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会到室外活动放松自己。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躁情绪的一剂良方。
(5)学会休息。懂得只有好好休息才能精力充沛,而保持精力旺盛的秘诀便是休息。
(6)学会经常微笑。经常微笑能在大脑中留下幸福的回忆,并能引起幸福快乐的感觉。
2. 教育孩子学会追求快乐
当我们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过满,总使他慌慌张张地处理计划清单上的事,然后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时,孩子是没有快乐可言的。所以,在家教中要把快乐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甚至不妨把“孩子,你要快乐”这句话写在一张纸上,把纸贴在孩子的书桌上,这样,孩子每天早上都能看见它。它会提醒孩子珍惜生活中所有能带给他快乐的东西。还要告诉孩子,快乐就隐藏在生活的细微琐事当中,如果不仔细审视,它就会无影无踪,但只要留意,快乐就不会离你而去。
3. 教育孩子学会罗列值得感激的事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这对孩子同样适用。但是,当今的世界并不鼓励我们珍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所以,要教育孩子学会列举所有大大小小的、能使生活充满意义的事情,包括他的天赋,所喜爱的每个人的优点,所居住城市或社区的令人喜闻乐见的事物,甚至大自然的恩赐,比如树木、花草、动物等表现出来的趣事。
4. 教育孩子学会如何改变
要让孩子懂得:既要努力让生活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也要乐于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因为快乐就是这二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家长如何对两者加以区分呢?可以认真想一想孩子的学习、同学关系和其他重要问题。冷静客观地考虑一下可以调整什么,最好接受什么以及必须改变什么。如果是和同学难以交流沟通,那就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如果是对自己的学习感到厌烦,那么仔细寻求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找准解决办法可能就是明智之举。一旦决定改变,就要鼓励孩子按照决定采取行动,坚持下去。这样,快乐就会增加。
5. 教育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曾说过:“快乐是一种副产品。”快乐其实是你在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获取的东西。要告诉孩子,快乐的人未必是最忙碌的人,但是,他们通常忙于自己所热心的事情。当你专注地从事某项活动时,你就会进入快乐。
父母心语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咿呀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预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重视男孩毅力的培养
看一个男孩将来能否成才,毅力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毅力作为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的表现。生活中,困难、挫折往往与成功相伴相生,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工作上有所成就,事业上要想有所建树,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不可能的。
一些父母养成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习惯,孩子只要一张口,父母就慌慌张张、手忙脚乱马上满足他,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往往带有娇气,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感觉太容易了,要让他知道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和感激,学会自己去争取,学会说谢谢。比如,在零花钱问题上,不是让孩子任意挥霍,而是培养他节约、克制和理财能力。
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也要保持一致。孩子做了错事该批评就批评,该惩罚就惩罚,但不要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的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也是人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之一。不允许的事,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不要时紧时松,让孩子说到做到,学会自我控制。这不但增强他的意志力,也使他没有痛苦。如孩子不该看的电视剧就不能看,到了睡觉的时间就得按时去睡,父母与客人谈正事时,孩子不能打扰就不准打扰,规定的作息时间不能破坏,等等。此外,如果孩子发生受伤、疼痛、吃药、打针等情况时,父母即使心里着意,表情上仍要平静,不可流露出慌张、害怕、担忧的神情。这样做,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忍受病痛和折磨,变得勇敢坚强。
因此,父母在生活中必须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要培养男孩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要通过激将法、诱导鼓励、树立榜样、故事熏陶、展开竞争等方法,经常鼓励孩子,不断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心,使孩子不畏惧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并以积极方式去克服。
2.要培养男孩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
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愿望是一切行动之源,一个人的愿望越强烈,行动就越会更迅捷、更彻底、更到位。顽强的毅力与强烈的愿望是紧密联系的,要成功,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愿望,这样行动才会产生极大的毅力。
3.要培养男孩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目标越明确,越贴近实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实现目标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指明行动的方向。
4.要培养男孩积极行动
俗话说“多走一步,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行动是成功的起点,行动决定一切。要鼓励孩子认准目标后就要付之以积极的行动。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应对困难和挫折;只有不停地行动,才是实现愿望的最佳选择。
5. 要培养男孩克服消极的心理,用毅力克服困难
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万事开头难,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不会一帆风顺,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始终保持一定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渴望,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毅力实现目标。
父母心语
要想培养有毅力和忍耐力的孩子,就必须让他们苦其心志,勇敢地接受困难的洗礼,帮助他们树立完成目标的决心。
勇敢的小孩是最帅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男孩终归要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认为他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英国人麦克夫妇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麦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掉到地上,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地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将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男孩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宁可把这看成是他的性格特点,而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男孩胆小,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总结出一条经验,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也别摸、什么也别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这样的男孩自然就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
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具备应付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如果父母忽略了对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忽视了安慰和鼓励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变得胆小怕事,只有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以躲避外在世界的伤害。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真实地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的!微小的勇气,能够完成无限的成就……如果你幸运与生俱来就有勇气这种品性,那么很值得恭贺;如果你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那么尽快培养吧,人的生命很需要它!”勇气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是男孩主动进取的动力,是男孩成长的活水之源。要培养勇敢的男子汉,就要激发男孩内心的勇气。选择勇敢,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有出息的人。
父母心语
只有激发男孩内心的勇气,让他们不再害怕,选择勇敢,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有出息的人。
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讲到威特6岁时,父亲带他去附近村子的牧师家做客,并在他家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餐时,威特弄洒了一点牛奶。按威特家的规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加上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父亲假装没看见,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不肯喝。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威特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能喝了。”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父亲只顾吃自己的点心,仍然假装没看见。威特还是不喝,于是,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父亲责备才不敢喝,就向威特的父亲发起了进攻。
这时,威特的父亲让威特出去一下,然后向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威特的父亲解释说:“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可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威特的父亲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威特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说完就离开了。
他们把威特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出新点心对威特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威特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爸看不见,我也不能撒谎。”他们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威特回答说:“没关系。”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威特的父亲叫进去,儿子激动地流着泪如实地向父亲报告了情况。父亲听完后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儿子听父亲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牧师全家感到十分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