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700000033

第33章 答罗整庵少宰书——正心诚意(1)

1实有诸己

【原典】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发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

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学诚不可不讲。恐未可安于听见而遂以为极则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闻斯言乎?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讲明之耳。而数年以来,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诟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复晓喻,恻然唯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

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译文】

鄙人顿首谨启:昨日承蒙教诲《大学》,因匆匆搭船,未能一一奉答。清早,在船上稍有空闲,我又再次拜读了您的信。唯恐到江西后杂事纷陈,扰攘不断,先在这里简略回复,请您指教。

您信中说:“明白圣道固然很难,但是身体力行于道更难。道的确不易明白,但是学问也的确不能不讲。恐怕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当做最高标准吧?”

不胜荣幸!我从哪里能得到这样的教诲呢?我怎敢自以为达到最高标准而心安理得呢?我正想着寻访天下有识之士以便讨论圣道。数年来,对于我的学说,天下之人,有的讥讽,有的辱骂,有的不屑一顾。这些人愿意教导我吗?他们哪里肯为了教诲我而反复比喻、心存仁慈只怕不能纠正我的纰漏呢?这样看来,普天之下爱护我的人,没有像您这般深切备至的,感激之情非言语可以表达!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孔子最为忧虑的。而后世的学者稍微能诵经训诂,就自以为是有学问了,于是就不再有探究学问的迫切愿望了,这实在是很可悲呀!圣道必须身体力行才能明白领会,不是先弄明白了而后再去身体力行。圣道必须学习后才能明白,并非在讲求学问之外还有其他的认识圣道的途径。世上的研学者有两种,一种是讲究身心体认的,一种是讲究口说耳听的。用口耳的人,通过揣摩推断,力求扩大自己的影响;用身心的,力行自省,所言所行,的确是自己具备的东西。知道这些,就知晓了孔子的学说。

在王阳明那里,道德实践的内在根据,具体即表现为以良知、心体为形式的德性。作为道德行为所以可能的条件,德行的形成展开为一个“实有诸己”的过程。所谓实有诸己,即是通过自身的体察与践履,使道德意识成为主体的内在德行。

2古本之复

【原典】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

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即明白而可通;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入。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译文】

在信中,您认为我之所以恢复《大学》的旧本,是因为我认为人做学问只需要求诸于心,而程朱的格物学说却免不了向心外探求,于是不采信朱熹的分章法,并删掉了他增补的传。

我并不敢这样。学习哪还分什么内外呀?《大学》旧本乃是孔门传下来的,朱熹怀疑它有遗漏和错误的地方,而加以改正补充,而在我看来,旧本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之处,所以就完全采信古本罢了。我的过失可能在于过分相信孔子,绝不是刻意要否定朱熹的分章法,并删掉他增补的传。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用心来体悟。如果心里认为不对,即使是孔子所说的话,我也不敢说它是正确的,何况那些比不上孔子的人?如果心里认为正确,即使是普通人说的话,也不敢认为是不对的,更何况是孔子说的话呢?况且《大学》旧本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阅读,书中词语句子还明白通顺,论述的学问功夫,又简明易懂而容易下手。有什么依据断定这一段一定在这里,那一段一定在那里,这里缺了什么,那里又有什么错误,于是加以改正增补辑录?这难道不是更看重是否违背了朱熹而不看重是否违背了孔子吗?

这段话基本上把阳明的论说策略与评判原则给亮了出来。“传”往往不可信,故须由传回到原典(旧本),如果说尊传与尊贤相连,那么,尊经是与尊圣相连。经无疑比传具有更高的合法性,此评判原则亦与圣比贤具有更高的合法性相连。但回到原典并不是终点,尊经是为了尊道,而最终必落实于“尊心”上面。

3不可不辨

【原典】

来教谓:“如必以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以为务,则‘正心诚意’四字,亦何不尽之有?何必于入门之际,便困以‘格物’一段功夫也?”

诚然诚然!若语其要,则“修身”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正心”?“正心”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诚意”?“诚意”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致知”,又言“格物”?惟其工夫之详密,而要之只是一事,此所以为“精一”之学,此正不可不思者也。夫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夫谓学必资于外求,是以己性为有外也,是“义外”也,用智者也;谓反观内省为求之于内,是以己性为有内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故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此可以知“格物”之学矣。“格物”者,《大学》之实下手处,彻首彻尾,自始学至圣人,只此工夫而已,非但入门之际有此一段也。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所以“修身”。而“格物”者,其所用力,日可见之地。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此岂有内外彼此之分哉?理一而已。以其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以其凝聚之主宰而言,则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则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则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而言,则谓之“物”。故就物而言,谓之“格”;就知而言,谓之“致”;就意而言,谓之“诚”;就心而言,谓之“正”。正者,正此也;诚者,诚此也;致者,致此也;格者,格此也。皆所谓穷理以尽性也。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学之不明,皆由世之儒者认理为外,认物为外,而不知“义外”之说,孟子盖尝辟之,乃至袭陷其内而不觉,岂非亦有似是而难明者欤?不可以不察也。

凡执事所以致疑于“格物”之说者,必谓其是内而非外也;必谓其专事于反观内省之为,而遗弃其讲习讨论之功也;必谓其一意于纲领本原之约,而脱略于支条节目之详也;必谓其沉溺于枯槁虚寂之偏,而不尽于物理人事之变也。审如是,岂但获罪于圣门,获罪于朱子;是邪说诬民,叛道乱正,人得而诛之也,而况于执事之正直哉?审如是,世之稍明训诂,闻先哲之绪论者,皆知其非也,而况执事之高明哉?凡事之所谓“格物”,其于朱子“九条”之说,皆包罗统括于其中;但为之有要,作用不同,正所谓毫厘之差耳。无毫厘之差,而千里之缪,实起于此,不可不辨。

【译文】

您信中指出:“如果必须强调做学问不靠到心外探求,只是要以在心中反省体察为第一要务,那么‘正心诚意’这四个字还有什么没有说尽的呢?又何必非得在学问的着手处用格物的功夫让人困惑呢?”

同类推荐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热门推荐
  • 冒险者传说之极限幻想

    冒险者传说之极限幻想

    虚伪的人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平凡的英雄却在卑微的尘埃中挣扎。真正的王者早已被人遗忘,虚假的小偷却带着王者的伪装偷笑。是谁!蒙蔽了世人的眼睛!“总有一日,我会撕毁你的假面!”“呵,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当他被全世界误解,当他被人追杀,当他深爱的女人不相信他,依旧没有停下追逐真相的脚步。“如果这个世界是错误的,那么我就用手中的剑将它拨正!”“我相信这个世界还存在真理!”他以万人枯骨,铸造阶梯,一步步登上,将那人的假面撕毁。“这个世界真理依旧存在。”
  • 我们换一种方式相守

    我们换一种方式相守

    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那些疼痛的回忆,爱情的困扰,初三的生涯,一点一滴残留在心里的角落,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伤口依然会疼。。。。。
  • 风,带走你

    风,带走你

    只是早上的打闹,变成了晚上的睡不着觉。只是你的笑,变成了一句冰冷的“让一下”。。而已。。。
  • 异界魅影逍遥

    异界魅影逍遥

    不想霸艳天下的穿越者不是一个合格的穿越者,当然,不是艳绝天下的女人本少是不会有兴趣的羿锋语录! 武圣:“锋哥,收我做跟班吧?” 羿锋:“啥?!你一个武圣也好意思做我跟班?” 武圣:“我妹妹长很倾国倾城哦!” 羿锋:(眼睛发亮)小圣啊!以后你就跟着我吧。对了,记得叫你妹妹来啊。 皇帝:“羿锋!你这混蛋搞什么?” 羿锋:“失误!失误!陛下,我只是想去你后宫散散步,没想到她们会缠着我。” 【武者等级:武子,武士,武人,武师,武将,武王,武尊,武君,武圣,武神 摄魂师等级:一至九星,魂仙!】
  • 驭蛊赶尸

    驭蛊赶尸

    苗疆赶尸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赶尸人救赎的故事。(同名电影剧本已经全稿完成,寻求合作。)
  •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男孩仿佛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们的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并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男孩向来被人们和社会寄予厚望,随着一天天慢慢长大,他们身上的担子和压力也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责任和压力,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本书结合男孩的身心特点,分析了父母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男孩教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给父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是父母培养优秀男子汉的好帮手。
  • 御天修

    御天修

    三大天位,对应茫茫三千大世界。超越三大天位的御天天位究竟存在着什么?面对重重困难,他不屈服于一切,他要坚强,因为他要有他自己的一方道路等着他去闯。
  • 天球幻世传

    天球幻世传

    天球是一个美丽又奇幻的星球,它位于金河系中,围绕一个蓝色的太阳旋转,地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大小,九天之上有一道厚厚的能量防护层名叫天界。
  • 他是我深爱的少年

    他是我深爱的少年

    他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年。也许从一开始,从见到他的那一刹那,就注定了我们的故事不会简单。她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女。也许开始的那青涩的感觉才是世界上最甜最甜的爱恋。他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年。遇到他,我何其幸运。她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女。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只怕情深奈何缘浅。
  • 燧明城

    燧明城

    上古时,有燧人氏用火照亮了世间。在天下西方,有一座古城,名号燧明城。或许它是要犹如火一般照亮世界,亦或者它是要变成摧毁一切又归为虚无的可怕存在。它归于朝廷,却偏偏是自由之城,重商道,崇墨家,与朝廷完全不同,甚至于自身分封诸侯。莫逸,在不到弱冠之龄时执掌燧明;莫行,他恨着自己的兄长,却又为兄长排忧解难;大先生,身为莫逸的老师,如师如父,却从未露出真面目;心帝,夕颜,飞云,月影,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燧明城只是一个城,但它包含的是不同人的经历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