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魏征:《述怀》
这是魏征写的《述怀》诗。对于这个初唐时代的政治家,写诗并非他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他留下极少的诗篇,但仅从这首诗来看,他也不失为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才华。
魏征是巨鹿(今河北地方)人,后来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青少年时代一度出家为道士,隋末大乱,他也“投笔从戎”,参加了李密军,任书记,出谋献策,为李密争夺隋朝江山,因此说“逐鹿中原”。但是李密却失败了,不能纵横天下,而魏征慷慨悲歌之志未衰,仍然希望有所作为。后来被窦建德招致,委他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他被唐委为太子洗马。当李世民取得皇位的时候,就擢升他为谏议大夫,给他以伸展抱负的机会。
唐太宗创建帝业的初期,正要抚辑四海,以底定全局,因此一度派魏征充当巨鹿郡安抚使安抚山东,魏征奉命,于是“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当时他的抱负很远大,他要学汉代的终军,向汉武帝请缨去说服南越王与汉和亲,如南越抗命,他有把握令南越王束手就擒以献阙下;他也要学郦食其凭着高车驷马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献七十城,使齐向汉而称东藩,创造惊世的功绩。
当魏征出使山东的时候,正是战乱频仍之后,登山涉水,如入无人之境,目极千里,魂惊九折,沿途所见,古木参天,空山猿啸,寒鸟凄鸣,一种荒凉之象使得旅途备极艰险。只因唐太宗以国士相许,他虽惮于艰险,也甘愿履险尝艰以报国士之恩。使臣的任务就是绥抚各方,践季布之诺言,守侯嬴之信誉,以取得山东地区降唐者对李唐的效忠。这是他展布生平意志的时机,不是斤斤计较于功名的时候。
据《旧唐书》本传记载,当魏征出使之日,唐太宗曾授权他可以便宜行事。当他行到磁州,见有人把齐王护军李思行用囚车押送长安,魏征当即干预,把唐太宗已下的赦令宣读,释放了李思行。魏征说:这种违反赦令的行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罚,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古者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专之可也”。魏征终于把释放李思行的事上报,取得唐太宗的嘉许,由此可见魏征确有名臣之风。后来他参与朝政,以谏臣知名唐世,提出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无为而理”、“薄赋敛、轻租税”等治国安民的意见,都为唐太宗采纳,遂形成“贞观之治”的盛世。
魏征诗虽不多,但《述怀》堪称为代表作。这首近于五古的诗,言志与抒情结合,也反映了战乱时代的社会面貌,以百字之诗而内容如此丰富,可以看到他对运用语言、典故的艺术是有精湛修养的,也可看到初唐的诗风已逐渐矫正齐梁以来绮靡尤甚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