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67100000032

第32章 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清朝三大治台幕僚

刘琳、史玄之

在清朝不同时期,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治台领导人的重要幕僚,其中代表人物即是被乾隆皇帝称为“筹台之宗匠”的台湾镇总兵蓝廷珍的幕僚——蓝鼎元、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幕僚——梁鸣谦、船政大臣兼福建巡抚丁日昌的幕僚——张亨嘉,他们为保卫、开发和建设台湾做出重要贡献,在台湾历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一、蓝廷珍平台幕僚——蓝鼎元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州,汉族,福建漳浦人。清朝知名学者、官吏,曾佐理戍台名将蓝廷珍并曾任广东普宁知县兼署潮阳知县、署广州知府,对治理台湾提出系列极其宝贵的建议,被乾隆皇帝称为“筹台之宗匠”。

蓝鼎元就读于鳌峰书院期间居于郎官巷蓝氏宗祠旁的宅院,受知于福建学政沈涵、福建巡抚张伯行时也居于此,晚年曾在三坊七巷借居过。

(一)刻苦自励巡抚赏识

蓝鼎元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皆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儒士。父亲蓝斌精通理学,但屡科不进。蓝鼎元10岁丧父,家境艰苦,靠母以女红度日。

蓝鼎元自幼聪颖,生性好学,勤苦自励。年少名列童子试榜首,颇得当地督学赏识。17岁时,他先观海厦门,后再游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眼界由此大开,见识愈增,但屡次赴试不第。曾入邑庠,也曾就读于当时全闽最知名书院——福州鳌峰书院。后来,曾先后受知于福建学政沈涵、福建巡抚张伯行,巡抚张伯行称赞蓝鼎元是“经世之良材”。

康熙四十六年(1707),蓝鼎元应张伯行之聘,到福州鳌峰书院担任讲学并与同乡蔡世远共同纂订先儒诸书。两年后,蓝鼎元辞聘归家,在家乡教书和著述,因“念祖父母春秋高,母亦渐衰,辞归侍养”。自此,在家闭门苦读11年。

(二)上书护疆总兵奇之

康熙五十八年(1719)夏秋间,时任澎湖水师副将的蓝鼎元族兄蓝廷珍升任南澳镇总兵,上任途中便道返乡,与蓝鼎元等族人论及镇守南澳事宜。

蓝鼎元上书数千言,直指“南澳一镇,为天南第一重地,是闽、粤两省门户”,“镇南之法,以搜捕贼艘为先”,如果“上偷安则下怠惰,营伍废弛则士卒弱,将帅素尸则盗贼恣”,“愿兄无以开府满盈……抖擞精神,勤劳哨缉,一洗向来镇弁积玩逡巡畏缩之习”,又于书中条陈七大要务以供参酌。

(三)辅佐族兄赴台平乱

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事,蓝廷珍奉令平台,蓝鼎元受邀随行,于是到台参与戎幕。留台年余,蓝廷珍倚其为左右手,凡军中往来文书手札,皆出其手。军务备防诸事,蓝鼎元无不参与,史称:“出入风涛戎马间,羽檄纷驰,下笔千万言立就。”

佐幕期间,蓝鼎元为治理台湾出谋划策,曾上言南、北路文武驻扎要害,官兵营汛添设更置,台镇不可移澎湖,哨船之舵缭斗碇各兵必不可换,罗汉门、郎娇、槟榔林、阿猴林不可弃等,均受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的允行。巨细靡遗,“洞若观火”,令蓝廷珍“大奇之”。

戎马之中,蓝鼎元撰《东征集》3卷,又遍历台湾西部各地,对全台地理情形了然于胸,且能协助蓝廷珍调度指挥,确保迅速平定全台。

由于在台期间,无所不用其心,常与蓝廷珍“兄弟相对,竟日念念地方,不知其苦也”,因此蓝廷珍称赞他:“昔范文正公做秀才,以天下为己任,予弟玉霖,其庶几乎!”事平后,撰《平台纪略》。

(四)建言献策治台方略

蓝鼎元之所以被称为“筹台宗匠”,就在于他提出的很多治理台湾策略,一直是后来台湾官员的治台依据。

清领台湾后,行政建置的一府三县都集中于西部和南部,而北部和东部却未建署设官。这与康熙末年闽粤移民大量迁台,北部、中部土地已拓垦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土番居住的广大山区,汉番往来日多,而朝廷中却有人竟提出将山区列为“弃土”。

蓝鼎元建言:“台湾海外天险,较内地更不可缓,因此日之台湾,较十年二十年以前,又更不可缓。前此台湾仅府治百余里,凤山、诸罗皆毒恶瘴地,令其邑者尚不敢至。今则南尽琅桥,比穷淡水,鹦笼以上千五百里,人民趋之若鹜矣。前此大山之麓,人莫敢近,以为野番嗜杀。今则群入深山,杂耕番地,虽杀不畏。甚至傀儡、内地、哈仔难、崇爻、卑南觅等社,亦有汉人敢至其地,与之贸易。生聚日繁,渐开渐远,虽屡禁不能使止也。”

同时蓝鼎元还提出增设县制的设想:北路地方辽阔,自昔空虚,分诸罗县地为二,在半线以上另置一县,拟名“彰化”;淡水地势重要,人口日增,置淡水厅。蓝鼎元呼吁台湾山地万万不可抛弃,特别强调山地之重要。他说:“台湾山高土肥,最利垦辟,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不归之民,则归之番与贼。即使内乱不生,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不可不早为措置。”蓝鼎元的意见,多被朝廷采纳;有关置县的设想及文武官员驻扎、营汛布防、哨船挨班等建议,一一得以实现。关于不能废弃山地的呼吁,也为朝廷大官要员所接受。

康熙四十一年(1702),清政府对移民实行禁止携眷赴台的政策,造成台湾男多女少,青壮年成家难,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蓝鼎元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在《论台湾事宜书》、《东征集》中,他列举了移民“皆丁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稚”,“一庄有家室者百不得一”等大量严酷事实,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许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波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清政府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就是出自蓝鼎元等官员的建议。

蓝鼎元最早提出对台湾进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即十九事:信赏罚,惩讼师,除草窃,治客民,禁恶欲,儆吏胥,革规例,崇节俭,正婚嫁,兴学校,修武备,严守御,教树畜,宽租赋,行垦日,复官庄,恤澎民,抚士番,招生番,等等。这些,一直是后来台湾官员的治台依据。

蓝鼎元之所以“大声疾呼,不啻舌敝颖秃”,是因为他提出的全百而系统的治理、经营台湾的理论体系被当时及其后的治台者所借鉴采用。

《平台纪略》是蓝鼎元在台一年后返乡撰写的。直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乾隆还下手谕:“朕披阅蓝鼎元所著《东征集》,其言大有可采,着常青、李侍尧购取详闽,于办理善后时,将该处情形细加查核。如其书内所讨论各条,有与见在《事宜》确中利弊者,不妨参酌采择,俾经理海疆,事事悉归尽善。”因此蓝鼎元被乾隆誉为“筹台宗匠”。

(五)官至知府百姓皆颂

雍正继位后(1723),下诏选拔全国品学才干兼优者入太学,蓝鼎元以优贡生被选进京。清廷也在该年采纳他的建议增设彰化县于半线,同时设置淡水厅稽查大甲溪以北防务、兼管彰化捕务,使其主张终得实现。雍正三年(1725),蓝鼎元奉派校书内廷,分修《大清一统志》,其史才为朝廷所重。

雍正五年(1727),经大学士朱轼荐引,蓝鼎元觐见雍正皇帝。蓝鼎元面奏经理台湾、河漕、兼资、海运、凤阳民俗土田、黔蜀疆域6件时务,深得雍正赏识,授予广东普宁县知县,再兼署潮阳知县。

蓝鼎元到任后,励精图治,革除吏弊,兴学校、正风俗、秉公办案,深获百姓爱戴。特别是他平反冤狱,严惩歹徒,令行禁止,更是体现了吏治的严明。蓝鼎元还致力于复兴学校,亲自课经书,取缔邪教,在潮阳改邪教场所为棉阳书院,尽力改善民俗风尚,百姓皆赞。

蓝鼎元秉性亢直,刚正不阿。雍正六年(1728),因“豁免渔船例金”,以仵上官“违忤监司”,被革职入狱。幸得当地士民为其奔走鸣冤,潮州知府和总督郝玉麟、巡抚鄂弥达等多方协调、努力,才被保释出狱。

蓝鼎元请求归休,鄂弥达更为他上书申明受冤始末,遂于雍正十一年(1733)奉诏进京为雍正召见,命其署理广州知府并聘请他编纂《潮州府志》。

雍正十一年(1733)五月,蓝鼎元到任广州知府。可惜仅月余,便因病去世。蓝鼎元一生清廉,过世时家中贫困,鄂弥达及上官、同僚等“怜其贫”,集资以助,才得归葬家乡。《清史稿》为蓝鼎元立传。

蓝鼎元一生著述颇丰,除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外,还有《蓝鹿洲集》、《修史试笔》、《东征集》6卷、《平台纪略》1卷、《鹿洲初集》20卷、《女学》6卷、《棉阳学准》5卷、《鹿洲公案》2卷、《潮州府志》等书传世。《四库全书》收录蓝鼎元专著。

蓝鼎元随蓝廷珍赴台时,一些族人也先后赴台,后多留在台湾拓荒垦殖。蓝鼎元生有六子,其中长子蓝云锦当时也留台开垦,后定居屏东阿里港(现称里港乡)一带。

二、沈葆桢治台幕僚——梁鸣谦

梁鸣谦(1826~1877),字礼堂,号庆璋,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著名学者,沈葆桢兴办船政、赴台驱日和领导台湾开发建设的重要助手,中国近代西洋机器汉语定名的先驱,对船政的创办与发展、对保卫和开发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居闽山巷。

(一)进士出身佐幕巡抚

梁鸣谦老家福州仓山区梁厝乡。其祖梁孟豪,父事渊,均务农。梁鸣谦自幼学习刻苦,品学俱佳,被荐闽县附生,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第三十六名举人。咸丰九年(1859)已末科第一百四十一名进士。钦受吏部考功司主事,以四品衔,原官充军机处稽司行走。在京城前景看好。

梁鸣谦是个孝子。任京官不久,就因为母老多病,他为孝母宁愿放弃大好前程,辞官归里,奉祀孀母。

归闽后,梁鸣谦以教授生徒自给。梁鸣谦少年时就颇有文名,中进士后,声望更隆。

同治五年(1866),周开锡署福建巡抚,四处寻找拟章奏者,有人就推荐了梁鸣谦。遂入抚署任文案(秘书)。所拟文牍,颇合周意,甚得周之器重。

(二)力助沈公兴办船政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为强国强军,选定马尾,奏请朝廷创办福建船政,获准。左宗棠着手筹办,机械设备购自外国,技术力量依靠洋人。第二年,左宗棠奉命赴西北平乱,沈葆桢从左宗棠手中接过船政重担后,就请梁鸣谦做自己的幕僚。

在永盛梁《梁氏族谱》中有这样记载:梁鸣谦在船政创办之初,就力主沈葆桢办船政不能全靠洋人,还需自力更生。“梁鸣谦见事属创兴,百事繁兴,回望洋人居太上皇地位之权威,有感后患。鸣谦力倡奋发自力,摆脱洋人。但外购机械设备机械性能虽有案明载,奈洋文不通,无法一时行之。鸣谦只得亲自组织有识之士,不辞劳苦,朝夕深入机械车间,附和洋匠,解剖机械,逐一见习,记录在案,再一一合拢安装。”也正是因此,梁鸣谦被称为“中国近代西洋机器汉语定名的先驱”。

(三)抚台有功升任二品

1874年,日寇出兵占领了台湾恒春半岛,调兵屯台,声称要攻打高山族。台湾告急,清朝廷命船政大臣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带兵巡台,调理各国事务,整顿海防,沈葆桢携梁鸣谦赴台。

梁鸣谦巡台功在何处?主要有3点:提出巡台驱日主张,被沈葆桢采纳,成功驱日;积极支持为郑成功建祠供奉,以团结台湾民心,那副肯定郑成功的著名对联即出自梁鸣谦之手;驱日之后,梁鸣谦提议对台政制疏陈十二便,为台湾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氏族谱》中有这样记载——鸣谦巡台提出以“民族为重,国土为要,民心为安,处事为稳”为宗旨的处事主张,“并着手选将练兵,严防警备,扩张声势,威胁利诱,扼制日军为策略。在战术上分析:大兵未至,兵力悬殊,干戈一动,台地战场,胜败莫测,万物必失,败者损兵辱国,胜者得不偿失,动武不宜,议和为善,行者急办,事不宜迟。此议沈钦差采纳,授命鸣谦速办……避免了一场战争,为国分忧,为台民排除灾难”。

“提议对台湾政制疏陈十二便,改制台湾道,令福建巡抚驻台湾,兼理学政,建三府,立十县,调清兵,筑碉堡,增炮台于要塞,对内屯兵镇压高山族滋事叛乱之顽民,对外防御外来入侵之敌,牢守孤悬海外之国土,此议表朝廷得准允行。”

“由于沈钦差、梁鸣谦以郑成功盖棺论断,应予谥祠于台祀之,以感台民忠义之气……沈钦差授命鸣谦拟本章奏帝……幸得穆宗同治帝谕旨准于谥郑成功祠于台南。建祠中沈钦差委鸣谦拟题祠楹联句,梁鸣谦挥笔亲书予联云: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台湾事定后,光绪元年(1875),梁鸣谦以船政功升三品衔,又以抚台湾功,晋加二品衔,以候补道任用。他回家乡,修《梁氏族谱》。

(四)执教鳌峰积劳病卒

沈葆桢出任两江总督,因政务繁重,再聘梁鸣谦为助。事无巨细,皆与谘商。沈夫人去世后,沈葆桢身体也不好,就请梁鸣谦兼理家事,由此也可见沈葆桢对梁鸣谦非常信任。

光绪二年(1876)八月,梁鸣谦请假回闽嫁女,期间受福州鳌峰书院之聘,任教识,他严格执教,教导有方,亲自批改学生习作,深获学生敬重。

光绪三年(1877)五月初五日,梁鸣谦因积劳病卒于闽山巷,年仅52岁。

三、丁日昌巡台幕僚——张亨嘉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一作燮君,又字铁君、铁军,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著名教育家、名臣,曾任湖南学政、广西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浙江学政、京师大学堂总监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为海峡两岸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曾住杨桥巷。

(一)赴台兴教亲任山长

张亨嘉,同治四年(1865)中举。光绪二年(1876)秋,与吴曾祺同为福建巡抚丁日昌幕僚,并随丁日昌渡海赴台。

抵台后,张亨嘉跟随丁日昌巡视南北番社,教民耕种并开设义学。

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台北学海书院重新竣工,陈维英力荐张亨嘉。不久,张亨嘉出任学海书院山长。后台湾北部学者出其门者数百人。

(二)辗转南北入国子监

光绪六年(1880),张亨嘉任知县并升同知,分发河南东河总督府任职,参与审理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王树汶案并为其平反。

王树汶案,为清末名臣赵舒翘平反的著名冤案之一。光绪五年(1879),河南镇平县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主犯胡体学用重金收买县役刘学汰后逃走,却以年仅15岁、并未实施抢劫的王树汶冒名顶替,致使王树汶被判处死刑。王树汶临刑前大呼冤屈。上奏朝廷后,朝廷下令河南巡抚李鹤年、东河总督梅启照等人复查审理。李、梅等人官官相护,维持原判。时任刑部员外郎的赵舒翘顶着压力,力主详查,终使冤案得以平反。真凶胡体学被严厉制裁,王树汶被释放,李鹤年、梅启照等参与此案审理的官吏多人以失职罪被判刑。

光绪九年(1883),张亨嘉考中进士,因擅长文学、书法,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光绪十四年(1888),张亨嘉出任湖南学政。他主试湖南,亲拟题目,分二三十门,发题百数十道,以考查学生的才、学、识为主。他为人正直,办事认真,每临考试,都是白日监场,夜间阅卷;尤慎于排列名次,反复斟酌,不使稍有颠倒;取舍人才,更兢较于毫厘。因其考试公平,应试者达一万七八千人。

张亨嘉曾刊行《湖南校士录》一书,命题宏博,学子争购,士习为之一变。其时他崇儒尊经,敦尚朴学,主张“先之以训诂,本之以义理,广之以兵谋、舆地、农政、河渫”,反对“以空疏为义理者”,后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即出自张亨嘉门下。

光绪十九年(1893),张亨嘉典试广西,充正考官。任上,他提出:“惟古今论国是者,曰富强,曰形势,曰人材。”“而人材非培养不成,非历试不见。”广西一行,他遍稽诸卷,拔取数十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张亨嘉由编修入直南书房,升任国子监司业。

(三)创闽学会力倡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张亨嘉与林旭等集合在京闽籍人士,创建闽学会,以宣传变法维新。八月政变发生,林旭等六君子被杀害,闽学会亦遭取缔。

张亨嘉后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擢太常寺少卿,一岁五迁,传为佳话。

光绪二十六年(1900),宫廷亲贵都相信义和团有“神术”,能攘外,便饰词入告。皇上命张亨嘉察视。张亨嘉即洞察其非,向上条陈,揭露所谓“神术”,均系愚昧之举,而真正保国救民,应靠清醒的头脑处理国事。

八国联军入京后,慈禧携光绪帝西窜,张亨嘉写下著名的《奏请回銮折》,指出:由于外敌入侵,“今千里之内,田庐榛莽,市里为墟,盗贼纵横,商贾断绝”。“故以维系人心言之,则回銮不得不亟者。”他深忧边疆危机,呼吁要保边疆,保民族。他分析古今形势之异,指出“今日之患,备海而陆已危,备陆而海又急”,故须采取措施,海陆并防。他认为:“外洋入寇,必借沿海岛屿,以为屯守之基,而后能反客为主,以与中国相持。”故提出要固守台湾,以防日本侵略。他强调要防备俄国侵略,指出:“终为中国大患者,夫人而知其为俄也。”因此,主张加强边防,增兵固守,以保卫满洲、新疆和内外蒙古一带。”他还谆谆告诫:“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莫甚于以因循为宽大;委靡为老成,销锋铸鐻,粉饰太平。及至祸迫眉睫,仓皇无所措。”他痛切地指出:“清谈不可以却敌,理学不可以济变。”他分析中肯,抨击时弊,持论峻切,常令闻者色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帝后回京,张亨嘉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

八国联军侵华,张亨嘉深受震动而警醒,开始注重新学,注重新技术。

庚子年末,张亨嘉出任浙江学政,任上着手改经史为西国政教,重视考生中有特识者,对有新学特长者,荐举于经济特科学习,不少人被选送于京师大学堂为师范生。

杭州旧有藏书楼,因兵燹被毁,邵章等重建之,唯规模甚小,藏书仅七百余种九千余册,张亨嘉乃扩而新建为浙江藏书楼,购书七万余卷,并制定章程,提供民众阅览。

由浙返京后,张亨嘉仍在南书房行走,被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师。

(四)北大校长办学有方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904年2月6日),张亨嘉被任为京师大学堂(国立北京大学前身)总监督,为我国首位国立大学校长。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在庚子事变中,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学校被迫停办。

张亨嘉上任时,京师大学堂因新遭八国联军之乱,百废待举。他上任仅一月,即积极为大学堂扩充校舍,派出留学生,改进招生制度,增建操场和医学馆。与之同时,张亨嘉吸取东西文化之精华加以认真研究,广揽俊秀,类别学科,优厚礼聘学有专长的学者及外籍教授。

张亨嘉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以身作则,一丝不苟。他对师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深受师生的爱戴,一时学风颇盛。张亨嘉开创的优良学风,为该学堂以后成为闻名于世的“北京大学”打下牢固的根基。

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张亨嘉辞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职,后又任礼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玉牒馆副总裁。

宣统三年正月二十日(1911年2月18日)张亨嘉无疾而终,谥“文厚”。张亨嘉为官清正,立朝20余年,空无所傍,毕生多从事教育工作。好读书,学识渊博,癖嗜书画,收藏近百件清代名家作品。

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张文厚公文集》4卷、《张文厚公赋抄》2卷、《盘那室诗存》1卷存世。

同类推荐
  • 重生在日本战国

    重生在日本战国

    方建霖带着超级系统穿越到日本战国,这一世注定不平凡,要大放光彩。日本战国烽烟弥漫,群雄并起,统一整个日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就让我这个弄潮儿来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吧。未来征途只有铁与血,踩着所谓天才的骨与血一步一步走向神坛,实现我复兴中国梦!想侵我东南沿海,不用戚继光,俞大猷,老子第一个平了你,让倭寇无法兴风作浪!有我,有我们就别想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岛,因为整个日本四洲岛都是我的,都是我们的!想侵略中国,歪曲侵华历史?醒醒吧别做白日梦了,老子把根都给你断了,从文化思想钳制,让你们甘心被奴化。当然,像阿市,归蝶这样的超级大美女怎么能够错过?让日本国美女都甘心为我们生猴子,就让我们颠倒众生吧!日本战国属于我的时代,也属于你的时代!
  • 朱由检这个人

    朱由检这个人

    写写关于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个人,明末历史。
  • 峡江寻梦:长江三峡远古人类之谜

    峡江寻梦:长江三峡远古人类之谜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经典的人类演化理论与模式,旧石器考古学的基本知识以及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地貌的演变历史等相关背景知识;详细介绍并简要评述了迄今为止在长江三峡地区所发现的几处最有代表性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与文化遗存,并简略探讨了重庆的文化渊源。
  • 汉二大帝

    汉二大帝

    史上最污秽的穿越手法。。。史上最白痴的主角名字。。。史上最差历史的穿越主角。。。史上最不后宫的后宫。。。没有商业,没有作弊,没有高科技,更没有超能力,甚至没有历史知识。。。看一个不熟悉三国历史的现代人如何用古人的战争手段征战江山,治理天下。。。
  • 扰宋

    扰宋

    穿越到大宋朝,周泽普的愿望是做一个有钱有闲的文人,牵狗架鹰泡妹子。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上升的通道总是那么狭窄,周泽普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和宋人斗勇斗智。
热门推荐
  • 道钤传

    道钤传

    传说,仁帝感念苍生命如秋叶,取姬海二玉,刻至仁至高之大道,是为《君钤经》。如今,《君钤经》早已不知所踪,只一句“得君钤者得天下”留传了数万年,令无数人遍寻天下,风云再起……一少年巧得上部君钤,且看他如何演绎仁君之精彩大道!
  • 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军事史上传奇丛书)

    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军事史上传奇丛书)

    《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中选取的40余个战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而将当代的数次长途对外征伐排除在外。另一方面,“远征”之“征”则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以侵略他国领土为目的的军事行动,这种“征伐”的特性也会在文中战例的呈现里有所体现。
  • 重返上界

    重返上界

    因为她,他从上界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土地,一切若能轮回,他还是会走这条路,因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 白日梦:微博恋人

    白日梦:微博恋人

    遇上张成勋是南兮梦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之一!而遇上南兮梦绝对是张成勋这辈子的意料之外的之外!他(她)们之间的故事开始上演~~~
  • 深渊归还的骑士

    深渊归还的骑士

    英雄的崛起,必然践踏着鲜血;当来自深渊的恶魔军团,踏上了渴望蹂躏的大地时,战火重燃、生命凋零......若是英雄、期望战乱,以热血扫荡苍穹,所以选择魔剑科恩维斯;若为骑士、祈望和平,以信念抚慰灵魂,故而拔起圣剑葛德哈纳;夹杂在野心与信仰之间,人们总是希望成为英雄,而盼望出现骑士...(这是一个手握魔剑的骑士故事)
  • 天使界之天使族的危机

    天使界之天使族的危机

    黑暗的世界?迷一般的声音?东方欣心的突然告白却被欧阳朔拒绝了,心灰意冷的东方欣心因失足差点跌落无底洞而欧阳硕却掉了进去。等待欧阳朔的又是什么?
  • 与EXO的甜蜜时光

    与EXO的甜蜜时光

    宠文,甜文—一次意外,来到这个世界,进入EXO,成为世界巨星,可谁知好好的生活,却被他们搅乱。“小晞,你是哥哥的,不是别人的!”“哼,小可爱是我的,不是你的,鹿哥不要跟我抢!”“你们都欺负我,我生气了!”“她是我的。”“是我的!”“是我的!”我就静静的看着他们抢我,啊,我才不是你们的,我是我自己的!!!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古墓阴阳录

    古墓阴阳录

    大概是1957年到1962年之间吧,我国的大西北地区发生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说是当时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有人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当时在中国正是中苏关系恶化的时段,苏方不顾中方的困难,逼中国还债。中国人民只能勒紧裤腰带还债。所以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了,走在街上你可以看到满大街都是讨饭的,挖树根的,吃西瓜皮的,正是如此一些青年便萌生了想去淘些古物的想法,毕竟斯文·赫定在挖出了楼兰的古城后淘宝的风气已经弥漫了整个河西走廊。可是后来不知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前往罗布泊的青年死的死,疯的疯。而我的爷爷正是当年从那个地方逃回来的一份子,同时还带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 星海之谁与争锋

    星海之谁与争锋

    只是想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打工挣点零花钱,却没有想到会被一个星际大盗忽悠上了飞船,当这个星际大盗锒铛入狱的时候,张凡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个非法入境者,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中,张凡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家,但是首先他要活下去.就在张凡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一个传奇的大幕正慢慢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