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常被名利所束缚。名利对于人,实用的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一种对自己的价值的确认。因此,名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挣得的自己的身价而已,人总是通过名利来标明自己价值的高低。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名利,便常常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对自己在世上的价值失去信心。因此,为追求名利,很多人都不惜终身求索,使名利的绳索最后变成了人生的绞索,断送了人生所有的快乐与欢笑。
陈敬仲是春秋时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因为当时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异常混乱,陈敬仲只得带着家人逃到了齐国。
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诸侯,抵挡住了北面山戎和南面荆楚的进攻,保护了中原地区的许多中小国家。他很注重任用人才,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治国,已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齐桓公早就听说陈敬仲德才兼备,在陈国很有声望,很想与他会面,只是苦于没有机会。陈敬仲刚到齐国,齐桓公便迫不及待地接见了他。一席交谈,齐桓公顿生相见恨晚的感觉,他立即决定让陈敬仲做卿。卿在当时是一种高官,一般是不轻易让别国的人做的,能做齐国的卿,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事。陈敬仲恭敬地向齐桓公施了一礼,辞谢道:“我在陈国被逼得无栖身之所,只好逃到贵国来寄居。如果承蒙您的恩典,让我有幸能在您的宽厚的政教下生活,就心满意足了。我本是个不明事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您不责怪我,我已感恩不尽,哪敢贪图富贵,巴望做卿那样的高官呢?况且,让我这样一个客居贵国的无能的人做官,一定会招致人们对您的非议,我又怎能给您添麻烦呢?这件事万万不可。”
齐桓公见他再三推辞,情真意切,也就没有再难为他,而是让他做了“工正”,管理各种工匠。
陈敬仲做了“工正”后,表现很出色,齐桓公对他的才能更加赏识,经常与他一起讨论国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亲密。
有一天,陈敬仲请齐桓公到家中喝酒。齐桓公兴冲冲地带着随从人员来到陈敬仲家中,酒席已摆好在庭院中了。这天风和日丽,加上庭院中景色雅致,布置得体,齐桓公一见,早将那些烦人的政务抛到了脑后,忍不住开怀畅饮。
席间,齐桓公与陈敬仲一起评古论今,臧否人物,越说越投机。说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相视哈哈大笑;谈到气愤处,不免要摩拳擦掌、扼腕长叹。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齐桓公的酒量本已不小,加上遇上陈敬仲这样一个知己,更是海量了。左一杯,右一杯,一直喝到太阳落山,齐桓公已有几分醉意。但他仍觉得没有尽兴,吩咐左右:“赶快点上灯火,我要与陈大夫再喝几杯。”
陈敬仲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不能再喝了!我只想白天请您喝酒,晚上就不敢奉陪了!”
齐桓公感到有点失望,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情,说:“我与你正喝到兴头上,你怎么能扫我的兴呢?”
陈敬仲诚惶诚恐地解释道:“酒宴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只能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如果您因为跟我喝酒而没把握住分寸,遭到别人的指责,我怎么能逃罪责呢?所以,请您原谅,我实在不能执行您的命令。”齐桓公一想也有道理,便不再坚持了。
陈敬仲确实是一个避祸保身有道的明智君子。如果他不这样做,贸然接受了高官厚禄或和桓公饮酒过度,谁又能保证他的上司有朝一日不拿他开刀问斩呢?
春秋末年,范蟸为了谋取功名,到越国辅佐越王勾践,被封为大夫,后升至上闺怨军。
此时,越国与吴国结仇,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攻越,越王勾践想先发制人去伐吴。范蟸就劝阻勾践说:“大王不能这么做,我听说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战争是违背道德的,争斗是各种事情中最末等的事,违背道德,好用凶器,干末等之事,老天爷也是不赞成的,所以无故起兵是不利的。”但是勾践不听劝告,于是吴越两军交战,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被吴军包围。这时,勾践悔之莫及,就向范蟸请求救国之策。此时,范蟸就建议勾践派人去给吴王送厚礼,并向他们求和。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文种多次求见,吴王夫差才同意勾践的请求,撤兵回国,但要把勾践夫妇带回吴国做臣子并伺候自己。勾践把国家大事托给大夫文种,自己带上夫人和范蟸到吴国去做人质。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住在先王坟墓旁的石头屋里,为吴王养马。吴王每次出去,都要勾践为其拉马。范蟸就更苦了,他在人前与勾践一起伺候吴王,在人后还要伺候勾践,还得不断活动,给人送礼,观察形势。勾践有时忍不住了,范蟸还得安抚他,以免前功尽弃。这样经过三年的痛苦生活,吴王夫差认为勾践真的臣服自己了,就把他们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能使自己牢记亡国的耻辱,不让在卧室内铺放锦绣被褥,只铺上柴草,还在屋里挂一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勾践觉得范蟸的才能和忠诚都可信任,就打算把国政交给他,范蟸却说:“操练兵马、行军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文种。”于是勾践就把国家政事交给文种,让范蟸负责操练兵马。
后来范蟸在苎萝山上找到一个名叫西施的美女,说服她为国舍身。范蟸亲自把西施送往吴国,夫差一见马上就被迷住,日夜与西施在姑苏台上作乐。西施牢记范蟸的嘱托,总在夫差面前说越国好话,于是夫差就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从此,越王勾践礼贤下士,在范蟸、文种两人的齐心辅佐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使得越国实力逐渐强盛,并做好了向吴国复仇的准备。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越国出兵打败了吴国,从此不再向吴国称臣进贡。五年之后,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越军攻到姑苏城下,围城三年,终于彻底打败吴军,夫差自杀。然后勾践率越军横行于江淮一带,成了霸主。
后来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蟸却给勾践留下了一封信,信中他告诉越王勾践:“当年主公受辱于会稽山,主辱臣死。现在天下已定,请主公给臣下降罪处死。”之后,范蟸乘船不辞而别,永远地离开了越国。在走的时候,范蟸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也给他留下一信,说明鸟尽弓藏的道理,并劝他也远走高飞。但是文种并没有听从范蟸的劝告,终于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蟸泛海北上来到齐国,更名换姓为鸱夷子皮。他带领儿子们不问政事,只经营生产,没有多久,家产多达千万。齐国国王听说他有如此才能,叫他当宰相。他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引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又交还相印,散发资财,只带亲属和少量珠宝,离开了齐都,躲到陶这块地方,从此改名为陶朱公。
范蟸在陶居住了十九年,曾经“三致千金”,就是散了又挣、挣了又散,先后三次,成为天下首富。后来他又离开了陶地,只带着西施浪迹太湖,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名利财货,声色犬马,这一切令不少人心迷神醉,永无止境地追逐,结果使人身体精神两受疲累。范蟸助越灭吴后,他的个人成就已臻至顶峰,此时抽身引退,弃政从商。之后,又千金散尽,隐居江湖,不被外物所蒙蔽,实在生活得惬意自如。
范蟸深知勾践的小人性情,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因此,他果断地抛弃功名利禄,不贪婪“走钢丝”式的上层仕途,及时退出激流险滩,确是明智之举。
参透人生
促使人追求进取的是金钱名利,阻碍人向前迈进的是金钱名利,使人坠入万丈深渊的也是金钱名利。所以,人生在世,千万不要把金钱名利看得太重,只有这样,方能超然物外,活得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