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许多家长并不太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性格好坏,无碍大局;及至孩子渐渐长大,不良性格已经形成,又觉得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孩子的性格品质和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少年大学生几乎都具有自信、坚强、乐观、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曾对班上的学生作过心理测试,测试题目中有一条:“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认为这一条符合或比较符合自己性格的占 76.2%,可见强烈进取、持之以恒是少年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和他的学生柯克斯博士曾对1450~1850年这400年间出现的301位伟大人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坚强自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
坚强自主的性格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甚至已经有了自卑、孤僻、懦弱或冲动的不良性格,怎么办呢?
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不过,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条原则可供家长们塑造孩子性格时参考。
首先,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不良性格,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双方认识应该一致。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就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应当明白“性格是可以重塑的”道理,从而确立改塑的信心。
其次,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形成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自卑的性格。
有个女学生叫任××,长得很漂亮,又弹得一手好琵琶,15岁那年从外校转到市二中。刚转学那阵子,行为极为孤僻,班上组织到郊区劳动也不愿去,同学们说她太娇气,不理她,这使她更孤僻自卑。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一起找她谈心才明白,她刚转学时有两次课堂提问没答对,产生了自卑感;又由于她患有夜尿症,怕出去劳动时和同学住在一起,被人发现自己尿床,所以不愿去农村劳动。
班主任知道情况后,不仅替她保密,而且一边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就诊,治好了夜尿症;一边在公开场合表扬她是个不怕苦的学生,学琵琶时手指磨破了都不叫痛。终于使这个孤僻、自卑的姑娘成了活泼、自信的好学生。
第三,指导孩子从良好性格认同入手,决心重塑自己的性格。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优良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向优良性格认同,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
在家庭中,家长还要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使不良情绪、情感或其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不良性格的形成。比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宣泄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要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如此等等。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