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200000012

第12章 19—20世纪欧美通俗文学

小引

欧美通俗文学是指寓言、流浪汉小说、童话、科普小说等通俗易懂、销量较大的文学。

其思想、艺术特征是:或短小精悍、发人深省;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或依傍科普,启人灵智;或借助幻想,表人心志。

通俗文学早在古希腊时代便已出现,到19—20世纪形成高潮,成为欧美大众不可或缺的读物。

第一节 概述

在欧美文学系统里,一般有两种分法:纯文学和流行文学。也有人把文学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所谓纯文学,实际上就是审美价值比较高,得到文学界广泛认可的文学。它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严肃文学”。而流行文学,一般指那些一时很受大众欢迎的文学作品,有很好的销量,但主流文学界并不十分认可,甚至觉得它们的审美趣味并不高雅,主要是供人们娱乐和消遣的文学,即“通俗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里,对流行文学有一个基本定义,即指现今正在流行的文学作品;具有通俗易懂,容易被年轻一代接受的特点,且通常在正规出版的字典中找不到它那会时时更新的词语、句子。也有人认为流行文学是指内容能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表现手法简单,具有休息娱乐性的文学作品,包括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言情小说主要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武侠小说则主要描写充满神奇色彩的武林豪杰的故事,如琼瑶、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等是流行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欧美国家,对流行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定义,现代主义者是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相对的。但后现代主义者提出,通俗文艺作品和高雅文艺作品之间,或者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区别。美国学者伯格对通俗文化进行了研究,他定义了通俗文化小说,认为通俗文化小说是具有长篇小说的所有属性但也可以根据其样式进行分类的作品,而传统长篇小说就不能这样分类。伯格的这种观点,就是把通俗小说定义为类型小说。如侦探小说、科幻小说、间谍小说、西部小说、浪漫小说等,这些小说具有各自的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归某一类型。

伯格在研究通俗的类型化小说中的传统手法的同时,还认为侦探小说这一类型中主要有三种公式:

(1)经典公式描写像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埃居尔·波洛这样的主人公,他们并非警察,但由于头脑聪明而为警察所用。他们通常是“顾问”侦探,极少冒险,也极少与女人有染。

(2)硬汉公式描绘像萨福·斯佩德和迈克·哈默这样的主人公,他们是私人调查员,与警察有着矛盾的关系。他们常常与女人有染,也经常身处危险之中(愤世嫉俗者也许会说女人与危险结伴而行)。

(3)程序公式描写像迪克·特蕾西这样的主人公,他们是警察,利用警察部门的资源(实验室等)追踪犯罪。

伯格还认为,无论是什么公式,侦探小说一般没有亚情节,一切都围绕抓罪犯而进行——罪犯通常是杀手。在这些小说中,主人公通常经过考验,与其他人(经常是警察部门的上级和犯罪分子)发生冲突,必须战胜许多对手才能取胜。

20世纪欧美通俗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有米基·斯皮兰的《我,陪审团》(1947),它是20世纪40年代最流行的“硬汉”侦探小说之一,销售量超过了600万册,跻身于当时美国出版的畅销书之列。当然,在20世纪欧美流行文学之中,最有影响的要算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1859—1930)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乔安娜·凯瑟琳·罗琳(1965—)的长篇童话《哈利·波特》了,它们在文体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故事系列化,而且具有类型化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叙事学学者把经典童话也当作了通俗文学,认为像《灰姑娘》这样的童话所提供的叙述模式,为以后的类型化文学提供了基础。一般来说,流行文学是19至20世纪商业和技术社会形成以后,才具有的大众文化现象。西方学者认为,流行文学的产生、发展及泛滥,不但要靠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还要靠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进行。在这方面,最主要的是指生产和消费流行文化的社会阶层以及当代消费社会中商业、媒体和科技管理条件的变化。当代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不但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而且也造就了有利于文学艺术流行的良好的社会结构,为文学艺术的流行创造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要之,流行文学差不多每一个时代都有,早在古希腊时期,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伊索寓言》便开创了欧美通俗文学之先河。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以西班牙《小癞子》(1554,作者不详)为代表的流浪汉文学,以法国作家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1668—1694)为代表的寓言诗,以及以法国作家夏尔·佩罗(1628—1703)的《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1697)为代表的童话,又增添了欧美通俗小说的内容。到19—20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欧美通俗文学更形成庞大体系,除寓言、流浪汉小说、童话外,还出现了侦探小说、科普小说、间谍小说等众多体裁,涌现了格林兄弟、安徒生、大仲马、凡尔纳、威尔斯、柯南·道尔、克里斯蒂及罗琳等诸多名家。

第二节 格林兄弟及其《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一、简介

世界儿童文学的历史轨迹与其他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轨迹是有些区别的。一般来说,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分为19世纪以前、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等四个大的阶段,这种划分是很有道理的。因为19世纪以前,儿童文学还没有进入近代化、现代化轨道,那时候的儿童文学是非自觉的创作,其中神话、民间故事和童谣的形态比较多,很多能够被儿童接受和喜爱的作品,并不是成年人专门为孩子创作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属于“文人创作”的儿童文学还几乎没有。而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真正的“文人创作”的时代是从1835年,丹麦作家安徒生出版他的处女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开始的。

今天看来,19世纪之前世界儿童文学虽然没有进入自觉创作的时代,但至今还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滋润童心世界。19世纪之前的儿童文学也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或状态:一是儿童文学的神秘时期。即神话为儿童能够接触到的主要文学样式的时期,儿童从大人的宗教活动中感受到神话形象、故事和思想的影响。二是儿童文学的口传时期。即民间故事、传奇和寓言等流传的时代。那时候,儿童与大人一样只能通过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来获得文学的享受。三是民间童话的改编时期。这时期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卢梭等儿童教育家。人们已经意识到儿童有教育与阅读的需要,于是特意改编民间童话,使之适合儿童教育或阅读的需要。如法国的《贝洛童话集》,就是用流畅的文字对《睡美人》、《小红帽》、《穿靴子的猫》和《灰姑娘》等故事进行了改编,受到了儿童的喜爱。还有俄国诗人普希金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改编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四是传奇与历险的时代。儿童文学在经历改编期之后,儿童读者并不满足于民间童话故事。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传奇和历险小说,作者并非有意为儿童创作,然而这些小说却赢得了儿童的喜爱。当然,历险小说的出现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探险与殖民思维也是分不开的。

在西方儿童文学还没有完全进入文人创作的时代,民间故事的改编成为很多儿童读物的基本状态。格林兄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世称格林兄弟,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民间童话收集大师。他们采集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享誉世界,其中,《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野莴苣》、《蓝火精灵》和《狼和七只小山羊》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童话。说起格林兄弟,其实他们本来不是儿童文学作家,其中,哥哥雅各布·格林是一位德意志语言学学者,他用终生的心血编纂的《德意志字典》,可以说是一部传达日耳曼民族精神的不朽名著。弟弟威廉·格林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他和哥哥一起在格廷根大学任哲学教授。从1812年起,他们开始将从各地搜集来的民间故事整理成《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他们不像法国作家贝洛和鲍曼夫那样给民间故事涂上贵族阶级的伦理色彩,而是从故事情节到结构、语气,都完全尊重群众的创造,于是《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就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后来,《德国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就被称为《格林童话》,成为与稍后出现的安徒生童话齐名的经典著作。

二、思想、艺术特征

《格林童话》是与安徒生童话并列的世界经典童话。它有着艺术和思想的双重特点和价值。

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极富文化内涵,能够让我们从多个角度透视历史,思考现实,理解童年文化。从格林童话来看,童话里的童年和儿童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童年和儿童是有很大区别的。或者说,童话里的童年和儿童是一种想象里的童年和儿童,是幻想世界里的童年和儿童,即是作家加入了文化内涵或成年人观念的童年和儿童。如《狼和七只小山羊》讲述的山羊一家和狼的故事,七只小山羊的形象就是童话里的儿童形象。这里的儿童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样,要面对“狼”的威胁,而“狼”其实就是对童年生活构成危险的成年人形象。《狼和七只小山羊》里展现小山羊的顽皮、天真、好奇和对大灰狼的毫不提防,就说明了童话讲述者和改编者对纯真的童心世界的赞美与肯定,这也是格林童话里对理想儿童生命的一种想象。

虽然童话里总是尽量地塑造一种理想的儿童生命或童年生活,但无论如何,童话里的儿童都不是真实的儿童生命的呈现。童话里的童年,是在杜撰的文字外壳下,所想象出来的童年,其儿童形象也是在文化观念的观照和规范下假想出来的儿童。在格林童话的《灰姑娘》里,灰姑娘显然就不符合一般的儿童形象。在这里,她俨然是一个靓丽的青春少女形象,只不过因为有了后母,而无法充分地享受快乐的青春少年时光,在爱情的道路上也注定要受到挫折。格林童话里,讲述了很多公主和王子的故事,这些故事看起来缺乏现实逻辑,好像离一般人的生活非常之远,但它们却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的确,格林童话里这种理想的形象或理想的生活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很容易达到的目标,但童话的愿望就体现在这里。

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有着童话经典的属性。就拿《白雪公主》来说吧,它是格林童话里的名篇,与《小红帽》、《睡美人》、《野莴苣》和《狼和七只小山羊》等童话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各种改写本童书里,德国、美国等还把它改编成了动画电影,也受到广泛的欢迎。但《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等经典童话在中国通常是被误读的:一是完全被解读为教育主义的童话,认为它只是传达了善与恶的主题,教会孩子去做一个好人;二是完全被认为是成年人的故事,里面还有阴谋诡计,互相嫉妒,还有杀人的游戏规则。这两种误读,前者视其为“简单的儿童文学文本”,后者则视其为“对儿童有害的读物”。如果我们认真品读、欣赏,就会发现,它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既有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的内涵,是一个既单纯又复杂的意义世界。其实,《白雪公主》作为儿童文学的审美的文本,它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的主人公是儿童,即它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白雪公主虽然生长在皇宫,但她是一个孩子,可惜的是,她的生母早逝,因此她不得不和后母一起生活,但后母的嫉妒使得她面临残酷的成长环境,因此这个童话探讨的是一个孩子的生存问题,表现的是儿童成长的主题。第二,从叙述结构来看,它采用的是传统的经典童话的“三段式叙事”,白雪公主面临了三次生命危险,后母对她进行了三次迫害。“三段式叙事”是经典童话的基本故事模式,符合民间口传文学的特点,也适合儿童阅读接受。第三,它采用了经典童话常用的对比的表现手法。第四,《白雪公主》里充盈着一种对童年生命的关爱,有儿童关怀和儿童立场。以上这四点正是一部童话经典所具有的属性,因此它足以被归入经典的儿童文学,自然也受到了儿童的喜爱。

当然,格林童话的文化内涵和经典属性并不是简单的,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分析。因此,在对《白雪公主》、《睡美人》和《小红帽》等进行儿童文学的审美解读后,还要尽可能地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充分认识到格林童话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 大仲马及其《基督山伯爵》

一、生平和创作

亚历山大·仲马(俗称大仲马,1802—1870)是法国浪漫主义剧作家,更是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法国通俗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秉承曾是拿破仑军队著名将领的父亲的共和主义理想,憎恨波旁复辟王朝,积极参加七月革命,反对波拿巴政变。流亡布鲁塞尔后还大力支持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革命斗争。因父亲早逝,家境困窘,他只上过几年学便很早出外谋生。他当过见习生、抄写员、小职员,“在别人娱乐或睡眠的时候”刻苦学习种种科学知识,对戏剧、诗歌、小说,特别是歌德、拜伦、司各特的作品,尤为热爱,并于1829年开始创作。

他先是写浪漫主义戏剧。要者有描写国王亨利三世和首相吉伊兹公爵权力斗争的《亨利三世及其宫廷》(1829)、写复辟时期男爵夫人阿黛尔爱尔维跟贫民诗人安东尼爱情悲剧的《安东尼》(1831)、写拿破仑从土伦到厄尔巴岛经历的《拿破仑·波拿巴》(1831)。这些剧本,以其反封建、颂共和的政治观念和冲破古典主义呆板教条的艺术创新,使他成为当时的著名剧作家。

19世纪初,法国报刊连载小说空前繁荣。在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影响下,他从30年代中期开始,改写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系列通俗小说。成果甚丰,共200余部。要者有描写17世纪红衣主教跟国王路易十三尖锐斗争的《三个火枪手》(1844)、有暴露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社会黑暗的《基督山伯爵》(1845)、有反映法国君主政体腐败灭亡过程的《红房子的骑士》(1846)、有表现大革命前后法国政治动荡的《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等。作品先在报刊连载,再编集出版,虽不尽符合历史真实,但多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写成,且常在社会政治斗争中贯穿动人的爱情故事,情节迷离曲折,描写如实具体,因而大受读者欢迎。

成名后,大仲马收入钜万,可惜私生活不检点,又挥金如土、慷慨好客,致晚年入不敷出、穷困潦倒,病死在私生子小仲马家中。为彰显其巨大贡献和纪念其诞辰200周年,法国政府于2002年举行隆重移灵仪式,将其骨灰移至专奉伟人的先贤祠。

二、《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又译《基督山恩仇记》)是大仲马通俗小说的代表作,1845年8月开始在报章连载,近一年半才载完。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数度被搬上银幕,成为世界上拥有众多读者的名著之一。

小说的故事开始于王政复辟时期。1815年2月,“法老”号货船上的年轻代理船长埃德蒙·唐戴斯在回到马赛港前,受病死途中的原船长之托,到厄尔岛去给囚禁中的拿破仑送信,拿破仑又托他带一封信给巴黎的拿破仑党人首领诺瓦蒂埃。埃德蒙对信件内容全然不知。回来后,船主莫雷尔拟提升他为正式船长,他正兴高采烈地跟恋人梅尔苔塞斯举行婚礼。不料觊觎船长职位的货船押运员唐格拉尔和正在追求梅尔苔塞斯的渔夫费尔南,却合谋给马赛代理检察官维尔福送去一封诬告埃德蒙是“拿破仑眼线”的告密信,致使埃德蒙当场被捕。因诺瓦蒂埃是维尔福的父亲,奸诈的维尔福怕此事影响自己的前途,便不经审判把埃德蒙投入政治重犯监牢。埃德蒙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待了十四年,受尽种种苦难,幸跟1811年无辜打入死牢的博学、睿智的法利亚长老秘密挖地道相识,从法利亚长老的分析中初步获得遭难的原因,并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社会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法利亚长老病死后,他巧妙地乘机钻进包裹法利亚长老尸体的麻袋,让狱卒扔进海中逃脱。获救后,他找到了法利亚长老告诉他的意大利红衣主教密藏在地中海基督山荒岛上的亿万财富。接着又用八年时间在马赛、巴黎、希腊各地详尽地了解案情,搜集证据,网罗助手,乔装打扮,并化名辛巴德水手,给曾经多次帮助他和厚葬他父亲的正直船主莫雷尔送去数十万法郎及一艘设备齐全的“法老”号复制船,使其免于破产身亡。然后到1837年,即七月王朝时期,才化名基督山伯爵,以金钱、意志、智慧、能力为武器开始进行报仇。这时,费尔南因政治投机和出卖恩主希腊总督阿里帕夏,已成了将军、贵族议员和德莫尔塞夫伯爵,并娶了梅尔苔塞斯为妻。唐格拉尔靠贪污军款、投机股票也成了百万富翁、银行家、男爵和议员。维尔福靠投机钻营和溜须拍马更成了荣誉勋章获得者和巴黎首席检察官。面对如此显赫的敌人,埃德蒙并不使用惯常的凶杀手段,而是通过种种合法途径,使其自我毁灭。对费尔南,他先是在报上接连透露其出卖恩主和贩卖恩主妻女的罪行,继又安排恩主女儿海黛在议会里作证使贵族院判决他犯了“背叛、弑主和欺凌罪”。从而使其声誉扫地,妻儿背离,绝望自杀。对唐格拉尔,他先是操纵股市使其濒于破产,又安排其妻与维尔福的私生子、无恶不作的苦役逃犯贝内代托冒充外国亲王卡瓦尔埃蒂向其女儿欧也妮求婚,并在盛大婚礼上当众揭穿,使其无地自容、妻女隐遁。当其偷盗500万法郎济贫款逃跑时,还让强盗勒逼其吐出全部赃款,致使其精神崩溃、鬓发全白。对维尔福,他先是当众揭示其跟唐格拉尔夫人私通并企图杀害他俩私生子贝内代托的罪行,又暗中授意其妻配制慢性毒药为获得遗产而毒死其岳父、岳母及老仆,还假扮比索尼神父和阿弗里尼医生见证此毒杀的全过程。真相大白后,维尔福终因假面全裸、刺激过重而发疯,其妻也因畏罪而跟小儿子一道服毒自杀。最后,埃德蒙把自己的全部财产赠给船主莫雷尔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又说服正跟马克西米利安相恋的维尔福的女儿瓦朗蒂娜把维尔福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巴黎贫民,自己则带着海黛乘船永远离开了这个“魔窟”巴黎。

通过这个复杂纷繁的报恩复仇故事,小说在较大程度上展现了王政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社会现实,并十分清楚地显示了作者的社会改良理想。

其一,王党肆虐、虎狼当道。王政复辟时期保皇党对拿破仑及拿破仑党人恨之入骨,凡跟拿党有牵连的人,不管有据无据一律大肆追捕,妄加杀戮。埃德蒙仅跟拿党传递一封不知内容的信件,便不经审判被长期打入黑暗死牢。伯都西奥的兄长因曾在拿破仑军队中当过下级军官,便被复辟王朝凶残杀害。集在米兰侯爵客厅里的保皇党头目仅风闻拿破仑要重返巴黎,便惊惶万状,力主把拿破仑关押到遥远的赤道附近。到七月王朝时期,高踞政治、金融、司法界的头面人物费尔南、唐格拉尔、维尔福,更一个个具有背叛弑主、贪污盗窃、投机钻营的罪恶历史,又具有贩卖人口、唯利是图、表里不一的无耻品行,还大都拥有私通、卖俏、下毒的家庭成员。他们作为当时统治法国的金融贵族集团的代表,掌控着国家的主要命脉,高高在上、穷奢极欲、左右时局、为所欲为,把政治、金融、法律乃至道德、人心、公道等统统踩在脚下。就连正直、宽厚、经商25年享有“光荣名誉”的老船主莫雷尔,在他们的挤压下最后也濒于破产自杀。因此,小说借主人公基督山伯爵之口,说巴黎是“人间地狱”,他来此的任务是“铲除毒瘤”。

其二,金钱荼毒、人欲横流。在金融贵族统治的社会中,金钱是左右社会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腐蚀人心的致命毒药。巴尔扎克曾在《人间喜剧》中对此作过全面揭露,本书对此也作了大量描写。费尔南在叛卖恩主希腊总督阿里帕夏后,为获得40万法郎的巨款,又在奴隶市场上贩卖恩主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海黛。唐格拉尔为获得巨额财富,先是极力主张把女儿欧也妮嫁给冒称有巨额财产的苦役逃犯,后又盗窃500万法郎济贫巨款逃跑。维尔福夫人为获得维尔福父亲诺瓦蒂埃及前妻父母圣梅朗夫妇的巨额财产,竟不惜私配慢性毒药把他们毒死。在下层人物中,类似情况也屡见不鲜。裁缝卡德鲁斯为独占珠宝,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把珠宝商和自己的老婆一同杀死。维尔福的私生子苦役逃犯贝内代托,为独占赃物,又在黑夜把合谋盗窃的养父卡德鲁斯杀死。这一切,正如巴尔扎克的名言那样:“没有一个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下的丑恶”。

其三,怀念拿破仑、向往人性善。面对上述现实,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大仲马的社会理想显然不会投向正在广泛流传的空想社会主义和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而只能定格在主张共和、制定法典的拿破仑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善良人性之上。为此小说写诺瓦蒂埃和拿破仑党人对拿破仑一直忠心耿耿,写人民大众对“百日政变”全都欢欣鼓舞,写莫雷尔船主对拿破仑的垂询“感激不尽”,写埃德蒙老父亲的生命“只靠对拿破仑的希望维持”,写法利亚长老听到“百日政变”失败的消息时表情“极为沮丧”。这一切显然意在用拿破仑时代来跟当前这个王党肆虐、虎狼当道的现状进行对照。此外,小说在大力赞扬老船主莫雷尔正直、高尚、具有“光荣名誉”的同时,还特意描写维尔福的女儿瓦朗蒂娜、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唐格拉尔的女儿欧也妮,全都具有跟其父辈完全不同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瓦朗蒂娜诚挚、钟情,忠心照顾瘫痪的拿破仑党人祖父;阿尔贝率直、单纯,了解父亲罪恶后即跟母亲一道愤然出走;欧也妮沉静、嫉恶,蔑视父母的丑恶行为,毅然和女友一道离家去从事艺术工作。这一切,也显然意在用善良的人性来跟金钱荼毒、人欲横流的社会抗衡。然而已成过眼云烟的共和制及只具理想性质的人性善良,显然不可能改变丑恶的现实,大仲马对此也不无感受,因而在小说末尾,又只能向读者发出空洞的“等待和希望”的号召。

小说精心刻画的中心人物埃德蒙·唐戴斯——基督山伯爵是世界文学中最脍炙人口的复杂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他先是被压在社会的最黑暗的底层,后又高高凌驾于这个社会之上。

蒙难入狱前,他是“法老”号货船的代理船长埃德蒙·唐戴斯,年轻乐观,“身材颀长而强健,长着一双漂亮的眼睛和一头乌黑的头发,身上具有一种沉毅的气质”。二十多年后他来到巴黎时,已成了拥有亿万财富的基督山伯爵,“含笑的嘴勾勒出了坚毅和沉着的线条,弯弯的浓眉上多出了一条沉思的纹路,眼睛里有一种非常忧郁的眼神,不时喷射出愤世嫉俗、仇恨难消的光芒”,“脸庞上还焕发出一道宁静的智慧之光”和“极度轻蔑的表情”。

他的生活经历主要是14年牢狱,八年准备、报恩和两年复仇。

在牢狱阶段,他坚持锻炼、潜心学习、不断挖洞、钻裹尸袋,表现得坚毅、勇敢、机智,以至法利亚长老把他视作儿子。在准备阶段,他详尽探询各方情况,认真搜取有关人证和物证,充分制备亿万富翁的种种条件,刻苦练就作为超级杀手的一切本领,积极网罗作为助手的各种人员,并大力救助曾帮助过他的莫雷尔船长,表现得认真、缜密、干练,以至尚未正式出手便已成为遐迩闻名的重量级人物。到复仇阶段,他更是巧妙地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并不动声色、按部就班地一一严惩陷害他的仇人,表现得有谋有略、有理有据、有序有节。他既不触犯律法,又能严惩仇人;既让仇敌胆寒,又获得人们尊敬。在面对仇人家属时,他还是非分明,区别对待,不但不盲目地一体排斥,反积极帮助费尔南的儿子和妻子安身立命;安排唐格拉尔的女儿从事艺术工作,协助维尔福的女儿躲过继母毒杀并促进她和马克西米利安的婚姻。

小说描写他的生活宗旨虽主在复仇,但并非像一些中国武侠小说那样只报脱离社会的一己私仇。因为他的仇完全根源于王政复辟和七月王朝时期的黑暗社会,而他的三个仇人又全都是这个社会的金融贵族统治集团的代表,故他的复仇在相当程度上是在“铲除”这个社会的“毒瘤”,且复仇之后还让瓦朗蒂娜把她父亲维尔福的全部财产捐赠给这个社会中的受压平民。

此外,他复仇的手段虽离不开金钱,但也并非全靠金钱,而是在相当程度上也靠意志、智慧和能力。而且,在他眼中金钱只不过是复仇报恩的一种必要手段,用完之后便可放弃。事实上,他报仇之后也确是把全部财产都赠给了恩主莫雷尔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

至于他自称“财富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有了它便有了一切”,这在金钱统治世界,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本是至理名言,若联系小说对金钱荼毒、人欲横流的揭露和主人公对金钱的上述取舍态度,我们还会看到作品主要是在揭示金钱对社会的统治和对人心的腐蚀作用。

还有,他的某些复仇手段,如暗示维尔福夫人下毒、安排苦役逃犯设骗等,虽不足为范,但跟他的那些详尽了解情况、认真搜集证据、公开登报揭露及在会议上公布罪证或在庭审中安排证人等手段比起来,毕竟构不成主流,其复仇手段,总体仍属有理有据、合理合法。

总之,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心主人公埃德蒙·唐戴斯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挣扎出来的具有坚毅意志、缜密思维、机敏头脑、高超能力和恩怨分明的强者,同时也是一个坚守诚信、宽厚谦和的朋友和伙伴。小说写他钻尸袋、获宝藏,到巴黎后又高高凌驾在社会之上,神出鬼没、无往不胜,确是显得有些离奇和夸大,但并没有把他写成是脱离现实社会的神人。

小说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除上述种种思想内涵外,还在于它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熔于一炉的精巧完美的艺术描写。

作为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的通俗小说,为能吸引读者,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动人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精巧的语言。小说在这些方面都堪称一流。

其一,情节丰富、离奇、惊险,而又有序、逼真、可信。小说一出手便震撼人心地推出埃德蒙蒙冤入狱和冒险逃脱的开篇情节。接着又推出兴味浓郁的调查、取证及报恩的后续情节。再后,才隆重推出使读者拍手称快的三条不同内容、不同结局的复仇主干情节。为丰富和推动主干情节,小说还穿插推出了投海、寻宝、绑票、投毒、凶杀、骗婚等充满离奇、惊险色彩的辅助情节。如此复杂丰富的情节,小说并未让它杂乱无章地胡乱堆砌,而是围绕复仇主线用前后连接、环环相扣、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使其有序、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例如:写罗马强盗绑架阿尔贝的情节,看似与主线无关,实为基督山伯爵借以进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手段。基督山伯爵夜访卡德鲁斯的情节,看似跟主线游离,而实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因卡德鲁斯既是费尔南和唐格拉尔合谋写密信陷害埃德蒙的见证人,又是后来唐格拉尔父女骗婚的苦役逃犯贝内代托的养父。至于小说中出现的种种离奇、惊险的插曲,因全都源于现实——投海逃生、强徒绑票、投毒凶杀等无一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见现象,又跟小说主线息息相关,故既富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又具现实主义的逼真可信内涵,致使读者全无唐突、无稽之感。

其二,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小说共写了七十多个人物,有的浓墨重彩,有的轻描淡写,但无一不跃然纸上,各具个性。埃德蒙如此,他的三个仇人如此,其他人物也莫不如此。费尔南凶狠傲慢,其妻梅尔苔赛斯却软弱纯洁,其子阿尔贝单纯耿直;唐格拉尔阴险贪婪,其妻也淫荡无行,而其女欧也妮则独立刚强;维尔福阴险狡诈,其妻更辛辣手毒,而其父诺瓦蒂埃却坚定高尚,其女瓦朗蒂娜也诚挚钟情。法利亚长老博学睿智,卡德鲁斯却贪财嗜血;莫雷尔船主善良热忱,其子马克西米利安也正直纯真,而维尔福的私生子苦役逃犯贝内代托却作恶成性。在塑造这些各具鲜明个性的人物时,小说除把他们放在社会冲突和社会关系中来表现外,还十分重视他们的肖像刻画和环境描写。例如:小说写唐格拉尔的肖像是“眼睛骨碌碌地在转动,两片嘴唇很薄”,“人们从第一次见到他起,怎么会不从他那扁平的额头认出他是一条蛇,从他那突出的脑壳上认出他是一只秃鹫呢!”又如:小说写唐格拉尔夫人的客厅是:“房间呈八角形,挂着玫瑰色绫缎和印度平纹细布门帘与帷幔。扶手椅漆成金黄色,上面也都包着绫缎”。如此描写确是形象鲜明地突出了唐格拉尔的阴险贪婪和唐格拉尔夫人“格调的俗气”。

其三,对话简洁传神,富戏剧效果。大仲马是著名的戏剧家,而对话又是戏剧的基本手段,故在这里对话也便得心应手地成了其突出的艺术成就。小说一半以上的篇幅都由对话组成。它不仅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掀起矛盾、刻画人物,还把对话写得富于戏剧场面。请看维尔福急匆匆地从马赛赶到巴黎去向国王告密时的一段对话:

“维尔福先生,您经过长途跋涉也疲劳了,去休息吧。您大概在您的父亲那里下榻?”

维尔福感到一阵目眩。

“不,陛下,”他说,“我下榻马德里饭店,在图尔农街。”

“您去见过他了?”

“我不想去,陛下。”

“哦!这就对了,”路易十八带着微笑说……“您就也拿着这枚勋章吧。”……

维尔福的眼睛涌满了自豪与喜悦的泪水,他拿起勋章,在上面吻了吻。

“现在,”他问道,“国王陛下不吝厚爱,还有什么命令要向我下达吗?”

请想着,如果在巴黎您无力效忠我的话,那么在马塞您大有可为啊。

“陛下,”维尔福欠身答道,“我再过一小时离开巴黎。”

短短一百多字,便把维尔福那种因父亲是拿破仑党而怕影响自己前途的卑鄙心理和因获得勋章而欣喜若狂、誓死效忠国王的丑态显露无遗。同时,国王的那种因“百日事变”在即,急切要考验下属和拉拢党羽的言行,也跃然纸上。而这简洁传神的对话,读起来还历历在目、有声有色,宛如是在剧场看戏。

除可以听见的对话外,小说还别开生面地创造了一种无言的对话:诺瓦蒂埃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后,他的政治倾向、对孙女婚姻的态度、对自己遗产的处理方式,全都用眼神、头势表达。这简直可称得上是世界文学史中绝无仅有的最精彩的无言对白。

第四节 凡尔纳及其《地心游记》

一、生平及创作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诞生于法国海港城市布勒塔尼省南特市,自幼即对航海和冒险充满兴趣。中学毕业后,在1848—1850年期间,凡尔纳谨遵父旨前往巴黎学习法律。然而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却迷上了文学和戏剧。同时,巴黎浓郁的人文艺术氛围也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由此而结识了很多文学青年以及著名作家。在巴黎,凡尔纳创作了20余部剧本和部分诗歌,其中《折断的麦秆》深受著名作家大仲马好评,并于1850年初次公演。毕业后,他受聘于一家大众刊物。出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他阅读了各类书籍,广泛汲取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科幻小说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52年,凡尔纳在一家剧院从事秘书工作,同时也结交了不少自然科学家,由此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越发浓烈。他开始实施写作科幻小说的计划。

1862年,凡尔纳完成了他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小说描述一位探险家乘坐气球遨游太空探险的故事。该作构思巧妙,文笔生动,在出版后引起轰动,并很快被译成多国文字。继《气球上的五星期》之后,凡尔纳开始专注于科幻小说创作,他在小说中尝试多种创作方法,且保持了每年一到两部的高产状态。作家创作了《从地球到月球》(1865)、《环游月球》(1870)、《八十天环游地球》(1872),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1868)、《海底两万里》(1870)、《神秘岛》(1874)以及《蓓根的五亿法郎》(1879)、《机器岛》(1895)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探索宇宙的信心、力量以及智慧。

至1905年逝世,凡尔纳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字数约800万字。此外还有其他小说、剧本以及一部地理册和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等。这样的创作数量,绝非常人所能企及。他的勤奋和高产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敬,他被法国科学院选为院士,获得了“荣誉军团”的爵士封号和勋章。

凡尔纳的小说科学性与文学性并重,在他的笔下,科学和艺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凡尔纳的作品高度肯定了人类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读他的小说,既可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丰富幻想,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如其著名的科幻三部曲,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讲述了一位英国爵士,驾着“邓肯”号游船去救援两年前遇难失踪的格兰特船长,船长的儿女也随船前往,他们先到美洲大陆去寻找,历尽千辛万苦,才发觉找错了地方,格兰特原来是在大洋洲遇难的。“邓肯”号开到大洋洲,在那里找到了一名叫艾尔通的人,他自称是格兰特手下的舵手,他带着救援队横穿大洋洲,可哪里有格兰特呢?最终人们发现,艾尔通是个罪恶累累的在逃犯。爵士决定将此人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可是,在那里人们却惊喜地遇到了格兰特船长。经过五个月航行,“邓肯”号终于回到了苏格兰。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讲述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和一名捕鲸手,去追捕一只大独角鲸,待落水后爬到怪鲸脊背上,才发现这是一艘造型奇特的潜水艇,船长尼摩仪表堂堂又神秘莫测。阿龙纳斯于是随着船长游历了海底世界,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令人啧啧称奇。第三部《神秘岛》讲述南北战争时期,工程师史密斯、记者史佩莱等五人,乘大气球逃离美国南部一座小城,被大风吹到了一座荒岛上,五人在荒岛上艰难生存了下来。他们解救了一个被放逐的水手,此人竟是12年前从“邓肯”号上被赶下来的艾尔通。最终,神秘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尼摩船长。船长原来是一位印度王子,因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失败,便制造了这艘潜水艇,专门搜罗海底的沉船宝藏,用来支援各地的民族斗争,如今他已满头白发。最后,海岛上火山爆发了,海水漫上小岛,众人无路可逃,退到了一块礁石上。生死攸关之际,“邓肯”号出现了,指挥“邓肯”号的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子。人们得救了,而尼摩船长却安眠于大海之中。

这些小说读来妙趣横生,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以及惊人的预见性。也许凡尔纳并非当时作家中最为出色的,但却是当时法国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他的作品几乎总是描写技术和发明的实际可能性,而且对此做出了许多卓越的预言。令人叹服的是,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当时并不存在但在科技的发展中陆续出现的事物,如潜艇、水下呼吸器、电视和太空遨游等。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十分喜爱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称凡尔纳是“了不起的大师”,据说还为《环游地球八十天》绘制。

二、《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1864)是凡尔纳创作的第二部小说,该书描绘了地心世界的胜境,引发了我们探寻神秘未知世界的渴望。主人公奥多·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位严谨勤奋的学者,痴迷于地质和矿物研究。1863年5月24日,他在阅读一本古老的书籍时,意外发现了一张年代旷远的羊皮纸,上面记载着一些神秘未知的文字。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塞冥思苦想,废寝忘食,最终从这张羊皮纸的字里行间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前人阿恩·萨克奴姗曾到地心旅行。教授决定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在某年的5月27日带上侄子阿克塞以及足够的粮食、仪器和武器等,一同踏上探险旅程。他们由汉堡出发,通过水路抵达冰岛后,又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很有经验的向导汉恩斯随行。他们三人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斯奈弗火山口下降深入地下,看到了地球中心形形色色的景象,其中包括色彩瑰丽的熔岩,年代久远的化石,千奇百怪的石林,以及泉水、大海和怪兽等。在旅途中,他们历经艰难险阻,从鱼龙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水源的危机……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又从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特隆博利岛上的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面。

该小说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文笔幽默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全书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上的艰险经历和地下的种种奇观。其中对于地心世界浩荡雄奇、变幻莫测的景象描绘,颇令人惊叹。如在旅途中看到两大海兽正在搏斗的情景:“这两条巨兽不过是在海面上骚动,而我却看到了这古代海洋里的两大爬虫类。我看到了鱼龙的大得像人头的充血的眼睛。自然赐给它的视觉器官是巨大的,因而在海底生活,能够抵抗水的压力。它曾被正确地叫成蜥蜴类的鲸鱼,因为它的形状和速度都和鲸鱼差不多……这些海兽无法形容地互相攻击着。它们掀起的像山一样的海浪,可以远远地打到我们的木筏,所以我们好几次几乎给淹没了。”类似情节,读来确有惊心动魄之美。此外,还有看到古化石时那些缤纷迷人却又栩栩如生的白日梦:“在昏暗的海岸上,我似乎看到神经麻木的棱齿兽——躲在岩石后面的巨大的貘,准备和无妨兽抢肉食,无妨兽是一种和犀牛、马、河马以及骆驼有密切关系的怪兽。巨大的乳齿象摇晃着它的身躯,用它的长牙撞着岩石;大懒兽蜷缩着四肢在地上掘土,它的咆哮激起了回声……”类似文字,恍然让人回到了史前文明时代,或者漫游于古代神话之中,作家用充满生气勃勃的笔调再现了人类探寻地球奥秘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此外,在这部小说中,作家还擅长在艰险的环境中凸显人物探寻未知世界的勇气、信心和毅力。该小说中的人物较为简单,主人公黎登布洛克教授是位痴迷科学研究的学者,有着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石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脾气暴躁,热情执著,对外部世界充满探索精神。教授表面看来有点偏执不近人情,但内心却极重感情。他的侄儿阿克塞也热爱科学,看似循规蹈矩,内心却也充满了冒险精神。在面对困难之时,他表现得勇敢而镇定。而他们的向导汉恩斯,则沉静稳重,临危不乱。他们性格迥异而互补,在探险之途上,是极好的搭档。

这样的描绘,是作家基于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演绎想象的结果,读来并无荒诞不经之感,相反地,却让人们对光怪陆离的地下世界兴味浓烈。当然,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它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19世纪后半叶,欧洲殖民者出于建立殖民帝国之目的,相继征服了地球上很多人迹罕至之处,如广漠无垠的沙漠、非洲大陆、南北两极等地。此外,19世纪末,欧美各国科学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考古学和地质学的发展为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提供了科学依据。再加上此时涌现了瓦特、爱迪生等工业革命的先驱者,出现了蒸汽机、汽车、火车等科学技术成果和巴斯德、达尔文等的科学论著。这便使当时许多文学家试图用文学来表现这种新技术和新思想,描摹未来社会的科学远景。故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并非无端空想与捏造,而是同那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鲁迅先生曾于《月界旅行·辨言》中盛赞凡尔纳的小说“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综错其中。间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十九世纪时之说月界者,允以是为巨擘矣”,此说良是。

第五节 柯南·道尔及其《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一、柯南·道尔生平及其创作

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皮卡地普拉斯,父亲为政府公务员。青少年时代,他在教会学校上学,后于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188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爱好文学,在行医之余,不断向杂志投稿。1887年,他创作的《血字研究》几经退稿之后,终得以发表,其中福尔摩斯这一人物及其副手、故事讲述者华生首次出现。接着,《四签名》(1890)问世,这篇小说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有所反映,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自1891年起,柯南·道尔决定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并连续写了六个短篇故事:《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身份案》、《博斯科姆比溪谷奇案》、《五个橘核》、《歪唇男人》。这些故事吸引了广大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夏洛克·福尔摩斯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文学形象。由此,杂志社欣然同意他更高的稿酬要求,于是道尔接着写出了第二批福尔摩斯故事:《蓝宝石案》、《斑点带子案》、《工程师大拇指谜案》、《单身贵族案》、《绿玉皇冠案》、《铜山毛榉谜案》,这与上述六个故事合集编成《冒险史》(1892)出版。1892至1893年,自《银色马》开始,道尔又陆续写成了11个故事,汇集成《回忆录》出版。在此期间,他对专门写作福尔摩斯系列探案故事已经感到厌倦,在该系列的《最后一案》中,道尔让福尔摩斯和他的死敌莫里亚蒂教授一同葬身于莱辛巴赫瀑布。这个结局震惊了大批粉丝,他们不愿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位神通广大、正值盛年的神探就此死去,于是各种讥讽谩骂纷至沓来。读者近乎偏执的喜爱令道尔不得不考虑使福尔摩斯起死回生。1901年,道尔听到一位朋友讲述达特摩尔的传奇时,他构思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描写一个家庭遭受一只鬼怪似的猎犬的追逐,作家将这个故事作为福尔摩斯早期的探险故事发表,这就是1902年出版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该故事重新唤起了读者的热情。1903年,道尔在《空屋》中让福尔摩斯死而复生,从而开始了新一组故事《归来记》的写作,其中包括《诺伍德的建筑师》、《跳舞的人》等13个故事。此后,他又写了《恐怖谷》(1915)、《最后致意》(1917)、《新探案》(1927)三组故事。

19世纪末英国在南非的布尔战争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道尔写了一本名为《在南非的战争:起源与行为》的小册子,为英国辩护。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有很大影响。20世纪初道尔两次参选国会议员,未当选。晚年的道尔开始相信唯灵论,甚至还曾以此为主题写过好几部小说。作家于1930年7月7日去世,“真实如钢,耿直如剑”是柯南·道尔爵士的墓志铭。

二、《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阿瑟·柯南·道尔共写了56篇短篇侦探小说以及4部中篇侦探小说,全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角。1928—1929年关于福尔摩斯的全部故事分短篇和中篇两卷在英国出版,合称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柯南·道尔的创作提高了侦探小说的艺术性、可读性,其创作手法为该类小说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他的侦探小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首先,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个形象。福尔摩斯是一个私家侦探,一个英国绅士,一个智勇双全者。在《血字研究》中,叙事者华生眼中的福尔摩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相貌和外表给人的第一感觉就颇为惹眼。他身高约六英尺多,身材颇为瘦削,因此显得修长;目光如电(当然沉思发呆的时候除外),又细又长的鹰钩鼻子使他的相貌显得特别敏锐果决;下颚方正而突出,显示出坚毅的个性。虽然两手沾满了斑斑点点的墨水和化学药品,可动作却异常地规范和干练。”福尔摩斯博学多识,了解植物学、地质学、化学、解剖学、惊险文学等知识,会拉小提琴,对于棍棒、刀剑、拳术尤为精通。福尔摩斯深谋远虑,探案如神,具备超人的智慧、非凡的洞察力以及严密的推理能力,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活动合乎逻辑,入情入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令人深信不疑,符合人们心目中神探的理想形象。他对案情执著冷静,不避艰险,时常深入虎穴,侦查案情。一切不为常人所注意的蛛丝马迹,都成为他破案的重要线索。小说多处以这位私家侦探的干练高效反衬官方警察的腐败低能。此外,难能可贵的是,福尔摩斯也是一个脱胎于现实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乘坐马车,出没在伦敦的大雾之中,住英国人熟知的旅馆,阅读《每日电讯报》和其他报纸,他与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来往接触,经历人人熟悉的事件……他既像是社会现实中的一员,又像是超越现实的英雄。

其次,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结构,匠心独运的叙事手法,以及神秘莫测的故事氛围深令读者叹服。福尔摩斯系列故事中,有很多故事跌宕起伏,结局出人意料。其中劳瑞斯顿花园街惨案、樱沼别墅惨案、波希米亚丑闻案、博斯科姆比溪谷奇案等皆扣人心弦,令人称奇。再如其代表作《血字研究》,该案讲述了一个因爱仇杀的故事。整个故事以华生的视角展开叙述,华生因与福尔摩斯合租而相识,有人请求福尔摩斯帮助侦破一起凶杀案,死者衣冠整齐,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屋内也无抢劫格斗的痕迹,只有几处血迹和墙上的几个血字,令人疑惑不解。福尔摩斯亲临现场勘查,由此推测出案情真相。紧接着福尔摩斯对凶手跟踪追击,几经波折,突然,福尔摩斯飞快地铐住一个马车夫,并向警察宣布——他已经抓获了凶手!接下来,又插入对凶手身世的讲述,追述了一对年轻人的纯真爱情。原来杀人者名叫侯波,跟死者有夺爱之恨。小说讲述摩门教仗势欺人,胁迫侯波的恋人嫁给摩门教长老的儿子,不久女子抑郁而死。侯波悲痛万分,不辞辛苦,追踪仇人,终于将仇家引入了这间空屋,逼他吞下致命的生物碱,于是大仇得报,死而无憾。小说读来扣人心弦,惊心动魄。再如其著名中篇《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这是一个气氛神秘的惊悚故事。巴斯克维尔爵爷府建在一片阴森的沼泽地旁,据说沼泽地里有一条大黑狗曾经咬死过一位爵爷,至今犬吠不止。不料,府中的查尔兹爵爷半夜竟死在沼泽的小路上,尸体旁还有几个巨大的猎犬脚印。于是查尔兹的儿子亨利请来福尔摩斯。经过侦查,原来并无怪兽,不过是普通猎犬被人在眼圈上涂上了磷粉,凶手是查尔兹的侄子,他利用家族中流行的神秘传说,目的在于吓死查尔兹和亨利,好继承爵位和财产。最终凶手慌不择路,陷入泥潭里送了命。该小说在营造神秘惊悚的故事氛围方面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福尔摩斯的各种探案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图财害命、通奸谋杀、背信弃义、巧取豪夺、抢劫行凶等问题。当然,作者的意图并不在于挖掘这些社会问题的思想与道德含义,而在于追求情节的惊险离奇。在《归来记》之后,作品已偏于神秘怪诞,作家继续强化福尔摩斯在侦探方面无所不能的天才形象,但案件的侦破已有主观臆断之嫌。自柯南·道尔以后,侦探小说在西方迅速发展,产量之多,难以计数。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侦探小说衍生出犯罪小说、警察小说、惊险小说、间谍小说等各种流派,成为通俗文学中极为重要的类型。

福尔摩斯探案故事自20世纪30年代被译介到我国以来,已家喻户晓;其译本之多、销量之大,可谓翻译小说之最。人们崇拜福尔摩斯,世界各地都有福尔摩斯的拥趸。福尔摩斯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云:“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其他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柯南·道尔被尊称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而他的书成为世界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柯南·道尔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家。

第六节 克里斯蒂及其《东方快车谋杀案》

一、生平和创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世界推理文学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莱丽莎·克里斯蒂,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一个富有而守旧的家庭。作为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母亲为保护她的视力和大脑,在克里斯蒂到八岁的时候才送她上学。虽然较晚才接受正规教育,但在五岁时克里斯蒂就学会了阅读,在这个藏书丰富、热爱文学艺术的家庭里,她早早接触了大量的文艺经典,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徜徉在文学的海洋和自我的想象乐园中。成年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于1914年嫁给了一位空军上校,育有一女,后因丈夫移情别恋,于1928年离婚。丈夫的背叛严重地刺伤了克里斯蒂敏感的内心,为了排解忧伤,她开始了中东之旅。在旅途中结识了年轻的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两人很快便于1930年结婚。第二次婚姻的美满不仅让克里斯蒂走出了感情失败的阴影,而且跟随丈夫的广泛游历给了克里斯蒂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让她在收获了一份甜蜜幸福的同时,创作生涯上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1934年出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就是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家酒店完成的。当年她入住过的客房已被改建为“阿加莎纪念馆”,足见她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1976年1月12日,为数亿人所仰慕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于英国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家中,彻底告别了热爱她的人们。

回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生,不能不让人惊叹和敬佩于她的高产:她共创作了66部长篇推理小说,例如《斯泰尔斯庄园奇案》(1920,她的成名作)、《罗杰疑案》(1926)、《东方快车谋杀案》(1934)、《ABC谋杀案》(1936)、《尼罗河上的惨案》(1937)、《无人生还》(1939)、《阳光下的罪恶》(1941)等,还有21部短篇、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三个剧本集,六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两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包括记录异域生活的回忆录一部,宗教题材的儿童读物一部),一部自传,两部诗集,两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两本共三部)。她的作品已被译成103国文字,在157个国家出版,总销量突破20亿本,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她的侦探名剧《捕鼠器》自1952年11月25日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创造了连演五十多年,至今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如果说“侦探小说之父”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则开创了更为辉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数以亿计的阿加莎的仰慕者中,不乏赫赫有名者,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国总统戴高乐都是忠实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迷”。

二、《东方快车谋杀案》

1934年创作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可算作她流传最广、好评度最高、最为经典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被翻译成诸多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而且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以各种形式捕获读者对她的热爱。

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众多侦探小说一样,《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一个真实事件——20世纪30年代轰动一时的林德伯格绑架案。美国著名飞行员林德伯格的儿子被绑架,付出赎金后,儿子依然惨死。警方侦破案件的过程十分曲折,案发两年后终于查出一名犯罪嫌疑人,在种种证据面前,嫌疑人拒绝认罪,但最后也没能逃脱被处死的惩罚。小说开篇就以这一事件入手,只是在犯罪嫌疑人(在小说中名为雷切特)的处置形式上作了一番侦探小说式的演绎,也展示出她独特的侦探小说创作风格。

第一,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限定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凶杀发生在一辆从伊斯坦布尔开来的列车上。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列车临时停车。正在大家焦急、烦躁地等待列车重新启动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美国人被刺了十二刀,死在了他的包厢里,奇怪的是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就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开始了他又一次的案件侦破。由于侦探小说主要是靠侦探的逻辑推理破案,因此限定一个封闭的环境,为使涉案人员和地点不会发生变化,在简单的背景、有限的线索、无外力辅助的情况下,侦探破案凭借的只有单纯的逻辑推理,由此方能突显超出常人的卓越的思维能力。另外将案发现场设置在远离尘嚣,与日常生活场景相去甚远的地方,有利于读者集中关注点,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阅读的紧张感,使读者对谜案的破解充满期待。

第二,阿加莎·克里斯蒂善于进行人物心理的剖析和描摹,她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她笔下那个比利时侦探波洛的头脑充满无数“灰色细胞”,这些“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推理的因子。小说中波洛探案几乎从不与凶犯搏斗,因此没有厮杀、没有血腥,他只是在综合分析人物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等后,进行一番逻辑推理,最后悠闲从容地,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猫观察一群嬉闹的老鼠,从中找出作案的那只,将它绳之以法。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对有作案嫌疑的12个来路不同、性格各异的旅客的心理活动作了分析,并了解了每个人的历史,最后精准地判断出正是这12个人为了替那个因遭绑架而死的可怜的孩子报仇,而杀死了雷切特。克里斯蒂的作品虽有凶杀,却无暴力,呈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温婉、细腻、节奏舒缓的格调。

第三,对话和道具设计匠心独运。她笔下人物的对话,常常包含巧妙的暗示,在给读者一种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是一种巧妙的伏笔。例如《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在同一天无意中听到两位旅客(也是凶杀嫌疑人)阿布斯诺上校和玛丽·德本汉小姐之间的三次对话。第一次,早上,波洛听到:“德本汉小姐,你早。”“你早,阿布斯诺上校。”“可以坐这儿吗?”“当然可以。坐吧。”第二次,中午,德本汉小姐说:“我要能有心思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该多好!”“我打心底希望你没有参与这档事。”他说。“嘘,小声点儿。”“哦!没有关系。”他嫌恶地向波洛瞥了一眼,“不过我不喜欢你当家庭教师,受那些专横的母亲和调皮小鬼的气。”她笑了,笑声里有一点儿放肆的味道。“啊!你别那么想。女家庭教师受雇主压迫这类的话早就没有人相信了。我可以向你保证,反倒是孩子的家长怕我们欺侮他们呢。”第三次,晚上,阿布斯诺:“玛丽……”那女的打断他的话:“别在这会儿说。等到这件事结束,那时……”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德本汉小姐和阿布斯诺上校之间对话的反常之处,第一次对话很符合英国人的习惯,使用了非常正式的称呼语,说明他们之间并不熟悉,而在同一天第三次的对话中,阿布斯诺上校却对德本汉小姐用了亲近的称呼,这种短时间内关系由陌生到亲密的变化对于以保守著称的英国人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双方的真实关系不能不令人怀疑。

而小说中设置的一些道具,也就是波洛在现场收集的可疑证据:一条高档的手帕(手帕上有大写的“H”)、一根烟斗的通条、一把匕首、一粒列车制服上的纽扣、一封恐吓信、一块表蒙被击坏而表针停在一点一刻的怀表、一些被烧黑的纸片等。这些道具的出现把读者一次又一次拉入判断的旋涡,混淆了大家的思路,却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吸引力,与作者斗智,其乐无穷。最后谜底揭晓时,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第四,情节构思巧妙,善于设置悬念。克里斯蒂驾驭众多人物和复杂情节的能力超强,《东方快车谋杀案》中12个嫌疑人,国籍不同,阶层不同,貌似毫不相干,作者却巧妙地运用千丝万缕看似毫无联系的线索把他们拧成一团。在悬念迭出的探案过程中,作者把侦探的每一步调查以及他所获得的证据一一摆在读者面前,激起读者要与侦探一决高下的好胜心,让读者和侦探一同去破案,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侦探的智慧展开较量。读者根据情节的发展和证据的逐步增多,猜测、思考、得出结论又否定结论,再猜测、思考、得出结论、否定结论……如此往复数次,读者的心一直被情节紧紧抓着,直到最后谜底的揭晓,既在情理之中又必定在意料之外。每一处悬念的设置必定会有解答,有因有果,精细而圆满,于是让人不由得佩服作者思维缜密和构思巧妙,完完全全把逻辑推理发挥到了极致。

克里斯蒂的小说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暴力,没有猎奇,没有灵异,她不是为了写谋杀而炮制侦探小说,而是借侦探小说这种题材来展示她的文学才华,以写实的内容、顺畅严密的逻辑、趣味性的语言,提升了侦探小说的艺术性,使这样一种通俗文学的文学性可与纯文学相媲美,这令她的侦探小说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意义。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侦探小说领域达到的高度,无人能及。

第七节 J。K。罗琳及其《哈利·波特》

20世纪的欧美文学版图,是缤纷多彩的。对儿童文学来说,也是一个出版的盛世。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尤其是中国大力掀起出版产业改革,大量的西方儿童文学著作被引进来,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幻想小说、童话和图画书,可以说占据了中国各大书店,也成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有力竞争对手。

20世纪英国儿童文学奉献了《哈利·波特》系列这样的佳作,有人说它是“幻想文学”,也有人说它属于“现代超人体系列长篇童话”,应该说,《哈利·波特》就是一个系列长篇童话。她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英国曼彻斯特接受教学培训。1996年6月,罗琳得了教师资格证。教学实习后,在离她居住地很近的利斯学院教学。1997年2月因为罗琳之前的申请,苏格兰艺术协会给了罗琳一笔13 000美元的费用,以资助她进行创作。这笔费用是有史以来该理事会为儿童文学作家提供资助最高的一次。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由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分精装本和平装本,第一次只印了500本。罗琳拿着自己的书,在爱丁堡到处逛着,看着自己的书在书店里售卖,她高兴得发抖。但让罗琳意外的是,这部长篇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还获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哈利·波特》系列截至2007年7月7日,已出版了七部,它们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目前世界最畅销的童话书,至今,已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4.5亿多册。与此同时,《哈利·波特》被改编成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和动漫,还被制成了游戏软件、漫画和玩具,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据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缘于一次偶然的灵感。罗琳二十四岁时,坐在前往伦敦的误点火车上,哈利·波特的形象刹那间活跃在她的脑海中,于是,就有了这部神奇的小说。它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哈利·波特一岁时,父母被黑巫师伏地魔杀害,脑门上的一块闪电形伤疤在他的记忆中刻下了这次凶杀。可怜的哈利·波特开始和姨父姨妈及表哥生活在一起,受尽了虐待和欺负。十年来,没人给他过生日,也没有人给他送过贺卡。但是在他十一岁生日那天,世界似乎起了变化,猫头鹰给他衔来了一封神秘的来信,那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9月1日,哈利·波特提着宠物猫头鹰,握着魔杖,背着各种魔法书,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我们常人看不见的9站台乘火车去那神秘的学校。魔法学校以它特有的魅力欢迎了哈利和他的同学们。哈利在魔法学校生活得十分开心。由于他的善良和见义勇为,他有了两个最知心的朋友:一个是脸上布满小雀斑的热情男孩罗恩,一个是学习顶呱呱的女孩赫敏。他天才的飞行技术为他赢得了魔法学校有史以来最棒的魁地奇(魔法世界的一种球类运动,球员要骑着飞天扫帚在空中打球)找球手的称号。他传奇般的身世更使他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瞩目的人物。然而,他周围不断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到处险象环生:学校三楼的一个房间里怎么会有一条长着三个脑袋的大狗?是谁在圣诞节之夜送给哈利一件隐形衣?厄里斯魔镜怎么会映出哈利死去的父母?魔法界银行古灵阁为什么被盗?奇洛教授的头上为什么总是莫名其妙地围着一条大围巾?他的身上为什么永远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这一切为什么总与哈利·波特的名字相连?是否与失踪的伏地魔有关?

《哈利·波特与密室》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一年之后,暑假开始了。他在姨父姨母家度过了痛苦的假期。正当他准备打点行装回学校时,小精灵多比前来发出警告:如果哈利回到学校,灾难将会临头。但哈利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学校。正如多比预言的,哈利遭受了重重困难,经历了种种危险,难解之谜让他煞费苦心——为什么学校里的学生接二连三地变成了石头?这一切与传说中的密室是否有关?哈利决心揭开谜底。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讲述哈利·波特在学校已经度过了不平凡的两年,而且早已听说过魔法世界中有一座守备森严的阿兹卡班监狱,里面关押着一个臭名昭著的囚徒,名字叫小天狼星布莱克。传言布莱克是“黑魔法”高手伏地魔的忠实信徒,曾经用一句魔咒结束了十三条生命。不幸的是,布莱克逃离了阿兹卡班监狱,一心追寻哈利。校园里危机四伏,哈利的生命时时面临危险。一天,布莱克终于站到了哈利的面前……于是,充满奇幻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和磨炼,逐渐成为一个伟大的巫师。新学期开学前,哈利与好朋友罗恩和赫敏去观看比赛,意外地发现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标记。种种神秘的事件将哈利卷入了罪恶旋涡的深处。

《哈利·波特》的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哈利·波特开始第五年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生活之前的暑假极为漫长,他要忍受和讨厌的姨夫姨妈及他们的儿子(哈利的表哥)住在一起,更糟糕的是,他的好朋友罗恩和赫敏竟连一封信也没写给他。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魔法部的开除信,理由是他在学校以外当着非魔法人士(麻瓜)的面使用魔法。哈利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主持的对他的审判会上为自己辩护,而康奈利则想让哈利永远离开。哈利最后被宣告无罪,但他深感孤独。

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讲述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第六年学习时发生的故事。

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故事,从哈利、罗恩与赫敏接受危险任务开始,他们需要追踪和寻找到伏地魔的秘密,并摧毁它们。而这个时候,校长邓布利多已经离开了他们。另一方面,魔法的世界已经被黑暗势力所笼罩,他们甚至占领了霍格沃茨,把一切有危险的异端都抓起来进行威胁,而他们最终的目标则是:哈利·波特。而哈利的唯一希望就是在伏地魔抓到他之前,找到魂器……总而言之,《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个故事,都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哈利·波特》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是用幻想形式展现儿童的思维和成长历程。哈利·波特幼丧父母,处境危困,但始终跟各种险阻抗争,并一直保有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其多彩的幻想和绚烂的图景,不但极其引人入胜,且把读者带进了亦真亦幻的超现实境地。作品塑造了两个世界:“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而且对这两个世界进行了对比:孩子在魔法世界里是快乐的,而回到了现实世界,尤其是学校,却麻烦不断,非常不开心。这实际上就在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展现现实生活,包括学校教育对童心世界的压抑,甚至是对童年的摧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作家罗琳是有着现代儿童观的,她对童心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呵护,有着人文主义的关怀。

《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畅销和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商以及其他媒体的成功宣传,取决于它们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科学管理网络的高效率。《哈利·波特》的英国出版商是布鲁姆斯伯利,而美国的出版商是学乐出版社。两家出版社在为该书营销和宣传上所做的努力是不可低估的。

思考题

1.严肃文学跟通俗文学有何区别?

2.试述格林童话的思想、艺术成就。

3.科普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4.请比较文学作品中的“神探”狄仁杰和福尔摩斯的异同。

5.试述《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艺术手法。

6.《哈里·波特》拥有广大读者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本书采用七言诗的形式,把《三国演义》全部重新改编,用简洁、轻快、整齐、优美的七言押韵组诗,把《三国演义》重新呈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创作。
  • 我是你的眼

    我是你的眼

    这本《我是你的眼》一书,近15万字,像是作为老师,苦口婆心为你指点迷津;像是作为医生,向您道出为病人解除痛苦所付出的智慧和爱心;又像是作为一个智者,向你道出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也像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向你描绘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总之,作者用一生的努力、拼搏、责任和智慧为你呈现出别样的人生,给你讲述一个个正能量故事,希望它能启迪你的人生,升华你的思想境界,助你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位医生的感悟与自白,不仅仅讲述他在行医过程中的感悟,也讲述了他对于生命的体会,对身体与疾病的关系的理解。
  • 唐诗三百首导读

    唐诗三百首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 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本书收录了2006年云南大学举办的“我心中的校园文化”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共24篇及特约稿件3篇。这些文章有的深刻凝练,揭示出优秀校园文化的精髓;有的以小见大,展示了云大校园文化的真实风貌;有的真情流露,勾勒着心中理想的校园文化图形。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热门推荐
  • 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育儿宝典》从现代学科中的诸多方面,如婚恋、生理、心理、教育、营养、卫生等方面入手,为新世纪的每一对夫妻提供优生优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每一对夫妻都能拥有自己最满意的宝宝。《育儿宝典》内容系统全面深入浅出,某些问题您只要看一眼,读一下,用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掌握。它全面、科学地介绍了从结婚、受孕、育儿到宝宝上幼儿园为止的这一期间所有育儿内容,内容丰富,是帮助每一位妈妈、爸爸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必备读物。
  • 塔奇英雄传

    塔奇英雄传

    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不该只有一位英雄,也不会只有一段传说。她该是由众多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千古流传的诗篇凝聚而成。塔奇,一个遥远的世界,那里有无数英雄用生命书写着自己的传奇。………………………………………………………………………………………………本书将由多部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故事构成,尽力去描绘一个完整的世界。开篇第一部:《克罗诺-破魔者》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少年不平凡的际遇,记录成长,见证苦难,最终,他会成为塔奇世界的一段传说。PS1:业余写手,更新较慢,但绝对用心,请各位观众老爷给点耐心。PS2:求指点,求建议,求喷子喷我……
  • 霸爱总裁小娇妻

    霸爱总裁小娇妻

    被人欺负不要紧,因为小和姐自己会欺负回来被人嫌弃也不要紧,因为小和姐还不一定看得上你!!只有你!说的就是你!总裁,你的爱要把小和姐弄窒息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咒之女:铁栓锁茗妃

    邪咒之女:铁栓锁茗妃

    一份情,一座崖,一朝穿越。命带邪印,遭世人的唾弃和凌辱。唯独他步步相印,不惜与天下人作对,只求美人芳心。——“我与天下人作对,只剩你一个女人。”“说人话!”“为了延续我的种子,你要给我传宗接代!”“不要脸!”某男邪魅一笑,不紧不慢的开口道:“跟你学的,你敢说不是!”——绝情崖,两世的劫数,前世的落魄,今世的忘情。且看她如何应对。
  • 华之鼎

    华之鼎

    华史记载,祖纪元年,圣祖现。祖纪五十三年,西夷败退。有数十巨龙从西而至,由北向南堕入卡奇斯山脚,其势震天。即有山顶巨石落下掩盖,又有神火降世,焚至三日方尽。至此,蜿蜒千里石城。
  • 妖孽夫君:拐个王爷回现代

    妖孽夫君:拐个王爷回现代

    这是一个坑她有着双重身份,一是现代神级别的武痴外加神医,二是叶家千金,订婚当日她从楼上跳下,本来已经算准了着地,但这突如其来的光是怎么回事,醒来后身上的凤冠霞帔又是怎么回事?太子?这么肥也能当太子?真是去一桩婚又来一桩……诶,那个王爷,对,就你,本小姐看上你了。从此她展开了一场追夫路,可是为毛他无动于衷!啊摔!谁说的女追男隔层纱!出来,本姑娘保证不打死你!丫的,无动于衷是吧?本姑娘还就不追了!终于有一天某王爷冷着脸走到她面前把她打横抱起,“唉唉唉,你干嘛?”“你不是说喜欢我吗?当然是成亲”什么!她有没有听错,这千年寒冰终于是被她融化了吗,太太太激动。
  • 青春的大好时光

    青春的大好时光

    本作者的逗逼事情,不喜勿喷,喜欢拿票来。。。就不多说了……自己看吧
  • 万能穿越日历

    万能穿越日历

    常来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发现文化的空白,打起了抄书的主意,平步青云成为了人气作家,但是,却渐渐发现,他的穿越之旅不是那么简单。意外发现了被他穿越的宿主死亡的尸体,他开始怀疑,自己怎么穿越来的,为什么宿主死亡,尸体就在眼前,自己却拥有了他的记忆。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突然遭到追杀,这场追杀更是莫名其妙,他根本不知道对方为何要杀他!凭借万能穿越日历,常来回到原先的世界去追寻真相,再次震惊的发现,他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他到底该怎么办?
  • 上古世纪之守卫一战

    上古世纪之守卫一战

    上古世纪之守卫一战简介他们,来自上古时代,他们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那儿的人们安居乐业……突然,一天,占卜法师告知天下:天生异象,巨龙随红光从天而降,血流成光,家破人亡,世界末日,八位勇士……(欲知详情,敬请阅读!)
  • 万古霸尊

    万古霸尊

    一个偶然的意外,天赋极差的项乾获得了千古罕见的“霸气”,从此之后,修为突飞猛进!天地之间,霸气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