不类,在唐代画迹中绝无仅有。“我深深叹服了。方法是科学的,观点是明确的。尤其是在发现了”衣着材料和背景花木时令矛盾“”、衣上花纹平铺,和人身姿势少呼应“及”有的内衣且作红地蓝花大团窝缬“种种弊病之后,并且在推翻了周哜系此”千秋名画“作者之后,沈并没有高兴地大声疾呼,宣布自己取得了如何重大的科研成果。我觉得,沈的这种态度,就丝毫不低于他的发见价值。沈做学问是有观点的,但是内涵在短短的说明中。或许他认为,把问题搞明白、说清楚了,就是有了学问。

艾青·鱼化石

“艾青回来了!”

不大的声音,回响在父母一辈文人们的嘴边和心头,在1975年那个欲晴还阴的时候。

不大的声音,却有挺大的力量,虽然他只是获准返京治病的。

母亲爱热闹。她当时在全国政协上班,地点在西城的白塔寺,而艾青借住的房子,恰恰也就在白塔寺附近。所以,母亲每逢下班,时不时就拐到艾青家里,聊天、话旧,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就叫人家“加一双筷子”。然后兴冲冲回到家中,大讲在艾青家吃到了新疆罐头……母亲经常去打扰,艾青却从来没“回拜”过。我隐隐觉出这人架子挺大。可母亲不这么看,依然常跑去看艾青,常让人家“加一双筷子”。

我早就知道“艾青”这个名字,只知道他在诗坛的辈份很大,贺敬之、郭小川都比他晚。但艾青到底有什么作品,我还真说不上来。此际我对他颇有兴趣,是知道他在1957年后,先去了一两年北大荒,又转到新疆“扎根”十六年,这时间恰是我在新疆的两倍。母亲知道了我的心思,便挥挥手说“:这有什么难的?把你的《入疆集》拿来,我带给他看。下回我领你见艾青去!”

《人疆集》是我在新疆塔里木河垦区八年当中写作的一本旧体诗词集,近百首,手抄本。这时,爸在一边插话“:艾青一向反对旧诗,别去碰钉子。”

“你别管。”我妈说完,拿着诗集就走了。她就这脾气。不料,母亲饭后回来,兴冲冲嚷道“:老艾说了,叫城北明天去看他。”

第二天,按照母亲开出来的地址,顺利地找到艾青的临时住址。.但是面对陈旧的门楣,面对那一间矮小的东屋,我实在不敢把“大诗人”和“小破屋”联系在一起。艾青推门出来“:你,就是--城北吧?”

进屋。一张大床几乎占据了一半屋子,大床之上还叠架起一张单人床,据说有时孩子回来要在上边睡。整个屋子的家具都是旧的,惟独有一张极小的写字桌儿(俗称“一头沉”)紧靠着窗户。这张桌子一侧还“竖”着一块板子,用“铁荷叶”连在桌子一边。倘若把板子“支”起,整张桌子的面积就可以扩张出三分之二。艾青夫人高瑛说,这是她前几天排队从家具店刚买的,花了二十九块呢。

艾青坐在书桌的主位上,一边从抽屉中取出我的“手抄本”,一边说着“:我从来不读当代人写的旧诗,即使是新诗,只要我感到读不下去,我就不读了。谁拿我也没有办法--”

一个停顿。我并不紧张,因为二十年来,我这个“人”都经历过“要”还是“不要”的选择,至于我的“诗”是“好”还是“不好”,就更无所谓了。

同类推荐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这是一本当代最为传奇的诗人海子的诗传,主要讲述了诗人海子的一生,从他生命的开始讲到最后留有许多疑团的自杀。里面穿插了海子的诗,增加了此书的可看性和收藏价值。是每一个海子迷不可错过的传记。
  • 忆往抒怀

    忆往抒怀

    著名作家程树榛是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曾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和《人民文学》杂志主编。2008年推出汇总其近60年创作精华的十卷《程树榛文集》,文集包括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及评论。2008年后散文创作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近日八十高龄的老作家程树榛将其2008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散文结集成册。散文分以追忆旧友、域外感受、生活感悟等分六辑,其中多篇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刊发。
  • 爱·教育

    爱·教育

    本书是成都市“爱心的传递——师德大比武”教师文集。收集了数十篇教师写教师、教师些学生、学生写教师的优美记实散文,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一个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正气,唱响了主旋律!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热门推荐
  • 都市超能至尊

    都市超能至尊

    在一次怒火之中,身为天龙组的万梓尘出手打残了高官杨天龙的孙子杨鹏,被遣返回了原藉,从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经历。当知道自己家族惊天的秘密和自己离奇的身世,万梓尘将如何面对?罗田村人会带你走进万梓尘不一样的风雨人生,感受他不一样的爱恨情仇……
  • 六界外:王者归来

    六界外:王者归来

    六界:神界、魔界、仙界、妖界、鬼界、人界;六道: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神秘的物种:僵尸。*********************************我,是一个孤儿。无父无母,神秘的出现在这世上。有一天,一个帅哥告诉我,我并不是人类,我,蒙了。(注:本文主角身份不一样,胆小慎入。)
  •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到心碎:怯爱

    爱到心碎:怯爱

    她,一个精明的女强人,感情空白;他,一个帅气的男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做了别人的情夫,他们相遇相知,奋不顾身的爱着。他,一个名门望族的混血男人,以一个强势的第三者入侵,他们三人的命运终将如何?一个女人的情感纠葛,让你体会其中的心酸无奈,感动缠绵…
  • 婚色魅人

    婚色魅人

    不过在酒吧卖酒,谁知道就被那个腹黑大少缠上!他强硬胡来,她简直对他避如蛇蝎!然而,被为难被逼迫她都没有屈服,却在生病的父亲面前选择妥协……“傅明徽,求你买我……”“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买,我可以卖。”“卖?卖什么?”“卖贞操,卖尊严,你想要什么我就卖什么!”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娇妻难养:腹黑老公太霸道

    娇妻难养:腹黑老公太霸道

    昏暗逼仄的车厢里,她仰起头,眼见男人那张颠倒众生的面容噙着笑。“我和你,我们天生就合适。”她和他的关系,仅限于结婚证上的两个名字,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一张结婚证书,绑住她两年。……他出生尊贵,暗藏的野心,注定要为万人追逐。她家境平平,此生与富贵无缘,却阴差阳错卷入这场豪门争夺。暗夜里,她憧憬着未来开口:“傅晋臣,什么样的是好男人?”他笑的邪恶,一字一句信誓旦旦,“好男人就像你老公这样,爱一个女人,爱一辈子!”当她亲眼看到,他将另外的女人拥在怀中诉说绵绵情话,她才知道,彼时他的承诺,不过是个笑话。……名门权贵的傅家,暗潮汹涌。他冷眼旁观,无情的见证她被阴谋吞噬。这场婚姻,她赔尽所有,亦能潇洒走远。而他稳操胜劵,竟在黑暗降临的夜晚,辗转无眠。当爱覆水难收,要拿什么拯救。原来他早已画地为牢,为自己判处了无期徒刑。……【精彩片段一】当她站在豪门权贵的顶尖,光耀满身。那一眼,他便身陷囹圄。面对他的四面楚歌,她淡然处之,道:“傅晋臣哪里需要我来救?他属猫的,有九条命。”众叛亲离中,他输得一败涂地。【精彩片段二】几年后,清晨。沐果果问:“妈妈,爸爸的心和肝生病了吗?”某女皱眉,答:“为什么这样问?”儿子眨了眨眼,疑惑地说:“昨天晚上,爸爸整晚都在喊:唔,我的心肝。”某女:“……”★☆★☆推荐汐奚的完结文:豪门系列:http://www.*****.com/?info/490803.html《裸爱成婚》http://www.*****.com/?info/441404.html《假爱成婚》完结现代文:http://www.*****.com/?info/343253.html《总裁的烙痕》http://www.*****.com/?info/390424.html《冷少霸宠妻》推荐挚友好文:圣妖《豪门隐婚》http://www.*****.com/?info/557301.html
  • 清澈若伊,浑于浮世

    清澈若伊,浑于浮世

    澈伊婚后去丽江旅游,遇上了十年不见的高中初恋,是偶遇还是必然?易冷本来是个十足的暖男,为何性格会变得冷酷无情?似乎总有一只手在背后操纵着他们各自的命运.他们将何去何从
  • 《绝代美女:相府嫡女凤王妃》

    《绝代美女:相府嫡女凤王妃》

    她,樱花纷落,倾世佳人巧笑嫣然他,翠竹环绕,绝代美男悠然抚琴两者全外清纯内腹黑,皆玩转江湖,名震四国,同清冷绝尘,超级护短。女主紫尘现代王牌特工,遭敌方袭击下,躲进车里,却机缘巧合进入另一个空间,附在相府嫡出二小姐凌伊尘身上,谁知这副身体的主人生性懦弱,常遭姨娘欺,庶女虐,浑身都是鞭、踢、打、烫的痕迹。且看伊尘骂姨娘,揍庶女,气渣爹。
  • 我是故意不爱你【每日8更】

    我是故意不爱你【每日8更】

    兜兜转转绕了这么久,可是你一直都不明白,其实啊,当初我是故意不爱你……毕云飞雄厚的家底,英俊的容颜,加上翩翩风度足以让众多女子趋之若鹜,所以自他出生以来都过得很舒心。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他后悔的事,就是认识了姚凡那个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