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0500000054

第54章 中国台湾地区的道德教育(4)

一、当代台湾地区学校德育发展历程

(一)道德教育重整时期(1949年至50年代末)

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后,从政治功利主义出发,结合“文化改造”,在学校和社会大力推行具有政治特色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并借重于儒家文化来统一、规范台湾民众的社会信仰和道德价值观,以稳定台湾社会,加强在台湾的统治地位。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台湾当局重视道德教育,主要是将儒家学说与当代台湾的教育、文化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恢复传统的儒家伦理教育,包括德育观的重塑,道德课程的开设等等。此时期的德育,明显的为政治服务,同时台湾又自诩为“文化正统”,政治化的儒家伦理成为价值体系的最高标准。主要体现在为:突出党化教育。早在北伐以前,国民党就推行党化教育、党化政治。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定《教育方针草案》十四条具体纲领,在教育实施方面提倡积极推行“党化教育”,就是要使教育贯彻国民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方针政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是有进步意义的。至1927年5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改变了广州国民政府制定的“党化教育”的目的,而要以国民党的纪律约束学生,服从他的指挥。党化教育所指变为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教育。按照1927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韦懿在“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中提出的解释,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领导之下,把教育变成革命化和民众化。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方针,要建筑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上”。1928年5月15~28日,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举行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会议决定废止党化教育名称,改称三民主义教育。

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对军事、政治、教育等作全面改革。在教育方面采取严格的管制政策,积极推行党化教育。台湾“教育部”据此制定了“民族主义的伦理教育、民权主义的民主教育和民生主义的科学教育”的教育方针。

在具体课程上,1952年,台湾教育当局对与德育有关的课程进行了修订。“国民学校”社会科有关公民教材被归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六个单元,并充实德育内容。1952年,作为台湾教育改革方案之一,台湾当局制定《台湾省各级学校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规定国民学校以“爱国、守法、信实、礼节、合作、勤俭、整洁”为中心;中等学校以“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廉耻、礼节、勤俭、合作”等为训导的准则。实行教训合一,注重对学生生活的指导,团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结合。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台湾省教育厅先后规定各级学校师生研读“总统”训词,师范院校学生研读四书,此外如祖籍调查、三民主义测验竞赛等活动经常举办。在台湾教育当局对与德育有关的课程进行的局部修订中也增加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此时期的道德教育,如党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试图“移孝作忠”,存在在利用儒家传统价值观来解释独裁政治体制的合理性的问题。对国民党的认同列入基本的道德规范,政治理念划入了“道德”范畴,并以之为评价基准。显现出德育泛政治化特征。另一方面,对台湾社会的稳定,对清除日本殖民教育的影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道德教育落实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此时期,台湾经济开始“起飞”,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嬗变。政治体制逐渐变革,西方价值观念大量涌进,整个文化价值体系虽然仍以儒家文化价值观为主,也开始包容西方理念,处于复杂变化时期。与此相适应,教育方面在延长国民教育年限(1968年实施九年国民教育)的同时,道德教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也相应进行了调整、改革。

第一,加强道德生活教育。1962年6月,台湾当局召开“第四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生活教育方案》,其中道德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被列为八项“生活教育”之一,规定“各级学校的道德生活教育,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使其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伦理道德,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德业日新”。该案于同年6月通令各级学校遵照实施。为加强生活教育,当时国民义务教育的《公民》一科,“国民”小学改称为《生活与伦理》,“国民”中学改称为《公民与道德》。

第二,改革道德教育课程。台湾教育当局多次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及道德教育课程。1961年全面修订国民小学课程标准,重点加强道德教育,增加有关民族精神教育内容。1968年实施九年国民教育以后,强调道德伦理教育,加强中小学公民史地及专科以上学校三民主义之讲授。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一套系统实施伦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原有国民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科目“公民与道德科”,“国小”改称“生活与伦理”,“国中”改为“公民与道德”,另高中设“三民主义”、“公民与道德”,大学必修“国父思想”、“哲学概论”(即“人生哲学”)、“伦理”等。这些科目互相衔接,而“民族固有道德”与“伦理观念”则贯串其中。按照蒋介石的说法,认为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首先在教育学生成为人之所以为人,并生活与行动的像一个人,成为一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次之,则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爱国家、爱同胞、合群服务、负责守纪,且足以表现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前者必须注重生活教育与人格教育,后者则着重民族精神教育与民族道德教育。”

在1968年公布的课程标准基础上,1972年台湾“教育部”重新修订、公布“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其中“公民与道德”科,“以公民道德为经,公民知识为纬”,教学范围包括公民知识、公民道德、公民活动和生活规条,体现出民族精神教育的加强。教材仍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循序编订,以期养成现代健全的公民。6册教材的主题分别是:怎样做一个好少年、怎样做一个好子弟、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怎样做一个好社会分子、怎样做一个好国民、怎样做一个世界好公民。

1978年,公布“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其中“生活与伦理”主要内容为四维八德及新生活运动纲领等。由“四维八德”演绎出18个德目:孝顺、友爱、礼节、勤学、合作、守法、勇敢、公德、爱国、信实、睦邻、节俭、负责、知耻、宽恕、有恒、正义、和平。具体讲述的内容,也多采自儒家标榜的人物、事迹,并侧重于将代表民族精神的伦理道德按日常生活之一般礼节及衣食住行育乐,制订为生活规范。

此时期高中“公民与道德”科教材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以个人与修养为范围,内容侧重在道德学;以社会与伦理为范围,侧重在社会学;以治国与民生为范围,侧重在文化学、法律学、经济学;以济世与文化为范围,侧重在文化学。四册教材中,阐发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占了很大比重。专科以上学校也对德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大学必修的公共课“国父思想”(原有“三民主义”改为“国父思想”)、“哲学概论(人生哲学)”、“伦理”等,是在中小学的基础上的强化。可以看出,这是对前一时期党化教育的加强。

伦理道德教育也重视在其他科目教学中进行。如20世纪70年代末公布的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中小学语文科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养成伦理观念、民主风度及科学精神,激发爱国思想,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68年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时,教育当局已提出语文教学要配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小学开始加授《论语》浅近内容;中学语文内容审美与伦理道德方面占绝大多数,选入了大量传统名家名篇。而高中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主要是将《四书》内容按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德目编排。小学的“社会”,则体现出这种由修己到善群,从个人到社会的价值取向模式。

第三,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民族精神教育。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一股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潮。同时随着岛内经济迅速发展,物欲横流,社会道德水准明显下降。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涌入,“全盘西化”论大行其道,对传统价值观念形成巨大冲击,中西文化冲突日益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随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开展,1969年,“教育部训育委员会”重新研订《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方案》,1971年正式公布实施。此后每年都订颁各年度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计划,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80年代。该方案对“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原则作了更全面、具体的规定:(1)复兴中华文化,整理民族遗产,继承光荣历史,以培养庄敬自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2)加强民族意识,融合民族情感,坚定民族意志,以发挥团结一致与坚忍不拔的民族力量。(3)发扬固有道德,使四维八德生活化、行动化、社会化,以巩固民族精神的基础,并培养民主气质,使社会暴戾凶残之恶习消弭于无形。(4)恢复民族固有的智能,以穷理致知、培育研究精神,迎头赶上欧美科学。(5)确立“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五大信念,养成积极奋发,勇敢牺牲之战斗精神。(6)明耻教学,发愤图强,以光大砥砺雪耻复国的民族气节。

第四,进行教育政治化改革。1970年8月,台北召开“第五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复国建国教育纲领》作为今后台湾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依据,使台湾德育的政治化倾向更为深化。纲领共22条,与道德教育紧密相关的为前五条:(1)当前教育应以伦理、民主、科学为指标,以奠定复国建国坚实之基础。(2)实施民族精神教育,阐扬民族文化、重振固有道德,特别注重本国语文及本国史地教育,以培养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3)加强伦理教育与生活教育,并实施导师责任制度,弘扬尊师重道精神,以养成优良之学风与社会风气。(4)实施文武合一、术德兼修之教育,加强童子军教育及军事训练,以养成学生忠勇爱国之精神。(5)适时修订各级学校课程标准,以适应时代精神与建国需求,并将三民主义思想,融会贯通于各级学校教材及教学活动中。

(三)道德教育转型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开始发生巨变,社会进入转型期。经济上,台湾进入第二轮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升级,逐步实现工业化。政治上,与共产主义阵营对抗的意识形态有所缓和,岛内民主意识增强。1987年,当局解除实行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社会迈向民主化与自由化。1988年,蒋经国逝世,政治体制开始从强人政治转向威权制衡。社会文化领域方面,西化思潮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形成较大冲击,欧美、日本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加深,一元化价值控制受到严重挑战。同时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开始冲击“中华意识”。台湾的道德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新特点。

其一,公民教育凸显。中国传统社会中君主至上,人民臣属,“公民”的概念并不清晰。台湾自1987年宣布“解严”后,被誉为“民主时代”的来临。

台湾人民对于民主、自由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民党威权统治方式也一再遭到在野势力的批评和抗争。民众已接受社会和政治体制必须实行民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公民教育的目标在养成具有民主素养的公民已成共识。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热门推荐
  • 一群逗比孩子

    一群逗比孩子

    她们,是一群高中生,也是舍友,每天都要自己的一片天空,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正如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玩的开心就是了。她们是一群逗比孩子,犯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她们的世界里玩的开心的才是最重要的。
  • 神耀冥殇

    神耀冥殇

    天赤黄,地浩荡。我昂迎血雨腥风,脚踏荆刺大地。斩尽天下阻我之人!独闯源界万般强地。【荣耀之路,天神之殇】
  • 秋叶原战记

    秋叶原战记

    AKB48同人文秋叶原历205年,一代天骄前田敦子起于微末,东征西讨,纵横天下,短短十数年便平复乱世,一统混乱百年的秋叶原大陆,使百姓安居,国泰民安。但天妒英才,一代开朝圣帝却于220年驾崩,万民痛哭,天下同悲。后由武帝大岛优子继任,励精图治,国势更盛。230年,御极登基仅十年的大岛优子病重。时有枭雄指原莉乃趁机犯上作乱,异军突起,攻占京师,谋朝篡位。大岛优子被迫退出京师,不久驾崩。一年后,秋叶原元帅高桥南扶持幼帝渡边麻友统帅大军拨乱反正,夺回京师,指原莉乃虽然败退,却于博多另起一国,兵锋不减。而原本是秋叶原属国的乃木坂,也蠢蠢欲动,意图崛起。承平不久的天下战乱又起。。。
  • 弑天封魔

    弑天封魔

    一步一步走向复仇之路,弑天?封魔?这些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在他看来竟然如此简单。
  • 最黏腻

    最黏腻

    冯家本来想过安静的生活,没想到家主多年前的恩人找上门来……
  • 极品渣男很穿越

    极品渣男很穿越

    东方城自古为繁华胜地,当代诗人有诗云:“千年王八,万年龟。”繁华胜地必出渣男,这渣男有个外号,叫做“万年龟。”人云人生乐事莫过于腰缠老爹留下的票子,到处去........,咳咳.......勇于承担人类繁衍的重大责任。但是做渣男久了,就会有报应,这不,一道雷狠狠劈下,把渣男劈得很焦很穿越。他来到了清朝,那个富甲于天下的洋州。清朝康熙初年,洋州瘦西湖畔的雨露坊乃qin楼名ji汇集之所。这日正是暮春天气,华灯初上,雨露坊各家院子中传出一片丝竹和欢笑之声。中间又夹着猜枚行令唱曲闹酒当真是笙歌处处一片升平景象。
  • 世末守望

    世末守望

    过去认识我的人看到我现在这幅模样,都会用一脸惊讶的表情问我为什么不为什么我每次都会这么回答我只是想去守护我想守护的东西仅此而已
  • 高校美男倾城颜

    高校美男倾城颜

    在易清欢心里,十六岁前她的世界里只有哥哥和悠然。但是十六岁的易清欢的世界里突然多了好多人。唯恐天下不乱的学生会会长,苏诺。优雅,对女性无微不至的天才,乔愿。有严重洁癖,脾气很差的小少爷,言辞。A市有名的官二代,花花公子,顾寻。不喜欢和外人交谈的音乐天才,夜渺。时原高校的校花沈宛,乔氏的小公主“宠儿”,乔惜。易清欢问顾寻“喜欢”是什么样的,喜欢啊,很模糊,就是你想要的样子。
  • 重生之古董大亨

    重生之古董大亨

    从战功赫赫的铁血大汉,到被溺亡在西湖里的小混混,面对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何去何从?“若人类还有千年,历史书上那行属于我的小字,必将等同民族骄傲!我名、即无上荣耀!当我身体腐朽之时,便是灵魂不朽之始!”——王小宇
  • 妖神曲

    妖神曲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佛祖云,众生皆平等。既然都是天地之刍狗,平等的众生。妖,为何不能成神成圣?妖神曲。且看一个背负家仇,有情有义的落魄少年吸取了妖神一脉的图腾元气之后,如何一步步踏上无情无义的成神成圣之路。