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24100000011

第11章 怀乡集(10)

从根本上讲,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欧、美读书,一是对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心存疑虑;二是富裕家庭具有的经济能力使然。那些特殊个案(所谓“官二代”、“富二代”等)则另当别论。

关于中国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件事,美国发行的《世界周刊》No。1485期有篇文章讲的较全面,标题是《京沪国际班推动低龄留学潮》(下图)。

经查,此文还是摘自国内发行的《南方人物周刊》。摘其要点如下:

最牛的出国班

光亚学校的孩子连续3年集体被国外大学录取,学校屡屡被冠以“最牛出国班”之名见诸报端;

当年光亚初定的招生名额是100人,结果来了2000多人报名。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但是这几个面向到现在也还没有进入法规,只在中国共产党的纲要里面有,“教育法”上并没有。

2000年以后,国门进一步开放,私立学校和中外合资学校率先引进大量的国际课程,数以千计的国际部应运而生。

如火如荼遍地燃烧

2011年,中国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纲要出台,具体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第十六条”专门提到:“要引进国际课程、国际教材、国际老师、国际考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公民”。此后,几乎所有的重点中学,开始在这一年设立国际部并开始招生。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出国留学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低龄化就是“年轻家长有钱化”:以前家长要到50岁才有钱,所以他们的孩子只能送出去读大学;现在40岁的家长也有钱了,那就送孩子出去读高中;渐渐地30岁的家长也有钱了,那就送小孩去读国外的小学。

美国名校越来越难进

“出国班”的主要形式有3种:贵族班,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开设的出国班;“贵族班”的运作相对比较成熟,“放羊班”的运作也很简单,而“国际班”是这两年才开始流行的,很多学校明显并没有准备好,其运作方式也值得推敲。

留学高潮的到来,让入读常春藤名校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即便是1%的录取率,对于国内高校录取率来说,仍然是相对宽松的。“那是因为国外的大学是欢迎制的录取方式。假设他们有600个就读名额,报名的都不到一半,那学校当然表示欢迎:如果你退休了,行,来读大学;如果你结婚了,行,来读大学;如果你下岗了,行,来读大学……

同样是一个60%的数据,国外大学可能是入学率,在中国就成了录取率”。这都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是“选拔制”,而国外大学是“欢迎制”。

出国班收费高

北京和上海的出国班,现在的均价要达到每年20万元。目前有明确限价的是江苏省,每年收费规定在两万,其余就是自由经济了,你觉得该收多少就收多少,你觉得收得了多少就收多少。

哈佛大学每年的淘汰率是20%,西点军校的淘汰率是30%,光亚学校的淘汰率也达20%之多,即便是普通高中的应试教育,每年也会有一定的淘汰率。有些孩子是不适合课堂学习的,他们应该去读职高。在发达国家,读职业高中的占50%以上。

美国的通识教育,大学的时候会有50%的人不去考。

因为教育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方法不同,人才培养的成效的确不一样。为着孩子更好成才,有条件的家庭希望把孩子送到欧美读书,这可以理解!

但中国人口众多,以目前每年出去二十万的数量,上亿中小学生和几千万在读年青,绝大多数不可能都出去求学。加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改变“应试教育”、改革全国统一高考、令中国教育水准普遍向世界先进水准靠拢;在当今条件下,慎重考虑低龄孩子出国。这些都是我们应认真面对的课题。

“低龄孩子”出国留学是否妥当,仅举两个实例:

安徽省王姓一家,为让念初中和小学的儿女接受美国开放式教育,全家四口月前举家迁往美国。但仅只一个月,美国梦破灭,九月六日一早,王家四口失望地打包回国。主要原因按王先生的话说:“自己和孩子都没有为来美国生活和读书做好准备”。

另见近日报载:“女孩盼了7年出国留学在英国待了7天后崩溃打道回家”。不适应国国外生活是因:“面包是那种一咬就掉渣的硬面包、比萨的酱料也有一股怪味,本来想吃点大米饭,可米粒竟然没去壳……”夏宇说,这顿饭吃完以后她就靠随身带去的泡面度日了。

也不适应国外的学习模式:“实习太累了,还很乏味,每天除了清理客房、餐厅,就是刷碗碟、备餐……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跟我想象中的酒店管理一点不挨边”。

成年人出国留学,也须慎重选择。搞不好进个“野鸡大学”,不但成不了才,还会坏了你的好名声(下图)。当然,所谓“野鸡大学”,有的根本就没出国也算“留”了学!

美国有众多世界一流著名学府。按宪法,美国的州政府可注册审批各类高等院校,而各个州对大学管理强度不相同。虽然存在政府认证机构,但有的学校并没取得认证,“野鸡”大学就钻了空子。加上中国许多“留学代理”的欺骗式宣传、“洋文凭热”兴起,不少人上当受骗。

2012年9月15日

(“中国教育改革再谈”的话题待续)

前文讲到三家人谈孩子在美国读书的事,主家的姐姐特意从北京把读高中的女儿送来美国读书,因为她的参与交流,带着当今中国人来美国的某些共性。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近日在北大有一个讲演,提到了两点:一是目前在美求学的外籍学生,来自中国的最多;其二,今年以来,中国人入境美国人数增加了42%。增加的人中,来求学读书者数量最多。

“留学美国”由过去的来美读博、读本科,现在不仅是上大学,上小学、中学的也“留学”来了!

前文里的“凌”,是陪女儿来美国上高中的那位。“宾”的两个儿女都在美国读初中;“罗”的儿子已经上了美国大学。

下面把她们三方交谈要点摘要如下:

凌:我很纠结。去年我女儿从北京来美国,现进读第二年(高二)。这次暑假回北京两个月,再来时我和女儿都动摇了:“应不应该再来”成了我们家的一个疑问!

宾:好不容易来美国,怎么又动摇啦?

凌:我女儿在北京上的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到了美国进的这所学校,感觉到反而似乎不比北京的好!

虽然女儿英语还可以跟上班,但比起在中国,她本来(中国)语文是最好的,到这里却没有语文优势了;另外,她原本课余中国舞很不错,到这里派不上用场;更重要的是,在北京有许多同学和朋友交际。到了这里,虽说也有同学,但课外没法多交流,美国孩子更多的还是和美国同学在一起!

宾:据我所知,更重要的是来美国的中国家长,他(她)们不懂得美国社会的主流观念,把自己一些在中国的落后观念影响到孩子。

比如,来美的中国学生一般家里都“不差钱”。非但不差钱,有的还非常阔气。我就见到有一家,家长送孩子来美国,入学之前住在纽约500块美金一天的高级宾馆里;还有一家更甚,来美国聘请到机场接机的是加长“林肯车”,出候机室连孩子的行李都派人提。他们认为到美国就是“进天堂”,孩子不是来苦读求学,而是到这里来享受、摆阔气。这样的一些观念怎么能让孩子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在美国,孩子上大学读书一般都是很刻苦的。要不他就不读大学,进了大学多数都是认真刻苦的。即使家里很有钱,孩子也会认为今后还是要靠自己!

凌:据我了解,到美国来读初、高中的中国学生,最近一两年90%又都回去了。主要是感到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因为他(她)们毕竟性格还不成熟!

罗:是吗?90%又回去了?即使有,比例没那样高吧?

凌:是真的,据我所知是这样!

所以我的结论是,即使出国留学,最好还是在国内读完大学,有条件的再出来“读研”或“读博”比较好些。

宾:美国人的观念是,儿童期孩子应当让他(她)们感到快乐,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主张加压“死记硬背”、家长学校都不给他们很大压力。让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初、高学生都要做社会“义工”;进了大学,特别是美国名牌大学,学习反倒并不轻松,“花花公子”一样的生活、学习态度很难成才!

凌:我在中国听到的是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等如让他有少不了麻烦的老年”!所以中国孩子从小学到初、高中很辛苦。家长和孩子压力特大,只有进了大学,才能松口气!

中国学生高考之前,家长和孩子都紧紧张张。你们没看到中国高考现场那个状况,那才真叫着急啦!

罗: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是各个学校分别招生录取。我儿子前年报了六个大学,其中五个大学给了录取通知,最后他自己选定了去“杜克”。

凌:杜克是美国名校啊!

罗:是啊,杜克大学是不错。今年暑假,我儿子由杜克学校安排到南美洲的危地马拉贫困地区两个月。那是“杜克大学杰出校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夫人梅林达”给学校的慈善捐赠300万专项列支的。学校规定,这项专款安排暑假去世界贫困地区支援活动。学生经申请、选拔,每人四年中只能一次,费用全部由这笔款项开支。我儿子回来后,生活态度有很大变化,知道该怎样节约,怎样对待艰苦……

凌:像杜克大学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中国听都没听到过。

凌:另外补充一点,对中国而言,目前没法不统一高考、统一招生。就这样,过去也没少出现招生里的徇私舞弊。现在搞了“电脑网络录取”好一些。但如果让各大学分别招生,公正公平恐怕就很难说了!而且中国还有一个户籍管理问题。这个省的不能参加另个省考试等等。

宾:看来中国教育的改革路还长啦!

凌:不用说高考,就连小学、中学,想进好校也不容易。我们北京有几所名校,不但收费高,就是有能力交高学费还是进不去。有一所名校录取学生最后人太多,学生成绩都上了线,没办法,学校只好“考家长”:指着孩子叫家长一分钟内用二十个字把你孩子的特长描述出来。有文化的家长连讲五个成语;文化差的家长答不出来。就这样来录取,你看好笑不好笑!

还有一所“名校”搞得更离奇。条件都具备的学生太多太多,那天学校“独出心栽”,当着众多学生和家长宣告:“前面是游泳池,敢连衣往里跳的学生请依次排队行动”!最后那些没跳的学生,学校把他们召集起来说:“遗憾地通知你们,没敢跳游泳池的你们都落选了”!

这不是讲笑话,真有其事。也怪不得,中国人太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加上社会管理的许多原因,孩子教育不能不让家长楸心。有条件的不就千方百计设法让孩子出国来啦!

发一张相关图文照片:

“雾里看花”试谈美国社会管理(四)

--社会管理的两个方面:观念与法制

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到现代的国家,亿万人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内,主要靠精神层面的意识、观念、规矩,并以此为基础组合的各种纽带联合在一起,其中法制与观念是最主要的。无“法”不能成为国,没有规矩社会就会乱,这是不言而喻的基本常识。

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各国家不相同的法律体系又与本民族、本国传统社会观念、共有认知、文化渊源紧密相关。虽然世界有公认的法律准则,也是以公认的基本观念为前提。

我不是这方面专家。经由中美两国社会观念对比,深深感觉到维系社会主要靠的是基本的社会观念与强制的法律约束。二者之中,观念似乎更重要。我将其好有一比:就如数学里面的“公理”与“公式”一样。

社会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的态度、看法及相对应的行为方式。国家民族所特有整体社会观念,包含了文化、信仰、传统、道德等诸多内涵,是亿万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生活历练造就的,特别是民族经历的苦难、奋斗对社会观念产生正面影响;某些灾难也会对整体观念产生负面作用。但总体来说,民族的基本观念是无需证明大家所公认并为之实践的。

社会整体观念往往不能经由简单的“教导”形成。虽然某些历史人物的光辉影响不可低估,但总的说来,一个国家民族的基本社会观念不可能由“上面”划定。试图以“号召”、规定、提倡、明确等等方式“树立”所谓“社会文明”,其实收效甚微。中国就有这样的教训,上面号召老百姓“学雷锋、树新风”,结果一场“文革”的历史造成了“好事做不得”的多数人心理障碍;提倡“立党为公”,可实际上不少颇有影响的群体反倒“信私”、“信钱”!

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强制规范、人们行为的严格准则。就如数学公式。等式就是等式,一经证明(颁布)没有再讨论的余地。

之所以说观念是基础,因为很显然,“法不能治众”。如没有多数人认可的基本社会观念自律,人人都乱来,法律还能起什么作用?眼下中国市场“假冒伪劣”杜而不绝,恐怕主要就源于斯。

同类推荐
  • 俗眼看红楼

    俗眼看红楼

    前人有四部书可供我们翻来覆去地读,实在是莫大的福气。“文字是对人的童年经历、青春体验和无数生命记忆的唤醒。”我们今日说红楼,全以人情世态的角度看。《史记》、《资治通鉴》是帝王将相们的镜子,他们在里面照出权谋机运、世事兴亡的大道来,剩下的芸芸众生,且来照照《红楼梦》这面石镜,看看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得失短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一号楼

    一号楼

    离开诗坛再次回归,写诗已经成了最安静的事。褒贬诗歌少了,关注新人也少了。诗歌于我已经不带有任何世俗的色彩和诱惑,它更像我心中雨后的一抹彩虹,美得短暂,更美得珍贵。与诗歌多年断断续续的情缘,让我只想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它带给我的心灵的滋养。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妹,嫁了吧!

    妹,嫁了吧!

    一本由男人写的女性情感揭密、恋爱指南手册、剩女脱光秘笈。浙江卫视王牌节目《爱情连连看》主持人沈涛,以男性和主持人的双重身份,综合栏目中形形色色女嘉宾的千面人生,将未婚女细分成“孔雀女”、“鸡血妹”、“干物女”、“伤痕女”、“天真妹”、“海归女”等20种类型,对每一类型提出很有针对性的翻身计划,是一本既有可读性又有实用价值的情感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天才发明家(幽默科幻集)

    天才发明家(幽默科幻集)

    天才发明家是一系列贴近生活的科幻、奇幻小品,每集都是3000字的独立故事。一个个出乎意料的发明,一篇篇幽默迭起的故事。现在,我已经写了70多集,20多万字,它们篇篇幽默风趣、或惊悚刺激,在多家校园杂志上发表,读者反应很好。目前还没有结集出版……
  • BigBang,邻居大人

    BigBang,邻居大人

    (宠文)要是有一天你的男神住在你的隔壁,你会怎么样?作为BigBang的死忠粉,每天就是刷明星微博,抢沙发,占楼。但素,突然有一天男神们住在隔壁,成了邻居,是不是要开心疯了!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 重生之灵瞳

    重生之灵瞳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场灭世的灾祸。传说中的禁忌灵瞳悄然现世...神秘的跳跃点不断出现,到底连接着哪里?面对无尽的怪物人类会灭亡吗?突然出现的异士到底是什么?他们会给地球带来生的希望吗?一直隐藏在背后的幕后黑手渐渐浮出水面...平凡的少年在不平凡的岁月里,镶嵌着禁忌灵瞳的烙印,在这片浮屠的宇宙中,他书写着一个怎样的传奇?
  • 我的亲爱的

    我的亲爱的

    她是x国时清市第一董事长,儿时一次家族训练使她和他相遇,当性子冷漠的她遇上死缠烂打的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沙漏的沙

    沙漏的沙

    热闹与喧嚣的摩登城市,一个沙漏在静静等待;平凡与迷茫的青春时代,杨郑开始了沙漏之旅;不同的年龄与时代有着不同的诉求与期待,流动起来的沙漏的沙还能成就多少梦与爱……
  • 盛世绝宠:冥王大人乖点哦

    盛世绝宠:冥王大人乖点哦

    (我是第一次发文,有不妥的地方请指出,谢谢各位)“我凭什么救你,”某男不羁放荡地说道,“哼,你不救我,以后有你好受的!”某女信誓旦旦地说,不知为什么的红着脸颊。此后,某男才知道,惹了她的后果,不堪入目。她把别人打残,他垫着;她把别人的公司弄倒了,他垫着;她把某国皇室的城堡给炸了,他还垫着!没办法,因为他爱她~17,8岁的年纪,正值青春,他和她的爱情,才刚刚开始.....
  • 时间说它还好

    时间说它还好

    记忆深处,总有段抹不去的岁月,无论时光怎么消磨殆尽,它还是在。
  • 几年后,我们依然如旧

    几年后,我们依然如旧

    她,跳级上了初中,被安排跟王源一个班,他因为一件小事情,喜欢上了她,而她依旧对他无感,但是当她看见他和别的女生走在一起,她竟然生气了,她自己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们会在一起吗?因为一次家族企业建筑,她跟他定了2年之约,两年后她就会回来,他说他会等她,最后的最后,“几年后,我依然如旧,你呢?”
  • 黎明者们

    黎明者们

    一位绝世天才医生,一场人类的疾病与混乱。当黑夜降临,当白昼不去,这位医生能否带领黎明者们,上乘黑夜下起白昼,化干戈为玉帛。当黑夜与白昼融合之时便是人类真正进化之日。责任、能力、理想命运之轮的推动下,看医师李长兴如何蜕变成为人类英雄,带领人类新纪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