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700000040

第40章 陈九川录——戒慎恐惧在心念(1)

1破数年之疑

【原典】

正德乙亥,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

后家居,复以“格物”遗质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

己卯,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都。先生兵务倥偬,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

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诚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格物功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不知意之善恶?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又自疑功夫颠倒,与诚意不成片段。后问希颜。希颜曰:‘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极好。’九川曰:‘如何是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九川终不悟,请问。”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唯浚所举颜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其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

【译文】

正德十年(1515年),九川(我)在龙江初次见到了阳明先生。当时先生正和甘泉(湛若水)先生谈论“格物”的学说,甘泉先生坚持朱熹的观点。先生说:“这是求之于外了。”甘泉先生说:“如果说格物的道理是求之于外,那就把自身看小了。”九川很赞成朱熹的说法。先生又谈到《孟子·尽心》章,九川听后,对先生的“格物”的学说就不再怀疑了。

后来在家闲居,九川又以格物之说问先生,先生答:“只要你能下真功夫,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在山中静养时九川抄录了《大学》旧本来读,于是,觉得朱熹的格物学说不太正确。但也怀疑先生认为意念所指即为物的说法,这个“物”字还是没弄明白。

正德十四年(1519年),九川从京城回来,在南昌再次见到先生。先生此时正忙于军务,只能趁着空闲时间给九川讲课。先生首先问:“这几年用功用得怎么样?”

九川说:“我这几年体会到‘明明德’是要在‘诚意’上着手下工夫。从‘明明德于天下’,一步步往下推,到‘诚意’上就再也推不下去了。为何‘诚意’之前还有‘格物’‘致知’的功夫?后来又仔细揣摩体会,觉得意的真诚与否,必须先有知觉才行,以颜回说的‘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来验证,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好像是没什么疑惑了,但又多了一个‘格物’的功夫。九川又考虑到,凭借我心的灵明又怎能不知道意的善恶呢?只是被私欲蒙蔽了而已,必须格除私欲,才能像颜回那样善恶尽知。九川又怀疑自己是不是把下工夫的次序给颠倒了,致使‘格物’和‘诚意’联系不起来。后来问了希颜,希颜说:‘先生说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我认为极是。’九川又问:‘为何是诚意功夫?’希颜让九川再仔细体察。九川终是不解,现在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真可惜呀!这本来是一句话就能明白的,你所举的颜回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只要明白身、心、意、知、物是一件事就行了。”

九川仍疑惑地问:“物在心外,怎么能说与身、心、意、知是一件事呢?”

先生说:“耳、目、口、鼻及四肢,都是人体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心,它们怎么能视、听、言、动呢?心想要视、听、言、动,没有耳、目、口、鼻、四肢,那也是不行的。因此讲,没有心就没有身,没有身也就没有心。只不过从它充塞空间上来说称为身,从它的主宰作用上来说称为心,从心的发动上来说称为意,从意的灵明上来说称为知,从意的涉外来说称为物,都是一回事。意是不能悬空的,必然要指向具体事物。所以,想要做到诚意,就可以随着意在某一件事上去‘格’,去除掉私欲归于天理,那么良知在这件事上,就不会被蒙蔽而能够‘致知’了。‘诚意’的功夫正在这里。”

听了先生这番话,九川几年来的疑惑从此解除了。

把“诚意”视为成德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阳明道德哲学的一个突出特色,认为人只有通过真诚的道德努力,才能够成为一个儒家意义上的具有真实性的人。然而,阳明并非孤立地强调“诚意”在修身功夫中的优先性,他往往把“诚意”与“格物”视作密切相关的整体性功夫结构。

2格物犹造道

【原典】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便是。”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

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译文】

九川又问:“甘泉先生最近也相信《大学》旧本,认为‘格物’就像求道,认为穷理的穷,就像穷其巢穴的穷,必须亲身到巢穴中去。因此格物也就是随处体认天理,这似乎同先生的主张逐渐接近了。”

先生说:“甘泉还是很用功的,所以才能转回来。从前我对他说‘亲民’不能改为‘新民’,他还不信。现在他谈论的‘格物’同我的观点也接近了,只是没有必要把‘物’字改为‘理’字,还依旧用‘物’字比较好。”

后来有人问九川:“你现在为何不怀疑‘物’字呢?”

九川说:“《中庸》中说‘不诚无物’,程颢说‘物来顺应’,还有‘物各付物’‘胸中无物’等,从这些可以看出,‘物’是前人常用的字。”后来有一天,先生也这样说。

湛若水是希望集宋明理学之大成,而非未脱朱学影响。他认为“格物”的“格”是“至”(造诣)的意思,“物”指的是“天理”,那么“格物”就是“至其理”、就是“造道”,“格物”的目的就是“体认天理”。后来湛若水才与阳明先生之说渐通,《大学》古本一事证明湛若水不固执己见。

3无欲故静

【原典】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唯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译文】

九川问:“近年来因为厌烦各家学说泛滥成灾,常常想独自静坐,以求摒弃思虑意念,非但做不到,却越发感觉纷扰不已,这是什么原因?”

先生说:“思虑意念怎么能摒弃呢?只能让它归于纯正。”

九川问:“念头是否有不存在的时候?”

先生说:“的确没有无念之时。”

九川问:“既然这样怎么能说‘静’呢?”

先生说:“静不等于不动,动也不等同于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怎么能区分动静?”

九川说:“周敦颐为什么又要说‘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呢?”

先生说:“没有欲念自然会静,周敦颐说的‘定’也就是程颢所说的‘静亦定,动亦静’中的‘定’,‘主’就是指本体。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正体现了天机的流动不息。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旦有所停息也就是死亡,不是本体的念头那就是私心杂念。”

这一番对话,最关键的是“无欲故静”这四个字。这个“静”,不是“静亦定”的静,不是与动相对立的静,而是“动亦定,静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也就是说静是本体。本体之念,大公无私。真正的静是无私欲的。

4虽闻见而不流

【原典】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

曰:“如何欲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

曰:“昔有人静坐,其子隔壁读书,不知其勤惰。程子称其什敬。何如?”

曰:“伊川恐亦是讥他。”

【译文】

九川又问:“用功敛神收心时,如果有声、色出现,还像平常那样听和看,恐怕这算不得是专一吧?”

先生说:“怎么能做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除非是槁木死灰,或者是聋子、瞎子。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却没跟着走也就行了。”

九川说:“从前有人静坐,他儿子在隔壁琅琅读书,他却不知道儿子是勤奋还是懒惰。程颐赞扬他很能持敬。这又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程颐怕是在讽刺他。”

在王阳明看来,“静”绝不是断绝一切“闻见”,而是心“不流去”。陈九川对此还不甚理解,又以“不知其勤惰”问之,王阳明认为陈九川是错误地理解了程伊川的话。王阳明认为程颐是在否认这样一种“静而不动”的“功夫”,是在“讥他”。

5在事上磨炼做功夫

【原典】

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先生曰:“此‘格物’之说未透。心何尝有内外?即如唯浚今在此讲论,又岂有一心在内照管?这听讲说时专敬,即是那静坐时心。功夫一贯,何须更起念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译文】

九川又问:“静坐用功时,特别能感觉到自己的心正在收敛。可一旦遇到什么事情这种收敛却又被打断了,马上就起了个念头在具体事上省察,事过之后又去寻找旧的功夫。这样就总是觉得内外连不成一体。”

先生说:“这是因为你对‘格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心哪里会有内外呢?比如说你现在和我在这儿讨论,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心在里边照管着?这个专心听和说的心就是静坐时的心。功夫是贯通的,哪里需要又起一个念头?人必须通过具体事上的磨砺,对做学问才是有益的。如果只是一味好静,那么一旦遇到事就会乱了方寸和头绪,始终不会有长进。那种求静的功夫,表面看似乎有所收敛,其实是放任自流。”

王阳明反对一味追求静坐澄心,提倡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体究践履,实地用功,通过日常事务去体认良知。这样才能落实“知行合一”。

6合内外

【原典】

后在洪都,复与于中、国裳论内外之说,渠皆云:“物自有内外,但要内外并着功夫,不可有间耳。”以质先生。

曰:“功夫不离本体,本体原无内外。只为后来做功夫的分了内外,失其本体了。如今正要讲明功夫不要有内外,乃是本体功夫。”

是日俱有省。

【译文】

后来在南昌时,九川又和于中、国裳讨论心内心外的说法,他们也认为格物应该分内外,只是要内外一起用功,不可有间隔而已。就这个问题,九川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功夫与本体不可分离,本体是不分内外的;只不过是后来世人做学问分出了个内外,于是就丧失了本体。现在正是要讲明功夫不要分内外,这个才是本体的功夫。”

这一天大家都有所省悟。

“合内外”,是阳明为学的总体特征。就是说,无论就本体方面还是就功夫方面而言,阳明都是反对“有内外”的。

7只是粗些

【原典】

又问:“陆子之学何如?”

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是粗些。”

九川曰:“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

先生曰:“然他心上用过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义自不同,但细看有粗处。用功久,当见之。”

【译文】

九川又问:“陆九渊先生的学说该怎么评价?”

先生说:“周敦颐、程颢以后,还数陆九渊的学问了,只是稍显粗糙了。”

九川说:“看他的论学著作,每篇都能说出精髓,句句深入透彻,却看不出他粗糙的地方。”

先生说:“诚然他曾在心上下过工夫。这与只在义上揣测模仿、求个字面意思的自然不同,但仔细看就能发现他粗糙的地方,你用功时间长了,就应该能发现。”

王阳明说陆九渊之学稍显粗糙了,这种“粗”不是指知识之多寡与思考之精确与否而言;也不是就修道功夫之造诣而言,而是阳明的主观实感,此实感源于阳明对两人学问所表现的分解与非分解的不同风格的了解。

8理障说

【原典】

庚辰往虔州,再见先生,问:“近来功夫虽若稍知头脑,然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先生曰:“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

曰:“请问如何?”

曰:“只是致知。”

曰:“如何致知?”

同类推荐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热门推荐
  • 科学强身健体

    科学强身健体

    为了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编者们针对健身及日常保健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写了本书。全书介绍了科学健身的小常识,重点介绍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科学健身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丰富,叙述平实,选材新颖,语言流畅,有较好的阅读参考价值,读来既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又解谜释疑、引人入胜。
  • 凤舞乾坤:与君诀

    凤舞乾坤:与君诀

    一朝穿越,佣兵之王Zank成为初生婴儿,当惊才绝艳的她崭露头角时,天下人为之疯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过是命运的捉弄。他,修罗至尊。当绝代风华的他遇上惊才绝艳的她,天雷斗地火只因,引诀绝代风华只为凤倾颜。
  • 财迷王妃

    财迷王妃

    穿越,让我从白领丽人变成八岁孩童,而且是个有娘生没爹疼的庶出女。随遇而安的我本想安安心心的当个普通小老百姓,可是,古代不好混啊!为了不被老爹打包出售,只好努力赚钱,争得婚姻自主权,有钱的是老大嘛。
  • 三世君未归

    三世君未归

    他是冰冷绝情的上仙,她是看似人类,实为妖精的女孩,一朝有缘,她成了他的虚名徒弟。而当她对他日久生情时,他却因为发现她是妖,毫不留情的取了她首级。“如果有来世,愿我们永不相见。”彼岸花开泪流情断,爱恨三世缘定今生。“其实,我是爱你的啊……”
  • 混在西游的日子

    混在西游的日子

    一个老套的穿越,一个西游的烂题材,一个本人脑中的胡思乱想……本书纯属扯淡,如果讨厌,请不要看。主要是为了吹吹牛b拜拜火
  • 总裁的逆袭小明星

    总裁的逆袭小明星

    遇见他,最初的相克,到后来的相依,有他携手向前,是她最感激的事!满诱惑的娱乐圈,是被淘汰?还是沉沦?她自幼口吃,简单如同一张白纸,究竟如何磨砺出锋芒?是兢兢业业提升实力?还是搏出位?红极一时并非尽头,只有站到金字塔顶端才是终极赢家!
  • 凡尘破天录

    凡尘破天录

    “登天需要名额!”无数人这样告诉徐阳,可是他偏不信。没有名额依旧登天。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徐阳用自己的行动述说别样的登天传说......
  • 在这不安的世界

    在这不安的世界

    当我隔着长桌轻轻的对着老王说理解我觉得我心中万千的感想只化作一声轻叹大抵世间多有女子如此而我的尚未成型的未来便越发不敢妄言了
  • 未来甜心馆

    未来甜心馆

    小时候的金未来是个无法无天,骄傲的小公主,在她的记忆里,有个胆小怕事却心地善良的王子,尽管前一秒还被自己欺负,但下一秒却不顾一切地救了要掉下悬崖的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