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0600000044

第44章 工党的党内斗争(4)

一、工党的改革

工党的改革经历了金诺克、史密斯和布莱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连续性,也有区别。

第一阶段:1983至1992年

1983年大选惨败后,富特辞去领袖职务。属于左派的尼尔·金诺克当选为新领袖。金诺克是矿工的儿子,早年受过阶级斗争学说的熏陶,在工会中做过多年教育工作,当过13年工党议员和4年工党影子内阁教育大臣,是一个深为工会喜爱的左派议员。他受过大学教育,当过讲师,为人灵活机敏,能言善辩,总是给人以朝气蓬勃、春风满面的印象。他任工党领袖时年仅41岁,被认为是一位哈罗德·威尔逊式的强势领袖。金诺克任领袖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全党团结起来。他为此做了许多努力,比如他支持持中右立场的罗伊·哈特斯利任党的副领袖,两人同心协力团结党内左右派,尽可能平息党内多年的内讧,取得一定效果,到了1985年的年会上,左右派都一致抨击撒切尔政府的高失业率,而不是互相攻击。然而,到1987年大选失败以前,金诺克仍是站在左派的立场上,右派的牵制仍然存在。在处理党内关系上,他的方针是力图同党内右派修好,同时压制极左派。在1985年的年会上,他狠批了党内极左派,受到年会大多数代表的热烈欢迎。1987年6月大选失败使金诺克认识到了工党坚持左派的政策没有出路,于是他采取了向中间摆动的策略,并开始了工党的重建工作。用金诺克自己的说法是建立工党“新模式”。在政策方面,他逐渐摈弃难以为大多数选民接受的左派的政策。在1987年10月的工党年会上,他呼吁全面审查党的政策。1988年2月,他发表了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价值》的声明,直接表明了工党的政策变化。声明中提出党的宗旨是建立—个“真正自由的社会”,这就等于放弃了原来党纲中的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的提法。声明还放弃了国有化的方针,承认和肯定了私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市场经济。在外交政策上,金诺克也放弃了他早年的激进立场,开始严厉地谴责苏联的极权专制制度,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和实现欧共体的一体化。在组织方面,他逐步排挤党内左派,尽力吸收中间派和右派进入影子内阁,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削弱左派的势力。此外,他还采取一些措施加强了领袖和议会党团的权力,扩大个人党员的权利和作用,进而削弱了工会的影响和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工党在完成了政策转变的同时,也基本上实现了党的团结。1992年4月大选,工党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又一次败北,但所获席位有明显增加。1987年大选,工党获得229个席位,比保守党少147席;而1992年大选,工党获271席,比保守党少65席。而在大选前的民意测验中,工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迫使梅杰将原定大选时间推迟。这表明工党的地位和力量有了明显恢复。

第二阶段:1992至1994年

1992年大选结束后两天,金诺克引咎辞职。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协调后,在7月18日的党的特别会议上,选举出了新领袖——约翰·史密斯。史密斯任领袖时53岁。他是工党资历最深的党员之一,16岁就加入工党,60年代开始进入政界,从70年代起一直是下院议员。在1975—1979年的威尔逊——卡拉汉政府内曾任能源和财政大臣。他在党内享有很高的威望,被选为领袖时得到91%的选票。史密斯任领袖后力图“改错、变革”,弃旧图新。一方面他试图改掉过去工党内部派系林立的状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合作的领导集团。另一方面,他提出要进行党的自身变革,彻底改变工党的形象。

史密斯的改革继承了金诺克时期的改革成果。他继续调整党的政策,向中间阶级靠拢,同时削弱工会在党内的权力。在1993年的年会上,史密斯实现了将选举领袖的选举团的构成比例改为工会、选区工党和议会党团各占1/3(以前是工会占40%,选区工党和议会党团各占30%);同时,取消了工会在选举中的集体投票制,实行一人一票制。

同金诺克的改革所不同的是,史密斯注意拉开工党同工会间的距离。他认为工会在选民中的形象和声誉不好,同工会保持过密的关系会影响选民对工党的支持。在史密斯的领导下,工党已更加团结,更加有活力,因此才在1994年5月的地方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可是,正当工党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使工党失去了一位深孚众望的领袖。很多观察家都曾认为史密斯会成为英国下届首相。英国首相梅杰说:他对史密斯的突然逝世感到“极为震惊和悲痛”,“史密斯的逝世,不仅使我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对手,而且使我失去了一位我所喜爱和尊敬的人。”撒切尔夫人说,史密斯的逝世是英国的一个巨大损失。工党对史密斯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党总部的办公大楼命名为“史密斯大楼”。

第三阶段:1994年下半年至今

史密斯逝世后,很多人认为工党内部会出现一场争夺领导权的激烈斗争,甚至可能发生分裂。然而实践的结果是工党不仅顺利渡过了选举领袖这一关,而且还选出了年仅41岁,被称为工党内最重要的现代派人物托尼·布莱尔为领袖。布莱尔是一位职业律师,毕业于牛津大学,在史密斯的影子内阁中任内政大臣。94年7月21日,在根据史密斯实行的新规定举行的第一次工党领袖选举中,布莱尔以赢得57%的票数击败了左派候选人、原工党副领袖和代领袖玛格丽特·贝克特和亲工会的约翰·普雷斯科特。

布莱尔上台后,首先调整了工党的重要领导机构——全国执委会,然后便开始对工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建立“新工党”的口号。

首先在政策上,布莱尔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和新的财经政策的设想。他否定了“撒切尔主义”的“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万能的观点,并提出新的经济理论——“内生力增长论”。其基本点是:要想获得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要跟上世界经济的竞争步伐,不能只着眼于向生产部门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向教育和科技领域投资,并且两者要紧密结合,使教育和科技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经济的发展才能保持足够的动力。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尔提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三个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政府和企业;雇主和雇员;国营和私营。他强调:有活力的经济既不能由国家单独控制,也不能死守“市场经济”的教条。市场的力量不能使国家迅速地跟上世界经济和科技飞快变革的步伐。只有加强上述三对伙伴的团结和合作,才是新工党的“社会主义”。

关于财政政策,布莱尔提出了要合理税收,支出和经济增长同步,量入为出的设想。既不象过去那样对富人征收高额的税,更要减轻中等收入家庭的负担。同时要规定全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福利等由政府控制,不能放到市场上去。

布莱尔还提出,工党一旦执政,不再继续推行国有化。对保守党执政期间所发展的私有化企业,也不再加以改变,而是加强管理,使私有化企业发挥更大的效益,避免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其次,在工党与工会的关系上,布莱尔继承了史密斯的作法并将“一人一票制”的适用范围扩大,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工会对工党事务的影响和作用,加强了工党领导机构独立决策的权力。

最后,也是最为困难的一项改革就是修改党章。工党的章程写于1917年,其中第四条第四款集中体现了工党的宗旨。原条款是:“要使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工人获得他们的全部劳动成果并享受最公平的分配,从而使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和可以实现民众管理及控制企业与公用事业的最佳制度成为可能。”这一条款被英国媒介和政界简称为“公有制条款”或“第四条”。这一条款成为工党实行“社会主义”的同义语,也是工党推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的理论基础。1959年,盖茨克尔曾提议修改该条款,由于反对派的抵制没能成功。布莱尔任工党领袖后,把修改第四条当成了他的党内改革计划的—个重要内容。在94年10月的年会上,布莱尔提出了修改第四条的动议,然而却立即遭到党内左派的反对。在表决时,布莱尔的提案以41.9%对50.9%的票数被否决。

10月年会后,布莱尔的修改党章的决心更加坚定。11月下旬,布莱尔和工党副领袖约翰·普雷斯特起草了一份修改第四条的文件,文件中将第四条第四款改为:“本党赞成在公共利益下管理的强大而来源丰富的公共服务的存在,这种存在既是公正社会也是有生命力的成功经济的重要基础;本党既需要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适当控制的私有因素,也需要典定在效率和公正基础上的公有制。”新条款在1995年4月29日召开的全党特别代表大会上终于被通过,以布莱尔为首的工党现代派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布莱尔的领袖地位,是党内左右派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标志,而且改变了党的形象,使工党更易于吸引中间阶级选民,尤其是企业主阶层。

二、工党的前途

经过三代领导人的改革,工党已充满活力。从1994年起的多次选举(包括94年5月的地方议会选举,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和英国议会补缺选举,12月的国会补缺选举,95年4月的苏格兰地方议会选举,5月的英格兰与威尔士地方议会选举,7月的国会补缺选举),工党都取得显著胜利;各种民意测验也表明工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远远高于保守党。看来1997年大选(如果保守党政府不提前举行大选),工党是胜券在握,工党上台执政只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工党虽然大有希望在97年上台执政,但是它若想象保守党那样来个几连冠却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同保守党相比,工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弱点。

首先是理论。工党原有的费边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显然已不适应英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初,左派掌权时所推行的极左政策更是吓跑了一大批选民。自1979年以来,工党连续4次在大选中失利,主要原因是政策问题,组织分裂只是次要因素。如1983年大选,即使将工党所获席位和自由党——社会民主党联盟所得席位加到一起(232席)也远远少于保守党的(397席)。目前,工党正在改变纲领政策,但是对工党来说有一个两难的问题,政策太靠右,和自由民主党及保守党的界限就不明确,工党就失去了自己的阶级特色,这样一来,工党就有丧失自己的根基的危险。工党既不丢掉“社会主义”的旗号,保持左翼政党的面目,又能有吸引选民的政策,这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如果工党上台,经济问题将是关键性的问题,而工党在发展经济上缺乏经验,布莱尔的新政策能否奏效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再者,从整个西欧左翼政党的执政情况来看,除瑞典社会民主党等几个小国的左翼政党外,多数左翼政党都在本国政治中处于相对劣势,很少长期连续执政。

其次是与工会的关系。工党与工会有着传统的特殊关系,而且在财政上对工会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历史经验表明,同工会保持过密的关系对工党自身的发展和独立决策非常不利;但是若失去工会的支持,工党不仅在组织上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在财政上也会出现问题,而没有雄厚的财政基础,工党是很难发展壮大的。如何处理好同工会的关系,使之有一个最佳的度,对目前的工党来说也是个难题。

再次是组织问题。工党内部左右两派的斗争和派别组织活动是个生来具有的问题。目前,工党看来是比较团结,94年的领袖选举和95年的党章修改虽有斗争,但没有引起党的分裂。然而,这不等于说矛盾已经解决了。历史的经验是,当工党长期在野,全党面临危机时,左右两派的斗争会缓和一些,以便共同努力争取上台执政;但是,一旦工党执政了,左右两派会因政策分歧而重开战火,从而造成严重内耗。如何在执政以后继续保持党的团结也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最后是体制改革问题。工党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在英国进行体制改革,以便推进民主。主要改革内容有三点:一是改革选举制度,将目前实行的单选区出线制改为比例代表制;二是废除非经民主选举产生的上议院;三是废除王室。从民主的发展方向看,这三项改革内容是应该进行的;然而从现实的政党政治和斗争角度说,这些改革未必对工党有利。首先是选举制度。英国的两大党是目前的选举制度的最大的受益者,如果将之改变,两党制存在的一个重要保障就丧失了,那么对工党来说,它还能否保住两大党之一的地位;其次,废除上议院和王室虽然会得到具有进步和左倾思想的人的拥护,但也会遭到保守主义者和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尤其是王室,在目前英国人的心目中还有一定的地位,在政治上也发挥一定的作用。英国是一个有保守主义传统的国家,保守主义比进步思想更有市场。如果工党上台后推行上述的改革,势必会将相当一部分选民推入保守党的怀抱。

总之,工党要想来个几连冠是困难的,但是它保住两大党之一的地位是不成问题的,80年代初所遇到的将要被第三党取代的危机已经过去。对工党领导集团来说,当前首要的任务仍是制定一个好政策,争取97年上台执政,然后努力发展经济,创造一个好的政绩,同时保持党的团结。将来一段时间内,工党和保守党仍将是英国政坛上的两支主要力量,两党制将继续运作下去。

同类推荐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本书全面考察了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周恩来精心组建、调整和管理新中国第一至五届中央政府的过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重点研究从新中国创建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央政府筹组、运转和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的风雨历程,以及周恩来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部深入研究了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行政方式、独特的行政风格,以及杰出的人才观和廉政建设思想。本书对我们全面了解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创与沿革,传承周恩来卓越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工作作风,对我们搞好今日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改革有深刻的启迪。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本书对责任政府的学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型政府。其本质含义在于政府组织建设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作者系统阐述了责任政府责任本位的意义,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遵循责任本位的逻辑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政府组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逻辑;提出责任政府的组织建设从责任开始,根据政府履责的需要决定政府权力的配置,以责任勘定政府权力的约束边界。按照履责的需要建构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因此,责任政府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向民主政治的根本回归。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热门推荐
  • 总裁哥哥,请别整我了!

    总裁哥哥,请别整我了!

    本文绝对会免费十万字……喜欢的收藏!**********************************************他是桀骜不驯的王,他的黑眸望穿人心,冰冷邪魅。他是妖娆美幻的皇,他的眉眼如同妖精,雌雄难辨。**********************************************他喜欢站在远处看着她,然后划开一抹悠然的笑意:“你以为你逃得掉吗?”他喜欢冷着眸子,看着她手足无措的样子,用低哑的声音说:“邵月绯,就算天塌下来了,你也要守在我身边。”“为什么?”她一脸不明所以,然后就看着面前的男人脸上荡漾开了一抹笑意:“当然是帮我顶着了。”“……”他的脾气有时像一个孩子,有时却嗜血魅惑。其实她邵月绯最讨厌难伺候的主!尤其是脾气怪的难以捉摸的千代白!偏偏这个主又是他!*********************************************第一眼,邵月绯觉得他是妖精,要说是妖精完全都是降低了他的身价!可是凭什么她就被他拉下水去了?当歌手?不错不错,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就好。但是他凤夜轩不必要拉着她的手,含情脉脉的说:“她是我的女人。”这句话吧……全世界愤恨的目光都朝她涌来了好吧?!明明就是想暗地让她当千古罪人!可是为什么他认真起来,却让她心疼呢……凤夜轩……你到底是什么人!*********************************************收藏~收藏,不要花,但是免费的咖啡是要滴~亲们喜欢就好~
  •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从航海开始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从航海开始

    主角叶宇,原本只是一个画家,就在一次保存原画图之时被吸到了异世界,这里有着不同的恶魔果实,不同的魔法术士,当然叶宇的第一步还是要从航海开始!
  • 密洞疑云

    密洞疑云

    大龄女教师的一篇题为"重见生天"密洞探险贴子,在网络上引来疯狂转载跟贴,自助探险队伍加入条件需是情侣组合,并附带每人填一份神秘的‘入围’契约。报名者不计其数,最后经过精挑细选组成的12人次,6组队伍如期向密洞出发.密洞探险中竟惊现模具女尸,究竟是人为还是另有隐情,敬请期待!!!
  • 极之灵

    极之灵

    奴隶少年龙浩天因在劳动途中发现奇宝——《黑玄经》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 星阀

    星阀

    这是游戏?明明是玄幻好吗?施昊无意间打开一款游戏,开启了他的游戏……不,应该是玄幻生涯。
  • 异类契约

    异类契约

    异类江湖,千年争斗,百年制衡,一纸明文,异类契约!本故事讲得是一群在异类江湖之中捍卫着“异类契约”的威严,惩戒着那些触及到以及企图以阴谋触及“契约”的异类家伙!何为异族,定义太多比如:非人类的都是异族!何为异类,非人类的都是异类。错~人族之中类于人,而拥有普通人没有的能力称之为“异族!”而这些人又被统称为“异类!”
  • 杏桃沟

    杏桃沟

    每当夜深人静时,都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尽管儿时居住过的农村现已人迹稀少,年青人都涌进了大城市,村里只剩下老的走不动的和小的不会走的,鉴于此,我更想把这种乡愁慢慢的、一点一滴的写出来。一边写,一边回味这粉红色的回忆。
  • 邪魅校草掠取狂拽丫头

    邪魅校草掠取狂拽丫头

    【此文作者表示无节操】身为圣樱学院的永恒校草,花心而玩世不恭,却为了迎接新生而被泼了一身水?!又是哪个造反的敢抱走了他的卡哇伊表弟?!哼哼,没错,就是她!简单利落,酷跑飙车啥的最在行,假小子暴力女等称号从来没有从她身上移走过!“老天啊~我只是想好好上学而已,需要搬个大小姐和大少爷来考验我的耐心吗?!5555~我美好的校园生活啊!!”【某逗比泪着吐槽】注:封面为虞家阿九所做
  • 戮天得道

    戮天得道

    追求无上大道,必先斩除一切荆棘。人若阻我,我便杀人,天若阻我,我便戮天!"我要成为这片天地的主宰,我要打破一切不公平的枷锁!"一个被赶出门派的废物,突然就获得了无上的机运,少年出走,面对重重险境,以大毅力铸造不一样的修炼之途。茫茫乾坤下第一个敢与天相争之人,究竟是有多么的精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吧!
  •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