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1200000016

第16章 怀念民间艺人杜芝栋先生

杜芝栋是三边有名的民间艺人,毛主席在延安时曾表扬过他,并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向他学习。

杜芝栋,1899年5月出生在靖边镇靖乡镇靖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未上过学,靠勤奋自学粗识文字。少年时拜师学绳匠手艺,由于聪慧好学,刻苦上进,不久就出师,且手艺精湛。他整料节省,绳股均匀,绞绳有劲,所以打出的皮绳又耐又韧,打出的麻绳又光又匀,打出的毛绳又滑又平,就连打的草绳,比别人的也可以多用两次。青年时他经常走村转庄,到处为人打绳,成为百十里方圆有名的好绳匠。由于他走得多见识广,加之他从小又对文艺酷爱,逢年过节庄里人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演戏都离不了他。他学艺如同学绳匠一样,既肯钻研又肯琢磨,有时拿绞车当狮子头练飞几下,有时吼几声“乱弹”,还有时作几下“水上漂”里女人小步动作,再有时双手练起了“四块瓦”打得既响亮又清脆,节奏性强乐感又好,打鼓声点点锤重,激人心弦,打号声嘹亮有韵,催人奋进。他把“四块瓦”的老打法变成了与手技相结合的新表演,既能听到响雷下雨马嘶的声音,又能看到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

1935年农历5月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解放了镇靖城。红色政权在这块土地上逐步建立,穷苦百姓欢天喜地迎来好光景。杜芝栋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心更亮堂了。他说话音更重,作活更有劲,走起路来更精神。时任中共靖边县委宣传部长的苏奋和四区区委书记牛山,经常找他谈心,引导他积极宣传新社会。这时他不仅是秧歌队里的主要演唱者,而且是积极的组织者。他平时除做好绳匠的手艺活外,一有空就向民间戏班里的老艺人请教,自己平时又注意练习,加之在演出中实践琢磨体会,表演技术逐步提高。他演的《张连卖布》、《拾柴》、《打缸》等小戏都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从那时起乡亲们就传说,看了杜芝栋演的戏真过瘾,他演甚像甚,不愧是咱们的民间艺人!乡亲们对他的赞誉,激发了他钻研民间艺术的决心和信心。他平时注意新民歌的收集和演唱,特别注意对新民歌的完善和补充。平时给人家做完活后,应大家邀请,就拿出“四块瓦”给大家唱几句。《刘志丹》民歌,原来流传第一段中“保安出了个刘志丹”,是他改为“陕北出了个刘志丹”的。《打镇靖》民歌,开始只有五段歌词,他演唱时补充到七段。第五段歌词原来流传:“打开监牢门,‘罪人’放出城,劳苦大众都呀都呀都欢迎”,他在演唱时觉得“罪人”给人造成的听觉不好,就把这句改成“放出众乡亲”,把“劳苦大众”改成“劳苦群众”,并在“都呀都”的呀字后加了“嘛”字,这一唱就觉得又清新上口,又爱恨情感浓郁。以后收集在《陕北民歌选》中的歌词,就是杜芝栋同志补充和修改过的。这些民歌虽然是集体创作,但不能忘记杜芝栋等民间艺人付出的劳动心血。

从40年代起,他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工作。他任镇靖学校校董委员,那时人们对念书学习认识不足,他经常跑东转西宣传不识字的害处,动员学生入学。镇靖学校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收女生入学。

1943年春节,杜芝栋领的秧歌队闹得更加红火。在给县政府拜年时,他唱的一段秧歌词引起大家注意:“蒋介石好比一条烂脊梁驴,不能驮来不能骑;等到抗战胜利后,抽他的筋来剥他的皮!”在场的县委书记惠中权和县长马万里夸奖他编得好,鼓励他利用三边文艺形式,多编写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作品。事后不久,他就编出反映改造二流子的《张有雄转变》的快板,一时在三边广为流传。

先编小的,逐步发展到要编大的,但自己识字不多,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怎么办?他就请学校里的老师帮助,当时在镇靖完小教书的李季和姚以壮很乐意帮他整理,然后一边念一边改。他既热心地培养了文学青年,两位文学青年也愿意拜他为师,掌握民歌流行方式和民歌演唱的情况。有时他们谝拉到深夜还不散伙,就打简简睡到一盘炕上。事后多年笔者在北京和银川见到李季和姚以壮时,他们两位在回顾自己创作里程中,多次称杜芝栋是他们从事文学工作“最好的启蒙老师!”

杜芝栋在编写小戏的基础上,又配合形势先后编写了《破除迷信》、《洋铁战术》、《防荒抗旱》、《不识字的害处》等大型现代剧剧本,并亲自排导,亲自演出,受到了县政府和三边分区政府的表扬,也受到三边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1944年10月,杜芝栋以三边分区文教英雄的身份,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毛主席在接见大会代表时说:“杜芝栋同志是庄户的大文人,编剧、演戏不为名、不图利,大家要向他学习!”会议期间,周扬同志曾多次邀请他去鲁艺给排戏,讲编演经验体会,同年10月16日和19日的《解放日报》先后发表了他搞群众文艺的事迹和《杜芝栋和镇靖城秧歌队活动》的通讯,并配发了他在演出中的剧照,轰动了延安城,顿时他和周扬、王大化、张水化也成了好朋友。这次会上,边区政府给杜芝栋以表演、导演、剧本创作、组织群众等七项奖励。看到从延安领回的七面锦旗,全村人搞群众文艺劲头更足了,秧歌队的情绪也更加高涨了。

1949年,他又与本村热爱文艺的人一起,创办了土幻灯。用一块白布作幕,制一小木箱,利用玻璃片画新人新事,拿手电作光源进行宣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老区慰问团陕甘宁边区分团来靖边慰问时,看到了他们演出非常满意,鼓励他们继续办下去,并随即赠送八尺见方影幕一块和演出用帐幕一套。1955年,杜芝栋同志出席省群众文化工作会,大会奖励南京牌幻灯机一套,幻灯片50套。回村后他立即培养点汽灯手,不久就开始了新的宣传。60年代,镇靖秧歌队排了大型上下集眉户剧《泸河风云》,在当时公社连连演出,并被县上调演,那时杜老仍然是总编导。1981年元月,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扬同志给他致信称:“自1944年延安见面后,30多年来未能再见到您。从这次所惠赠的照片,见到你以82岁高龄、农村业余文艺治勤的老将,仍精神健壮,十分高兴。农村业余文艺活动,从延安以来,维时隔几十载,但至今仍须大力提倡开展,它是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也是团结教育人民不可少的工具……”周扬同志鼓励使杜老受到了极大鼓舞,虽届耄耋之年,但他搞群众文艺劲头却未减当年半分。1983年,他以85岁高龄参加了榆林地区文艺汇演,并获荣誉奖,同年5月26日《陕西日报》发表了《文艺活动的老将杜芝栋》报道。

1986年11月,笔者去看望杜老,他还很精神。当他得知笔者即去北京,千叮咛万嘱咐,要代他给李季同志烧钱挂纸,以表示他晚祭的哀悼。笔者在北京找到李季夫人李小为说明情况后,李小为深为感动,并决定由她的儿子李江树同志陪我们一道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厅副一室,当我们把“深切悼念挚友李季——三边杜芝栋”两个小花圈敬献在李季骨灰匣前,笔者耳边响起了临行前杜老的声音:“当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白发挚友的代表在黑发亡人您面前祭奠……”一阵伤感涌上了低头敬默的我和江树心头,我们流泪了。这泪水中有我的哀思,更有杜老的追念,还有我对他们那种几十年战友情谊的敬佩!杜老曾讲过诗人李季在1958年和1962年两次回三边看他的情景,而今看到李季同丁玲、周立波等老一辈作家和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静躺在副一室里,又想到替杜老和三边人民表示默哀之意,心中很欣慰。这时,李江树低声对我说:“老一辈这种深交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由八宝山回到李季的家,李小为沉重地对我说:“谢谢三边人民,谢谢杜老先生,回去转告我对他的问候,祝他健康长寿!”

由京回来后,我专门回故里去见杜老,那天我们谈了许多,由北京祭奠李季谈到40年代他与李季相处,又谈到民间文艺的重要性和发展,也谈到与我叔父姚以壮的交往,他说:“咱们两家是父辈之交啊……”

没想到这竟是我与杜老先生的诀别。就在这年腊月杜老告别了家人与我们,安祥地走了。我去参加了杜老的安葬仪式,靖边县委、县政府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发唁电并敬献了花圈。看着他的遗像,听着他生前一段录音,想着他一生酷爱文艺的事迹,使我们更加怀念他。

杜老事迹已编入《靖边县志》和《榆林地区文化志》,缅怀杜老终生热爱投身民间艺术活动,应该更激发起我们挖掘民间艺术的信念;怀念杜老会激发起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更有力地发挥民间文艺这支军队的战斗作用。

1999.5

同类推荐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花痴日记

    花痴日记

    本书是刘墉在一个冬天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透过自然的风花雪月,反讽人间的爱恨情仇。纽约多年不遇的酷寒,使莱克瑟丝湖一夜冻透成黑冰,湖面上粉雪流浪,而刘墉的湖畔家中,因着一百二十盆花草而充满生机。暗香扑鼻的蜡梅、自恋的水仙、挂满屋檐的冰笋、湖面上的雪泥鸿爪……在这个寻常也特别的天地里,季节的界限开始消弭,无论年纪,无论贫富,肃杀的冬日里也掩藏着喜悦,一花一草,一个小小世界。跟随刘墉先生的导引,跟随他的文字、绘画与摄影,跟随他思绪的漂移融合,一个冬天里的春天,毕现出平凡中的美好。你会发现,有时,角度微移,我们都会成为他一样的生活艺术家。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藏剑出鞘

    网游之藏剑出鞘

    锵!锵!那是刀剑碰撞的声音。只见剑光飞影间,两道身影不断的闪转腾挪。骏马嘶鸣,骑士枪出如虹,绚丽的盔甲下,火花四射!另一方,那是一名白衣胜雪的剑客,衣角翩跹,剑若蛟龙,稳若磐石。眼眸中擒着一缕无可匹敌的自信。场下观众热火朝天,纷纷呼喊出自己心中的偶像。谁料,中途白衣少年的“剑”猛然断掉。“卑鄙!”“哼哼,那又如何,只要能得第一就足够了!抱剑藏锋你就乖乖在医院躺着吧~”
  • 三零八姑娘们的成长日记

    三零八姑娘们的成长日记

    女孩们的大学,女孩们的故事,女孩们的梦醒时分
  • 穿云裂空

    穿云裂空

    执穿云之器,王者再临,掌裂空之枪,破灭苍穹,看现代玄学道门弟子,纵横异界,以我身为骨,以我心为刃,斩神屠魔,人与器合,器与神合,风云再起,笑傲人间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闪成婚,欧少请接招

    一闪成婚,欧少请接招

    婚前,女主:“我需要个人体模特!”男主:“你觉得我如何?”女主:“凑合吧?坐下,我要动笔了!”男主:“......就这样?不脱衣服?”女主:“男人,思想请纯洁一点。”婚后,女主:“想要一场轰轰烈烈的婚姻。”男主:“你是怪我没在婚礼上安炸药?”女主:“……”后来,她再也不能拿画笔了。他说:“以后我的手,就是你的手。”再后来,所有人都知道欧少宠极了她,可她却失踪了。某日异国街头,他看着她领着一窝三宝。其中一个小女孩指着他,抬头问着:“麻麻,那个怪蜀黍一直盯着你看耶!”
  • 轮回剑道

    轮回剑道

    一个九劫散仙,在度飞仙劫时被天劫打的魂飞魄散最后一缕残魄附身另一个位面因强奸未遂被女孩逼的逃亡三年的废物少年身上,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一个上古神话的世界.。轩辕剑、伏羲琴、、、、十大神器震撼来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降药引:花尽阡霜默

    天降药引:花尽阡霜默

    你说穿越就穿越为什么落地也不给我找个好地方,掉进水池的某只特别慌,打扰人家洗澡了怎么办!“女人你在流口水...”浅柒不明白准备扑倒美男的明明是她,为什么到头来却被吞吃入腹吃得干干净净?“爱妃精神还这么好看来为夫要努力了”一旁的某王慵懒的眯着眼看着怀里的小只“日!你不知道多行房事必肾虚吗小心一辈子……”一阵天旋地转两人变成了在床上的官方模式“是吗,看来爱妃不相信本王的能力?”【男女1对1甜女强男更强非小白花(作者小白hhhh)独宠无度】“爱妃相信本王嘛。”男人看着身后娇笑着的女子“千年来我何时未信你”那娘子就陪为夫屠尽这天下可好……—花尽千霜默,凄柒鄢无言,待到梵世殁,吾与终相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血色五界

    血色五界

    可曾记得,那一夜,星空月下,伊人留下,淡淡的幽香;人生如梦,至今朝,刀光剑影,不变的思念;沧海桑田,叹往昔,悠悠岁月,纪念遗落一世的缠绵。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古辰成长之路坎坷艰辛,生死不定,纵如是,又何惧,只为心中那道不灭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