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600000015

第15章 东汉及其以后儒者的(3)

依唐太子李贤《后汉书注》及《汉书·平帝纪》,元始五年(5)是在明堂举行的一次祫祭。这次祫祭,被张纯及作《续汉书》的司马彪当成了禘礼。建武十八年(42),刘秀到长安,在高祖庙中合祭诸位祖宗,也被张纯当成了禘礼。把祫礼当成禘礼,就是把祭祀上帝的礼仪变成了祭祀祖宗的礼仪。禘礼就这样没有经过争议地改变了性质。至于“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则出于《礼纬》。张纯解释禘礼的意义时说:

《礼》说: 三年一祫,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后汉书·张纯传》)

刘秀据张纯禘祫之义,制定了东汉的合祭祖宗礼仪,为后来所沿袭。东汉末年,郑玄认为禘就是郊,就是祭天。宗庙大祭也可称禘,这就是所谓“祭有两禘”。王肃反对郑玄,认为“禘祫一名”(杜佑《通典》卷五〇)。也就是说,禘和祫一样,都是合祭祖宗的礼仪。东晋、南朝,禘礼是祭祖之礼几乎无人怀疑。北魏君臣,又开始检讨禘祫的异同和意义。孝文帝下诏道:

《礼记·祭法》称:“有虞氏禘黄帝”。《大传》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又称“不王不禘”……郑玄解禘,天子祭圆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圆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禘明也。王肃解禘祫,称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礼文大略,诸儒之说,尽具于此。卿等便可议其是非。(《魏书·礼志》)

尚书游明根等四人赞同郑玄的意思,认为圆丘祭天的禘和宗庙之禘可以并行不悖。中书监高闾等十三人比较充分地说明了以禘为祭天礼仪的根据:

禘祭圆丘之禘与郑义同,其宗庙禘祫之祭与王义同。与郑义同者,以为有虞禘黄帝,黄帝非虞在庙之帝,不在庙,非圆丘而何?又《大传》称祖其所自出之祖,又非在庙之文。《论》称“禘自既灌”,事似据。《尔雅》称“禘,大祭也”。《颂》“《长发》,大禘也”。鲁行天子之仪,不敢专行圆丘之禘,改殷之禘,取其禘名于宗庙。因先有祫,遂生两名。(《魏书·礼志》)

依高闾等人的说明,则禘礼从殷商时代就是所谓“圆丘之祭”。只是因为鲁国虽然可用天子之仪,但“不敢专行圆丘之禘”,才改变了前代的规矩,把本来是圆丘祭天的名称用在了宗庙祭祀。儒经所说的禘,就是祭天大礼。

禘礼的改变性质是不是鲁国开始的,目前未见其他证据。重要的是,依北魏儒者们的意见,禘礼原来确实就是祭天的大礼,性质发生改变,是后来的事情。而我们所能查到的,是东汉张纯的意见。

在宗庙问题上,高闾等主张依王肃为准:“据王氏之义,祫而禘祭之,故言禘祫。总谓再殷祭,明不异也。禘祫一名也。”

孝文帝综合了双方的意见,下令道:

王以禘祫为一祭,王义为长。郑以圆丘为禘,与宗庙大祭同名,义亦为当。今互取郑王二义。禘祫并为一名,从王。禘是祭圆丘大祭之名,上下同用,从郑。(以上均见《魏书·礼志》)

北魏虽然用折中的办法对待所谓郑、王二义,但实际上是恢复了禘作为祭天大礼的原义。只是北魏以后,南郊祭天仍然称郊,而禘礼也就仅仅作为祭祖礼仪而存在了。

禘礼的变质,是儒教改变传统上帝观念在礼仪制度上的反映。而这个改变的起点是张纯,张纯根据的是《礼纬》和当时的《春秋》学家的意见。后来,儒教的宗庙大祭都沿用所谓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的制度。两汉之际的纬书,对于将传统宗教变为儒教,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祭孔制度的发展

从曹魏开始,皇帝或者太子学通一经,就要向孔圣报告,行释奠礼。起初由于孔子在世时官职低,祭礼由太常代行。晋代,皇帝或者太子开始亲自行礼。此后祭孔的规格则不断提高。

随着上帝配食制度的建立,孔子的配食制度也开始建设。曹魏正始七年(246)十二月,齐王芳“讲《礼记》通,并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祠孔子于辟雍,以颜回配”。

南朝齐代,讨论孔子祭礼。陆纳、车胤依据传统,认为应按照“天子祭天,诸侯祭山川……”这个原则,其后代是什么职位,就以什么规格祭祀孔子。当时孔子后代其爵为亭侯,也就应当依照亭侯的规格祭祀孔子。范宁则认为应依照周公的规格,用王者礼仪。范宣从理论上说明,孔子是帝王师,帝王不得再以孔子为臣。祭祀孔子时,也应该用帝王的礼乐。尚书令王俭认为陆、车二人建议的规格过低,二范建议的规格又过高。他认为,应该用上公的礼仪:

……皇朝屈尊弘教,待以师资,引同上公,即事未允。元嘉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权奏登歌。今金石已备,宜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南齐书·礼志》)

这就进一步表明,孔子已经不是由自己子孙祭祀的先祖,而是国家祭祀的公神。所以,孔子的规格,不受其子孙品位的限制。

太和十三年(378),北魏在京城修建孔子庙。从此,孔子庙庭开始走出曲阜,走向全国。南朝梁,就在自己境内修建孔庙。

北齐时代,规定在正常的春秋祭祀之外,每月朔日,学校师生必须向孔子行礼,雨大可停:

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礼。每月旦,祭酒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阶下,拜孔揖颜。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记之为一负。雨沾服则止……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以下,亦每月朝云。(《隋书·礼志》)

北周时,又追封孔子为“邹国公”,并且“立后承袭”(《周书·宣帝纪》)。

到了唐代,对孔子的祭祀,又有新的发展。唐初制礼,曾以孔子为先圣,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为先师。高宗显庆年间,一度曾重以周公为先圣,而“黜孔子为先师”(《通典》卷五三)。后来,又恢复孔子的先圣地位,而将周公作为武王的配食者。这一项制度,到《开元礼》,终于被确定了下来。据《开元礼》载,仲春仲秋上丁,于太学行释奠礼,祭祀孔子:

孔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先圣、先师之称,来自《礼记·文王世子》。汉代以来,周公、孔子都做过先圣,孔子、颜回都做过先师。

孔子成为先圣,颜回就是先师。其他诸儒,就不能再称先师。《开元礼》继承了唐初对二十二位儒者的表彰,同时把孔子的弟子置于二十二人之前,作为“从祀”。由于原在二十二人之列的卜子夏归位弟子列,所以二十二人只剩下二十一人。这二十一人是: 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这些儒者的入选,都是因为在注经方面的成就。所以像孟轲、荀况、董仲舒等,没有入选。

唐代规定,郡县都要建立孔子庙,祭祀孔子。并且由地方长官担任主祭。这样,孔子的国家公神的地位,就日益巩固和发展了。

孔子在神间如此崇高的地位,使韩愈无限感慨。韩愈写道:

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为然。而社祭土,稷祭谷。句龙与弃乃其佐,非其专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当座,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跪祭,进退诚敬,礼如亲弟子者。

句龙、弃以功,孔子以德,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子,皆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不如孔子之盛。所谓生人以来,未有如孔子者,其贤过于尧舜远矣,此其效欤!(韩愈《处州孔子庙碑》)

其自豪与欣羡之情,溢于言表。在韩愈的心目中,孔子就是和社稷同等规格而且实际上要更加高贵、尊崇的儒教神灵。韩愈心目中的孔子,也是所有儒者心目中的孔子。

后世孔庙,其制度基本依据《开元礼》,只是做些小的调整。

六集大成的《开元礼》

东汉末年及其以后有关儒教问题的种种讨论、改革,到唐代逐步臻于成熟。唐开元年间,朝廷制礼,以往的争论、改革,此时大多都以制度的形式被固定了下来。《开元礼》规定: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在坛上。

以下,从上数第一阶,祀“五方帝”。即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等。再下,则依次是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等天上的星座。对此,《开元礼》自注道:

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故《书》曰: 钦若昊天日月星辰,以授人时。《周官》曰:“以禋祀昊天上帝……”

在《开元礼》的制定者看来,《尚书·尧典》的“钦若昊天”,和《周礼·大宗伯》所禋祀的昊天上帝,乃是同一个对象。

武则天时,曾下诏规定:“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称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混。自今郊之礼,唯昊天上帝称天,自余五帝皆称帝。”这一条,在《开元礼》中也体现出来了。灵威仰等名号前,只有“帝”,而无“天”。从此以后,昊天上帝作为至上神的地位,就更加突出出来。王肃的主张,得到了彻底贯彻。

对于日月星辰,《开元礼》解释道:

按: 此星神之位,盖浑仪制图,圣人观象,羲和所职,推步有徵。传曰:“万物之精,上为众星。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二十星,地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星之与物,各有所主。”

所谓“星之与物,各有所主”,就是说,地上有一种物,天上就有一种星。天上的星,主宰着地上的物,如同上帝主宰着地上的世界一样。而星,乃是物之“精”,即精灵、灵魂。至于五方帝,乃是五行之精:

上帝之号,元属昊天……夫五方帝者,五行之精,九谷之宗。

即灵威仰、赤熛怒等,乃是木、火、金、水、土这五行的精灵。那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物,都要归属这五行之中,五方帝自然要高于众星。而昊大元气,则包容一切,所以昊天上帝自是独尊,而不与五方帝并列。

以对星辰和五方帝的解说推测,则昊天上帝之所以为至上神,那昊大元气应该仅仅是它的形体,而其中之精才是它的灵魂。也就是说,昊天上帝,乃是那昊大元气的精灵。

五方帝之下,还有“五帝”。这五帝是“太昊、炎帝、轩辕、少昊、颛顼”(《开元礼·序例上》)。这样,原来的五帝也得到了妥善安排。为了区别明显,这五帝在《开元礼》中也称为“五人帝”。

句芒、蓐收等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他们成为“五官”,即五行之官,排在五帝之下。

社稷祭祀也确定下来,所祭的就是土和谷。社和稷,就是土谷之神。句龙(为后土)、弃(为后稷)就是配食者:

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以后土氏配;太稷,以后稷氏配。

这就是韩愈所说的虽然也是全国通祀,但不如孔子尊贵的社稷祭祀。后来的社稷祭祀,也都依此为例。

大约关于社稷的神主问题此后还有争论,于是作《通典》的杜佑也借机发表了一长段议论:

说曰: 王者诸侯所以立社稷者,为万人求福报功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生,不可偏敬,故立社稷而祭焉。

自经籍灰烬,互执不同。郑玄曰: 社稷者,土谷之神。句龙、后稷以配食也……王肃云: 句龙、后稷并为五官,故祀为社稷……崔灵恩云:“二家之说,虽各有通途,但昔来所习,谓郑为长。”……按: 崔灵恩以郑为长,当矣。……

(王)复云以无“配食”字是正神者,“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亦无配食之说,岂得不谓郊天者乎?

稷者,土有生长之功,立其神,因以稷名之。郑据《孝经》说曰:“社者土地之神,稷者能生五谷之神”。《孝经援神契》云:“稷乃原隰之中,能生五谷之祇。”今按: 本无正神,人感其功,欲美报之,因以稷名。所以稷名神者,五谷之长故也。(《通典》卷四五)

杜佑这段关于社稷神主的议论,可以作为儒教社稷神主的定论。即社是土之精灵,稷是五谷之精灵。祭社稷,就是祭祀土和五谷。

土和五谷不是自然物吗?它们怎么能是神呢?这是不少人难以理解儒教问题的重要障碍。他们不理解,在西方哲学中,精神是可以离开物质独立自存的。但中国哲学中,精神则不能离开物质(气)独立自存,而物质(气)本来就是具有精神的。既然不能独立自存,它就只能寓于物质之中。物质本来具有精神,那么,那些自然物,从天地到名山大川,再到大地五谷,就都可以作为神灵被人所祭祀,并且给人以福报。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中国哲学和宗教。

禘祫彻底成为宗庙礼仪。《开元礼》载:

太庙九室,每岁五享。又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

纬书的意见,也成为儒教礼仪制度的正式规条。

《开元礼》是前代儒教改革的集大成,也是后世儒教制定礼仪制度的蓝本。

同类推荐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热门推荐
  • 轮回之迎接死亡

    轮回之迎接死亡

    爱一个人本来就难,如果不喜欢我,就不要给我你的温柔
  • 星河武者

    星河武者

    空间星门,空间跳跃,空间虫洞,是支撑星际时代的三大基石。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工厂,星际移民,是星际时代的四大支柱。星际移民对人体素质要求极高,因此,古老的武术曾风靡一时,但随着基因技术,智能机甲的不断完善,武术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底层人们最无奈的选择。面对动辄几百吨力量输出,甚至能横渡虚空的机甲,面对各种高能武器,面对强悍的基因战士,武者还能崛起吗?一次虫洞穿梭,一个原始而神秘的土著星球,姜炎无意中发现了武者的真谛,于是,身具各种武技神通,融合各种宇宙能量的星河武者诞生了。
  • 仙侠奇缘之仙神

    仙侠奇缘之仙神

    这场由神而起的浩劫,注定会毁了她和他。“我不会让天府彻底消失的!”这是她对养育之恩的报答。“北海,我快回来了,南海仙,我要和你再下一场!”这是她对家乡的思念,对重逢的期待。“紫陌,我们来下棋吧!”这是她与知己的共同爱好,也许他不只是她的知己......“师傅,我相信你!”这是她对他的信任。桃花飘零的桃花园内,她拉着他的手,“画哥哥,你会一直陪着我吗?”这是她对他的依赖。可当一切都破灭时,“北海仙神,从今日起,你不再是神,三生六界的浩劫因你而起,你自行了断吧!”她被开除神籍,甚至被剥夺生的权利!好,她死!一条命换三生六界的安稳,值了!可......【红袖添香首发,现仅在云起书院更新】
  • 新热血英豪之英豪崛起

    新热血英豪之英豪崛起

    本书由网游《新热血英豪》而编写的一部同人小说。平静的天丰大陆,在一天迎来了一场变革。落神,这个灾难之神的来临使得平静的天丰大陆开始了它的变化。空间的扭曲与时间的跳跃,天丰大陆出现了六大神器,而六大神器的法则不断影响着世间。人类开始进化,物种开始变异,在这个战乱不停的年代,一代热血英豪也即将崛起,看他们如何一步步登上巅峰,取得神器,夺回和平!作为《新热血英豪》十年玩家,我由衷的感谢它陪我走过童年!【致敬!】
  • 冷傲冥尊绝宠狂妻

    冷傲冥尊绝宠狂妻

    她,存在于光明与黑暗的边缘,孤绝冷情,她是一个异类,也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可是,天地间,她一直都是孤独的,原以为,她会一直这样下去,却不想,遇到他,从此,失情丟心。他,是一个让人仰望的存在,实力强大,凌厉冷酷,他,从没想过,一向厌恶女人的他,竟然对她有了不一样的感情。直至烙印在心底深处,再也无法割舍。她说:遇上你,我才知道,原来我以前所经历的不幸,就是为了迎接你的到来,你是我最大的幸运。他说:我想要你,不论你会不会答应,你都只能是我的,我永远都不会放开你的。只要你想要的,我都会给你,只有你不离……(绝宠文,1V1,男强女强)
  • 最后还是爱上你

    最后还是爱上你

    他冷漠如冰,对谁都毫不理会。却在遇到她之后忍不住的注视着她,想着她念着她。他不喜欢这样的的自己,也不允许自己这样。他抗拒,那些片段一直印在自己的心上,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变得更加冷漠,孤独。可她却一次又一次的触碰自己的内心。他像被揭开伤口的狮子,他掩饰﹑躲避,她却终是能走近自己的心里。想起那些片段,他开始拼命的掩饰,却看到她和别人眉来眼去,他愤怒。也是从这开始他对她的折磨才真正开始!.............爱变成了折磨,也折磨着他的心。********
  • 一顾倾人,再顾倾国

    一顾倾人,再顾倾国

    她,从五岁起就缺少父爱。十八年后,她遇见了如冰山一样的总裁。她不过是一个少女,却能把他化成一摊柔情的水。他们的故事有次展开……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霸道女帝糟蹋我

    霸道女帝糟蹋我

    一朝穿越,撩妹高手林凡成了女帝大人的暖床,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没男权的日子……
  • tfboys的日本异能转校生

    tfboys的日本异能转校生

    夜攸予,在日本生活了9年,15岁的她终于回国。9岁那年发现自身异能,回家发现父母竟躺在血泊之中!在日本的爷爷把她接到日本并改名为工藤攸予,15岁的她决定回国查清真相!当谜团一步一步解开,当真相慢慢的浮出水面,却不知真正的凶手竟是她........她薄唇微起“动我的人,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