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踪的凡·高名画《加歇医生像》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留给后世众多极富艺术价值的作品,他坎坷的一生也让人难以忘怀。加歇是凡·高生命最后几个月里照料过他的一名医生,凡·高曾经特地为他作肖像,可惜的是,这幅画现在不知所终。
1990年5月的一个晚上,《加歇医生像》出现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的拍卖现场。画的起价是2000万美元,而后价格迅速飞涨:4800万、5000万、7300万……一路飙升。最终,一位日本艺术商替他的主顾买下了肖像,成交价高达8250万美元,从而创造了艺术品拍卖史的最高记录。
这幅杰作随即马上被装箱,运送到东京。它的新主人是日本实业家斋藤。斋藤在和这幅名画度过了几小时后,就把它锁在了一个温控保险库里。《加歇医生像》就这样静静地度过了漫长的7年。1996年,斋藤去世,此后无人知道画的下落。
谁拥有了这幅画,是斋藤的继承人,他的公司还是他的债主?传言很多,有人说它在纽约,有人说它在法国或瑞士。众多的博物馆和拍卖所都试图确定画的所在,但这幅名画似乎永远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2.《蒙娜丽莎》的传奇故事
1911年8月21日,法国卢浮宫闭馆清理内务。3个清洁工模样的人从一间贮藏室走出,来到名画《蒙娜丽莎》面前,熟练地解除各种装置,取下画夹子就走。
很快,一个爆炸性新闻传了出来——《蒙娜丽莎》被盗!
尽管有关部门竭力保密,但消息仍不胫而走,传遍世界。不久,便至少有6名美国人均以30万美元的代价各自买到一幅《蒙娜丽莎》,他们都确信自己买的那幅是真品。
意大利最伟大的画家达·芬奇留于后世的作品不多,总共只有15幅左右,其中《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可谓人间绘画极品。《蒙娜丽莎》高77厘米,宽仅53厘米。达·芬奇为这么一幅不大的油画整整花了4年的宝贵时间。这样的稀世珍品被盗,当然会震惊世界。
盗走《蒙娜丽莎》的是以修补古画为业的肖德隆和专卖赝品的伐尔菲诺。他们买通了曾为《蒙娜丽莎》做陈列柜的意大利玻璃匠裴路加,并在裴路加参与下盗走这幅名画。此后,他们卖了好几幅假《蒙娜丽莎》。1913年11月,当裴路加企图把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一位画商时被捕,这幅名画被送回卢浮宫。
但是,有一种说法认为,巴黎卢浮宫的那幅真品也不是真正的蒙娜丽莎画像。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官员佐贡多的第三位夫人。肖像画成后,达·芬奇送了一幅给佐贡多,自己还留下了一幅。后来这幅画辗转到了英国,落入普利策博士手中。而卢浮宫那一幅则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贵族美第奇的情妇科斯坦莎所画。这位科斯坦莎与佐贡多夫人十分相像,达·芬奇以她为模特儿对自己手中那幅画进行修改。画改完后,美第奇已抛弃了科斯坦莎,因而也没买下这幅肖像。达·芬奇把这张像带到了法国。科斯坦莎比蒙娜丽莎年长19岁,所以卢浮宫画上的妇人也较伦敦画上的老些。但画毕竟还是出于大师之手,况且《蒙娜丽莎》也是因卢浮宫所藏而闻名于世。
3. 画中的故事——拉斐尔的《圣·乔治与毒龙》
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临海的国家,有一条可怕的龙,它恫吓要用呼出来的毒气毒死所有的人,除非他们按照它的要求向它提供食物。这条龙的胃口大得出奇,它每天要吃掉两只整羊。最后,这个王国里的羊及其他牲畜都给它吃光了,人们迫于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儿女用来喂这条毒龙。
不久,这个王国中的少男少女均被毒龙吃掉了,只剩下了国王的一个女儿。她的父亲无可奈何,为她穿上了王室服装,把她送到毒龙盘踞的洞口。当年轻的公主正在洞口伤心地流泪时,一个年轻的骑士驱马经过。公主把自己的境况告诉这位骑士,乞求他赶快离开,免得也被毒龙吃掉。这位骑士就是勇敢的圣·乔治。他策马冲上前去,用手中的长矛刺死了毒龙,拯救了公主和她的人民。
通过拉斐尔绘制的《圣·乔治与毒龙》可以看出,圣·乔治是个欢快、使人愉悦的年轻人。
画面是个清新的春天,在淡蓝色的天空下,草地上点缀着花朵。毒龙,在拉斐尔的画中并不真正可怕,它从洞口慢慢爬出来,洞口顶上是一些线条柔和的圆形岩石,上面长着青草与嫩绿的小树。圣·乔治穿着一副钢甲,钢甲的颜色通常是灰色的,可拉斐尔把它绘成一种更友善的蓝色。圣·乔治轻松地坐在他那匹白马的马鞍上,尽管马的前腿跃起,可它却是那样欢快。在我们看来,画面看上去很愉快,根本没有一丝厮杀的战斗气氛,甚至连那马也感到,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早晨,是不会发生那种殊死战斗的。温和的丘陵上那些树木与灌木丛,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有银色光泽的叶边,在温柔的阳光里闪烁。可爱的公主身着红色长袍,看去宛如草地上一朵鲜艳的花朵。她的面纱在春天的微风里飘动;圣·乔治身上的披风,也许还有那白马的尾巴,都像公主的面纱一样,在微风中飘拂。可爱的公主跪在那儿祈祷——毋庸置疑,圣·乔治一定会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在浅蓝色的地平线衬托之下,是那危城的灯塔,它使我们感到那座城市不久将获得解放,人民将从危难中得到自由,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
这幅画展示了一个年轻天才画家那充满希望的见解,正如他的“圣·乔治”一样,拉斐尔在美术领域里轻松地得到一次胜利。当他绘这幅画时,他正朝胜利走去。那就是画中的一切,为何都沐浴在和煦明媚的阳光之下,而显得无忧无虑、轻松愉快的缘故。
莫扎特死因仍是谜
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死于维也纳,时年35岁。200多年来,这位音乐神童的死因一直是西方医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
关于莫扎特早亡的研究,仅仅是有根有据的说法,如今就不下十几种,他的死亡之谜引起这么多人的兴趣,大大超过音乐史上任何一位音乐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不外两个:一是作曲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极高,而这位音乐神童又仅仅活了35岁便凄然离世,令人感慨不已;二是作曲家死亡的原因确实很多,哪一种是主要的,存在着争议;又加上他天生艺术家的气质和禀性,无疑激发了后世之人对他及他的死亡之因的兴趣。
他的家庭医生称他是死于粟粒热,但也有人说他死于伤寒、风湿热、梅毒,甚至猜测他死于乐坛中妒才谋杀的也不乏其人。
有的学者认为,莫扎特是死于旋毛虫感染,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莫扎特当年写给妻子康斯坦茨的一封信。这位音乐家在信中写道,他特别喜欢吃一种烤猪排。研究者们认为这种猪排受到了旋毛虫的污染,当时曾有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这种旋毛虫病。而且从莫扎特的病理记录看,其特征与这种疾病完全符合。
还有人认为莫扎特死于风湿热,而非其他疾病。当时肆虐整个欧洲的流行病风湿热,与他死前的种种症状十分相似。在莫扎特患病初期,除了发烧和头痛之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接着手脚肿胀,后来发展到全身肿得无法翻身。第二周以后,莫扎特失去食欲,胸部出现红色皮疹,而且不断呕吐。风湿热在短短15天里就夺去了这位音乐天才的生命。由于抗生素的发明,风湿热近几十年来已比较罕见,但在18世纪它是欧洲常见病之一。
目前有关莫扎特死因的猜测有很多,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根据相同的有关莫扎特的原始资料,但为什么科学家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这主要是因为原始文件不完整,有些甚至是虚假的,有的内容还相互矛盾。
莫扎特在孩提时代就经常吃药,临去世前几个月更是不断地看病吃药,但到底他患了什么病,没人知道。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材料不足以解释莫扎特的死因。莫扎特究竟因何而死,我们现在不知道,也许将来也不会知道,但这不会妨碍他在音乐史上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