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怨长沙。
——宋之问:《度大庾岭》
与沈佺期并称为“沈宋”的宋之问,是山西汾州人,《旧唐书·文苑传》说他年轻时代就有了诗名,擅长五言诗,“当时无出其右者”。宋之问醉心于仕途,依附于张易之以求闻达,张易之败,他也左迁泷州参军,后来逃回京都,“匿于洛阳人张仲之家。仲之谋杀武三思,之问发其事,起为鸿胪主簿。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
宋之问这段经历不寻常,具有追求官禄,不择手段的特点,“文人无行”也到了令人齿冷的程度!但是背信忘义绝不会有好下场。宋之问虽然安稳地在唐中宗朝做了修文馆学士,到了唐睿宗朝就受惩罚了,因投靠佞臣武三思而被贬为越州刺史,后徙钦州,终于被赐死于徙所。
上面的大庾岭诗,是宋之问被贬南来过大庾岭而作。
大庾岭处于江西大庾县与广东南雄县之间,古称塞岭,汉武帝时派庾胜远征南越,把守此岭,因而改名。又因张九龄开径遍植梅花,于是古典诗词中对大庾岭又有梅岭的雅号了。骚人墨客,过此流连,常多吟咏,宋之问也不例外。就诗来说,他的大庾岭诗是写得出色的,我们不因他的无行而废诗,因此不妨欣赏一下。
综合宋之问这两首诗的旨趣,可以归结为不堪远谪,期待生还,别的就不敢奢望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交通梗阻,关山远隔,跋涉艰难,旅途生涯常有不可测的各种不幸,所以俗谚有“在家千日好,作客半朝难”
之叹。一个逐臣迁客,远去南荒之地,就更有难言的痛楚。宋之问在诗里以孤旅自伤。在南方的衡阳,有一个回雁峰,峰势如雁的回旋,相传雁飞到衡阳不过,遇春折返。可是自己呢,离了京都,远贬岭南,却难问归期了。停车回顾,真愿魂随南飞之雁,泪洒北国之花。可是眼前的大庾岭却令人感到凄清寂寞,江潮落了,江水静静地流,瘴雾迷濛,山林被掩在朦胧里;行旅中有时遇雨,山雨初晴,天空的浮云幻成霞彩,构成奇丽的景色。可是所有这些无心欣赏,心里翻腾的是望断乡关的情绪,眼中已看见大庾岭头绽放的梅花了。面对着异乡风物,诗人不禁感叹:“如果能使我北归有日,我就什么都不计较了。我绝不会像汉文帝时代的贾谊,被贬谪为长沙太傅后,那么怨怼与哀伤。”
这是很自然的事,一个人在穷途时思想感情容易解脱,容易把一切看“化”了,只求有路可走就行。宋之问在迁徙钦州之前,仕途有过挫折,一度有归隐家园之念,他写过“归来物外情,负杖阅严耕……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的言志诗,但他不是真的归隐,所以后来仍有钦州的结局,要出世真是谈何容易。
宋之问这两首诗,表现情感相同,描写手法各异,辞国远谪之情、触目伤怀之景,颇能以外景而从内情,写出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而“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这样的艺术语言也极凄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