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3300000003

第3章 父母呼 应勿缓

本章归纳了为人子女“孝”父母应该做到的事,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和要求,对于活在当下的现代人,还适用吗?我们都能做到吗?

中华传统美德中当推首位的就是“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本章总结了子女和父母相处的生活规范,并从饮食起居等生活小事上解读如何关怀照顾体贴父母,蕴含了很多经典的小故事及人生哲理,这些朴实经典的故事纵横古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代人予以启示,发人深省。“入”字用得很恰当,因为古代中国,儿女和父母是分房居住的,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家庭,儿女和父母要别院居住。入,是每日到父母居住的地方问安、照顾,这是孝子对父母的礼节,也是美德。现代社会,儿女成家之前和父母在一起居住,成家后一般都独立居住,也有在一起居住的。能够时时关注父母的喜好和饮食起居是儿女对父母的关怀。

知识要点

1.理解“孝道”总的纲要和具体要求。

2.理解“孝道”的目标。

3.基本掌握“孝”父母的思路和方法。

4.在生活中厉行“孝道”,做“孝”父母的人。

能力要点

学习《弟子规·入则孝》,了解古人对“孝”父母这个道德层面最基本层次的标准和理念,充分理解“孝”道的真正含义,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课堂训练

学前小测试

1.你能记住自己的生日吗?()

A、能

B、不能

2.你能知道父母的生日确切是哪天吗?()

A、能

B、不能

3.你觉得陪父母说话、聊天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4.在孝顺父母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到?()

A、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

B、给父母生活开支必需的花费

C、不和父母顶嘴

D、用父母能够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分歧

E、学习上尽心尽力不让父母操心

F、做人和做事勤恳踏实,不让父母担心

G、自己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让父母挂念

H、陪父母说话,聊天,以解寂寞

5.你觉得给父母财物是最好的爱自己父母的方式吗?

A、是的

B、不是

6.你认为什么是爱自己父母最好的方式?

7.你觉得你父母最需要你在哪些方面的孝顺?()

孝顺父母是人的修养,也是人必须具备的品德,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和认可,也能为自己在人际交往及工作中赢得一席之地。

“译文”

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马上答应不要迟缓。

“注释”

呼:呼唤。应:答应。缓:迟缓。

拓展故事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孝著称,被称为曾子,宗圣,相传《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就是他著述的。年少的时候家里贫穷,常常进山去打柴。有一天,曾参进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曾参的母亲不知所措,情急之下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在山上打柴的曾参忽然觉得自己的心疼,马上想到是不是母亲有什么事?是不是母亲在呼唤自己?所以就赶紧背着柴匆匆忙忙返回家中,看到母亲正在村外小路边张望,就赶紧跪下来问母亲:“您老人家是不是有什么事?”曾参的母亲说:“刚才有客人忽然来访,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怕自己说得不好,让人家笑话,情急之下,我就咬自己的手指,希望你能感受到,能早点回来。”于是曾参接见客人,以礼相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啮指痛心”。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在六朝的《孝子传》中都有记载,都对曾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父子连心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父亲借出差的机会带儿子出门游玩,一连玩了两天,父子二人都很高兴,但是玩到第三天的时候,父亲却突然提出回家,跟儿子说:“家里一定有什么事,我的心里很不安,我想你爷爷了。”结果父子二人匆匆结束了旅行,急急地赶回家。那个年代并没有现在的通信这样发达,没有电话,彼此的交流靠打电报或是写信来进行,刚回到家,就看到自己家的门上贴着加急电报,是老家的人打来的,大致说“父病危,速归”。这位父亲就带着孩子回家了,赶回家正好看到老人病了,病得很重,但一直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大家都说,他老人家是在眼巴巴地等着远在外地的儿子回来,这位父亲带着儿子赶回家后见了老人最后一面。不久,老人家就去世了。

这是发生在现代社会父子连心的真实的故事。写出来供大家互勉。

“评析”

本章开头就用人们都明白的日常生活小事来告诉读者,人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父母仅仅是轻声的呼唤,小到叫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马上答应,不要迟缓。

表面上来看,此句的意思是父母叫儿女,儿女听到了要马上回应,立即到父母面前,问问父母有什么需求,不能迟缓。在古人看来,这是孝子对父母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情感关怀。也是儿女对父母是否尊敬最简单的一个表现。孝敬之道就体现在这样简单的点滴小事之中。正因为这件事小,所以才会有人不屑做这件事,不在意父母的需求,体会不到父母心灵层次隐含的更深的呼唤和需求。而只有时时刻刻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才会对父母的呼唤乃至心灵的呼唤有感应。如曾子,亦如上文中的父亲。这种纯朴的不掺杂任何功利和物欲的情感,是世界上最好的沟通方式,它的传递远比许多现代的通讯工具来得实在和迅速,这就是心灵的感应。根据古老的瑜伽理念,在陌生人之间,心灵纯净,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心灵沟通。既然如此,是否有血缘和亲情的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心灵的沟通来得更容易一些呢?如果这个理念成立,我们其实就不必佩服曾夫子,也不必惊讶上文中的父亲,因为我们也可能做到和父母之间的心灵沟通!如此说来,“父母呼,应勿缓”就成了生活中再小不过的一件小事,这样一件小事用来衡量道德天平上最基本的孝道,我们就要反躬自问,我们都做到了吗?

《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马上答应了吗?孝顺父母是一切善行的根源。民间也有一种说法:人生不能等的有两件事,其一是行善不能等,其二是孝顺不能等。孝顺父母难道一定要等自己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时候吗?当然不是,其实,寻常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一样可以做到孝顺。哪怕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一声轻轻的答应,也尽显孩子对父母的体贴和关怀。如果儿女能急父母之所急,想父母之所需,做父母之所想,就更显孝子对父母的情谊。

所以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孝子,才有了黄香温席、百里负米等动人的故事。小中见大,体贴入微的照顾和关怀,让父母不操心的心态,甚至仅仅是不与父母顶嘴这些极小的事一样能体现孝子的仁厚和孝顺。

“思考”

父母呼唤我们,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迟缓。对于父母内心深层次的呼唤,做儿女的能够体会得到吗?

作为儿女,往往承载了父母毕生的希望和梦想,做儿女的,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了吗?

父母到底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我们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我们体会到了吗?

“父母呼,应勿缓”,如果儿女真能体会到父母发自内心的呼唤,并向这个目标努力,那么“孝”的真正含义,就从孝养父母之身变成了孝养父母之心,只有提升到养父母之心的层次,孝顺才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变成自觉的行动。父母呼唤时,一声发自心底轻声的答应也饱含了儿女对父母浓浓的关怀和尊敬,父母怎么会不高兴呢?

常言道,要想“孝”,先要“笑”。让父母发自心底的满足,就会让他们笑起来,高兴起来,这就是孝了。

中国古代一直将“孝”和“忠”两种可贵的品质放在一起来说,说的是对待君王要“忠”,对待自己父母要“孝”,忠孝要都做到,才尽善尽美。在现代社会,其实除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外,也存在着君臣关系,这时的君臣关系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上下级的关系。处理上下级的关系也可以借鉴和父母处理好关系的方法,比如在这句话中,我们把“父母”改为“领导”,变成“领导呼,应勿缓”,在领导呼唤我们时,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迟缓。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至少可以让领导感受到来自下属的这一片热情和真诚。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体会到领导的期望,并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相信也会让领导看到你的用心和成长。

再比如,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把“父母”改为“老师”,变成“老师呼,应勿缓”,老师在点到我们的名字时,我们能心悦诚服地接纳并答应,展现我们的青春与活力,这也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去体会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的心意,我们不难发现,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我们若能鞠躬尽瘁,朝这个方向努力,老师也会看到我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也会倾尽毕生心血来教我们。

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人生哲理尽在不言中。

名言欣赏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3.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热门推荐
  • 古杭杂记

    古杭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英魂

    三国英魂

    国崩离析,民不聊生。战火四起,狼烟连天。宗派趁机扰乱世间风云,百家也不堪落后纷纷出世扶持英主。华乾,华佗第六十七代传人,从小饱读医书,在尝试修炼自家心典时意外穿越异世。还没有来得及感到惊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这样一个无比混乱的世界!本就无轨的世界,多了这样一个异数之后,到底是福还是祸?
  • 越天神

    越天神

    天地间分为人界,战神界,九幽玄冥界,狱界。狱界大举进攻战神界,人界,先灭神后灭人!狱界的顶峰——狱尊,和战神界的五大守护天神,展开了破天之斗,最后,五大守护天神以萧冰为首,以魂为媒介,以6大圣物的力量封印了狱尊,但是五大天神也失去了永生之力。现如今封印松动,狱尊即将终破封印,战神界无法,人界天神转世开始了拯救两界的旅程……
  • 禅林僧宝传

    禅林僧宝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凉城旧事

    凉城旧事

    少年站在浮桥上,夕阳的余辉斜斜的照在少年脸庞,被拉长的身影落在涛涛江水上,哗啦啦的流水声荡漾耳边。“萧,我好想你!”少年喃喃自语。那些曾经,真的回不去了吗?
  • 陌爱:最熟悉的陌生人

    陌爱:最熟悉的陌生人

    她总会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他却又想不起来她是谁,不记得曾经在哪里见过她。他很像一个人,或许是她看错了吧,她的从小在国外长大刚回国的总裁上司怎么会是她去世的男朋友呢。因为忘不了他,她拒绝了众多的追求者,五年来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父亲帮他相了亲,对象竟然是他的秘书,门不当,户不对,相亲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记忆,在他的最深处。楚程程能够唤醒墨林晋之前的记忆吗,跟她在一起的记忆……
  • 白云仙

    白云仙

    写一个我想看到,也想让跟我有一样想的人看到的世界。
  • 魔君独宠:娘子太霸气

    魔君独宠:娘子太霸气

    一场意外使她成为了侯府嫡小姐,却不知她的命运在千年前就注定了。他身为魔君却爱上了神明的传承者白九天。带领着魔族一次次的攻击只为见心上人一面。当得知她被人逼入轮回道的那刻。他为了在这没有尽头的人生中找寻这唯一的温暖触犯天道。为此只能在下界修养生息等待她的再次回归。。。。
  • 办公室战争

    办公室战争

    本书紧扣当前社会及职场热点,对职场中的生存法则进行一一解读,加入对真实案例和职场实际的独到分析,涉及职场的方方面面,从全新的角度诠释职场的处世哲学。
  • 弦上音

    弦上音

    曾经那古琴之中的琴灵,你可还记得?他六界仅存的天生仙骨,六界生灵生死于他一念之间,她只是一个琴灵,说白了她只是一把修炼了万年的古琴精,她执念于他,倾尽一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