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4600000012

第12章 观人者应知之的谬误

“原文”

观人者知察不周,疑人不于其伦①,其谬误约有八事:一曰贵耳贱目②,二曰爱同恶异,三曰心志不分,四曰品质失察,五曰向伸背诎③,六曰取貌遗神,七曰弃真录伪,八曰采辩去讷。

“注释”

①疑人不于其伦:对人的认识不符合其实际情况。疑(nǐ),通“拟”,比拟。伦,类。

②贵耳贱目:重视听到的,轻视看到的。

③向伸背诎(qū):拥戴得志的,背离不得志的。伸,伸展,指得志的人,事业有成的人。诎,同“屈”,委屈,指不得志的人。

“译文”

观察人如果了解考察不周,对人的认识与其实际情况不符,这样做所能产生的错误约有八种:一是重视听到的,轻视看到的,二是喜欢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厌恶与自己志趣不同的人,三是对心思和志向不加区分,四是对人的品类与本质缺乏准确的把握,五是拥戴春风得意的人,背离郁郁不得志的人,六是只注重人的外貌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品质,七是舍弃了真诚的人而录用了虚伪的人,八是重用了能言善辩的人而舍弃了木讷老实的人。

第一节贵耳贱目

“原文”

常人之情,徇人忘己①,观鉴人伦,亦惑毁誉。夫誉多生于人之昵爱,而毁常发于人之嫉②,使不明悉其情,而贸贸然随之抑升,习为喜怒,将见戾拂物情③,多方误矣④。孟子谓齐宣王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观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观人,在战国时本领独绝,告齐王之言,盖能以目正耳者,可谓得之矣。兹复引匡章、陈仲子两章事以证明之。

“注释”

①徇(xún):顺从。

②(mào):嫉妒。

③戾:违反。拂:违背。

④(ɡuā):误:错误。

“译文”

一般人的性情,是顺从别人的主张而忽略自己的见解,如果这样去观察鉴定人才,也会受到周围的人对这个人的诋毁或赞誉的迷惑。赞誉之词大多出于人们的昵爱之情,诋毁之词则常常源于人们的嫉妒之心,如果不明白其中的真实情况,而轻率地盲从别人的意见而贬低一个人或褒奖一个人,并因此影咱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将违背事物的本来面目,造成许多错误的判断。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身边的人都说某人贤良,不要听信,各位大夫都说某人贤良,还不能听信,等到国人都说某人贤良,然后再对其进行观察,发现他确实贤良,然后才重用他;身边的人都说某人不可用,不要听信,各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可用,不要听信,如果国人都说某人不可用,然后对他加以观察,发现他确实不可用,然后才可以不用他。”孟子观察人的水平,在战国时代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他告诉齐王的话,就是能够通过眼睛看到的真实情况来纠正耳朵听到的不实之词,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现在再引《孟子》中的匡章、陈仲子两章的内容作为例证。

“原文”

《孟子·离娄·公都子章》: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②,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④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⑤,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注释”

①支:引申为人体的四肢。后写作“肢”。

②从:同“纵”,放纵。

③戮:羞辱,耻辱。

④不相遇:不相合。

⑤屏(bǐnɡ):驱逐。

“译文”

《孟子·离娄·公都子章》:

公都子说:匡章这人,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顺。可是先生却和他结交,并且待他非常有礼,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一般人所认为的不孝有五种这样的情况,自己身体懒惰,不照顾父母的生活,是第一种不孝;赌博下棋爱好饮酒,不照顾父母的生活,是第二种不孝;贪求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照顾父母的生活,是第三种不孝;为满足欲望而纵情声色,致使父母蒙受羞辱,是第四种不孝;逞勇敢好争斗,因而危害父母,是第五种不孝。章子有这五项中的一项吗?这位章子,只是由于父亲、儿子之间相互责善而弄坏了关系。相互责善,是朋友之间做的事情;父子之间相互责善,是最伤害感情的事情。章子这个人,难道不希望夫妻母子团聚在一起吗?只是因为得罪了父亲,不能够和他亲近,他也只好把妻子儿子赶走,打算终身不受儿子的供养。他感到自己如果不这样做,那罪过就会更大了。这就是章子的为人啊!““原文”

《孟子·滕文公·匡章章》: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①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②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③,以易之也。“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④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⑤,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曰:⑥’恶用是者为哉?⑦‘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注释”

①螬:蛴螬,金龟子的幼虫。

②巨擘(bó):大拇指,比喻杰出的人物。

③辟:对麻的加工。

④盖(ɡě):地名,陈戴的采邑。

⑤辟:同”避“。

⑥频:皱眉缩鼻,表示不高兴。

⑦:鹅叫声。

“译文”

《孟子·滕文公·匡章章》:

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的清廉之士吗?他住在于陵这个地方,三天没有吃饭,耳朵都听不见了,眼睛也看不见了。井边上掉了一颗李子,已被虫子吃去了一大半,他爬过去,捡起来吃了,吞下三口,好一阵耳朵才听见声音,眼睛才看见东西。“孟子说:”在齐国的读书人中,我一定要称陈仲子为首屈一指的人物了。但是,陈仲子怎么能称得上清廉呢?要实现陈仲子的德行操守,那要把人都变成蚯蚓才可以做到。蚯蚓不与人争食,只在地面上吃干枯的泥土,在地下喝深处的泉水。仲子也比不得它,他居住的房子,是伯夷所建的呢?还是盗跖所建的呢?他所吃的粮食,是伯夷所种的呢?还是盗跖所种的呢?这些是无法知道的。“匡章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他自己打草鞋,妻子搓麻绳,拿去换粮食的呀。“孟子说:”陈仲子,是齐国的世族大家,他哥哥陈戴,在盖地这个地方有俸禄上万担,他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仁义的财产而不肯吃,认为哥哥的房屋是不仁义的房屋而不肯居住,于是避开哥哥远离母亲,跑到于陵住下。某一天回家,正好有个人送了一只活鹅给他哥哥,陈仲子皱眉蹙眼地说:’要这个呃呃叫的东西干什么?‘有一天,他母亲将这只鹅杀了,煮给陈仲子吃。他哥哥正好从外面回来,说:’这就是那只呃呃叫的东西呀。‘他跑出去’哇‘地吐出了鹅肉。因为是母亲的东西就不吃,是妻子的东西就吃它;是哥哥的房子就不肯住,是于陵的房子就住,这种行为能够表现出他廉洁高尚的品德吗?像陈仲子这样的人,要变成蚯蚓之后才能推行他的廉洁品德。““原文”

《孟子》此二章,今人某君评之曰:”陈仲子通国景仰,而孟子抑之;匡章通国讥议,而孟子与之。不有超群轶伦之识①,乌足以知人论世哉②?此即公都子、匡章贵耳贱目之失,而孟子能正之也③。《记》曰:“毋剿说④,毋雷同。”夫贵耳贱目者,乃至攘人之是非⑤,心且不存,乌足以语观人哉?

“注释”

①轶:超群的。

②乌:怎么,哪。

③(shì)正:同“是正”,订正文字。

④剿(chāo)说:抄袭别人的言论。

⑤攘:挑起。

“译文”

对《孟子》中的这两章,当今某位先生评论说:“陈仲子是全国所敬仰的人物,而孟子却要贬抑他;匡章是全国都讽刺的人物,而孟子却和他交往。没有超群出众的见识,怎么能够知人论世呢?”这就是说公都子、匡章有相信耳朵轻视眼睛的过失,而孟子则能够纠正他们。《礼记》说:“不要抄袭别人的学说,不要完全模仿他人。”相信两耳听到的,不相信两眼看到的,以至于会挑起别人之间的是非,这样的人,连公正的心都没有,还怎么值得与他谈论观察人的道理呢?

第二节爱恶同异

“原文”

《素书》云:“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

《庄子》曰:“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法训》云:“公人好人之公,私人好人之私。”

观人者如立同异之名,必致爱恶之实。诚爱则钻皮出其毛羽,诚恶则洗垢索其瘢痕,以此鉴衡,惑莫大焉。

《汉书·陈遵传》:“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又《张禹传》:“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①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②,不过一肉,酒相对③。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注释”

①恺弟:平易近人,弟,通“悌”。

②晏:晚。

③(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译文”

《素书》中说:“志向相同的人互相欣赏对方,仁爱之心相同的人能为对方分忧,有共同的厌恶对象的人互相结党营私,有共同爱好的人互相吸引对方。”《庄子》说:“一般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而讨厌别人与自己不同。”《法训》说:“公正的人喜欢别人的公正,有私心的人喜欢别人有私心。”

观人者如果心中先有了谁是同党谁是异己的想法,在实际工作中就一定会导致亲近同党排斥异己。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极力美化,对自己真正厌恶的人则吹毛求疵,如果这样来鉴定衡量人,失误就大了。

《汉书·陈遵传》:“陈遵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后来他与张竦(字伯松)同在京兆为官。张竦博学通达,以廉洁俭朴自律,而陈遵则放纵不拘,两人的节操与为人风格虽然不同,但相处得很友爱。”

又《汉书·张禹传》:“张禹培养出的弟子中地位最显赫的有:淮阳人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人戴崇,官至少府九卿。彭宣为人恭敬勤俭,很有法度,而戴崇则平易近人,非常聪明,二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张禹内心喜爱戴崇,对彭宣则敬而远之。戴崇每次去问候张禹,常常责备老师应该置备酒食,奏乐助兴,和弟子同乐。张禹便把戴崇引入后堂吃饭,并让妇女相陪,优人抚弦吹管,曲调铿锵,师生非常快乐,直到深夜才结束。而彭宣来时,张禹在便座上和他相见,并讲解和讨论经书义理,即使天晚了留他吃饭,也不过是一个肉菜,一杯酒。彭宣也从来没有到过后堂。后来两人都听说了这事,也各自心安理得。”

“原文”

古今来如此四人,行虽不和,而两两不相非者,盖亦寡矣。至以同异为爱恶者,则如左方:

《世说新语·品藻类》:①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淮与裴、乐广友善,遣见之。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论者评之,以为乔虽有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晋书·郗鉴传》:

道经姑孰,与敦相见。敦谓曰:“乐彦辅短才耳。后生流宕,言违名检②,考之以实,岂胜满武秋邪?”鉴曰:“拟人必于其伦。彦辅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何可同日而言!”

合观二事,裴弘方,故爱高韵,乐广清淳,故喜神检。然清淳之性,合于平淡,其所臧否,自胜偏至之材也。郗鉴忠慨,故重乐广之柔而有正。王敦有不臣之心,故忽满奋之失节,皆爱同恶异之证也。

“注释”

①此段文字已见前中篇第一章“混合观人法”和第三章“比较观人法”。

②言违名检:言语邪恶名声不佳。违,邪恶。检,通“俭”,不好。

“译文”

古往今未,像这四个人,虽然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但并不互相指责,这样的情况大概太少了。至于根据是同党还是异己来作为喜爱和厌恶标准的例子,则有如下一些:

《世说新语·品藻类》:

冀州刺史杨淮的两个儿子杨乔和杨髦,都是少年成才。杨淮与裴、乐广关系很好,让两个儿子去拜见他们。裴性情旷达正直,喜欢杨乔有高雅的气质,对杨淮说:“杨乔将来当官至公卿,杨髦则稍微差一点儿。”乐广性情清正淳朴,喜欢杨髦有非凡的品格,对杨淮说:“杨乔将来当官至公卿,但杨髦则更为突出。”当时有人评论,杨乔虽然气韵高远,但没有神奇之处,乐广的见解较为恰当。

《晋书·郗鉴传》:

郗鉴路过姑孰,与王敦相见。王敦对郗鉴说:“乐广(字彦辅)不过是个才识浅陋的人罢了。年轻人漂浮不定,言语邪恶名声不好,如果观察一下他的实际作为,难道能比满武秋强吗?”郗鉴说:“评价一个人必须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乐广思想和风韵平淡,体察和学识冲和精粹,身处有倾覆危险的朝廷上,不拉帮结伙,厚此薄彼。在对待愍、怀二太子被废这件事上的态度,可以说是柔和而公正。满武秋是一个失去气节的人,怎么能与乐广同日而语呢?”

综观以上两件事,裴性情旷达正直,因此喜爱高雅的气质,乐广清正淳朴,所以喜爱非凡的品格。而清正淳朴的性格,与平淡相符,所以这种人对人物的评价,自然要胜过偏执的人。郗鉴为人忠诚激奋,所以他看重乐广柔和而公正的品性。王敦心怀篡权叛逆之心,所以他不在意满武秋的失节之事,这都是喜爱同类而排斥异己的证明。

第三节心志不分

“原文”

《文子·微明篇》曰:“心欲小,志欲大。”《淮南子·主术训》曰:“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辏而为之毂①。”其说视《文子》详矣。然犹有未畅,至刘劭《人物志》出,于《七缪篇》论此始最精审。

《人物志·七缪篇》:

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②,志欲弘大,心欲小③。精微,所以入神妙也;懿重,所以崇德宇也;志大,所以戡物任也④;心小,所以慎咎悔也⑤。故《诗咏》文王“小心翼翼”,“不大声以色,”小心也;“王赫斯怒”,“以对于天下,”志大也。由此论之,心小志大者,圣贤之伦也;心大志大者,豪杰之隽也;心大志小者,傲荡之类也;心小志小者,拘懦之人也⑥。众人之察,或陋其心小,或壮其志大,是误于小大者也。

“注释”

①辐辏: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辐,车轮的辐条。辏,辐条集中于毂上。毂,车轮中心的圆木。

②懿重:美好厚重。

③(qiàn)小:微小。

④戡(kān):通“堪”,胜任。

⑤咎悔:过错,悔恨。

⑥拘懦:拘谨软弱。

“译文”

《文子·微明篇》说:“心思要细小,志向要远大。”《淮南子·主术训》说:“一般人认为,心思要细小而志向要远大……心思所以要细小,就是要在祸患尚未发生时就能预见到并加以防备,警惕犯错误并谨慎地对待处于萌芽状态的危险,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志向所以要远大,是指能够包容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统一风俗不同的边远地区,恩惠遍及百姓,把他们团结得像同一宗族的人,把没犯错误或犯过错误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一说法比《文子》要详细多了。但仍然没有彻底表达清楚,至刘劭的《人物志》问世,其中的《七缪篇》论述这一问题才算是最为精细严谨。

《人物志·七缪篇》: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要精深微妙,品质要美好厚道,志向要弘大宽广,胸怀要纤细谨慎。只有精神世界微妙精深,才能领悟到神妙的境界;品行高尚端庄了,才会气宇轩昂;志存高远,才能担当重任;心思纤细,才能谨慎小心,以免遗恨终生。因此,《诗经》中歌颂周文王”小心翼翼“、”从不高声厉色“,这是文王心思细微的表现;”文王勃然大怒“、”安定天下四方“,这是文王志向远大的表现。由此而论,心思细腻而志向远大的人,属于圣贤一类的人;心胸宽广而志气豪迈的人,是才智出众的豪杰一类的人;粗心大意而又胸无大志的人,是傲慢放荡之徒;心胸狭窄而又毫无志气的人,是拘谨软弱的人。一般人在观察人时,或者是鄙视某个人的心思细微,或者是称赞某个人的志向远大,这就是没有对”大“与”小“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而产生的错误。

“原文”

刘氏之论最精卓,即以众人之察知壮志大而不知服心小。盖心小者,临事而惧,有似于怯,易为人所忽也。观《汉书·五行志注》称牛心大而不思,则知人之心大者,亦必不能精思,不能精思,其何以虑败而取成乎?朱子尝引前辈说云:”后生才性过人者,不足畏,惟读书寻思推究者为可畏耳。“又云:”读书只怕寻思,盖义理精深,惟寻思用意为可以得之。卤莽厌烦者,决无有成之理。“夫读书仅为办事之准备,犹必心细寻思而后有获,况办天下一切大事者,而可卤莽灭裂以望成乎①?至辨心志小大而有圣贤、豪杰、傲荡、拘懦四伦之分,亦请用历史人物证之如次焉。

“注释”

①灭裂:草率,精略。

“译文”

刘劭的论述中最为精采的,是从一般人的观察角度,指出一般人只知道称赞志向远大的人而不知道佩服心思细微的人。大概心思细微的人,遇事小心谨慎,好像很胆怯一样,容易被人忽略。对照《汉书·五行志注》,其中说牛心虽大但不能思考,由此可知人心太大,也一定不能精思,不能精思,还怎么能忧虑失败而争取成功呢?朱熹曾经引用前辈的话说:”年轻人中只是才性过人的,还不足畏惧,只有读书后深入思考、仔细研究的人才真正可畏。“又说:”读书只怕深入思考,因为书中义理精微深刻,只有深入思考、专心致志才可以领会。鲁莽浮躁的人,决没有成功的道理。“读书是准备从事一些具体的工作,尚且一定要细心琢磨然后才有收获,更何况要成就天下一切大事的人,怎么能凭着鲁莽和草率而指望成功呢?至于用心志的大小来分辨圣贤、豪杰、傲荡、拘懦四类人,也请允许用历史上的人物来证明如下。

“原文”

一、心小志大谓之圣贤例。若周武王是也。《汲冢周书·小开武解》:”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静‘,四曰’敬‘。“《大匡解》:”呜呼,在昔文考战战①,惟时祗祗②,汝其夙夜济济,无竞惟人!“《武王践阼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凶。“《史记》:”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凡此皆小心之属也。《书·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孟子》:”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凡此皆志大之属也。

“注释”

①考:死去的父亲。战战:战战惊惊、小心谨慎的样子。

②祗祗(zhī):尊敬可敬的人。

“译文”

一、心思细微而志向远大可称为圣贤的例子。如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汲冢周书·小开武解》:”武王有四种好的品质,一是镇定,二是刚正,三是平静,四是恭敬。“《大匡解》说:”啊!从前先父文王总是小心谨慎,时时尊敬可敬的人,你要早起晚睡,不懈努力,不要落在别人后面!“《武王践阼记》:”恭敬之心超过了懈怠之心的人吉利,懈怠之心超过了恭敬之心的人不吉利。“。《史记》记载:”武王到了周地后,即使在夜里也不睡觉。“这些都是心思细微的事例。《尚书·泰誓》说:”上天爱护百姓,设立了君主来管理百姓,设立了老师来教化百姓,我应该能够辅佐上帝,保护安定天下。讨伐有罪的,赦免无罪的,我怎么敢违背上天的意志呢?“《孟子》说:”周武王也是一怒之下而安定了天下的百姓。“这些都是志向远大的事例。

“原文”

二、心大志大谓之豪杰例。若晋司空刘琨是也。《晋书》: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我著鞭。“又为五言赠其别驾卢谌,托意非常,摅畅幽愤①,远想张、陈,感鸿门、白登之事,用以激谌。谌素无奇略,以常词酬和,殊乖琨心,重以诗赠之,乃谓琨曰:”前篇帝王大志,非人臣所言矣。“凡此皆见琨之志大。然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又琨率众赴幽州刺史鲜卑段匹,亦知夷狄难以义伏,乃冀输写至诚,侥幸万一。凡此则足见琨心之不小,不足虑患而有成也。

“注释”

①摅(shū):抒发。

“译文”

二、心胸宽广而志气豪迈可称为豪杰的例子。如晋朝司空刘琨就是这样的人。《晋书》记载:刘琨少年时就胸怀远大志向,有纵横天下的才略。他和范阳人祖逖是好朋友,听说祖逖被重用,给亲朋旧友写信说:”我枕戈待旦,立志扫平叛逆的胡虏,常常担心祖逖会先我一步。“又写了一首五言诗赠给他的别驾卢谌,诗中寄寓了非凡的志向,抒发了幽愤的心情,遥想汉代的张良、陈平,感叹鸿门宴和白登之役的旧事,用以激励卢谌。卢谌一向没有雄才大略,用了很平常的词句相酬和,与刘琨的心思大相径庭,于是刘琨又重新写了一首诗赠卢谌,卢谌这才对刘琨说:”您前一首诗中有一种帝王般的远大志向,这不是做臣子的所应该说的。“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琨的远大志向。然而刘琨善于怀柔和安抚而不善于控制和驾御,往往一日之内,归附他的有几千人,离开他的也有几千人。再如,刘琨率众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他也知道夷狄难以凭忠义收伏,于是却以真诚相待,侥幸取得成功。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刘琨心思粗略不够周密,不能充分地预防祸患便想取得成功。

“原文”

三、心大志小谓之傲荡例。若晋嵇康是也。《晋书》:

康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其于兼善之志固无与也,此其志小之证。及其与山涛绝交,书中至非汤、武薄周、孔。又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言于文帝之前,遂刑于东市。凡此皆心大不思患者也。

“译文”

三、粗心大意而又胸无大志可称为傲慢放荡的例子。如晋朝的嵇康就是这样的人。《晋书》记载:嵇康性情恬静,与世无争,怀才不露,常常做一些修身养性、服食丹药一类的事,弹琴咏诗,自得其乐。山涛要去选拔官员,推荐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愤然写信与山涛绝交。嵇康对于惠及天下的事固然没有兴趣,这是他胸无大志的证明。至于他与山涛绝交,信中极力非议商汤、武王,鄙薄周公、孔子。再如,嵇康曾与向秀一起在大树下打铁,以自食其力。颍川人钟会,是一位贵公子,为人精干,很有辩才,他专门前去拜见嵇康。嵇康并不和钟会行礼,手里也没停止打铁。过了一会儿,钟会要离开,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了什么而来?见到了什么而去?“钟会说:”我听到了所听的而来,见到了所见的而去。“钟会因为这件事而怀恨在心,便在晋文帝面前说了嵇康的坏话,结果嵇康在东市被杀。这都是粗心大意而不考虑祸患的缘故。

“原文”

四、心小志小谓之拘懦例。若曹蜍、李志是也。《世说新语》:

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啖尽①。“曹蜍、李志,虽生犹死,其人无心志可知,谓之心小志小,尚或为过。然姑为存之以概懦夫云尔。

“注释”

①:同”貉“。啖:吃。

“译文”

四、心胸狭窄而又毫无志气可称为拘谨软弱的例子。像曹蜍、李志就是这样的人。《世说新语》记载:庾道季说:”廉颇、蔺相如虽然是千年前死去的古人,但他们令人敬畏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曹蜍、李志虽然现在还活着,却死气沉沉有如九泉之下的人。如果都像曹蜍、李志这样,那么人类靠结绳就可以治理了,那样的话,恐怕我们早就被狐狸等野兽吃光了。“曹蜍、李志,虽然活着,却如死了一般,由此可知这种人没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说他们心胸狭窄毫无志气,或许还是抬举他们了。但姑且把他们归入懦夫一类吧。

第四节品质失察

“原文”

《人物志·七缪篇》云:”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愚请益之以二目,曰:”有早智而终无成者,有晚年纰缪而遂隳令名者①。“与孔才之论,合成六目,以定品质,观人者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纰缪:错误。隳(huī):毁坏。令名:美名。

“译文”

《人物志·七缪篇》说:”人的材质各不相同,成才的时间也有早晚之分。有少小聪慧早年便有所成就的人,有发育迟缓而大器晚成的人,有年少时就缺少智慧,最终也一事无成的人,有年少时就才能出众,最终出类拔萃的人。“我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有早慧而最终一事无成的,有晚节不保而毁掉一生美名的。“这两条与刘劭所列的四条合为六条,以此来判定人的品质,观人者不可不细加观察啊!

“原文”

一、有早智而速成者。若韩伯是。《晋书·韩伯传》:

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著襦①,寻当作复②。“伯曰:”不复须。“母问其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母甚异之。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殷浩称之曰:”康伯能自标置③,居然是出群之器。“颍川庾名重一时,少所推服,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

“注释”

①襦:短衣,短袄。

②(kūn):裤子。

③自标置:标榜自负。

“译文”

一、少小聪慧早年便有所成就的人。如韩伯就是。《晋书·韩伯传》:

韩伯才几岁时,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他母亲正在为他做棉袄,让韩伯拿着熨斗,并对他说:“你先穿棉袄,随后妈就给你做裤子。”韩伯说:“不用再做裤子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柄都很热,现在既然能穿上棉袄,那么下身也会暖和的。”母亲对他的话大为惊奇。韩伯长大后,性情清淡冲和,思维有条理,并且在文学艺术上非常用心。他的舅舅殷浩称赞他说:“康伯(韩伯字)能够标榜自负,显然是个超凡出众的人。”颍川人庾在当时非常著名,他年轻时就常常推重和佩服韩伯和王坦之二人,他说:“思想有条理而又温和方面,我佩服韩康伯;意志坚强而又正直方面,我不如王文度(坦之字)。除此二人外,其他人我都胜过他们一百倍。”

“原文”

二、有晚智而晚成者。若魏舒是。《晋书·魏舒传》:

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心一经,因而对策升第。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①,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被而出②。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注释”

①沙汰:淘汰。

②(pǔ)被:用包袱包裹被子。

“译文”

二、发育迟缓而大器晚成的人。如魏舒就是。《晋书·魏舒传》: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姿态秀美,身材伟岸,能饮酒一石多,但为人迟钝质朴,不被乡亲所看重。他的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时很有名气,也不了解他,让他去看守水碓,并常常叹道:”魏舒能做个数百户长,我就心满意足了。“魏舒对此也毫不介意。在他四十多岁的某一年,郡中的计掾官选拔孝廉。魏舒的族人和亲友认为他没有学业,劝他不要去应试,还可以显得自己清高。魏舒说:”如果考不中,责任在我,怎么能以不去应试的清高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呢!“于是就自学起来,用一百天的时间钻研一种经书,并因此而被录取,任命为渑池长,又升迁为浚仪县令,后又入朝为尚书郎。当时要淘汰一批郎官,不具备这一能力的都要罢免。魏舒说:”我就是应该被罢免的人。“说完卷起铺盖就走。这使同僚中一向没有清雅言论的人,都面带愧色,人们谈论起这件事都对魏舒大加称赞。后魏舒不断升迁到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常常让他在射箭的游戏中帮忙,也只是计一计数而已。后来有一次,参加游戏的人手不够,就让他来凑够数。钟毓开始并不知道他也善于射箭。魏舒射箭时神态从容、闲雅,百发百中,满座人都感到惊讶,没有哪个人能超过他。钟毓感叹地向他道歉说:”我没能够充分发挥您的才能,就像这次射箭一样啊!其实,又岂止是这一件事啊?“不久转任相国参军,被封为剧阳子。他在官府和朝廷中供职,即使是一些小事,也不曾出过差错。至于废立皇帝或太子这样的大事,一般人不能决断,魏舒慢慢为之筹划,其主张大多超出众人之上。晋文帝非常器重他,每次上朝结束后,都目送着魏舒走出去,说:”魏舒相貌堂堂,真是众人的领袖啊!““原文”

三、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众俗人是矣。少既无智,老亦无成,史乘无其名,无从征引,所谓与草木同腐者也。

“译文”

三、年少就缺少智慧最终也一事无成的人。如众多的普通人就是这样。小时候就不聪明,到年老时,也一事无成,历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我们也无法引证,这就是所谓的与草木一同腐烂的人。

“原文”

四、有少有令材遂为隽器者。若裴楷、王戎是。《世说新语》①: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注释”

①以下一段已见上篇第五章《中国历史上的观察家》,文字略有异。

“译文”

四、少年就才能出众最终出类拔萃的人。如裴楷、王戎就是。《世说新语》:

王戎、裴楷二人年少时前去拜会钟会。呆了一会儿就走了,客人问钟会:”刚才那两个少年怎么样?“钟会说:”裴楷高洁通达,王戎简明切要。二十年后,这两位贤人会担任吏部尚书,希望到那时不要有被遗漏的人才。““原文”

五、有早智而终无成者。若方仲永之属是。《临川文集》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注释”

①临川:即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下文即《伤仲永》。

“译文”

五、少年聪慧而最终一事无成的人。如方仲永之类就是。《临川文集》:

金溪人方仲永,世代耕田种地。仲永五岁时,还没有见过书籍文具,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感到很奇怪,便到附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其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在全乡的秀才中传看。从此以后,无论指定什么东西让他做诗,立刻就能写成,而且从文字到内容都有值得一读的地方。同乡人都把他看成奇人,也渐渐把他父亲作为宾客对待,或者出钱请仲永做诗,他父亲贪图钱财,每天都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写诗挣钱,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事已很长时间了。宋仁宗明道年间,我随父母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当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做诗,结果写的诗已不如以前传闻的那么好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事,得到的回答是:“已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

“原文”

六、有晚年纰缪而遂隳令名者。若周是。《晋书》:

少有重名……司徒掾同郡贲嵩有清操,见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①,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广陵若思,东南之美,举秀才入洛,素闻名,往候之,终坐而出,不敢显其才辩。……初,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为仆射,略无醒日,时人号为“三日仆射”。庾亮曰:“周侯末年,所谓凤德之衰也。”……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

敦既得志,遂及于难。

“注释”

①顷:近来。雅道:正道。陵迟:衰落。

“译文”

六、有晚节不保而毁掉一生美名的人。如周就是。《晋书》:

周年少时就有很大名声……司徒掾、同乡人贲嵩有清高的操行,见到周后感叹说:“汝颍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奇特之士。近来社会上正道日趋衰落了,不过今天看到周伯仁(周字),他将能重振往日雄风,使我的家乡父老重新获得荣耀。”广陵人戴若思,是东南地区的俊才,被推举为秀才后来到洛阳,他一向久闻周的大名,便去拜访他,结果从进去直到出来,一直不敢显示自己辩论的才能。……当初,周以美好的名声而享誉国内,后来却因为酗酒而遭人非议,担任仆射时,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当时的人们称他为“三日仆射”。庾亮说:“周侯晚年的表现,就是人们所说的凤德衰落了。”……当初,王敦发兵谋反时,刘隗曾劝告皇帝把王氏家族的人都杀掉,司空王导听说后率领全族人到皇宫请罪,当时正值周将要入朝,王导向周喊道:“伯仁,我们王家上百口人的性命就托付给您了。”周昂首直入,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见到皇帝后,周向皇帝陈述了王导的忠诚,极力为他求情,结果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赦免了王导。周喜欢饮酒,当时在宫中喝得大醉才出来。这时王导还在门口等候,他又向周呼喊。周不和他说话,而是回头对左右的人说:“我今年准备杀死叛逆的各个贼奴,获得一个斗大的金印系在我的肘上。”周出宫后,又给皇帝上了一个表为王导开脱,言语非常恳切。但王导并不知道周救了自己,反而因他不理睬自己而怀恨在心。

后来王敦掌握了大权,就把周杀了。

第五节向伸背诎

“原文”

势位富厚者,人之伸也;贫贱沈滞者①,人之诎也。人之贤者,不存于势位富厚,亦不徙于贫贱沈滞。观人者重外轻内,于前者则亲之誉之,于后者则疏之毁之,此其纰漏,亦已大矣。史乘中观人而向伸背诎者,比比皆是,略见二事于左方,以示世情之涂辙云尔。

“注释”

①沈滞:指尚未显达。

“译文”

高贵富裕的人,是众人中得志的人;贫贱而屈居下位的人,是众人中失意的人。但贤能的人,既不依附高贵富裕的人,也不因贫贱失意而改变自己。观人者如果重视外在的权势和钱财,而轻视内在的才能,对有钱有势者亲近和赞誉,对无权无钱者疏远和诋毁,这样做所可能造成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史书中记载的有关亲近得志者远离失意者的例子,比比皆是,下面略举两个例子,以说明为人处世的方法。

“原文”

《潜夫论·交际篇》:

是故韩安国能遗田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①!

“注释”

①下相:犹言“下等”,指普通人。

“译文”

《潜夫论·交际篇》:

所以韩安国能够送给田五百两金子,即不能救济一个穷人;翟方进能够推荐称赞淳于长,却不能推荐一个读书人。韩安国、翟方进,都是前进的忠良之人,尚且如此向伸背诎,更何况普通人呢?

“原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①。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赵尧年少,刀笔吏耳②,何能至是乎!”居顷之③,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④,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⑤,曰:“无以易尧⑥。”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注释”

①符玺御史: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符玺印章的官员。

②刀笔吏:负责抄抄写写的小吏。

③居顷之:过了不多久。

④左迁:降职。

⑤孰视:注目细看。孰,同“熟”。

⑥无以易尧:此句意即没有人能比赵尧更合适。易,替换。

“译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

赵尧年纪轻轻,就担任了符玺御史一职。赵国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的御史赵尧,虽然年轻,却是一位奇才,您对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将来要取代您的位置。”周昌笑着说:“赵尧还年轻,只不过是个刀笔小吏罢了,哪里会取代我呢?”过了不久,赵尧前去侍奉高祖刘邦。高祖独自闷闷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都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如此悲伤。赵尧上前请问道:“陛下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是因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不和吗?是担心陛下万岁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一点,不知道该怎么办?”赵尧说:“陛下应该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必须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时都敬畏的人才行。”高祖说:“对。我在想,要是这样,群臣中有谁担此重任呢?”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都对他非常敬畏。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高祖说:“好。”于是高祖召见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要麻烦您,您无论如何要为我去辅佐赵王。”周昌哭着说:“我从一开始就追随陛下,陛下为什么单单中途要把我扔给诸侯呢?”高祖说:“我非常清楚这对您来说是降职,但我私下又实在为赵王担心,考虑再三,除了您,没有更合适的。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去一趟吧。”于是御史周昌被调任为赵王的相国。周昌走了以后很长时间,高祖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把玩着说:“谁可以做御史大夫呢?”然后仔细看了看赵尧说:“没有比赵尧更合适的了。”于是就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

第六节取貌遗神

“原文”

貌实而神虚,貌止而神流,实者止者易知,虚者流者难晓也。故观人者,皮相之士至多,睹清扬则以为多才,视蹇朴则以为无德①。宁知形有余者之不足贵,神无疵者之不可訾哉②?荀子曰:“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③,后世言恶,则必稽焉。”《庄子·德充符篇》:“卫有恶人焉④曰哀骀它⑤。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⑥,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⑦,且而雌雄合乎前⑧,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合二说观之,姣不必贤,恶不必不肖明矣!

“注释”

①蹇朴:指外貌丑陋。

②訾:诋毁,非议。

③戮:羞辱,耻辱。

④恶:丑。

⑤哀骀它:虚构的人名。

⑥望:“月望”之望,饱满的意思。

⑦不出乎四域:不超出人世。

⑧雌雄:指妇人丈夫。“译文”

相貌是实实在在而精神是虚幻无形的,相貌是相对静止而精神是流动变化的,实在的和静止的事物容易把握,虚幻的和流动的东西难以了解。因此,观人者中大多是只注重外表的人,他们看见外貌清秀出众的人,就认为才能超群,看到外貌丑陋的人,就以为没有德行。哪里知道外形俊美有余并不值得珍贵,精神完美无瑕才是无可非议的。荀子说:“古代的桀、纣,身材高大,外形俊美,在相貌上是天下最漂亮的;他们矫健有力,能够抵挡上百人。但最后却身死国亡,成为天下的奇耻大辱,后世之人只要谈到恶人,就一定要以他们做例证。”《庄子·德充符篇》记载:“卫国有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叫哀骀它。男人与他相处,想念他不舍得离开。女人见了他,向父母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这位先生的妾‘的人,不止有十几个。没有听说他倡导过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他没有君主的地位去拯救他人于死地,也没有聚集大量的财物使别人吃饱肚子,而且又面貌丑陋使天下人都感到惊讶,总是附和别人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其才智也没有超出人世之外,然而无论男女都愿意接近他,这说明他一定有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综合这两个例子来看,俊美的人不一定贤能,丑陋的人不一定不肖,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原文”

兹更释形陋二事,一为见知,一为不见知者,如后。

《世说新语》: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命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史记·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①,不遇②。而从唐举相曰:“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③。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举熟视而笑曰:“先生曷鼻④,巨肩⑤,颜⑥,蹙⑦,膝挛⑧。吾闻圣人不相⑨,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者②曰:“吾持粱刺齿肥⑩,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注释”

①干:求取。

②遇:遇合,得到信任。

③秉:通“柄”,权柄。

④曷(xiē)鼻:鼻形如蝎虫,即仰鼻。

⑤巨肩:肩膀高耸。

⑥(tuí)颜:额头突出。,一种兽,似小熊。

⑦蹙(è):塌鼻梁。

⑧膝挛:两膝蜷曲。

⑨不相:不能以貌相来判断。

⑩持粱:端着米饭。刺齿肥:吃着肥肉。

紫绶:紫色丝带。要:同“腰”。

揖让:作揖和谦上。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这里指受尊重。

“译文”

这里再举两个外貌丑陋的人的故事,一个是为人们所了解的,一个是不为人所知的,如后面所言述。

《世说新语》:

魏武帝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他认为自己外貌丑陋,不足以威镇远方的国家,便让崔季圭代替自己,他本人则亲自提刀站在床边。接见之后,武帝派侦探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的风采不同寻常,不过床边握刀的人,才是英雄啊!”武帝听说后,派人前去追杀了这个使者。

《史记·蔡泽传》:

蔡泽,是燕国人。他曾周游列国从师学习,并向大大小小许多诸侯谋求官职,但一直没有得到任用。于是他请唐举相面,说:“我听说先生给李兑相面,说‘一百天之内将掌握国家的大权’,有这回事吗?”唐举回答说:“有这事。”蔡泽说:“像我这样的人,你看怎么样?”唐举仔细端详了一番后笑着说:“先生鼻子朝天,两肩高耸,额头凸起,鼻梁塌陷,双腿罗圈。我听说圣人不在于貌相如何,大概说的就是先生您吧!”蔡泽知道唐举是跟自己开玩笑,就说:“富贵那是我本来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寿命的长短,希望听听您的见解。”唐举说:“先生的寿命,从今以后,还有四十三年。”蔡泽笑着道谢而去,对他的驾车人说:“我端着米饭吃着肥肉,赶着马车奔驰,揣黄金大印,腰系紫色绶带,在君主面前揖让谋划备受尊重,享受着荣华富贵,四十三年足够了。”

第七节弃真录伪

“原文”

蛇床似蘼芜①,②乱白玉,古今来巧伪之徒而为一时闻人者,不胜毛举。观鉴人伦者,惟慎辨察之而已。士行有百,伪亦有百,思厥酋魁③,实分两涂。一曰奸欺之伪,蛊世疑众,图利乘便,乱政篡国,无所不至,如少正卯、王巨君之徒是也;二曰儆刻之伪④,自苦其身,徼名于众⑤,志趣诡僻,莫充其类,如陈仲子、袁族目之徒是也。过此则鄙夫小子,飞蠕动,琐碎相蒙,无关大局者也。

“注释”

①蛇床:植物名,又名蛇粟、蛇米。可入药。蘼芜:香草名。蛇床与蘼芜极为相似。

②(wǔ fū):似玉的美石。

③厥:代词,它,那个。酋、魁:均指首领,这里指最主要的。

④儆刻:谨慎小心,苛求自身。儆,戒备。

⑤徼(yāo):求取。

“译文”

蛇床草看起来很像蘼芜,石足以与白玉乱真,古往今来奸诈虚伪之徒而成为一时名人的,举不胜举,观察和鉴定人才的人,只有谨慎地辨别和观察而已。男人的品行有上百种,其伪装方式也有百种,想一下那些奸诈伪装方式中最主要的,实际上只有两种:第一是奸诈欺骗的伪装,蛊惑社会欺骗众人,贪图私利追逐便宜,毁乱政纪篡夺国家大权,无恶不做,如少正卯、王莽(王莽字巨君)之类就是这种人;第二是苛求自己的伪装,故意劳苦自己,以在众人中博取名声,这种人的志向和兴趣诡异怪僻,以显得与同类人不同,陈仲子、袁族目之类就是这样的人。除此之外的欺诈之行,都是庸俗小人的雕虫小技,就像蚊子飞虫一样,只是在一些小事上互相欺骗,无关大局。

“原文”

真伪之迹,古人论之最详者,莫如《中论》之《考伪》、《抱朴》之《行品》,揭之如左,以为人伦之省发焉。

《中论·考伪篇》:

昔杨朱、墨翟、申不害、韩非、田骈、公孙龙汩乱乎先王之道①,张乎战国之世②,然非人伦之大患也。何者?术异乎圣人者易辨,而从之者不多也。今为名者之异乎圣人也微,视之难见,世莫之非也;听之难闻,世莫之举也。何则?勤远以自旌,托之乎疾固③;广求以合众,托之乎仁爱;枉直以取举,托之乎随时;屈道以弭谤④,托之乎畏爱;多识流俗之故,粗诵《诗》、《书》之文,托之乎博文;饰非而言好,无伦而辞察,托之乎通理;居必人才,游必帝都,托之乎观风;然而好变易姓名,求之难获,托之乎能静;卑屈其体,辑柔其颜⑤,托之乎温恭;然而时有距绝⑥,击断严厉,托之乎独立;奖育童蒙,训之以己术,托之乎勤诲;金玉自待,以神其言,托之乎说道。其大抵也。苟可以收名,而不必获实,则不去也;可以获实,而不必收名,则不居也。汲汲乎常惧当时之不我尊也,皇皇尔又惧来世之不我尚也。心疾乎内,形劳于外,然其智调足以将之,便巧足以庄之⑦,称托比类足以充之,文辞声气足以饰之。是以欲而如让,躁而如静,幽而如明,跛而如正⑧。考则所由来,则非尧舜之律也;核其所自出,又非仲尼之门也。其回而不度⑨,穷涸而无源,不可经方致远,甄物成化,斯乃巧人之雄也,而伪夫之杰也。然中才之徒,咸拜手而赞之,扬声以和之,被死而后论其遗烈,被害而犹恨己不逮,悲夫!人之陷溺,盖如此乎!

“注释”

①汩乱:扰乱,弄乱。

②(zhou)张:欺骗。

③固:鄙陋。

④弭:消除,停止。

⑤辑柔:和安柔顺。

⑥距:通“拒”。

⑦庄:通“装”,装饰打扮。

⑧跛:偏袒。

⑨回:邪僻。

“译文”

对真诚与虚伪的表现,古人论述最详尽的,莫如《中论》中的《考伪》一篇和《抱朴子》中的《行品》一篇,现摘录如下,以便对如何识人有所启发。

《中论·考伪篇》:

从前杨朱、墨翟、申不害、韩非、田骈、公孙龙等人扰乱先王之道,行骗于战国时代,但他们对识人用人还构不成太大的危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学说不同于圣人之道,很容易分辨,追随他们的人并不多。现在那些追求名声的人,其学说与圣人之道的区别很小,看也看不出来,所以世人也没有谁去指责它;听也听不出来,所以世人也没有谁去检举它。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操劳于远方的事情以自我标榜,却以憎恨鄙陋为托词;广泛追求以取悦众人,却以讲究仁爱为托词;颠倒黑白以获得人们的推举,却以顺应时势为托词;改变自己的主张以消除世人的指责,却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爱护为托词;注重了解世俗的东西,粗粗懂一点《诗经》、《尚书》的知识,却以博学为托词;掩饰缺点而一味说好,不去观察只知推敲词句,却以通晓道理为托词;在家中交往的必须是有才之人,外出游览的一定是京城帝都,却以考察民风为托词;喜欢改换姓名,让入难以找到,却以甘于宁静淡泊为托词;卑躬屈膝,和颜悦色,却以温顺谦恭为托词;有时也拒绝别人,或严厉反击,却以独立特行为托词;鼓励教育学童,向他们传授自己的学说,却以诲人不倦为托词;以为自己是金口玉言,故意把自己神化,却以宣讲大道为托词。这是他们的一些大致做法。假如可以博取虚名但不能得到实惠,他们就不会离开;如果可以得到实惠但不能博取虚名,他们就不会待下去。他们心情急切,常常害怕当时的人们不尊重自己,又惊慌不安,时时担心在自己死后得不到后人的崇敬。内心焦急万分,形体劳顿异常,但其智力和修养足以控制自己,其便捷和乖巧足以掩饰自己,其推托比附的能力足以伪装自己,其文辞语气足以美化自己。所以他们明明想得到却显得好像很谦让,明明急躁不安却显得很宁静,明明内心阴暗却显得光明正大,明明偏狭私心却显得很公正。但考察其思想根基,又不符合尧、舜时代的特点,探究其学说的来源,也不是出自孔子的学派。他们性情奸邪而难以揣测,思想贫泛而没有根源,不能够治理国家安定远方,也不能弘扬正气教化百姓,这都是奸诈之人、虚伪之徒中的雄杰啊!但才智平庸的人,对他们都拱手称赞,高声附和,被他们杀死还认为是一种壮烈,被他们伤害还遗憾自己不如他们,可悲啊!人们执迷不悟,大概能到这种地步吗!

“原文”

《抱朴子·行品篇》:

抱朴子曰:“人技未易知,真伪或相似。士有颜貌修丽,风表闲雅,望之溢目,接之适意,威仪如龙虎,盘旋成规矩;然心蔽神否,才无所堪,心中所有,尽附皮肤,口不能吐片奇,笔不能属半句,入不能宰民,出不能用兵,治事则事废,衔命则命辱①,动静无宜,出处莫可②。盖难分之一也。”

“士有貌望朴悴,容观矬陋③,声气雌弱,进止质涩;然而含英怀宝,经明行高,干过元凯④,文蔚春林,官则庶绩用康⑤,武则克全独胜。盖难分之二也。”

“士有谋猷渊邃⑥,术略入神,智周成败⑦,思洞幽玄,才兼能事,神器无宜⑧;而口不传心,笔不尽意,造次之接⑨,不异凡庸。盖难分之三也。”

“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引譬喻⑩,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长于识古,短于理今,为政政乱,牧民民怨。盖难分之四也。”

“士有外形足恭,容虔言恪,而神疏心慢,中怀散放,受任不忧,居局不治。盖难分之五也。”

“士有控弦命中,空拳入石,倒乘立骑,五兵毕习;而体轻虑浅,手剿心怯,虚试无对,而实用无验。望尘奔北,闻敌失魄。盖难分之六也。”

“士有梗概简缓,言希貌朴,细行阙漏,不为小勇,拘检,犯而不校,握爪垂翅,名为弱愿;然而胆劲心方,不畏强御,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盖难分之七也。”

“士有孝友温淑,恂恂平雅,履信思顺,非礼不蹈,安困洁志,操清冰霜;而疏迟迂阔,不达事要,见机不作,所为无成,居己梁倡,受任不举。盖难分之八也。”

“士有行己高简,风格峻峭,啸傲偃蹇,凌侪慢俗,不肃检括,不护小失,适情率意,旁若无人,朋党排谴,谈者同败,士友不附,品藻所遗;而立朝正色,如无不为,忠于奉上,明以摄下。盖难分之九也。”

“士有含弘旷济,虚己受物,藏疾匿瑕,温恭廉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托孤可保;而纯良暗权,仁而不断,善不能赏,恶不忍罚,忠贞有余,而干用不足,操柯犹豫,废法效非,枉直混错,终于负败。盖难分之十也。”

“夫物有似而实非,若然而不然。料之无惑,望形得神,圣者其将病诸,况乎常人?故用才取士,推昵结友,不可以不精择,不可以不详试也。”

“注释”

①衔命:肩负君命。

②出处:外出和在家。

③矬:侏儒。

④元凯:指古代十六个有才干的人。《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聩、、大临、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元,善。凯,同“恺”,和乐。

⑤绩:功。用:以。康:安。

⑥猷(yóu):道术,方法。渊邃:博大精深。

⑦智周:指圣人知周万物,即无物不知。智,同“知”。

⑧神器:非凡的才能。

⑨造次:匆忙。

⑩(lǎn):同“揽”。

足恭:十足的恭顺。

虔:恭敬。恪:谨慎,恭敬。

控弦:拉弓,开弓。

空拳入石:指以拳击石,能陷入石中。

五兵:五种兵器,即戈、矛、戟、弓、剑。

手剿:指手能写出兵书。剿,劳。

(jújí):行动小心谨慎的样子。,同“局”,曲身,弯腰。,小步行路。

犯而不校:别人触犯自己也不计较。

恂恂:温和恭敬的样子。

履:履行,实践。

梁倡:处境狼狈,进退失所的样子。

啸傲:超逸不凡。偃蹇:骄傲。

检括:遵守法度。

劳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冲退:谦虚忍让。

“译文”

《抱朴子,行品篇》:

抱朴子说:“人的能力不容易被别人所了解,有时真伪非常相似难以分辨。有的人外貌俊美,风度闲适儒雅,看上去赏心悦目,接触后也很合自己心意,这种人仪表威武如龙虎一般,与人交往也很有规矩;但心神蔽塞不通,其才能也一无用处,心里有什么,通过外表一览无余,嘴里说不出一句精辟的言论,笔下写不出半句精采的辞句,入朝为官不能管理百姓,外出为将不能领兵打仗,做事,事情被荒废,受命,肯定完不成,无论是动是静,没有能做得恰到好处的,无论是出外还是在内,没有能胜任工作的。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一种情况。

”有的人看上去老实瘦弱,又矮又丑,声音柔弱像女人一样,举动笨拙,但这种人很有才华,做事明白,水平高超,能超过古代十六个有才干的人,他们写文章则文采萤然,做官则政绩显著百姓安定,领兵则能保全实力,战胜敌人。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二种情况。

“有的人的谋划博大精深,方略出神入化,知周万物确保不败,思想洞幽析微,处事能力全面,具有非凡的才能;他们有思想,却嘴上不说,笔下不写,匆忙接触间,让人感觉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三种情况。

”有的人能随机应变,反应敏捷,巧于言辞,旁征博引,说起话来汪洋恣肆滔滔不绝;但他们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却不能身体力行,对古代的事情认识得很清楚,却不能处理好今天的事情,处理政事则政事混乱,管理百姓则民怨沸腾。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四种情况。

“有的人外表非常谦恭,言行谨慎有礼,但内心疏慢,心怀不敬,接受了任务不能尽心,做起事来不能尽力。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五种情况。

”有的人射箭百发百中,拳能入石,能倒着立着骑马,会使用各种兵器;。但他们行动轻佻思想浮浅,纸上谈兵心中没有才学,临阵应战毫无经验,望见敌人的踪影就竞相奔逃,听到敌人的声音就魂飞魄散。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六种情况。

“有的人大概看上去性情迟缓,说话少相貌丑,不拘小节,不呈一时之勇,谨慎小心,别人侵犯自己也不计较,俯首贴耳缩手缩脚,显得软弱可欺;但他们却胆大心直,不畏强权,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即使受刑身死,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七种情况。

”有的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性格温顺贤淑,恭敬谨慎平和儒雅,信守诺言,思想通畅,不合乎礼义的事决不去做,安于贫困洁身自好,情操高尚如冰清玉洁;但疏懒迟钝非常迂阔,不识时务,抓不住机会,做什么事情都一事无成,独处则进退失所,受命则一无所成。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八种情况。

“有的人言行高傲待人简慢,为人严厉卓而不群,超几脱俗内心孤傲,欺侮同类蔑视习俗,不守法度,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目中无人,以至于朋辈同党都纷纷排斥谴责他,谈到他的人都一起攻击,没有人与他结交,连爱好品评人的人都要抛弃他;但这种人却能在朝廷上正直不阿,凡是知道的都尽力去做,对皇帝忠心耿耿,懂得管理下属的道理。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九种情况。

”有的人气度恢宏,乐于助人,为人谦虚,从善如流,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温和恭敬,廉洁自律,勤劳谦虚,救危济困,为人守信,把百姓交给他可以放心,把幼主托付给他可以有保证;但他却单纯善良不知权变,过于仁慈而不能当机立断,对好人不能奖赏,对坏人不忍惩罚,忠贞之心有余,才干能力不足,手握大权却犹豫不决,法度废弛邪恶滋生,是非混淆,最终导致失败。这大概是难以区分的第十种情况。

“有些事物往往似是而非,像这样又不是这样。看起来已经把握住了它的实质,却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对此,圣贤之人都感到很头痛,更何况平常之人呢?所以选才取士,结交朋友,不能不精心挑选,不能不仔细考察啊!”

第八节采辩去讷

“原文”

老子曰:“大辩若讷①”。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知讷者未必有失,而辩者亦未尝有得也。辩者所以在理,天下之至理,不辩自明,繁辞博语,又何取焉?君子言之必可行也,使勤于言辩,则不能不怠于行事,物情不两大,此亦宜然矣。赵文子其言讷讷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周勃、张相如号为长者,而言事曾不能出口。故知采辩去讷者,其观人之理,必有未尽者也。旧籍载采辩去讷之谬者则如后方。

“注释”

①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译文”

老子说:“最善辩论的人反而不善于讲话。”孔子说:“君子言语迟钝而做事敏捷。”由此可知,不善讲话的人不一定就有什么损失,巧言善辩的人也未必有什么好处。辩论的目的是要讲清道理,而天下最大的道理,是不需要辩论就明白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探讨和争辩,又有什么意义呢?君子应该说到做到,如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辩论上,那么就不能不影响做事,人们不可能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做得最好,这也是正常的。赵文子说话时吭吭哧哧,就像不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一样,但他所举荐的晋国管库之人,却有七十多个;周勃、张相如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德高望重的长者,但他们在谈论事情时却说不出话来。由此可知选择能言善辩之人而放弃不善言辞之人,这种观人用人的理论,肯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古书中所记载的采辩去讷造成谬误的例子如下。

“原文”

《续世说·奸佞类》:

郑注本姓鱼,人目之为水族,以药术游长安权豪之家。李镇襄阳,得其药力,移镇徐州,以注参决军政。注诡辩阴狡,善探人意,然专作威福,军府患之。监军王守澄怒以军情白,曰:“彼实奇才也!将军试与之语,苟不如旨,去之未为晚也。”令谒守澄。守澄初有难色,及与语,机辩纵横,尽中其意,遂恨相见之晚。守澄入知枢密,注大用事。御史李款奏弹注内通敕使①,外连朝士,请付法司。旬日之间,章数十上,守澄匿于右军。中尉韦元素等皆恶注,左军将李宏楚说元素曰:“郑注奸猾无双,卵壳不除,使成羽翼,必为国患。今因御史所劾,匿军中,宏请以中尉意召注,伪有口疾,使治之,因而擒之。”元素以为然,召之。注至,蠖屈鼠伏②,佞词泉涌,元素不觉执手款曲,谛听之忘倦,厚遗金帛而遣之。

“注释”

①敕使:皇帝的使者。此指宦官。

②蠖(huò):尺蠖,蛾类幼虫,行动时身体先屈后伸。

“译文”

《续世说·奸佞类》:

郑注本来姓鱼,人们把他看成水中的动物,他以行医用药出入长安的权贵富豪之家。李镇守襄阳时,曾得到过他的治疗,后来转移到徐州镇守,便让郑注参与决断军机大事。郑注擅长诡辩,阴险狡诈,善于窥视别人的心思,但他又作威作福,军府中的人都很憎恶他。监军王守澄非常气愤地把军中人们对郑注的看法告诉李,李说:“他实在是个奇才啊!将军可以试着与他谈一谈,如果不满意,再赶他走也不迟。”李让郑注去拜访王守澄。开始王守澄面带怒容,等到两人一谈,发现郑注机敏善辩,纵横捭阖,说的话都很合乎自己的心意,于是顿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王守澄入朝做了枢密使,郑注受到重用。御史李款上折弹劾郑注内交宦官,外通大臣,请求把他交给司法部门查办。并且十天之内,上了几十个奏章,王守澄知道后,把郑注藏在了右军中。中尉韦元素等人都很讨厌郑注,左军将佐李宏楚对韦元素说:“郑注奸诈狡猾,天下无双,如不趁他尚在卵壳时予以除掉,一旦羽翼丰满,肯定成为国家的祸患。现在因为受到御史弹劾,他藏在军中,请允许我以您的名义去找他,假装您患了口疾,请他来治疗,趁机把他抓住。”韦元素认为可以,就让李宏楚找他。郑注来了以后,先是点头哈腰,接着花言巧语如泉水一样涌出,韦元素不知不觉便握住了他的手,说起了心里话,听他谈话忘记了疲倦,最后赠送他许多金银布帛并送走了他。

“原文”

《汉书·儒林传·申公传》:

于是天子使使束制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①。至,见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注释”

①轺(yáo):轻便、快速的马车。传(zhuàn):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译文”

《汉书·儒林传·申公传》:

于是皇帝让使者在车上装满了布帛宝玉,赶着四匹马驾的车子去接申公,他的两个弟子赵绾、王臧坐着轻便的驿车跟随。接来后,参见皇帝,皇帝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事情。申公此时已是八十多岁,显得很老了,回答说:“治理国家不在于说得多,只在于做得怎么样。”当时皇帝正喜欢优美的文章和辞赋,听了申公的回答,没有说话。但既然已经把他召来,只好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邸,商议宣明教化之事。太皇太后窦太后喜欢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学说,便抓住赵绾、王臧的过错来责备皇帝,皇帝因此废掉了宣明政教之事,并撤了赵绾、王臧的官职,后来他们都自杀了。申公也因病免官回家,几年后去世。

同类推荐
  • 蓝领,白领?血型全知道!

    蓝领,白领?血型全知道!

    本书简要介绍了血型心理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在职场中的特点一一作了阐述。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并可据此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命运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命运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命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研究命理的学术叫“易学”或“术数”。它之所以成为学问,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为支撑的,其理论系统复杂深奥,诸多研究学家都无法尽得其精髓。狭义的命理学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命理学包含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
  • 解梦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解梦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梦,这个字充满着无尽的遐想,它陪伴我们度过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夜晚。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在猜测梦,想知道它变幻莫测的内容是否预示着什么。我们想了解梦,想破解梦,更想掌握梦,而解梦学说也从未离开过人类的发展史。从上古的猜测迷信,到现今的科学分析,解梦学说一直在发展。许多已经得到证实的解梦理论不仅帮助我们解答了梦中的疑惑,更帮助我们了解到了人生的种种。我们的情感、意志、思想、健康都能在梦中得到反映,科学的解梦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渴望。
  • 2010星座人性攻略

    2010星座人性攻略

    本书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星座印象,舍弃了以往刻板制式的叙述,反而是结合对当下人物的观察,为各个星座揭开面纱,做出贴切且生动的描述。 第二部分,谈的是各个星座在2010年的详细运势,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你早一步知道:应该提防谁出的招,什么时候该朝哪个方向全力以赴,让你过得轻松写意,也可事半功倍。 第三部分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史无前例地增加个人保健知识,将各星座可能发生的健康危机与时下的文明病作结合,提出了“养生之道”——该怎么吃、该怎么做,直截了当告知各位。不过,人体的健康并不单靠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撑持,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因此建议读者可。浏览所有星座的养生之道,全方位保健才最安心。
  •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

    《太乙金镜式经》,唐王希明撰,可称为古代推算第一书。王希明以为太乙之法,可以预知未来,所以圣人常为。当然,历代治乱兴亡,并非能容易简单推算出来,《太乙金镜式经》有其迷信成分在内,这是需要注意的。
热门推荐
  • 原谅我只是借过你的世界

    原谅我只是借过你的世界

    被赋予德洛迩学院历届最帅校草的弋硕,迎来了他的抉择。恶魔学姐的强势强攻,少年时的怦然心动,形影不离的“兄弟之情”。“八贤”校草是被恶魔学姐扑倒,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繁华喧嚣的世界,几位少年生命中的偶遇,那座沉没人的城成为他们相遇的交汇点。家庭的变故使苏祎玠遍体鳞伤,却也遇见此生都无法将他抹去的少年。王弋硕对于突如其来的“妹妹”感到恐惧彷徨,害怕她会夺走父母对他的爱,对于苏祎玠有初见时怦然心动与同住一个屋檐的疏远…恶魔学姐黎艺浵从开始对弋硕的不满到少女心的突然心动,一切仿佛都来得措不及防…冯煜宸对于学院内关于他与弋硕的流言蜚语,他尝试过保持距离甚至远离,却总是情不自禁又靠近得对方…
  • 位面大穿越之叶良辰

    位面大穿越之叶良辰

    叶良辰,一个正直的不良少年,无意中获得了上古大神留下的东西。于是,他开始了穿越在无数位面中。升级的他又来到了仙侠的世界,但是谁能告诉他,为什么那里人都认识他?卧槽,我没抢你老婆,别打我。靠,你闺女是谁啊,表揍我…看他,如何在位面中升华,飞升…
  • 妖孽导演

    妖孽导演

    在一场生死轮回中,他开启导演系统。《倩女幽魂》中他与小倩两人纠缠不清,演绎一场人鬼情未了的好戏。《神雕侠侣》中他再度来袭,成为一个狂妄而洒脱的剑客。《风云》中他王者归来,与帝释天再战三百回合!他就是人们日后所称的妖孽导演--林玄曜!
  • 蓝颜祸水

    蓝颜祸水

    《蓝颜祸水》收录了《他未老,她不能老》、《蓝颜祸水》、《没有灯光的爱情》、《月光下的花朵 》、《藏在你身上的爱》、《祝福你不幸福》、《在最美丽的时候才爱你》、《爱是人生的必修课》、《 爱情黑痣》、《这里的爱情静悄悄》、《汉威的世界 杯》等微型小说作品。
  • 世界是本大剧本

    世界是本大剧本

    当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完成一段又一段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剧情,有的是喜剧,有的是悲剧....每完成一段剧情就会获得一个剧本,且任意改写!
  • 绝世卡神

    绝世卡神

    以卡为体!以魂为命!以地球之魂穿越成一张异世卡牌,终成一代绝世卡神。新奇原创卡牌呕血之作,且看残灯灭又明作品《绝代卡神》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进化金身

    进化金身

    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灾,使一年轻人在生死危机之时,发生变异导致进化!成就进化金身!变异虎王!变异白蛇,双头变异蜥蜴!纷纷出现!世间一片大乱!“我们武者修炼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所能达到的成就!你一夜之间,便能达到!凭此!你就该死!!!”“不。。我宁愿不要金身,只要能保证大家生命安全!”哼!从今天起,我不但是进化者,还是一名名符其实的武者!“小子,你要永远记住,外练筋骨皮只是内练一口气的基础,只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也就是天人合一境界后,才能永恒于天下!”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千洛嫣然

    千洛嫣然

    21世金牌杀手穿越异世,将军府里嫡三小姐,爹不疼娘失踪,哼哼,没灵根是吧?那我告诉你什么叫全系!没魔兽是吧?那我告诉你,我看不上!揍姨娘,扁庶姐,逗逗美男,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快活…某男:“那我捏?”某女:“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那我就勉为其难带上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